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4)
2023(8042)
2022(6554)
2021(6321)
2020(5374)
2019(12421)
2018(12383)
2017(24021)
2016(13089)
2015(14523)
2014(14366)
2013(13890)
2012(12715)
2011(11510)
2010(12037)
2009(10938)
2008(10779)
2007(9620)
2006(8287)
2005(7487)
作者
(39031)
(32526)
(32465)
(30841)
(21034)
(15606)
(14590)
(12404)
(12344)
(11810)
(11289)
(11125)
(10759)
(10407)
(10383)
(9912)
(9613)
(9603)
(9586)
(9266)
(8157)
(8089)
(8030)
(7614)
(7456)
(7265)
(7244)
(7050)
(6720)
(6562)
学科
(51875)
经济(51812)
(34027)
管理(33351)
(28203)
企业(28203)
方法(26865)
数学(23961)
数学方法(23358)
(13542)
(13355)
中国(13079)
(11507)
业经(10218)
理论(10009)
(9142)
(8905)
贸易(8901)
农业(8644)
(8549)
(8391)
金融(8389)
(8178)
银行(8152)
技术(8015)
地方(7886)
(7795)
(7336)
(7039)
财务(7001)
机构
大学(189019)
学院(186430)
(71359)
经济(69820)
管理(69395)
研究(65284)
理学(60707)
理学院(59897)
管理学(58194)
管理学院(57862)
中国(47182)
科学(43173)
(40306)
(34715)
(34247)
(32928)
研究所(31666)
业大(30291)
中心(28969)
农业(27647)
(27586)
财经(26792)
(25710)
师范(25390)
北京(25066)
(24483)
(23397)
经济学(22155)
(21863)
师范大学(20680)
基金
项目(130409)
科学(102780)
基金(96334)
研究(89655)
(87360)
国家(86322)
科学基金(72710)
社会(56317)
社会科(53391)
社会科学(53369)
(50243)
基金项目(49905)
自然(49745)
自然科(48673)
自然科学(48655)
自然科学基金(47802)
(43625)
教育(42863)
资助(40924)
编号(34646)
重点(30208)
(28852)
成果(28605)
(27099)
(26818)
科研(25779)
计划(25403)
创新(25389)
课题(24761)
教育部(24414)
期刊
(74243)
经济(74243)
研究(51356)
中国(36224)
学报(35599)
科学(32005)
(31247)
大学(26583)
管理(26132)
学学(25209)
(24947)
教育(21870)
农业(21410)
技术(16239)
(15084)
金融(15084)
财经(13283)
经济研究(12341)
(12016)
(11373)
业经(11236)
统计(10909)
(10862)
(9864)
业大(9855)
问题(9381)
科技(9321)
决策(8770)
技术经济(8752)
图书(8392)
共检索到268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贯磊  
在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急剧转型的双重影响下,“两边开门”的婚姻模式成为浙北地区农村家庭满足功能性需求的主要策略。“两边开门”的婚姻模式,不仅解决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危机与宗祧延续问题,也为多子女家庭维持社会关系提供了可能。然而,“两边开门”婚姻模式的形成过程凸显出了较强的代际干预特征,即老年人通过代际权力安排着年轻夫妻的家庭生产关系与生活关系,形成了功能性家庭秩序。同时,老年人也试图通过资源传递形成代际关系的“施受平衡”,进而维持功能性家庭秩序。可是,在功能性家庭秩序的形成与维持过程中,以理性分工和功能组合为基础的“两边开门”婚姻模式,却蕴含着家庭关系的内在紧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怡  李智慧  耿志祥  
从微观机理上分析婚姻匹配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可以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建立婚姻匹配模型,利用20102014年CFPS数据,研究了婚姻匹配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2014年我国的代际收入弹性约为0.42,儿子和女儿代际收入弹性分别约为0.45和0.40,代际流动性偏低;父代收入对子女配偶的收入影响十分显著,2014年父媳和父婿收入弹性分别约为0.25和0.36,且后者高于前者,表明婚姻匹配,尤其是对女性而言,是形成代际传递的重要机制。研究还表明,父代收入对子代配偶的受教育程度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波   丁金宏  
抛弃代际关系探讨婚姻稳定性这种“去家庭化”的简约化处理方法并不适用于具有悠久传统家庭文化的中国。在家庭现代化变迁下,基于家庭关系结构从理论上探讨作为家庭关系重要内容的代际关系对中国夫妇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式离婚以及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费孝通“基本三角理论”为逻辑起点,动态刻画了现代中国家庭关系结构的扩展类型,尝试提出了“扩展家庭三角关系结构模型”,模拟了扩展家庭关系结构中子代夫妇婚姻稳定性的动力演化过程,包括青年夫妇是中心和枢纽、子女是关键支点、双方父母是重要砝码。最后从代际关系视角讨论夫妇与双方原生家庭父代之间的关系、双方原生家庭父代之间的平衡性对夫妇婚姻稳定性的影响过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全  
"家庭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的基础社会单元,家庭在城乡社会转型中的结构、目标、秩序等发生多维裂变重组,城乡之间的"进""退"表征在家庭内部代际间不断展演。研究以城市化中极具转型张力的拆迁家庭为个案经验,通过对其代际关系的切入分析,发现父代在地利显化中主导了家庭资源配置权,而子代则在"社—家"双重结构性关系中形塑了弱主体性。家庭城市化单元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中分化为三种代际互动模式:代际冲突型、代际均衡型和代际博弈型,而代际关系则在共同的家庭发展目标中实践了"三代一体"的团结型代际妥协。家庭城市化单元理性秩序的形成,其背后是个体、家庭之于宏观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下的策略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本地女性资源的向外流动,引发了本地婚姻市场向全国婚姻市场的转型。基于鲁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分化形成了婚姻市场的高地与洼地,这与女性资源流动形成的区域间婚姻市场发生叠加效应,造成了农民在婚姻缔结中的多重挤压。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婚姻市场洼地,农民的婚姻缔结往往陷入婚姻挤压的中下层空间;而婚姻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使得农民家庭形成了"关系化"和"市场化"两种不同趋向的婚姻策略来突破婚姻挤压,前者利用嵌入关系网寻找本地媳妇,后者通过市场化中介缔结跨国婚姻;二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婚姻与家庭面貌。相较于本地女性婚后身份的成功转型与婚姻稳定,外国媳妇的角色转型与社会融入往往较为困难;跨国婚姻作为一项家庭应对策略,表面上解决了农民的婚姻难题,却存在着促使农民家庭边缘化进一步加深的潜在风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本地女性资源的向外流动,引发了本地婚姻市场向全国婚姻市场的转型。