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
- 2023(1578)
- 2022(1277)
- 2021(1156)
- 2020(987)
- 2019(2239)
- 2018(2240)
- 2017(4681)
- 2016(2652)
- 2015(3091)
- 2014(2978)
- 2013(3028)
- 2012(2863)
- 2011(2540)
- 2010(2633)
- 2009(2409)
- 2008(2266)
- 2007(2235)
- 2006(1967)
- 2005(1962)
- 学科
- 济(12219)
- 经济(12207)
- 业(6935)
- 中国(6756)
- 劳(5688)
- 劳动(5671)
- 方法(5514)
- 农(5082)
- 数学(4874)
- 数学方法(4855)
- 管理(4585)
- 农业(3812)
- 贸(3600)
- 贸易(3599)
- 易(3536)
- 企(3437)
- 企业(3437)
- 动(3361)
- 人口(2864)
- 动力(2838)
- 劳动力(2781)
- 农业劳动(2549)
- 农业人口(2506)
- 业经(2163)
- 融(1966)
- 金融(1966)
- 银(1906)
- 银行(1899)
- 制(1888)
- 行(1855)
- 机构
- 学院(37537)
- 大学(37513)
- 济(19895)
- 经济(19603)
- 研究(15087)
- 管理(13309)
- 中国(11415)
- 理学(11294)
- 理学院(11180)
- 管理学(11000)
- 管理学院(10925)
- 京(8185)
- 所(7968)
- 财(7936)
- 科学(7450)
- 研究所(7068)
- 中心(6644)
- 经济学(6630)
- 财经(6508)
- 经(5994)
- 经济学院(5988)
- 农(5916)
- 江(5602)
- 北京(5412)
- 院(5232)
- 范(4860)
- 财经大学(4842)
- 师范(4826)
- 业大(4683)
- 贸(4641)
共检索到62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华
一、入世给劳动就业带来的机遇 1.入世后经济的增长会带动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获得资本、技术和市场的份额,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合作,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效益收获,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据国际失业与就业委员会与中国国际人才发展交流协会合作的一项调查测算:入世后,中国GDP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瀑 王培三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工业化国家,都面临着劳动就业问题的挑战。劳动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阶段性,并与资本雇佣劳动生产方式紧密相连。从根本上说,劳动就业如同资源配置一样受市场经济规律支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现象,并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它不仅表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表现在需要创造更多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的就业岗位,促使就业不仅仅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从而有效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对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中国,如何更好地处理劳动就业问题无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劳动就业 市场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辰
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与劳动就业问题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这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我国人口目前已超过10亿,社会劳动者已近5亿。将人口与劳动就业联系起来研究,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对四个现代化建设,对实现2000年的宏伟战略目标,都是很有意义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仲常 谢曼 刘彦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带来各行业劳动就业的变动,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要释放和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中有国际竞争力行业会吸纳一些劳动力,而一些夕阳产业则要大量裁员;第三产业总体上说发展潜力巨大,被视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原新 黄乾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力行 周广肃
平台经济促使工作性质出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固定到灵活、从单一到多元等方面的转变,使得依赖平台从事零工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占比上升,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革。分析表明,数字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工序的分解、分包以及相关经济主体承担的工作任务的重新组合,引发了生产活动去公司化、去组织化的趋势,使得传统的雇员工作被零工等新就业形态所取代,导致劳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建议以去公司化、将保险保障与劳动关系解绑的思路解决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建立起适用于平台经济发展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网,适应技术进步的变革。在鼓励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的同时,应完善弱势群体的保障体系,加大一般意义上的收入分配调节手段的力度,让发展的红利惠及受损群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全明 刘建花
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进程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就业结构矛盾交织,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劳资矛盾和纠纷攀升,失业呈现群体特征等等。现行劳动就业体制缺陷犹存,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实施新的就业战略,以发挥政府在就业机制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劳动就业 走势 战略 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芹
1997年劳动就业形势分析预测范芹一、当前就业基本格局1.当前就业领域的基本状况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劳动就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劳动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城乡新就业人数大量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就业结构有所改善,劳动服务体系迅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道双 郭庆松
下世纪初中国劳动就业形势分析①马道双郭庆松一、中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及特征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表现为城镇新增劳动力人口不能得到全部安置而形成的“待业”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流动,“民工潮”便成为问题的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彦
“八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时期,劳动就业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综合性产业城市,其劳动就业有许多特点。如何正确判断北京的就业形势,采取相应的政策,是关系到北京各项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大问题。一、“七五”北京市劳动就业状况“七五”期间,北京市劳动就业工作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其基本特点是: 1.劳动力供给继续增加,增幅下降“七五”期间,北京劳动力资源总量继续增加,但增幅下降,使城市劳动就业压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芹
1996──2010年我国劳动就业形势展望范芹一、就业形势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力扶植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个体经济改革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实行了“三结合”就业方针,基本形成多元化就业格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明勤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劳动就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我国人口众多,国民教育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劳动就业压力大。目前,又面临大量的企业富余职工、下岗职工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等基本状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劳动就业的发展面临一次新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劳动就业 基本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东强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问题陈东强广西大学社会科学部失业和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个问题都让政府决策者感到棘手。本文暂撇开人们常规的思路,着手从科技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两个新的概念,即全质性科技创新与非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长城
长期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城乡隔离的条件下进行的 ,农民被严格的户籍制度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 ,进行低效甚至无效的劳作。政府考虑就业问题时 ,主要是将就业视为城市的福利分配和社会贫困救济 ,从社会政治安定和社会伦理道德角度去考虑。因此 ,所选择的工业化、城市化方式对就业结构转换作用力不强 ,就业结构极具低级化、刚性化的特征。本文认为 ,必须重新认识城市化方式 ,选择城市化道路 ,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
城市化 劳动就业 体制改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长明
1995年,我国人口突破了12亿大关,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在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同时,人口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流动的人口达8000万之众,汹涌澎湃的“民工潮”冲击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城市劳动失业率不断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总计达2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相当一部分正在以无序的形态流入城市,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