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2)
- 2023(11982)
- 2022(10498)
- 2021(10183)
- 2020(8414)
- 2019(19918)
- 2018(19674)
- 2017(38046)
- 2016(20473)
- 2015(23156)
- 2014(23030)
- 2013(23095)
- 2012(21279)
- 2011(19339)
- 2010(19155)
- 2009(17527)
- 2008(16996)
- 2007(14489)
- 2006(12680)
- 2005(11245)
- 学科
- 济(88304)
- 经济(88217)
- 管理(57265)
- 业(54960)
- 企(44624)
- 企业(44624)
- 方法(41219)
- 数学(36517)
- 数学方法(36202)
- 中国(24389)
- 农(22116)
- 财(21269)
- 贸(18371)
- 贸易(18362)
- 地方(18348)
- 易(17891)
- 业经(17333)
- 学(17179)
- 农业(14934)
- 制(14489)
- 务(13608)
- 财务(13543)
- 财务管理(13526)
- 环境(13339)
- 和(13146)
- 企业财务(12915)
- 融(12582)
- 金融(12580)
- 银(12462)
- 银行(12428)
- 机构
- 大学(297628)
- 学院(292281)
- 济(125139)
- 经济(122812)
- 管理(118001)
- 理学(102851)
- 研究(102805)
- 理学院(101694)
- 管理学(100148)
- 管理学院(99622)
- 中国(76601)
- 京(63997)
- 科学(61718)
- 财(54200)
- 所(51420)
- 研究所(47146)
- 中心(44823)
- 财经(44528)
- 农(43997)
- 业大(41929)
- 北京(41196)
- 经(40775)
- 江(38916)
- 范(38242)
- 经济学(38118)
- 师范(37949)
- 院(37118)
- 经济学院(34484)
- 农业(34464)
- 财经大学(33459)
- 基金
- 项目(202684)
- 科学(159912)
- 基金(149700)
- 研究(148753)
- 家(130588)
- 国家(129584)
- 科学基金(110885)
- 社会(94763)
- 社会科(89873)
- 社会科学(89845)
- 基金项目(79717)
- 省(74506)
- 自然(71893)
- 自然科(70224)
- 自然科学(70207)
- 自然科学基金(68966)
- 教育(67251)
- 划(64469)
- 资助(62202)
- 编号(59469)
- 成果(48541)
- 部(46398)
- 重点(44936)
- 发(42960)
- 创(41659)
- 课题(40250)
- 教育部(40069)
- 国家社会(39513)
- 创新(38906)
- 科研(38682)
- 期刊
- 济(131953)
- 经济(131953)
- 研究(89372)
- 中国(51006)
- 学报(45019)
- 科学(43031)
- 管理(42395)
- 农(39700)
- 财(39135)
- 大学(34194)
- 学学(32069)
- 教育(29484)
- 农业(28215)
- 融(24020)
- 金融(24020)
- 技术(23541)
- 财经(21699)
- 经济研究(21630)
- 业经(18822)
- 经(18526)
- 问题(17816)
- 贸(16275)
- 图书(15286)
- 业(15152)
- 国际(15145)
- 技术经济(14532)
- 世界(14381)
- 理论(14348)
- 科技(13710)
- 资源(13142)
共检索到423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后凯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加入WTO后外商在华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前景。结果表明,加入WTO后外商在华投资的“北上”趋势有所加快,而“西进”趋势则不太明显。从长远发展看,外商在华投资将会出现“西进”的趋势,但这种“西进”只能是“渐进式”的,而不可能是“大跨越式”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源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朗
本文从人口数量、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文化构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状况和人口经济水平等方面对西部10省区的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西部地区大开发教育要先行、积极稳妥地在少数民族中推行计划生育和建立稳定的教育、卫生与计划生育投入保障机制的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庞智强 李云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产业结构仍较落后。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轻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重工业、制造业内部"三低一高"产业居多等问题。西部地区应转变片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的观点,高度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要统一规划,加强区内的整体协调;要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并大力发展能源深加工行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范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九个省、自治区。土地面积537.3 ×10~4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6.9%;人口2.4亿,占全国的23.1%;城镇人口442万,占全国的2.7%;设市城市91个,占全国的21%;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达3731亿元,占全国的13.6%。 一、开发历史悠久 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部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中华民族一部分祖先从远古时代就生息在这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黎毅 许世琴
文章通过分析1998-2015年间总体、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及相关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社会福利分析方法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阶段性波动和趋同发展特征,但内部变动趋势程度不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2003年以前低于城镇居民,随后高于城镇居民,并且两者差距逐渐增大,由此导致城镇社会福利水平高于农村福利水平。居民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总体、农村和城镇收入差距分别导致各自社会福利减少0.81%、3.48%和0.58%,其中农村影响程度最大。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社会福利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路云 王崇举 邓琳
从教育和文化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信息化服务6个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5—2014年西部地区12个省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其差异,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波动;各省区市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可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各层级内部的差距也较大,并呈现"从北向南递减"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决定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强弱,但并不直接决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受投入力度和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希琼
20世纪末,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掀起了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文章结合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架构以及人力资源宏观与微观管理等方面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区域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慧 叶尔肯·吾扎提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东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的扩大。同时,随着全国贫困人口绝对规模的减少,贫困人口的分布进一步向西部地区集中,生态环境在诸多致贫因素中越来越突出。文章从西部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布的关联性以及地区贫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深入解析了西部地区贫困和生态环境互为因果的耦合机理;分析了当前西部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生态环境、资金、人力资本、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提出了生态扶贫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即: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同步进行,生态恢复与脱贫致富...
关键词:
生态扶贫 西部地区 模式 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黎毅 许世琴
文章通过分析1998-2015年间总体、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及相关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社会福利分析方法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阶段性波动和趋同发展特征,但内部变动趋势程度不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2003年以前低于城镇居民,随后高于城镇居民,并且两者差距逐渐增大,由此导致城镇社会福利水平高于农村福利水平。居民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总体、农村和城镇收入差距分别导致各自社会福利减少0.81%、3.48%和0.58%,其中农村影响程度最大。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严红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有着特殊的发展背景、特殊的发展路径和特殊的发展困境,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必须从制度安排和经济基础层面进行战略转型,总体思路是城市化发展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由纵向投资向横向拓展转型、由行政主导向产业支撑转型、单一城市向网络城市转型、由人口转移向结构转换转型,转型路径是农村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基础上拓展为大中城市、中心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实现西部地区在产业联系和产业链条基础上的城市网络化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化 战略转型 产业支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薛继亮
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已经陷入劳动力成本增加和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的境地,迫切需要通过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条件和产业转型升级来获得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对于西部地区,则具有较多的第一次人口红利,这为承接东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条件。西部地区丰富的人口红利潜力形成的人口红利效应,将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工业区兴起和集聚以及产业带的形成提供条件,而西部地区人口红利潜力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宏观对策研究,有助于发挥西部的要素资源潜力,带来区域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产业转型 西部地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俊华 刘振刚 李燕霞 李长青
选取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程度、地理环境和文化理念具有较强一致性的中国西部12省市区(含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物流产业效率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对提高区域物流产业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007-2012年中国西部12个省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变动情况,重点剖析各省物流产业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除云南外,西部各省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显著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尤其是纯技术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甚至降低。最后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