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1)
2023(9300)
2022(8038)
2021(7648)
2020(6376)
2019(14955)
2018(14761)
2017(28260)
2016(15774)
2015(18019)
2014(18238)
2013(18071)
2012(17401)
2011(15784)
2010(16084)
2009(15213)
2008(15423)
2007(14346)
2006(12503)
2005(10816)
作者
(47088)
(39701)
(39494)
(37751)
(24827)
(19303)
(18304)
(15563)
(14872)
(14133)
(13410)
(13362)
(12517)
(12483)
(12378)
(12276)
(12246)
(11517)
(11474)
(11373)
(9893)
(9760)
(9665)
(9045)
(9006)
(8896)
(8893)
(8750)
(8152)
(8101)
学科
(66345)
经济(66272)
(42947)
管理(41070)
(31026)
企业(31026)
(30517)
方法(29090)
数学(25416)
数学方法(25102)
农业(20178)
业经(16617)
中国(16570)
(16306)
地方(16052)
(14494)
(14356)
(11767)
贸易(11762)
(11356)
理论(9863)
(9838)
(9754)
银行(9728)
(9722)
财务(9699)
(9669)
财务管理(9664)
(9332)
环境(9289)
机构
学院(230937)
大学(230115)
(88360)
经济(86075)
管理(84622)
研究(77957)
理学(72484)
理学院(71570)
管理学(70172)
管理学院(69728)
中国(59629)
科学(50080)
(49219)
(47988)
(41309)
(40285)
中心(37840)
业大(37526)
农业(37081)
(36614)
研究所(36548)
(33085)
师范(32768)
财经(32416)
北京(30652)
(29693)
(29102)
(27242)
经济学(26543)
师范大学(26117)
基金
项目(149751)
科学(115741)
研究(110352)
基金(105669)
(91953)
国家(91055)
科学基金(76482)
社会(67857)
社会科(63729)
社会科学(63706)
(60478)
基金项目(56750)
教育(50609)
(50311)
自然(48890)
自然科(47635)
自然科学(47620)
编号(47091)
自然科学基金(46741)
资助(42363)
成果(39301)
重点(33756)
(33037)
(32757)
课题(32426)
(30178)
科研(28691)
创新(28198)
大学(27908)
(27780)
期刊
(105555)
经济(105555)
研究(65078)
(48985)
中国(47752)
学报(39909)
科学(35433)
(33366)
农业(32570)
大学(29848)
学学(27947)
管理(26971)
教育(25998)
(21426)
金融(21426)
业经(20223)
技术(19446)
财经(15671)
(15457)
经济研究(14709)
问题(14669)
(14275)
(13493)
图书(12702)
资源(11661)
技术经济(11133)
理论(10684)
业大(10468)
农村(10197)
(10197)
共检索到345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红旭  
村庄治理是构造村庄秩序,维护村庄有序良性运行的综合性活动。村民自治一度作为国家外缘式引入村庄的组织形式,是要在农村社区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一制度却遭遇诸多矛盾,以致陷入困境。村庄精英作为内生于村庄内部的特殊群体,在社区公共事务中自发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一个西北村庄的个案研究,试图在分析村庄精英形成机制和角色实践的基础上,寻找他们引导村民集体实践的行动逻辑,进而置于国家—精英—村民的框架内探讨他们的功能,发掘村庄精英角色整合对村庄治理的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润君  刘红旭  
在西北农村社区中,传统精英在村庄婚嫁丧葬仪式中,乃至社区秩序的维护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描述Z村传统精英的角色扮演过程,进而在对由传统型精英、卡里斯马型精英和法理型精英组成的村庄精英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他们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的角色扮演和功能,预示其对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俊才  金启昊  张欢  
政府能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其组织领导、宣传教育、信用评价和政策激励等优势。甘肃省定西市政府通过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户贷款获取能力,增强了金融机构经营实力。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信用奖惩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征信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正河  
在广大的西北牧区 ,哪些人决定着村里的大事及村民的价值取向 ?谁在牧区村庄有号召力 ?权力结构是什么样的 ?涉及牧民利益的公共决策是如何被通过的 ?新的生产技术是如何引入的 ?这些问题困扰着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通过对新疆和甘肃43个县(市 )5800个村中500个村3561位农牧民的访问调查 ,作者认为 ,村庄事务有3种;村庄的权力主体有4个 ,亚主体有10个;四大权力主体对三大事务的影响力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村庄治理模式;政府、村官、民间组织、宗族势力、能人精英之间的角色定位及权力发生作用的空间可能会产生竞争和互补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静辉  
改革开放以来村庄精英与群众的互动逻辑发生了多重变迁。对当代乡村内部治理而言,精英划分的关键不是体制内外、来源、职业,而是村庄中与群众关系的联结基础。依照与群众联结关系的强弱可以把精英划分为强关联基础的联结型精英与弱关联基础的原子化精英。联结型精英的联结纽带呈现多种结构模式,糅合了传统家族与现代组织的特征。而原子化精英虽无强联结关系网络,但是凭借其强资源影响着村庄治理。原子化精英与联结型精英在社会转型中都出现了自我主体性强化的形态,利益性策略代替共同体原则。如何重构精英与群众关系成为乡村治理的主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洪文  张虹  李娜  颜咏华  
