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5)
- 2023(14470)
- 2022(12556)
- 2021(11703)
- 2020(9797)
- 2019(22446)
- 2018(22056)
- 2017(42328)
- 2016(23554)
- 2015(26220)
- 2014(26209)
- 2013(25830)
- 2012(23849)
- 2011(21482)
- 2010(21183)
- 2009(19383)
- 2008(18925)
- 2007(16600)
- 2006(14555)
- 2005(12664)
- 学科
- 济(91541)
- 经济(91429)
- 管理(63942)
- 业(62753)
- 企(50185)
- 企业(50185)
- 方法(42897)
- 数学(37393)
- 数学方法(36985)
- 农(26234)
- 中国(25046)
- 学(22876)
- 财(21581)
- 业经(20163)
- 地方(20051)
- 农业(17932)
- 贸(17571)
- 贸易(17560)
- 易(16979)
- 制(15661)
- 理论(14691)
- 环境(14542)
- 技术(14260)
- 和(14139)
- 务(13683)
- 财务(13619)
- 融(13610)
- 金融(13607)
- 财务管理(13594)
- 银(13247)
- 机构
- 大学(338366)
- 学院(335254)
- 管理(131248)
- 济(129646)
- 经济(126940)
- 研究(116601)
- 理学(114538)
- 理学院(113186)
- 管理学(111020)
- 管理学院(110448)
- 中国(84459)
- 科学(76700)
- 京(72770)
- 农(64295)
- 所(60627)
- 财(57185)
- 业大(56973)
- 研究所(56078)
- 江(52963)
- 中心(51656)
- 农业(51132)
- 财经(46910)
- 北京(44810)
- 范(44569)
- 师范(43979)
- 经(42733)
- 院(41984)
- 州(39328)
- 经济学(38606)
- 师范大学(35931)
- 基金
- 项目(237886)
- 科学(185391)
- 基金(172508)
- 研究(166151)
- 家(153941)
- 国家(152705)
- 科学基金(129262)
- 社会(103654)
- 社会科(98063)
- 社会科学(98035)
- 省(93512)
- 基金项目(92642)
- 自然(87678)
- 自然科(85620)
- 自然科学(85588)
- 自然科学基金(84043)
- 划(79652)
- 教育(75736)
- 资助(70730)
- 编号(66182)
- 重点(53813)
- 成果(52556)
- 部(51685)
- 发(50308)
- 创(49296)
- 科研(46231)
- 创新(46027)
- 课题(45971)
- 计划(45724)
- 大学(43352)
- 期刊
- 济(139334)
- 经济(139334)
- 研究(94160)
- 学报(63566)
- 中国(62805)
- 农(57220)
- 科学(55609)
- 管理(46606)
- 大学(46242)
- 学学(43973)
- 财(41292)
- 农业(39331)
- 教育(34009)
- 融(27775)
- 金融(27775)
- 技术(26410)
- 业经(23153)
- 财经(22803)
- 经济研究(21843)
- 业(20433)
- 经(19384)
- 问题(18381)
- 科技(17551)
- 版(17344)
- 业大(17240)
- 图书(16468)
- 资源(16296)
- 理论(16199)
- 技术经济(15558)
- 商业(14885)
共检索到481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若建
割裂的劳动力市场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研究李若建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形成劳动力市场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这里,珠江三角洲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并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核心区与外围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若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大和最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之一。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固然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因素,但是与其周边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也息息相关,正是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下,才形成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市场。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为今后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春辉
本文用统计推算的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来劳动力的总量、地区分布及对来源地的经济贡献作了估算,同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吸纳外来劳动力所存在的问题、政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珠三角 外来劳动力 贡献 问题 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琴 孙良媛 罗凤金
本文采用珠三角地区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失地农民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以及非农就业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收入以及集体经济分红收入等非劳动收入较高是失地农民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非自愿性失业的失地农民,年龄、健康和非农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低下是他们未能就业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明忠
高流动性是当前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其原因不外是员工自身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两方面的原因。在市场条件下,决定企业的招用人策略必须是:确立普通员工同样是企业发展重要资源的理念;明确用人标准,适才而用并做好“留人”工作;让员工看到希望并怀抱梦想;注意提高劳动契约的稳定性;关注员工的人文需求,改善人力资源生态。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源管理 漏斗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任兆璋 周德英
近2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奇迹般地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7%;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分别达到4600多元和9000元;出口总额500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6;新建的大大小小1千多座桥梁和3万多公里的公路,将珠江三角洲城镇乡村联成一体;户户有电话(每百人27.2部),家家住新房。珠江三角洲着实有一派繁荣景象。造成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作用因素有多种,按经济学家传统的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馨之 何江
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劳动生产率的σ收敛,考察了城市劳动生产率σ的差异在2000~2010年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采用生产结构不平等指数(IIPS)检验了总劳动生产率的σ收敛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总劳动生产率显示出明显的σ收敛,但是分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没有显著缩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资源不断从第一产业向生产率较高的产业转移,而且在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最后针对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赖文凤
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经济制度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各生产要素价格也相应发生变化,广东因此提出了“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Pan-PRD)概念,并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成立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组织机构。文章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这一新的中国区域合作组织的制度供给与变迁进行解释,并对其当前存在问题及前景进行剖析。
关键词:
泛珠江三角洲 制度变迁 经济组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问陶,劳建光,肖丽
珠江三角洲金融市场体系研究何问陶,劳建光,肖丽金融市场作为要素商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币场广泛聚散资金,敏捷传递信息,充分反映价格,形成“规模结构效应”,“分配发展效应”,“运行导向效应”促使国民经济合理高效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再高,陈来卿
选取市场化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珠三角城市密集区市场化进程的四个综合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其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整体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建设企业自由制度,营造公平竞争与发展环境,推进企业市场化;大力发展要素市场,实现商品与要素市场的互促共进;加快对外贸易市场化步伐,进一步促进经济外向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统一;全方位稳定发展农村外向型经济,促进农村市场化等,从而促进珠三角城市密集区市场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继迁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的影响。就业机会方面,区域、户籍等因素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受雇就业还是自雇就业,东部地区失地农民的几率都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城市户籍的获得,大大降低了自雇就业比重,显著提升了受雇就业几率。进一步分析受雇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在工资、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三个纬度,地区、户籍、行业等因素产生了不同影响:就业质量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呈现出梯度下降趋势,在工资、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三个纬度上均是东部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获得城市户籍后,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明显提高,但工作满意度无甚变化;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工资逐渐下降,工作稳定性逐步上升;工作满意度方面,不同行业的失地农民都相差不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继迁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的影响。就业机会方面,区域、户籍等因素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受雇就业还是自雇就业,东部地区失地农民的几率都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城市户籍的获得,大大降低了自雇就业比重,显著提升了受雇就业几率。进一步分析受雇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在工资、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三个纬度,地区、户籍、行业等因素产生了不同影响:就业质量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呈现出梯度下降趋势,在工资、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三个纬度上均是东部最高,中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
本文认为,由于经济改革迸程的迅速推进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传统制度变革的滞后,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被多重分隔,特别是正规劳动力市场和从属劳动力市场并存的格局给中国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乃至整个经济增长都带来深刻影响。低价的从属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调节中国经济增长劳动力成本的主要杠杆,并有效地刺激着资本需求。但在这种效率的背后,我们却付出了公平的代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莉萍 岳昌君
本文以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及择业观念。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下,存在就业部门、职业与工作起薪等相互隔离的现象,那些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希望挤进主要劳动力市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障碍,为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毕业生适当降低就业预期。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高校毕业生 就业流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