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2)
- 2023(10760)
- 2022(9312)
- 2021(9017)
- 2020(7472)
- 2019(17492)
- 2018(17216)
- 2017(33521)
- 2016(17871)
- 2015(20033)
- 2014(20178)
- 2013(20235)
- 2012(19291)
- 2011(17488)
- 2010(17834)
- 2009(16764)
- 2008(16712)
- 2007(15017)
- 2006(13571)
- 2005(12542)
- 学科
- 济(75551)
- 经济(75493)
- 管理(59682)
- 业(59123)
- 企(49412)
- 企业(49412)
- 方法(31935)
- 数学(28089)
- 数学方法(27811)
- 中国(24744)
- 财(23218)
- 农(20946)
- 技术(18014)
- 制(17998)
- 贸(17409)
- 贸易(17389)
- 易(17043)
- 业经(16417)
- 银(15880)
- 银行(15865)
- 行(15206)
- 地方(15139)
- 策(14384)
- 融(13941)
- 金融(13941)
- 务(13508)
- 财务(13486)
- 财务管理(13451)
- 农业(13416)
- 企业财务(12702)
- 机构
- 学院(253752)
- 大学(253051)
- 济(116735)
- 经济(114436)
- 管理(100236)
- 研究(88240)
- 理学(84620)
- 理学院(83795)
- 管理学(82758)
- 管理学院(82262)
- 中国(73139)
- 财(58734)
- 京(53407)
- 科学(47305)
- 财经(44522)
- 所(43712)
- 中心(40762)
- 经(40384)
- 江(39290)
- 研究所(38564)
- 经济学(35969)
- 北京(34685)
- 农(34365)
- 财经大学(32928)
- 经济学院(32382)
- 院(31676)
- 州(31470)
- 范(31082)
- 师范(30851)
- 业大(30635)
- 基金
- 项目(154967)
- 科学(124010)
- 研究(119224)
- 基金(112962)
- 家(96352)
- 国家(95521)
- 科学基金(82553)
- 社会(77196)
- 社会科(73433)
- 社会科学(73423)
- 省(59996)
- 基金项目(58646)
- 教育(55113)
- 自然(50621)
- 划(50484)
- 自然科(49460)
- 自然科学(49451)
- 自然科学基金(48625)
- 编号(47953)
- 资助(46857)
- 成果(41016)
- 创(37332)
- 部(36019)
- 重点(35111)
- 发(34284)
- 课题(34011)
- 创新(33985)
- 国家社会(31765)
- 教育部(31660)
- 人文(30932)
- 期刊
- 济(133123)
- 经济(133123)
- 研究(87362)
- 中国(54993)
- 财(45631)
- 管理(42753)
- 融(34435)
- 金融(34435)
- 科学(31129)
- 农(30772)
- 学报(30127)
- 教育(29267)
- 大学(24473)
- 技术(23460)
- 经济研究(22849)
- 学学(22595)
- 财经(22465)
- 业经(20718)
- 农业(20665)
- 经(19500)
- 贸(17605)
- 问题(17531)
- 国际(16141)
- 技术经济(14415)
- 理论(13612)
- 商业(12451)
- 世界(12300)
- 科技(12257)
- 现代(12218)
- 统计(12067)
共检索到412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斌 高善文
在探讨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时,社会上的焦点正由经济是热是冷,抑或总体正常、局部偏热的争论,逐步转向由分析2004年物价上升趋势来总体分析以及把握2004年的经济政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夏斌 高善文
该文运用国际粮农组织、国家统计局和路透等权威机构的数据,通过对粮食价格走向、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价格指数变化的分析,对2004年中国通货膨胀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探讨了国际上应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经验;列举了今年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中国经济的几个负面因素。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粮食价格 贸易部门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春蕾
金融危机后,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一度加大,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陷入多重的两难困境。管理通胀预期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具备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优势,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社会融资总规模"指标的提出,表现了当局货币调控的决心。有效调控通货膨胀需对我国货币政策运作框架作出适时调整。我国应考虑分阶段、有过渡地推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适时构建、测算并公布核心通货膨胀指标,以有效管理通胀预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著名的货币主义学派的头面人物费里德曼对通货膨胀曾有过颇有影响的判断:“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这一结论对许多国家的通胀都得到了验证。 我国的通胀能否归结为货币现象?即我国的通胀能否归结为货币的过量发行?进一步,我国的通货膨胀到底是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是有损于经济成长?如何度量这种影响?如此而自然引出的问题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与通胀的理想比值是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庆君 白文娟
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剧,通货膨胀在国际间的传递成为货币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构建包含资本流动与汇率干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设定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并拓展构建了前瞻性、后顾性和前瞻后顾性等货币政策规则,探究开放经济下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在开放经济下,跨境资本流动会降低货币政策调控通货膨胀的有效性,但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所提高;与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相比,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性较高;从拓展货币政策规则来看,引入利率平滑且盯住汇率波动的货币政策规则效果更优,并且前瞻性规则优于前瞻后顾性规则和后顾性政策规则;为了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先完成汇率市场化,然后逐步放松资本管制的效果更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仲昆
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是在公众预期主导下,由生产部门成本推动与消费部门需求拉动所造成,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结构性特征。以抑制银行系统流动性为核心的政策操作,在抑制通货膨胀预期上存在局限性,因而迫切需要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若能充分发挥利率非对称性调节的力度,显著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积极引入货币政策规则,就能在优化信贷结构并改善供给效率的同时,锚定公众预期并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抬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解瑶姝
本文以1996年第1季度-2014年3季度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货币供应量M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季度同比增长率数据为基础,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构建MS-VAR模型,对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水平值和波动性的内在关联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三者的关系具有区制转移特征,并据此提出了在"新常态"时期,可以通过形成适度价格膨胀、增加货币投放或降低利率等手段对供给面进行调控,将积累存量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产出稳定和金融稳定三个目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在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措施进行紧缩,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既要借鉴以往的治理经验,又要明确此次由投资过度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与以往的通货膨胀在成因和治理手段上都应有所不同,在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上都要有严格的针对性。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投资过度 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宋清华
2003年以来,我国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了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这一轮温和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而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主要源于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与M0、M1、M2以及贷款增长率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缓解和释放通货膨胀压力既需要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需要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实行"双升"的货币政策,在调升人民币利率水平的同时调整人民币汇率,既升息又升值,但升息和升值的幅度不宜过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利率 汇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凯
为了有效遏制通货膨胀,我国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参考外国经验,对这些建议进行分析,其中着重考察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和货币数量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制度发展的方向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并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数量目标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中华 莫学斌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以通货膨胀率作为中介目标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构建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 ,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供应量 中介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建新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只有在货币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要素时,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才具有促进作用。货币供给和货币在各市场之间的流动是导致商品、劳务价格变动的两种基本因素,其对物价影响的效果应视其配合的结果而定,而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根据经上分析,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应该是确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正确处理好国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坚持货币适量供给的同时,正确利用利率手段进行调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洪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工业国家相继把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包括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瑞典、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和以色列。在德国和瑞士长期受到很高评价的货币政策中,通货膨胀目标是重要要素之一。在美国,通货膨胀目标也受到一些具有影响的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