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9)
- 2023(12839)
- 2022(10486)
- 2021(9863)
- 2020(8062)
- 2019(17493)
- 2018(17100)
- 2017(32404)
- 2016(16777)
- 2015(18237)
- 2014(16962)
- 2013(16396)
- 2012(14779)
- 2011(13271)
- 2010(13556)
- 2009(13167)
- 2008(11844)
- 2007(10740)
- 2006(9510)
- 2005(8341)
- 学科
- 济(62882)
- 经济(62823)
- 业(61713)
- 管理(48449)
- 农(46343)
- 企(41432)
- 企业(41432)
- 农业(31169)
- 融(26033)
- 金融(26032)
- 中国(24337)
- 银(24192)
- 银行(24182)
- 行(23489)
- 业经(21358)
- 方法(19754)
- 技术(18093)
- 制(17513)
- 财(17363)
- 数学(16461)
- 数学方法(16292)
- 地方(15597)
- 体(12228)
- 技术管理(12128)
- 贸(11779)
- 贸易(11765)
- 易(11518)
- 策(11322)
- 中国金融(11176)
- 学(11024)
- 机构
- 学院(223141)
- 大学(214174)
- 济(95837)
- 经济(93988)
- 管理(87931)
- 理学(76007)
- 理学院(75309)
- 管理学(74248)
- 管理学院(73846)
- 研究(71918)
- 中国(63264)
- 农(51631)
- 财(42987)
- 京(42682)
- 科学(40997)
- 农业(39100)
- 中心(36889)
- 业大(36334)
- 江(34087)
- 所(33922)
- 财经(33830)
- 经(30913)
- 研究所(30461)
- 经济学(28713)
- 范(27760)
- 师范(27535)
- 州(27498)
- 经济管理(26115)
- 经济学院(25970)
- 北京(25796)
- 基金
- 项目(150863)
- 科学(121664)
- 研究(117586)
- 基金(109610)
- 家(94078)
- 国家(93130)
- 科学基金(81753)
- 社会(77394)
- 社会科(73041)
- 社会科学(73025)
- 省(61940)
- 基金项目(58369)
- 教育(51960)
- 划(49712)
- 自然(49575)
- 编号(49004)
- 自然科(48455)
- 自然科学(48449)
- 自然科学基金(47631)
- 资助(41170)
- 成果(38174)
- 创(38079)
- 发(34821)
- 创新(34596)
- 重点(33667)
- 课题(33015)
- 部(33010)
- 国家社会(32269)
- 制(31612)
- 业(30700)
- 期刊
- 济(111013)
- 经济(111013)
- 研究(65128)
- 农(56107)
- 中国(50451)
- 融(37984)
- 金融(37984)
- 农业(37395)
- 财(32066)
- 管理(31047)
- 科学(30427)
- 学报(29551)
- 业经(24960)
- 大学(24212)
- 教育(24194)
- 学学(23201)
- 技术(18823)
- 业(18321)
- 经济研究(16176)
- 财经(16070)
- 问题(14764)
- 农村(14673)
- 村(14673)
- 农业经济(13917)
- 经(13912)
- 科技(12530)
- 世界(11745)
- 版(11610)
- 技术经济(11397)
- 经济问题(10769)
共检索到340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懋雄 杨雪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2007年以来,成都启动了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并围绕产权制度和金融"机构观"两个视角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农地金融实践探索。但农地金融并未随着产权制度框架和机构设置的逐渐完备而得到同步发展,其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尚未有效发挥。鉴于原有产权视角和金融"机构观"视角不能合理解释成都农地金融的实践,本文按金融"功能观"的分析框架,从"目标和外部环境-功能-结构"三个维度对成都案例进行了系统性审视,研究认为虽然国家政策和成都的创新型制度设计为农村土地发挥财产功能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但农地金融所面临的落后的经济环境和微观经营主体的缺失制约...
