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3)
2023(11338)
2022(9458)
2021(8649)
2020(6857)
2019(15458)
2018(15097)
2017(28307)
2016(14824)
2015(16928)
2014(16841)
2013(17106)
2012(16703)
2011(15802)
2010(15951)
2009(14668)
2008(14382)
2007(12698)
2006(11844)
2005(11272)
作者
(45149)
(37504)
(37499)
(35730)
(24241)
(17988)
(16907)
(14669)
(14449)
(13311)
(13302)
(12412)
(12380)
(12220)
(11920)
(11680)
(11155)
(10888)
(10798)
(10334)
(9795)
(9211)
(9051)
(8794)
(8543)
(8504)
(8236)
(8001)
(7594)
(7472)
学科
(92236)
经济(92164)
管理(35893)
(33110)
中国(28381)
方法(27709)
地方(26727)
数学(24455)
数学方法(24357)
(23203)
企业(23203)
(20858)
业经(17735)
(17046)
贸易(17032)
地方经济(16649)
(16452)
(15653)
(14605)
金融(14604)
农业(14342)
(14086)
(14049)
银行(14035)
(13901)
(13814)
环境(13691)
(12835)
(11087)
发展(10282)
机构
大学(228156)
学院(227579)
(114142)
经济(112208)
研究(94570)
管理(79571)
中国(73496)
理学(66370)
理学院(65453)
管理学(64669)
管理学院(64212)
科学(52734)
(50706)
(48754)
(48152)
研究所(43826)
中心(40524)
财经(37580)
经济学(37566)
(35303)
(34557)
(34220)
北京(33670)
(33660)
经济学院(33559)
(32112)
师范(31862)
科学院(29528)
业大(27777)
财经大学(27685)
基金
项目(141722)
科学(112904)
研究(106828)
基金(103962)
(90529)
国家(89829)
科学基金(75620)
社会(72190)
社会科(68673)
社会科学(68661)
基金项目(53351)
(52541)
教育(46863)
(45065)
自然(43977)
自然科(42903)
自然科学(42892)
资助(42741)
自然科学基金(42146)
编号(40755)
(38245)
成果(34169)
重点(32989)
(32654)
发展(31979)
国家社会(31530)
(31487)
课题(30102)
中国(29944)
(28900)
期刊
(139806)
经济(139806)
研究(80721)
中国(52490)
(34055)
(33715)
管理(32732)
科学(32063)
学报(31375)
(26883)
金融(26883)
经济研究(24190)
大学(24158)
农业(23698)
教育(23653)
学学(22585)
财经(20106)
业经(20010)
技术(19649)
问题(18361)
(17690)
(17234)
国际(16364)
世界(16257)
(13302)
技术经济(13133)
资源(11630)
经济问题(11481)
统计(11233)
经济管理(10676)
共检索到377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后凯  
中国加入WTO,既可以从中获取较大的利益,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很明显,加入WTO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亚琴  
在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 ,中国区域经济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本文从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和区域分工合作的发展三个层面 ,全面客观地剖析了加入WTO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效应 ,并在此分析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政府引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叔莲  魏后凯  
中国地域辽阔,各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差别很大,既有南方和北方的不同,更有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差别。中国加入WTO,无疑将会对各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由于各区域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调整适应能力的不同,加入WTO对各区域所形成的影响也将具有较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对区域产业发展、对区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提出调整我国“特殊经济区”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饶淑芬  
1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更为成功的时期,但也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就此,笔者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区域经济带来的一些问题及今后中国区域经济会如何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功磊  夏青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全国相似经济水平的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日益增强,并且这种发展趋势自1992年以后表现的更为突出,从而加速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收敛趋势;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同时对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同样显著;2005年以后受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中部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被削弱,空间分异的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金相郁  武鹏  
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所提供的各区域GDP资料,研究了1952—2008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趋势及收敛状况。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发现:利用修正后GDP计算的变异系数要低于修正之前的;改革开放以后的区域差距要低于改革开放之前;1952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呈现"Amos假说"的周期性变化过程;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别在区域差距缩小和扩大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符合"收敛假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雨,刘志彪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ffectively establishing the target of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drawing up reaso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and measures, and promoting good sustaining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 of main factors affecting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search goal and different factor,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eries of econometrics models including macroeconomic system model,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time series model, analyses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se models. Combining the statistics of Jiangsu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trend of Jiangsu provincial economy from 2001 to 2005.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笳旭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久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丹  刘阳  李睿  
本文从理论基础出发,回顾了区域趋同和区域趋异的主要观点,并联系历史上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区域收敛作了一个总结,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着阶段性的绝对收敛,还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通过分析三者关系,并结合国际上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经验,本文得出了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浩  张贵  李媛媛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推进,中国区域经济也正在经历大布局、大棋局、大格局。如何关注和积极投入这次历史变迁中,并及时给予理论解读和诠释,是理论工作和学术研究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基于此,2014年10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河北工业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祁京梅  
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正在悄然变化,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了许多创造性和革新性的思路,这将引导和推动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变化趋势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演进、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增大以及"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正在悄然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目标提出了许多创造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萍萍  徐晓红  李壮壮  
文章运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2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更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两极和多极分化现象。(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在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国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上述发现对于缩小数字经济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耀文  张朋柱  
在建立宏观经济决策GASS研讨平台的基础上,本文比较了省级区域经济发展预测过程中,GASS系统与实际过程之间在集成方法方面的区别。经过分析,我们认为GASS系统在群体参与、信息来源、意见充分度方面有诸多优势,在收敛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