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6)
- 2023(13019)
- 2022(10794)
- 2021(10090)
- 2020(7933)
- 2019(17750)
- 2018(17283)
- 2017(33371)
- 2016(18105)
- 2015(19582)
- 2014(18944)
- 2013(18407)
- 2012(17006)
- 2011(15398)
- 2010(15462)
- 2009(14317)
- 2008(13822)
- 2007(12571)
- 2006(11440)
- 2005(9963)
- 学科
- 济(71123)
- 经济(71048)
- 业(56665)
- 管理(50096)
- 农(47391)
- 企(34708)
- 企业(34708)
- 农业(31395)
- 方法(25547)
- 数学(22990)
- 数学方法(22736)
- 业经(20398)
- 贸(19691)
- 贸易(19686)
- 中国(19668)
- 易(19374)
- 财(18712)
- 地方(15396)
- 环境(15364)
- 制(15328)
- 策(13792)
- 学(13304)
- 出(13031)
- 发(12274)
- 技术(11712)
- 银(11474)
- 银行(11440)
- 及其(11423)
- 划(11117)
- 行(10977)
- 机构
- 学院(254036)
- 大学(246289)
- 济(108737)
- 经济(106698)
- 管理(98162)
- 研究(86277)
- 理学(85501)
- 理学院(84644)
- 管理学(83359)
- 管理学院(82929)
- 中国(67192)
- 农(65127)
- 科学(53331)
- 农业(50281)
- 京(49977)
- 财(47638)
- 业大(46162)
- 所(43507)
- 中心(40984)
- 研究所(39620)
- 江(38816)
- 财经(37476)
- 经(34284)
- 经济学(32289)
- 范(31685)
- 农业大学(31608)
- 师范(31295)
- 院(30473)
- 北京(30299)
- 州(30161)
- 基金
- 项目(175392)
- 科学(138433)
- 研究(128443)
- 基金(127718)
- 家(112582)
- 国家(111526)
- 科学基金(95038)
- 社会(83878)
- 社会科(79244)
- 社会科学(79222)
- 省(70087)
- 基金项目(67605)
- 自然(60394)
- 自然科(58964)
- 自然科学(58947)
- 划(57928)
- 自然科学基金(57900)
- 教育(56552)
- 编号(52813)
- 资助(50129)
- 成果(41165)
- 发(39861)
- 重点(39106)
- 部(38729)
- 创(37112)
- 农(36312)
- 课题(35220)
- 国家社会(35017)
- 创新(34600)
- 制(33420)
共检索到375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迪 吴泽斌 袁北飞 汪应宏 牛潜
基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150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探究功能认知和政策环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协同影响,挖掘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单个独立因素并不能形成高与非高水平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导致农户宅基地退出高意愿的路径可以被概括为“功能认知驱动型”“政策环境驱动型”和“认知-环境联合驱动型”3种组态路径;农户宅基地退出高与非高意愿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农户高功能认知水平并非抑制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当政策环境不理想且农户功能认知水平较低时会导致非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建议,从尊重农户期望权益诉求、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与提高补偿标准、拓宽农户参与渠道等方面健全和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助力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新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迪 吴泽斌 袁北飞 汪应宏 牛潜
基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150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探究功能认知和政策环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协同影响,挖掘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单个独立因素并不能形成高与非高水平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导致农户宅基地退出高意愿的路径可以被概括为“功能认知驱动型”“政策环境驱动型”和“认知-环境联合驱动型”3种组态路径;农户宅基地退出高与非高意愿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农户高功能认知水平并非抑制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当政策环境不理想且农户功能认知水平较低时会导致非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建议,从尊重农户期望权益诉求、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与提高补偿标准、拓宽农户参与渠道等方面健全和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助力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新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晋洪涛 刘巧娜
结合农户对宅基地的功能认知,分析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风险感知以及风险态度如何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发现:在宅基地功能认知上,农户普遍认为宅基地保障价值高于资产价值;农户大都认为宅基地退出存在风险,且风险感知程度越高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对于资产风险,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保障风险感知程度更高;农户的风险偏好态度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基于此,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应高度关注宅基地保障功能,平衡保障和资产功能之间的关系,降低农户对宅基地退出风险的感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俞振宁 邱纪东 夏楚瑜
研究目的:梳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实证研究,基于农户认知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检验,促进宅基地退出政策完善和研究发展。研究方法: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结果:基于38篇文献、115个效应值、21 559个农户样本,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服务评价、市民化感知和所有权认知的正向影响,同时受到风险预期和祖业观的负向影响;在影响程度方面,行为态度、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相对较强,市民化感知较弱;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欠发达地区的知觉控制行为、政策可信度和所有权认知的影响比发达地区强,而服务评价影响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立宅基地退出政策设计、执行、评估、宣传及配套保障的完善流程和分类治理体系;探索多种方式促进宅基地改革与农户祖业观等非正式制度的融合;欠发达地区需更重视农户的资源禀赋状况和宅基地认知水平,发达地区要更注重提升政策执行水平;更多视角的影响因素和异质性来源探索是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关键词:
农户认知 宅基地退出 退出意愿 元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军书 翁晓宇
以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的历史考察与法律解读为研究起点,分析透视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百村调查"得出结论:补偿是否合理、公平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关键;货币补偿中要"以高于商品性住房的价格进行补偿",实物补偿中要"以高比例进行房屋面积置换"是大多数农户的心理预期。针对调查结论,政府在鼓励和引导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过程中,要把制定完善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宅基地退出的动力机制以及保障体系作为重点工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扬彬 顾汉龙 宇阳 何雨晴
本文基于沈阳市3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分化和宅基地价值认知在两者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地转入行为显著削弱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而农地转出行为显著增强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起完全中介作用,农地转入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削弱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6.81%,农地转出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增强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7.33%;农户宅基地价值认知发挥部分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入户,宅基地保障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出户,宅基地资产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对于明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群体,针对农地流转行为不同的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子坤 邹伟 王雪琪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新华