关键词:
农村土地金融 成都案例 功能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修华 周再清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一直都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走的是典型的"机构式"路径,并且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功能不健全,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缓慢。文章基于"功能观"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提出了要给予内生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民间金融以合法地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制度 路径依赖 创新 功能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彦彬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推进,农地金融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农村地区货币化的拓展必然带动农地的货币化。经过货币化的农地,具有融资和获利的功能,农地的资本化和证券化运作将成为必然选择。农地金融的这些创新形式可以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模式——转让模式、股份合作模式以及证券化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振 聂雅丰 罗剑朝
本文基于2017年陕西、河南和宁夏三省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和PSM模型,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户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分析基于农户分化和农地金融创新视角的异质性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在需求型融资约束方面,正式社会资本和非正式社会资本对需求型融资约束均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且正式社会资本影响程度更大;在供给型融资约束方面,仅非正式社会资本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从农户职业分化的视角看,社会资本仅对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农户融资约束具有显著缓解作用;从农户收入分化类型看,社会资本仅对中等收入农户的融资约束具有显著影响;开展农地金融创新,农户被赋予土地抵押贷款权利,农户融资可获性增强,社会资本对农户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减弱。因此,应更全面地认识社会资本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的作用,同时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以缓解农户融资约束。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融资约束 农村金融 异质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延廷 南佳艺
目前我国农户的地权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地权稳定、自主经营向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转化。这一变化的内在动力是农户急切希望改变承包地过于细碎化以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条件。考察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就是农户的地权诉求决定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当下一些地方的农地制度创新试验和经验中再次得到证明。今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必须遵循这一逻辑,根据我国农户地权诉求的变化,实施农户自愿前提下的承包地连片重划,争取国家对承包地重划制度的支持,强化农民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地方政府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地权诉求 土地改革 制度创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美银
本文运用制度认知主义的分析框架,探求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农民认知基础。研究认为,农民认知对农地制度创新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农民的认知不相一致,就会加大农地制度改革的成本、延缓农地制度改革的进程、最终决定农地制度改革的成败。作者对江苏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民对地权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认知程度,这对中国农地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农地制度未来的改革应该充分考量农民的认知,保证制度创新方式及目标与农民的认知相一致。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民认知 制度认知主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波
自2007年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成都市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和抵押融资,为全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调查研究成都农村土地流转和抵押担保创新实践,对于国家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 抵押 调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许坤
金融创新既可以服务于经济又可能破坏经济,存在悖论问题。本文通过引入软预算约束,提出金融创新悖论问题的一个理论假说;构建含有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软预算约束DM模型,论证金融创新过度进而引发悖论问题;给出金融创新悖论的定义及其表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志华 李要深 胡蓉
金融创新离不开制度约束的诱发,我国的银信合作正是源于这样的制度安排。当前的分业体制下,银行与信托机构均面临各自的制度约束。尽管同在一个相互竞争的理财市场,银行和信托机构之间的合作却越来越密切。剖析银信合作的制度根源,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各类创新业务的展开,以推动我国信托与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银信合作 制度约束 金融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温铁军 刘亚慧 袁明宝
把农村资产限定在所谓"第一产业",显然还不能适应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产业融合,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的"城乡融合"等内涵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提到了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贵州"塘约经验"也得到诸多肯定。各地经验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宏观环境中的产业资本过剩和中产群体崛起,使得农村中原来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停
开展农地金融创新,能够唤醒农村沉睡资本,有效缓解农业融资担保难题。虽然农地金融创新的实践探索从未停止,但对其理论基础研究比较薄弱。论文从产权经济学、现代金融学和法学三方面阐述我国农地金融创新的理论困境,以及对应的破解方式。农地的生产价值攀升和农业补贴保证了以独立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市场价值,奠定了农地金融创新的产权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农地抵押权的实现并不会导致农民失地,可以通过强制管理的方式,以农地出租或转包收益清偿债务,农地流转后独立的经营权也因此有担保权能。
关键词:
农地金融 抵押 承包经营权 农地产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选庆
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及农地金融困境的分析 ,提出了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原则 ,进而对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案与配套措施进行了系统设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停
开展农地金融创新,能够唤醒农村沉睡资本,有效缓解农业融资担保难题。虽然农地金融创新的实践探索从未停止,但对其理论基础研究比较薄弱。论文从产权经济学、现代金融学和法学三方面阐述我国农地金融创新的理论困境,以及对应的破解方式。农地的生产价值攀升和农业补贴保证了以独立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市场价值,奠定了农地金融创新的产权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农地抵押权的实现并不会导致农民失地,可以通过强制管理的方式,以农地出租或转包收益清偿债务,农地流转后独立的经营权也因此有担保权能。
关键词:
农地金融 抵押 承包经营权 农地产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周振江 郑雨晴 李剑培
数字化时代下数字金融如何助力企业创新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基于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大于创新产出,数字金融广度指数与深度指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比数字化指数更为显著。第二,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信息约束进而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大于创新产出,而信息约束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大于创新投入。第三,异质性分析方面,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作用大于对国有企业,对创新产出的作用则相反;数字金融更能增加小企业的创新投入,不过其对大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则更大;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中部地区企业中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新阳 段豫川 吕刚武
中国农地金融制度从无到有,经历强制、诱致、又强制的变迁过程,但始终处于推进乏力的状态。论文通过对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中供需双方审慎态势及其原因的分析,指出农地金融制度必须通过外生供给的方式方可获得全面确立。并按照主体、内容和路径三个部分作出农地金融制度的外生安排和提出三级法人主体制的组织框架构想。
关键词:
农地金融制度 外生供给 组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