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067)
- 2022(914)
- 2021(936)
- 2020(801)
- 2019(1770)
- 2018(1637)
- 2017(3630)
- 2016(1823)
- 2015(2247)
- 2014(2326)
- 2013(2306)
- 2012(2211)
- 2011(2044)
- 2010(1885)
- 2009(1930)
- 2008(2131)
- 2007(2013)
- 2006(1976)
- 2005(2054)
- 2004(1900)
- 学科
- 银(13884)
- 银行(13739)
- 行(12589)
- 制(10032)
- 业务(8633)
- 度(7678)
- 制度(7677)
- 银行制(7539)
- 融(6369)
- 金融(6369)
- 济(6302)
- 经济(6297)
- 方法(3694)
- 业(3421)
- 数学(3379)
- 数学方法(3366)
- 管理(3233)
- 企(3119)
- 企业(3119)
- 体(2475)
- 体制(2386)
- 中国(2221)
- 贸(1770)
- 贸易(1764)
- 易(1741)
- 组织(1563)
- 中国金融(1412)
- 财(1340)
- 业经(1051)
- 国际(1031)
- 机构
- 大学(26610)
- 学院(24950)
- 银(15890)
- 银行(15253)
- 中国(15062)
- 行(14128)
- 济(12525)
- 经济(12209)
- 管理(9329)
- 研究(8566)
- 财(7653)
- 融(7588)
- 金融(7505)
- 理学(6991)
- 理学院(6932)
- 管理学(6875)
- 管理学院(6829)
- 财经(5917)
- 京(5887)
- 人民(5739)
- 经(5422)
- 分行(5297)
- 中心(5219)
- 农(5160)
- 国人(5061)
- 中国人(5053)
- 中国人民(5004)
- 江(4776)
- 财经大学(4644)
- 经济学(4524)
共检索到53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庞正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红
引进外资和外国银行,带来了我国急需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创新的融资方式,加快了我国经济现代化和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引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重视并应尽快解决的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太才 袁琼
加入世贸组织 ,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银行业务、优质客户、人力资源和资产质量造成严重的冲击 ,为此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采取五个方面的对策 :增强银行实力、开展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加强资产质量管理。
关键词:
世贸组织 国有商业银行 冲击 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静琦 温珂
外资银行通过参股中资银行 ,可以规避现有的业务限制 ,迅速获得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资格 ,是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 ;与此同时 ,中资银行通过外资参股必将加快金融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技巧的提高 ,为迎接全新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在这种互抛绣球的意愿下对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入市后这种参股行为是符合双方要求的可行方案 ,具有双赢效应。
关键词:
参股 WTO 外资银行 中资银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涛
后WTO时期,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资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我国金融体系。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从总体上提升我国银行系统效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应的冲击。本文从客户资源、银行业务、服务手段、人力资源等角度分析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并提出应当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整体实力、培育新生力量及加强合作等策略增强中资银行抗击外资银行的实力,引导中资银行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外资银行 中资银行 外部性 银行危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欣
从制度、经营指标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剖析其中的脆弱性因素 ,又从外资银行的角度分析其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 ,以便中资银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竞争方略。
关键词:
中资银行 外资银行 竞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孙兆斌
本文综合利用财务绩效指标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衡量商业银行的效率状况,对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商业银行效率改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行为,对被参股银行的财务绩效改善明显,但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华业务拓展行为总体上对中资银行的财务绩效有负面的影响,对生产率的影响则偏正面,但都不够明显。未来银行业开放的重点在于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战略投资者撤资的现象则无须过于忧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苑春
目前中资银行创新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主要靠外力推动,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对外资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简单"复制",缺乏根据客户实际需求的变化进行再创的意识。中资银行要想获取市场先机,提升核心竞争力,还需提高创新的科技含量,加大创新的"不可复制性"。本文从博弈角度对中外资银行的市场行为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中资银行的创新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博弈 外资银行 金融创新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刚 吴畏
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银行税制的规定及其优化程度对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开放条件下维持东道国银行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平衡杠杆。本文通过对比目前内外资银行在流转税,所得税及呆账准备计提方面税收规定的差异,指出在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为营造内外资银行公平竞争的环境,应在完善金融税制的大背景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取消外资银行现有的“超国民待遇”,降低税收政策对纳税人市场决策的扭曲程度,积极稳妥地向国际惯例靠拢,增强税收法制化程度,促进我国银行业整体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