现行的户籍制度黏附着城乡差别化的入学、住房、养老保障等权利配置功能,严重制约着农村宅基地的社保功能向资产功能转化,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基本假设,并运用加入控制变量的"双差"分析法,以重庆(实验地区)和武汉(控制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户籍制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时间哑变量和地区哑变量的交叉项(即户籍制度改革效应)通过了1%的正显著性检验,说明户籍制度改革对实验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使得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比例增加了37%;而且在户籍改革力度较大的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对较大。另外...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宅基地退出 双差法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新华 蔡俊
研究目的:检验感知价值、可行能力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及其代际差异。研究方法:渐进适应模型和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第一,感知价值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户退出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而"弊大于利"的感知对农户具有负向作用;而且,"利大于弊"的感知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作用存在代际差异。第二,可行能力的提高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在感知价值和退出意愿之间起着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也存在代际差异。研究结论:提高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改革的认同感和感知价值、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可行能力、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代际差异需求以实施差别化的农村宅基地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宏龄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双增"趋势对资源利用与耕地保护的挑战,从宅基地功能角度出发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阶段宅基地承载着生活居住、风险保障、归属承继、支持生产、情感寄托及资本化等多重功能。由于持有宅基地的情形存在差异,宅基地在各种类型农户家庭中所发挥的功能也因此各有不同,进而形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倡导宅基地退出需针对不同持有情况区别对待。从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来看,安居工程、风险保障和资金补偿是构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需考虑的重点问题,其中如何确保农户的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贯成 陈盈蒙
以推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利用CLES团队2020年在苏北调研的101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Logit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下影响农户作出宅基地退出选择的重要推力和拉力因素,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家庭生命周期是影响农户作出宅基地退出决策的重要因素,按照退出意愿强度大小可排列为:稳定家庭<空巢家庭<抚养家庭<扩大家庭<赡养家庭;(2)老人比、户主受教育年限、农地转出面积占比等因素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重要推力因素,而家庭恩格尔系数、家庭平均年龄和宅基地继承认知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重要拉力因素;(3)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家庭选择退出宅基地的推拉力因素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推拉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 宅基地 退出意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新华 陆思璇
农村宅基地退出对于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农户作为宅基地退出主体,其风险认知与抗险能力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宅基地退出实践。基于江苏和安徽的109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相关性和差异性的多重实证检验,考察农户风险认知、抗险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同时探究不同特征群体的农户在抗险能力方面是否存在个体的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样本地区农户的风险认知、抗险能力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农户抗险能力与退出意愿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倒U形特征,即一旦抗险能力的财富效应大于宅基地退出改革成本效应,抗险能力便从总体上表现出了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另外,宅基地区位、宅基地利用类型、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差异会导致农户抗险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故此,农村宅基地退出改革政策须关注不同特征农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并提高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改革风险认知的能力,同时健全农户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加快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提高农户的抗险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宅基地的区位类型和利用类型,实施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安排,诸如差别化的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实施步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安宁 冯健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安徽阜阳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问卷调查,建立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公式,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灵活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农户个体偏好和家庭特征不一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较大的差异。(2)农户对城镇生活不确定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关键因素。对就业、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和生活成本的顾虑,使得农户不敢轻易放弃宅基地。(3)农户对宅基地的乡土情结、宅基地资产性价值日益凸显和农户心理预期偏高也是阻碍宅基地退出的因素。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促进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长效机制,充分了解和尊重农户的个体偏好并分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静 于战平 李卉
在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静海县王口镇及独流镇14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方式及其对宅基地的态度、宅基地利用现状以及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农户退出意愿普遍偏低;二是小农兼业阶层和村庄贫弱阶层对土地依赖性较强,宅基地退出中涉及生计模式的转变,其宅基地退出成本要高于其他阶层;三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因素有现有工作造成不便、城镇房价太高、居住楼房的生活成本高、户主年龄及宅基地退出应获取的补偿。基于以上结论,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退出中利益诉求不同,建议政府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退出方案以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退地需求。
关键词:
土地经济 退出意愿 影响因素 宅基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盼盼 范胜龙 胡勇
引导农户自愿参与闲置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宅基地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城乡融合发展为其退出提供了驱动力。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和代际效应理论,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并运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城乡融合发展、农户代际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调研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明显,65.77%的农户愿意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追求城市较好的就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为退出宅基地的主要诱因。人口融合、经济融合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土地融合、社会融合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抑制作用。村庄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融合发展对近郊型农户退出宅基地有显著促进作用。代际能调节城乡融合发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方向,人口融合、经济融合发展正向提高了新生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土地融合、社会融合发展反向抑制了老一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因此,为推进闲置宅基地退出工作,提出了统筹管理城市住房指标与农村宅基地指标以优化宅基地管理制度,推动宅基地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提高农户城市融入能力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