西部大开发开局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资金短缺依然是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各省也在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寻求解决农村发展资金不足的方法。定西市作为甘肃省金融体制创新的试点市,近年来,通过开发新的贷款模式和创新金融产品,加强了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投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本文以定西市农村金融体制创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定西市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开展的情况,运用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及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永盛  
合理、适用的地名分类是村庄地名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地名分类方法对村庄地名文化景观分析结果的影响,文章以甘肃省民勤县248个行政村地名为例,通过比对“用字分类法”和“专名分类法”在出发点、侧重点方面的异同,测度这两种方法对村庄地名文化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程度,甄别空间分布差异对地名分类方法的敏感性,从而验证了两种分类方法的差异性、适用性问题。该研究为开展行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政府以"联系点"名义推动的项目制实践对基层治理结构产生了新的要求。旧精英及其所依赖的日常治理方式难以适应项目造点的治理需求,新精英凭借其掌握的经济资源和暴力资源充实了村庄治理的权力结构。在项目造点的治理逻辑之下,政府的介入和主导抑制了新旧精英更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冲突,维持了精英更替的平稳,减少了权力结构的耗散。新旧精英的更替实际上通过"共谋"的方式表达,并促成了基层政府以项目为中心的治理目标的实现。由于精英更替的不可逆性和悬浮性,随着政府行为退出和利益输送中断,村庄日常治理可能面临去政治化的困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超杰  
~~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阳  朱立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造成农村落后的关键因素。中国是马铃薯的生产大国,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2014年对甘肃省定西市样本农户马铃薯种植的调查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马铃薯生产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生产马铃薯的综合技术效率较低,规模效率成为制约其生产效率提升的瓶颈;家庭纯收入、马铃薯的种植比例和引进新品种3个变量在0.01水平下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户主的年纪在0.05水平下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达到显著;马铃薯的收购价格、农户...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叶本乾  
村庄精英在村庄权力结构中 ,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体制内精英即通常所说的村干部 ,体制外精英指村庄的宗族精英、帮派势力、宗教精英和经济乡绅。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之间 ,村庄精英整体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特指乡镇政府 )和普通村民之间产生博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波  支玲  董艳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本文在分析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实施退耕还林的状况及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申静  陈静  
本文以对鲁南两个村的实地调查为例 ,说明市场因素对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侵入造  成的一个可能的后果 ,即村干部对村庄控制和保护能力的减弱 ,并试图用“弱监护人”这一  表述概括之。同时 ,从村干部和村民个人利益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博  
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乡村仍然存在精英治理现象,即村级治理由村庄精英而非广大村民主导。从主体的角度看,村庄社会精英治理的生发逻辑可以从乡镇政府、村庄精英、普通村民三个层面进行剖析,乡镇政府层面体现为悬浮型政权的选择性治理思维,村庄精英层面体现为利益驱动下对村庄治理的介入,普通村民层面体现为"工具性差序格局"下的"原子化"。村庄精英治理现象的优化路径有三:一是村庄精英治理体系的优化,二是普通村民群体自治能力与参与机制的优化,三是乡镇政权调控与指导机制的优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增付  
对闽、赣、湘三地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探讨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土地精英阶层的形成机制和村庄治理参与行为。分析发现: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的集中,规模经营主体的身份符号和对占有资源的策略化利用,村组织衰落和土地流转后村庄常住人口的减少等因素,推动了新土地精英阶层的崛起。新土地精英具有参与村庄治理的历史必然性和主观需求性。但应当注意,新土地精英的崛起和村庄治理参与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需从加强规制入手,既发挥新土地精英作为治理主体的功能,又要避免其对村庄公共资源的攫取,以有效解决或缓解农村社会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