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3)
- 2023(7772)
- 2022(6318)
- 2021(5686)
- 2020(4571)
- 2019(10162)
- 2018(9775)
- 2017(18294)
- 2016(9974)
- 2015(10915)
- 2014(11018)
- 2013(10470)
- 2012(9323)
- 2011(8487)
- 2010(8567)
- 2009(8157)
- 2008(7914)
- 2007(7233)
- 2006(6379)
- 2005(6004)
- 学科
- 济(38615)
- 经济(38531)
- 管理(35896)
- 业(29806)
- 企(24694)
- 企业(24694)
- 财(16942)
- 农(15282)
- 制(13227)
- 中国(12834)
- 方法(12507)
- 业经(12096)
- 数学(10638)
- 农业(10542)
- 数学方法(10511)
- 体(9130)
- 地方(8574)
- 发(7955)
- 体制(7764)
- 务(7750)
- 财务(7731)
- 财务管理(7705)
- 家(7608)
- 财政(7383)
- 企业财务(7372)
- 银(7238)
- 银行(7231)
- 环境(7214)
- 国家(7186)
- 划(6975)
- 机构
- 大学(140589)
- 学院(140289)
- 济(59718)
- 经济(58444)
- 管理(53600)
- 研究(47096)
- 理学(45961)
- 理学院(45473)
- 管理学(44881)
- 管理学院(44604)
- 中国(36280)
- 财(33853)
- 京(28401)
- 科学(25670)
- 财经(25180)
- 经(22851)
- 所(22330)
- 江(21889)
- 中心(21783)
- 农(20539)
- 经济学(19679)
- 研究所(19614)
- 财经大学(18649)
- 业大(17926)
- 范(17801)
- 师范(17650)
- 经济学院(17600)
- 北京(17525)
- 院(17511)
- 州(16710)
- 基金
- 项目(94179)
- 科学(75630)
- 研究(71833)
- 基金(70374)
- 家(60424)
- 国家(59896)
- 科学基金(51989)
- 社会(49369)
- 社会科(46784)
- 社会科学(46776)
- 基金项目(36665)
- 省(35995)
- 教育(32195)
- 自然(30533)
- 划(29936)
- 自然科(29800)
- 自然科学(29794)
- 自然科学基金(29284)
- 编号(28138)
- 资助(26907)
- 制(25022)
- 成果(23920)
- 部(21554)
- 国家社会(21549)
- 重点(21247)
- 发(20400)
- 课题(20060)
- 创(19728)
- 性(19100)
- 教育部(19060)
共检索到216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泽鹏 董迪瑶 雷晓康
乡镇政府负担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很大的阻滞因素。基于“结构-过程”的分析范式与压力传导的双向视角,并结合田野调查发现,多重制度逻辑综合作用引致的乡镇政府负担生成机制可解释为“加压容易减压难”。一方面,在压力型科层体制下,乡镇政府受到上级政府的强制性支配,议价空间有限,上级政府较易实现对乡镇政府的加压,这表现为任务分配与任务负荷的失衡、资源配套与高效执行的冲突、检查与迎检的张力、问责与容错的矛盾。另一方面,在自治型村庄治理体制下,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的行政控制受到限定和约束,减压过程存在任务转包困难、任务承接能力有限、任务落实效果衰减、任务执行动力不足的困境,导致村级组织较难实现对乡镇政府的减压,且乡镇政府还需处理村级组织反向上交的“剩余事务”。“加压容易减压难”导致乡镇政府的治理事务超出其可承载限度,由此生成治理负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尧磊 栗伊萱
厘清乡镇政府负担的生成机制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对乡镇政府负担问题背后的生成逻辑关注不足。本文基于国家政权建设理论,采用“国家—乡镇政府—基层群众”三维分析思路尝试阐释这一问题。以H省Y市石镇为例,国家通过多中心工作模式形塑与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两条路径显著提高了对乡镇政府的监控强度,保障了国家意志与基层群众诉求的有效实现。同时,也由于内嵌其中的“功能强化”与“治权弱化”内在张力的加剧,导致乡镇政府负担加重这一非预期后果。乡镇政府负担加重,其背后是国家政权建设对国家、乡镇政府与基层群众三者之间利益关系进行的新一轮深度调整。这一调整遵循国家利益与基层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其结果是在国家与基层群众的双重监控压力之下,乡镇政府的弱势地位更加凸显,乡镇政府的正当利益不断流失,未来的基层体制改革需要正视这一问题以求相应的解决之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尧磊 栗伊萱
厘清乡镇政府负担的生成机制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对乡镇政府负担问题背后的生成逻辑关注不足。本文基于国家政权建设理论,采用“国家—乡镇政府—基层群众”三维分析思路尝试阐释这一问题。以H省Y市石镇为例,国家通过多中心工作模式形塑与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两条路径显著提高了对乡镇政府的监控强度,保障了国家意志与基层群众诉求的有效实现。同时,也由于内嵌其中的“功能强化”与“治权弱化”内在张力的加剧,导致乡镇政府负担加重这一非预期后果。乡镇政府负担加重,其背后是国家政权建设对国家、乡镇政府与基层群众三者之间利益关系进行的新一轮深度调整。这一调整遵循国家利益与基层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其结果是在国家与基层群众的双重监控压力之下,乡镇政府的弱势地位更加凸显,乡镇政府的正当利益不断流失,未来的基层体制改革需要正视这一问题以求相应的解决之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梁倩 林克松 朱德全
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减负"政策的实施身处于国家逻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逻辑和中小学校逻辑的共同治理之中,多元行动主体和多重制度逻辑的错乱交互导致了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困境。以"复杂性"思维驾驭"减负"问题、坚持多元行动主体的实践跟进,呼吁社会、家庭、教师等多方力量的积极回应,应是未来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治理的可行之道。
关键词:
课业负担 “减负”政策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杨万友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举措。据统计,目前中国有3.9万个乡镇政府,全国单是乡镇一级需要农民出钱养活的干部(含教师)就达1200万人,平均每80个农民养活一个干部,许多乡镇的各类机构多达二三十个。这极大地增加了农民负担,因此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期刊] 改革