基于鲁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分化形成了婚姻市场的高地与洼地,这与女性资源流动形成的区域间婚姻市场发生叠加效应,造成了农民在婚姻缔结中的多重挤压。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婚姻市场洼地,农民的婚姻缔结往往陷入婚姻挤压的中下层空间;而婚姻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使得农民家庭形成了"关系化"和"市场化"两种不同趋向的婚姻策略来突破婚姻挤压,前者利用嵌入关系网寻找本地媳妇,后者通过市场化中介缔结跨国婚姻;二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婚姻与家庭面貌。相较于本地女性婚后身份的成功转型与婚姻稳定,外国媳妇的角色转型与社会融入往往较为困难;跨国婚姻作为一项家庭应对策略,表面上解决了农民的婚姻难题,却存在着促使农民家庭边缘化进一步加深的潜在风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乔杨  张培青  熊坤新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非裔美国人的境遇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他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困境。故此,笔者结合在美国学习期间的调研考察,试图揭示非裔美国人婚姻家庭教育观念的嬗变及其深层次原因,以便我们对非裔美国人现实生活状况及其政治经济地位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雷晓燕  许文健  赵耀辉  
本文通过使用CHARLS 2011—2012全国基线数据,描述了过去几十年中国婚姻市场的匹配情况,并重点探究了婚姻市场上的不同匹配模式与人们生活满意度和精神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这个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高攀的女性目前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抑郁程度相对较低;高攀的男性则在两者上与其他人都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攀给女性带来满足感和精神健康的现象与经济的发展很有关系,高攀女性在生活满意度和精神健康方面的优势只在农村地区和相对贫困的地区较为明显,在城市和富裕的地方则不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睿  
婚姻和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分析研究社会变迁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利用婚姻代际匹配法对2010年人口普查1‰样本的个体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获得以家庭结构特征为单位的人口信息,从婚姻、家庭代际关系和民族等角度,对人口流动、民族关系和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等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当前人口变化的一些新态势和新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微  黄蓉  
基于婚姻匹配和家庭代际理论,利用2011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性别比例失衡对居民三种不同类型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性别比例失衡对三类消费的作用及其在四类人群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比例失衡不仅抑制了居民的总消费,而且抑制了居民的享乐型消费和功利型消费,但这种抑制作用仅体现在未婚男性人群、已婚男性人群和已婚女性人群的消费上,而未体现在未婚女性人群的消费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琳  
婚姻模式、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出现了世界性的变革。在变革过程中,妇女问题是最突出、最复杂的问题。本文比较分析世界各地的妇女婚龄模式及其变化、男女结婚率、离婚率的差异,以及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责任及地位的差异和变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琎  吴卫星  
本文主要研究婚姻对居民家庭风险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包括风险资产和股票的参与选择和配置选择,并结合性别、家庭总收入和净财富等因素探究它们的联合影响,数据来自2009年和2012年的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状况问卷调查。使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已婚女性决策者比单身女性决策者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和股票,更倾向于增加风险资产和股票在总资产中的配置比重,而已婚和单身的男性决策者之间则没有这种差别;与男性决策相比,女性决策者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中等收入水平或中等财富水平家庭的决策者在决定是否投资风险资产以及风险资产的配置比重时,可能更易受到婚姻状况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文  
地处川藏高原东北边陲地带的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四川省藏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县总面积12,000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左右,其中藏族人口约3万余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8.3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宁博  潘越  蒋敏  
婚姻状况、家长里短不仅仅是私人事务,也可以通过家庭成员嵌入公司经营治理进而影响公司发展。近年来,随着数据可得性和实证方法的改善,从婚姻和家庭视角探讨公司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尤其是在金融学领域成功探索出婚姻和家庭因素影响公司决策的研究思路和实证方案,构成了家庭经济分析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本文首先梳理婚姻和家庭形成经济影响力的内在机理,即婚姻状态、生育情况等因素会影响家庭资源的配置过程以及个人的行为偏好。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婚姻和家庭在创业、公司发展和传承等方面的经济影响进行系统概括,并就其中具有启发性的创新洞见进行全面回顾,旨在为推进中国情境下的家庭因素与公司金融的交叉研究提供文献上的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韩常先  
畲族是我国的杂散居少数民族,东汉时期已成为我国“南蛮“族中的一支。目前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皖5省山区。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国畲族人口有37.2万人,其中96.6%居住在闽、浙两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