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
2023(1)
2022(2)
2021(7)
2020(2)
2019(2)
2018(2)
2017(9)
2016(5)
2015(7)
2014(6)
2013(4)
2012(6)
2010(1)
2009(2)
2008(1)
2007(4)
2006(1)
2001(1)
2000(1)
作者
(7)
(7)
(5)
(5)
(5)
(5)
(4)
(4)
(4)
(4)
(4)
(4)
(4)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学科
教育(21)
中国(10)
技术(9)
职业(9)
职业技术(9)
技术教育(8)
理论(8)
职业技术教育(8)
(6)
(6)
教学(6)
研究(6)
教育史(5)
分析(4)
(4)
思想(4)
情报(4)
情报资料(4)
政治(4)
教育学(4)
(4)
资料(4)
学法(3)
德育(3)
思想政治(3)
改革(3)
政治教育(3)
教学法(3)
治教(3)
(3)
机构
大学(44)
学院(42)
教育(35)
(29)
师范(28)
师范大学(19)
教育学(19)
研究(17)
教育学院(13)
师范学院(10)
(9)
研究所(9)
科学(9)
职业(9)
(8)
技术(8)
(8)
(7)
中国(6)
北京(6)
技术学院(6)
教育科(6)
教育科学(6)
研究院(6)
(6)
业大(5)
中心(5)
上海(4)
中师(4)
(4)
基金
研究(25)
教育(21)
项目(21)
科学(18)
(13)
社会(12)
主持(11)
(11)
(11)
年度(11)
(11)
社会科(11)
社会科学(11)
重点(10)
主持人(9)
(9)
基金(9)
教育部(9)
(9)
课题(9)
编号(8)
(8)
成果(7)
高校(7)
2020(6)
(6)
人文(6)
(6)
改革(6)
(6)
期刊
教育(52)
研究(22)
中国(18)
技术(15)
职业(15)
技术教育(14)
职业技术(14)
职业技术教育(14)
成人(9)
成人教育(9)
大学(8)
学报(8)
学学(6)
(5)
农业(5)
(5)
(5)
职教(5)
论坛(5)
高等(4)
业大(3)
农业大学(3)
(3)
社会(3)
社会科(3)
社会科学(3)
科学(3)
经济(3)
高等教育(3)
(2)
共检索到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怎么看待教育是个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2002年11月8日)明确提出,必须坚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方针;"十七大"报告(2007年10月15日)首次将教育纳入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范畴,把教育列为"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社会管理"社会事业和民生要素之首,并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并强调要"努力办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龚克  
实施素质教育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深化和丰富的过程,不仅要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要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主题。在"知"方面,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立德树人,要注重通识但不止于通识,要包含和超越而不是排斥专业教育,是战略主题而不是补充,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统领教育改革之"纲"。在"行"方面,须在指导思想上,真正把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须在办学实践中,实现从教育观念、内涵到模式的转变;须在培养格局上,形成德智体美相互融合的局面;须在体制机制上,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体系特别是评价体系;须在工作推进中,把打造德能兼备的教师队伍作为重中之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魏波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民主教育与其思想整体是何种关系,这一追问要求重新审视传统的解读范式。从经验事实看,如何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并建设民主国家是陶行知的核心关照。从思想逻辑看,民主教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整体密不可分,这表现在对教育基本问题的回答中。陶行知倡导的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创造教育、解放教育都贯穿着民主教育这一核心理念,民主教育构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只有从这一视角切入才能理解其真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在复杂现代性背景下重思中国发展道路、创生中国式现代性,是中国现代性的内在本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以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是中国教育现代性的内在必有之义,也是超越教育现代性的致思方向。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良知论传统,在教育现代性中重建良知论既可期予重构中国文教传统,也是中国参与教育现代性修葺的文化自觉。良知的现代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回归教育本真、重塑教育德性和寻获教育信仰三个方面。良知论只是一个可能的思想方案,不能寄予这一思想方案解决教育现代性的全部价值问题,但这一传统对于现代教育的救赎仍然不可或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晓婷   牟世华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其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管理思想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将其应用到当前教育事业中能够对提高教育工作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深度挖掘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能够获取丰富的教育管理价值,对完善自身教学管理体系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的内涵,将其与当代学校教育管理相结合,以期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中  肖海燕  
教育家陶行知受到"五族共和"论及民国时期边疆民族问题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主张维护国家统一、推进国内民族团结、尊重民族群众的民族地位及反对大民族主义的民族观。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系列民族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侧重在发展民族教育的作用、方针和教学语言等方面,其旨趣在提升各族民众的国家认同感、给予少数民族文化一定的发展空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董宝良  
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董宝良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进行整体的全面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是其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他能在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和全面教育各次运动中留下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是一句古话。字面直解是,知道它是这样,知道它为什么这样。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致知境界。知道是这样,只是对知识、事物表面的、外在的实然状态有所了解或把握,但并不知道内在的、深刻的本质和因由。前者是感性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道宇  
阳明心学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从事实与价值双重层面论述了良知的自然生长倾向:从事实层面看,良知在其本质上是生生不息的活物,在其原初形式上是具有生长潜能的不成熟形态,在其生长过程上是令人向往的快乐之旅;从价值层面看,良知的自然生长倾向具有充足的价值合理性,构成了不可或缺的人性信仰。这种论述构成了"善端生长论",回应了"人心为何主动向善"的道德难题。在此基础上,阳明心学形成了"教育即良知生长"的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即是教学生"正事"以培育良知生长与万物生长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是本体与工夫、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教学生正事"是手段与工夫,"育良知生长与万物生长"则是目的与本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传华  
当代大学生是复杂的社会群体。树立社会的视角,正确审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现状,全方位地剖析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现状的成因,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运思模式,用时代的话语体系转换信仰教育的言语方式,将信仰教育的新表述逻辑内化为大学生的生活常态,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最终实现当代大学生信仰体系的现实在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娇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在反对传统教育与洋化教育的斗争过程中,贴合中国国情,在创建新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建构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与教育体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及教育立国、依法治教思想,对现代成人教育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特征以及对我国现代成人教育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大道之知的信仰,表达了古典教育叩问天命、追求卓越、通达世道人文的大道精神。古典教育为教育确立了高贵的性格,追求不带私人目的的公共精神。近代以后,知识转型演绎了"大道知识"的退场,将知识局限于科学和专业的范畴,人类的广博眼界被有限的技术世界所支配和主导。在失去大道知识的信仰之后,教育开始向"识记之学"退化,最终导致现代教育的价值变迁。古典教育的启示不在于是科学知识重要还是人文知识重要,而在于大道之知的教育信仰。处于知识社会中的教育,必须重新定义知识的性质和意义。面对知识社会的知识爆炸,教育需要的不是愈加强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富兵  
随着公民社会研究日益活跃,教育领域对于公民教育的研究也呈现出一派繁荣与兴旺景象,但多集中于宏观研究与理论探讨,缺乏具体微观的实践层面的论述,出现了理论先行而实践滞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民教育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文试图以美国"责任"课程为例,探讨其课程组织与教学实践的特点,借鉴其积极成果,以推进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旭升  
陶行知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三大中国弟子之一,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理念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影响着现代当代之中国教育。将其三大教育理念落脚于其关于"职业学校之课程"言论,并做职业教育角度的探析;希望获得对当下职业教育发展有所裨益的些许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