[作者]
蔡芳宏
乡镇政府制度演进的动力源于乡镇博弈参与人效用结构的变化,效用结构变化驱动参与人博弈策略的调整,并形成新的乡镇政府制度的纳什均衡。这种纳什均衡持续变化的过程即是乡镇政府制度演进的轨迹。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制度博弈参与人效用结构的重要体现。我国乡镇政府制度博弈参与人可分为上级政府、乡镇领导、乡村干部与乡镇村民等四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改变四方在乡镇财政上的效用结构,为此四方持续调整博弈策略,推动乡镇政府制度不断演进。
关键词:
乡镇财政 乡镇政府 制度演进 博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
乡镇政府是政权的末梢,是连接乡村群众和政权的关键节点,乡镇政府能否稳固,能否适应当前形势,满足各方期待,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很多乡镇政府履行职能面临严重困境。本文从乡镇政府管理中的种种困境入手,深刻分析了乡镇政府在乡镇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和行为变异,揭示乡镇政府行为变异的根源——自利导向和公众参与的缺失。进而以治理理论为依据,提出乡镇政府变革的必由之路在于强化大众参与,达到上级政府、乡镇政府、基层群众在乡镇治理中的平衡,从上下两个层面压缩乡镇政府的自利空间,同时对乡镇政府进行理性官僚制的强化与调整,培育社会组织,强化村社自治,还权社会,保证乡镇政府的公共属性,提高行政效率。
关键词:
乡镇政府 困境 改革路径 参与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君
在国家引导型发展(State-directed Development)模式下,农村的正式制度1变迁是特定历史时期国家类型与发展模式转变的典型缩影。文章以重庆市彭水县的实地研究为基础,以制度变迁与乡镇政府行动为核心,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农村正式制度的演进过程发现:在国家引导型发展阶段,农村正式制度具备三点核心特征,即制度性质的国家引导性、制度形式的多样性、制度指向的广泛性;而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乡镇政府作为发展实践的基层执行者,充分利用农村发展的政治场域并适时转变行动方式,表现出了对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加以合并运用的实践逻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术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莉
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乡镇政府改革刻不容缓。本文在阐述我国乡镇政府的现状造成农民负担加重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乡镇政府改革的几点建议 ,阐明了撤销乡镇政府的改革设想。
关键词:
乡镇政府 现状 改革 农民减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强 郝友宾
基于对关中地区镇安县、岐山县、武功县和杨凌示范区四地村民和基层干部的调查,本文对乡镇政府干部、乡镇政府政策、乡镇政府财务、乡镇政府服务、乡镇民主建设、乡镇经济建设六大指标21个因素分析后,得出当前村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度为0.705。进而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总结影响村民对乡镇政府信任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村民对乡镇政府信任度的建议。
关键词:
乡镇政府 信任度 满意度 多元回归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宏贵 蒋艳芬
制度逻辑在制度理论研究当中一直备受关注。新制度研究者集中于社会层面和场域层面来研究制度逻辑,而近几年制度研究者开始致力于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制度逻辑是如何具体地被应用。基于现有相关文献,本文对制度逻辑到多重制度逻辑的实践演化、多重制度逻辑的微观实践,以及多重制度逻辑对微观实践行动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宏贵 蒋艳芬
制度逻辑在制度理论研究当中一直备受关注。新制度研究者集中于社会层面和场域层面来研究制度逻辑,而近几年制度研究者开始致力于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制度逻辑是如何具体地被应用。基于现有相关文献,本文对制度逻辑到多重制度逻辑的实践演化、多重制度逻辑的微观实践,以及多重制度逻辑对微观实践行动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斌
校企合作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而又难以突破的话题,在当前校企合作治理公共理性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国家、地方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形成了各自的行为逻辑,这些行为逻辑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校企合作治理陷入层层困境。面对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建立明晰的校企合作产权制度,完善校企合作执行中的"委托-代理"制度和实现"多中心"治理应成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治理的策略。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多重制度逻辑 治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张宝臣
面对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国家做出高职教育扩招的重大决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教育扩招受到政府逻辑、学校逻辑、企业逻辑和家庭逻辑四种制度逻辑的共同作用。在多重制度逻辑的博弈中,各个行为主体出于保护既得利益或获取更多利益的需求,容易出现高职教育扩招的"共谋行为",进而导致高职教育质量陷阱,加剧结构性失业的风险,理应规避。针对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实施高职教育扩招的建议包括主体观念变革、教育制度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关注质量保障。
关键词:
扩招 多重制度逻辑 高职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