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8)
2023(8559)
2022(7166)
2021(6346)
2020(5299)
2019(11729)
2018(11257)
2017(21330)
2016(11361)
2015(12579)
2014(12271)
2013(12157)
2012(11373)
2011(10512)
2010(10550)
2009(9867)
2008(9316)
2007(8290)
2006(7515)
2005(6638)
作者
(35925)
(30253)
(30221)
(28478)
(19153)
(14503)
(13389)
(11986)
(11461)
(10565)
(10442)
(9841)
(9707)
(9526)
(9309)
(9067)
(8938)
(8905)
(8702)
(8517)
(7635)
(7407)
(7302)
(6965)
(6889)
(6671)
(6485)
(6327)
(6084)
(5958)
学科
(73106)
经济(73049)
管理(34183)
(31233)
方法(26274)
(25242)
企业(25242)
数学(23414)
数学方法(23318)
地方(17210)
中国(14256)
(13325)
(13135)
业经(12997)
地方经济(12381)
(12235)
(11708)
贸易(11701)
(11306)
环境(9768)
农业(9253)
(9213)
产业(8043)
(7943)
金融(7943)
(7764)
关系(7573)
(7558)
(7465)
(7464)
机构
大学(176546)
学院(175846)
(85906)
经济(84621)
管理(66312)
研究(63790)
理学(58494)
理学院(57801)
管理学(56875)
管理学院(56581)
中国(46246)
科学(38863)
(35346)
(34265)
(33763)
(32853)
研究所(30260)
业大(28781)
财经(28262)
经济学(28043)
中心(27159)
农业(26761)
(25796)
经济学院(25123)
(24821)
(22362)
北京(21901)
财经大学(21000)
(20666)
科学院(20375)
基金
项目(120021)
科学(94697)
基金(89906)
(80662)
研究(80493)
国家(80009)
科学基金(67890)
社会(56358)
社会科(53607)
社会科学(53594)
基金项目(48072)
(45970)
自然(44346)
自然科(43369)
自然科学(43353)
自然科学基金(42636)
(38645)
资助(35885)
教育(35767)
编号(28646)
重点(27205)
(26507)
(26478)
(24937)
国家社会(24324)
创新(23380)
科研(23153)
计划(22753)
教育部(22674)
人文(22243)
期刊
(96038)
经济(96038)
研究(51393)
学报(32389)
中国(30020)
(29359)
科学(28786)
(25352)
管理(24753)
大学(23909)
学学(23372)
农业(19595)
经济研究(17717)
财经(15247)
(14050)
金融(14050)
业经(13720)
(13312)
技术(12893)
问题(12698)
技术经济(10642)
(10463)
(10082)
商业(9795)
统计(9273)
教育(9242)
世界(9204)
国际(9100)
(8741)
(8425)
共检索到255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阎学通  
在中国和美国,许多人都认为中美经济关系是两国政治关系的基础,只要双边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就是必然结果。用美国人的话讲,就是“紧随贸易的是国旗”,用中国人常说的话讲,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回顾一下冷战后中美关系的总体走向,便可发现这一普遍的看法与历史并不完全相符,即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国友  
中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悖论引起了诸多学者关注。通过将中美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置于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的分析框架之内,本文主张,悖论产生的总体原因是因为冷战后美国对华政治战略侧重于相对收益,而对华经济战略仍强调绝对收益。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史实着重探讨了促使悖论形成的国际环境和美国相对实力变化等具体条件。最后,作者认为经贸问题将会成为导致未来中美冲突的重要根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海峰  
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就任美国新一任总统,其非传统的、强硬的、飘忽不定的内政和外交理念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美国经济的竞争优势,必然会影响甚至打破全球经济治理现有格局,给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带来巨大挑战。特朗普曾经是1980年代里根政府的积极支持者,二者同为共和党内的保守阵营,当选后所处国内外环境也有诸多类似之处。在特朗普政府就职后,其执政理念和思路将会逐步成型并转向务实。短期看,其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项卫星  杨丽莹  
美元本位制作为中美贸易—资金双循环机制的基础,印证了中美经济关系是"贸易国家"和"金融国家"之间的非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美元本位制对中美贸易失衡和金融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明,中美经济关系中存在非对称的"金融恐怖平衡"。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和美元本位制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更加巩固;美元本位制仍将继续。中国必须在现行的政策框架下降低对美元本位制的依赖。为此,应加快完成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向内外平衡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加快金融转型的进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海峰  
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就任美国新一任总统,其非传统的、强硬的、飘忽不定的内政和外交理念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美国经济的竞争优势,必然会影响甚至打破全球经济治理现有格局,给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带来巨大挑战。特朗普曾经是1980年代里根政府的积极支持者,二者同为共和党内的保守阵营,当选后所处国内外环境也有诸多类似之处。在特朗普政府就职后,其执政理念和思路将会逐步成型并转向务实。短期看,其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江永  
人们普遍认为,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主要特点是“政冷经热”。如果2005年中日贸易增长速度仍能保持上年同期水平,双边贸易总额有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但中日政治关系却不容乐观。2004年,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称美中关系是30多年来最好的时期,而中日政治关系则堪称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糟的一年。2004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晓光  
