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8)
2023(7987)
2022(6324)
2021(5709)
2020(4924)
2019(10641)
2018(10199)
2017(19892)
2016(10517)
2015(11505)
2014(10986)
2013(10823)
2012(9751)
2011(8230)
2010(8575)
2009(8363)
2008(8678)
2007(7954)
2006(7100)
2005(6789)
作者
(28744)
(23972)
(23916)
(22293)
(15417)
(11150)
(10727)
(9101)
(8923)
(8654)
(8119)
(8053)
(7925)
(7497)
(7354)
(7252)
(7037)
(6949)
(6800)
(6780)
(5990)
(5814)
(5691)
(5601)
(5374)
(5354)
(5294)
(5154)
(4775)
(4597)
学科
(72213)
(68580)
企业(68580)
管理(52392)
(47776)
经济(47706)
业经(25046)
(21820)
(20738)
方法(19418)
(18513)
财务(18508)
财务管理(18487)
企业财务(17550)
农业(15779)
(14877)
技术(14388)
(12476)
企业经济(12160)
(12155)
数学(12139)
数学方法(12061)
(12052)
体制(11401)
经营(10926)
(10510)
理论(10183)
中国(9888)
技术管理(9848)
决策(8723)
机构
学院(154709)
大学(146135)
管理(67328)
(66861)
经济(65741)
理学(57254)
理学院(56809)
管理学(56275)
管理学院(55992)
研究(43222)
中国(39194)
(34225)
(29704)
财经(26745)
(25422)
(24768)
(24200)
科学(23327)
中心(20944)
(20559)
业大(20341)
商学(20285)
商学院(20125)
农业(19857)
财经大学(19498)
(19322)
经济学(19320)
北京(18203)
经济管理(18180)
研究所(17981)
基金
项目(96225)
科学(78486)
研究(74481)
基金(71375)
(60050)
国家(59382)
科学基金(53952)
社会(49859)
社会科(47265)
社会科学(47249)
(39076)
基金项目(37668)
自然(33304)
教育(32694)
自然科(32569)
自然科学(32564)
自然科学基金(32073)
(30365)
编号(30059)
(28317)
资助(27434)
(24000)
成果(22957)
(21849)
创新(21361)
(21288)
重点(21167)
(20791)
国家社会(20757)
(19970)
期刊
(81928)
经济(81928)
研究(44020)
(31778)
管理(30668)
中国(29280)
(25993)
科学(19142)
农业(17976)
(17927)
金融(17927)
学报(17052)
业经(17003)
技术(15362)
大学(14421)
学学(14124)
财经(14062)
(12169)
经济研究(12146)
(11706)
财会(10889)
教育(10450)
技术经济(10372)
问题(10195)
现代(9229)
会计(8599)
商业(8472)
世界(8451)
经济管理(7876)
(7644)
共检索到235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鲁耀  陈科霖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决定了党的执政经济基础是否能够得到坚持和加强。当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过程中,功能类国有企业作为在实践中广泛存在但尚未被清晰界定的一种类型,体现出了国有企业在政治效用与经济效用以外的工具效用。功能类国有企业最典型的形态为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相关访谈调研等实证研究发现,功能类国有企业嵌入在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之中,延展了政府的行政能力,成为政府组织化治理的有效工具。与此同时,功能类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组织身份困境和人员身份困境使之能够规避既有监管规则,并将廉政风险传导进政府治理体系之中。正视功能类国有企业的效用与风险,需明确其属于公共组织的身份,将之纳入公共权力监督体系,并进而通过"行政+市场+党建"联动机制构建起功能类国有企业有效监管的系统方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房巧玲  刘明硕  崔宏  
国有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需要财务资本要素、人力资本要素和社会资本要素的投入与支持,企业内部也建立了多元监督体系来维护不同要素提供者的产权权利和利益。文章基于产权和资本视角,在佐证国有企业内部多元监督体系设置合理性的基础上,论述其在独立性、专业性和制衡性上的不足,并提出各监督主体的改进方向,以期丰富国有企业治理理论与监督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金磊  綦好东  
本文主要探讨公众参与与媒体监督在国有企业外部治理中的作用。国有企业产权的全民性决定了社会公众理应成为国有企业的治理参与者。作为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媒体以公共利益代表者和弱势群体发言人的身份,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调查和报道,努力向政府以及社会公众传递国有企业的相关信息,并以公平合理的价值判断标准,对国有企业治理提出建议。然而这两种方式在公司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媒体监督与公众参与需要得到政府的回应与参与才能形成治理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冬林  邹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监督是一座海市蜃楼;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和内部人控制出现严重问题的条件下,任何会计控制都将失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珊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经历了监督职能从虚到实、派驻巡视监督机构从无到有、监督队伍从弱到强、监督制度从单一到多元四大转变,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国有企业监督制度运行仍存在外部监督制度不尽完善、内设监事会制度与新形势变化要求不相适应、分类差异化监管制度有待探索构建、多头重复监督难以形成有效监督合力等问题。因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就必须健全国有企业分类监督制度、重建以内设监事会为核心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探索推行外派纪委书记兼任监事会主席模式,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大监督"格局,以切实提升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定华  
作者认为,与完善的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相比较,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存在以下缺陷:缺乏权威的内部股东监督机制,外部的产品市场竞争、经理市场竞争、股票市场竞争和收购与兼并的压力机制。因此,必须尽快完善这些机制,以降低委托──代理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郑航行  
<正>国有企业建设项目是指经过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的境内外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具有涉及金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工程建设环节多等特点。根据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加强财会监督工作,更好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的要求,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朝宓  
在我国从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近年来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国有企业大面积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问题。这固然是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中难免的现象,但不可否认与部分经营者的不适当行为有关。因此,在加速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同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美华  
在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不仅要接受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内部多种形式的监督,而且还要同时接受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监督。由于各种审计主体职责重复、各自为政,在导致审计资源严重浪费的同时,还造成许多国有企业长期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本文从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现行架构出发,对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及其他多种审计主体的分工与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国有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建堂  张新竹  
1996年10月18日至11月4日,由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司长马建堂率团一行9人,赴德、法两国就国有企业的监督与管理进行了考察培训。通过考察和培训,对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监督与管理国有企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我国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政策也有一定启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社建  
改革以来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事实说明,以前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机制是不尽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稽察特派员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从体制上、机制上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是稽察特派员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从实践上看,这种监督机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江玲  
全面预算管理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正式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受行为科学理论、经济学代理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张朝宓等,2003),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延伸。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制造业到非制造业,几乎所有跨国企业都把全面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我国早在1999年,国家经贸委就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写进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2002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饶晓秋  
一、第四类代理成本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基础第四类代理成本是所有者与受托的监督者之间利益冲突与博弈中企业总价值的减少。从数量上看,第四类代理成本为所有者聘请专职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费用与所有者不聘请专职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自己直接从事监督所耗费用之间的差额。在性质上,第四类代理成本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