战后以来,国际援助与贸易和投资一起构成了国际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形成了制度化、经常性、大规模的国际体系。尽管作为资金援助和资源流动在形态上是一种经济性政策行为,却往往带有极为浓厚的政治、安全、外交、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战略意义.体现了援助国的战略意图和政策构想,受到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安全等关系演变的支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萌  郭连成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在发展中逐步深化。分析表明,俄罗斯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关系紧密程度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之间经贸合作规模和水平的不同。本文根据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状况,将俄罗斯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大致划分为紧密的、较为紧密的和逐步修复和改善的政治经济关系,并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加以分析。区分不同类型的双边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对俄罗斯经济外交战略的分层次实施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严静峰  
新上台的拜登政府继承了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遗产,中美贸易战仍将持续下去。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美国将内部危机向外部转嫁,以继续维持美国垄断资本赚取垄断利润,进而延续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其根本指向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美国资本主义的两种制度、两条道路的竞争与对决。为应对贸易战的挑战,中国人民应在党的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促进经济有序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继续扩大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化危为机,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学模  
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蒋学模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什么,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主张以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同志,一般都把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作为经济运行的制度背景在书的一开头略加阐述,然后就社会主义经济的微观运行和宏观运行展开详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宝荣  
世界金融市场经历了去年底和今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巴林银行事件的冲击;三四月份日元、马克汇率急剧升值,美元比价一跌再跌,一度曾跌入1美元比79.75日元和1.345马克的创纪录的最低点;之后美元汇率一直低迷不振;直至8月初始,美元汇率才缓慢上升;至今美元兑换日元和马克已突破95日元和1.45马克大关,正向去年底1美元比102日元和1.50马克靠拢。影响金融市场汇率变动因素虽是多方面,但与美欧经济关系调整密切相关,他们之间调整变化,直接影响世界资金的流向。这对我国吸引资金加快国内经济建设及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的发展策略影响重大,值得密切注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乔之  李锦元  
最近一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被国际社会炒得沸沸扬扬,美国政客多方施压,强迫人民币升值,究其实质,是美国政客想借助人民币汇率来转移国内矛盾。中国无须按美国的指挥棒行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执和分歧,将不会无休止地继续下去,其影响也将不可能被无限扩大,中美经济将在目前比较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苑德宇  宋小宁  李德刚  
长期以来,中央投资项目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如何在省际间配置备受关注。文章基于中国制度背景拓展了中央投资决策均衡模型,提出了反映效率、公平以及政治影响力的中央投资跨区配置理论假说。文章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5年省际数据进行检验后发现:效率因素和政治影响力均一致显著正向影响了中央投资,而公平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通过跨时对比可以看出,效率因素对中央投资的影响由1998—2007年不显著变为2008—2015年的正向显著。而政治影响力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在这两个时段间则发生了与效率因素相反的转变。这一结论可为中央政府在利用投资项目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建文   静波  
今年1月20日,比尔·克林顿在美国首府华盛顿宣誓就职,从而完成了人主白宫的全部法定程序。现在,这位现年47岁的民主党人,已经正式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上的第42位总统。由于美国在当今冷战后国际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因而白宫主人的更易自然而然地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对于太平洋此岸的中国人来说,对克林顿的了解和认识毕竟少于前任总统布什,所以对克林顿主政后美国内外经济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或多或少地有着那么一分疑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伟民  
展望世纪之交的中美经济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郑伟民30年前,亚洲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仅为4%,现在这一比重已增至25%以上。预计到2000年,亚洲在世界经济中占的比重将迅速上升到33%左右。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有吸引力和最有生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