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0)
- 2023(13597)
- 2022(11925)
- 2021(10985)
- 2020(9189)
- 2019(21027)
- 2018(20906)
- 2017(40228)
- 2016(21625)
- 2015(24212)
- 2014(24268)
- 2013(24075)
- 2012(22073)
- 2011(20194)
- 2010(20382)
- 2009(18808)
- 2008(18045)
- 2007(15739)
- 2006(14263)
- 2005(12490)
- 学科
- 济(108120)
- 经济(108020)
- 管理(63887)
- 业(54480)
- 企(45497)
- 企业(45497)
- 方法(42677)
- 数学(36305)
- 数学方法(35923)
- 地方(25856)
- 中国(25400)
- 学(23396)
- 农(22633)
- 业经(21471)
- 环境(20997)
- 财(19730)
- 理论(16172)
- 和(15854)
- 农业(15636)
- 地方经济(15151)
- 划(15071)
- 制(14609)
- 贸(14389)
- 贸易(14381)
- 易(13765)
- 发(12947)
- 技术(12597)
- 融(12086)
- 金融(12085)
- 务(11994)
- 机构
- 大学(317999)
- 学院(317255)
- 济(130844)
- 经济(127918)
- 管理(125668)
- 研究(109536)
- 理学(108995)
- 理学院(107683)
- 管理学(105842)
- 管理学院(105274)
- 中国(78393)
- 科学(68997)
- 京(68406)
- 财(56170)
- 所(54794)
- 研究所(50211)
- 中心(47800)
- 农(46908)
- 财经(45848)
- 业大(45725)
- 江(45250)
- 范(43621)
- 北京(43557)
- 师范(43272)
- 经(41533)
- 院(40158)
- 经济学(39508)
- 州(37278)
- 农业(36444)
- 师范大学(35314)
- 基金
- 项目(218160)
- 科学(171504)
- 基金(158338)
- 研究(158022)
- 家(137790)
- 国家(136673)
- 科学基金(117654)
- 社会(101017)
- 社会科(95700)
- 社会科学(95672)
- 基金项目(85248)
- 省(84822)
- 自然(76476)
- 自然科(74559)
- 自然科学(74543)
- 自然科学基金(73167)
- 划(71011)
- 教育(70909)
- 资助(65103)
- 编号(63212)
- 成果(50047)
- 重点(48474)
- 发(47492)
- 部(47120)
- 创(44286)
- 课题(43603)
- 国家社会(41433)
- 创新(41294)
- 科研(41193)
- 教育部(40307)
- 期刊
- 济(149861)
- 经济(149861)
- 研究(94310)
- 中国(54736)
- 学报(48491)
- 科学(46448)
- 管理(45755)
- 农(41592)
- 财(40344)
- 大学(36411)
- 学学(34559)
- 教育(30049)
- 农业(29236)
- 技术(26825)
- 经济研究(23950)
- 业经(23029)
- 融(22362)
- 金融(22362)
- 财经(22357)
- 问题(20454)
- 经(19143)
- 技术经济(16430)
- 资源(16265)
- 图书(15743)
- 科技(15060)
- 理论(14942)
- 现代(14837)
- 业(14416)
- 商业(14186)
- 统计(13640)
共检索到460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耿松涛 谢彦君
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的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对于各城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构建旅游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旅游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权重,并对这些城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同时根据耦合发展度模型对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依据测度结果将15个城市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分别为优质耦合型、中级耦合型、初级耦合型、勉强耦合型,并对每一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副省级城市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淑娟 李满霞
以我国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为例,在构建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整体优化,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但绝对等级较低;空间维度上,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环北部湾地区内部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扩大,五个区域之间差异缩小;由于14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导致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渐缩小。
关键词:
滨海城市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庞钰凡
文章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交互耦合魔方”理论分析框架,在综合评价旅游经济规模指数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测度汇总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耦合协调类型与解耦态势。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整体呈“东西部高、中部低”的“U”型分布格局;生态环境压力整体具有“东高、西低”的带状分布特征;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耦合协调类型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东、中、西部城市群分别属于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危失调类型;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交互解耦类型正处于有序与无序之间的中间状态,东西部城市群率先实现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强解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鑫
本文以耦合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为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给予一种新的诠释,为后期旅游经济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关系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秦艳辉 邓闻静 纪明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AHM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指标权重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度协调模型,借助spss19.0和Gis工具对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发现: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整体有所下降;旅游经济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失衡明显的城市普遍存在;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呈不同类型分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晓莺
本文应用耦合模型,对我国1 9个重要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程度继续测度,结果表明,19个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的差异非常明显,这些城市的耦合性发展大致可分为五类,而且有一半左右的城市集中初步耦合型阶段。从区域性角度对比可知,我国北方旅游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承载水平较差,这些城市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
关键词:
耦合模型 旅游 生态 协调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莉 夏惟怡 钟璇
文章构建了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模型测度了2000—2017年广西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运用GM (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第一,2000—2017年,广西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均逐年提高,耦合度保持在颉颃阶段,并具有即将突破该阶段进入磨合阶段的态势;第二,耦合协调等级由濒临失调类经由勉强协调类逐渐演化至初级协调类,并从2012年起在旅游经济领先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由勉强协调类旅游经济滞后转变为勉强协调类生态环境滞后;第三,预测结果表明,从2018年起,后续9年内广西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将持续提高,且具有从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突破的可能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滕容梅 黄旭 杨倩 王婷 欧开航 韩丽芳
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亦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与提升带来动力。以2010—2019年为时间跨度,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数理模型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省域层面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整体水平从极度失调提升至良好协调,设区市层面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发展成为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相对较高,西北部和东部相对较低的空间格局。(2)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影响力较强的层面为旅游市场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调节管理能力;各层面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力均强于单层面的影响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滕容梅 黄旭 杨倩 王婷 欧开航 韩丽芳
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亦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与提升带来动力。以2010—2019年为时间跨度,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数理模型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省域层面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整体水平从极度失调提升至良好协调,设区市层面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发展成为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相对较高,西北部和东部相对较低的空间格局。(2)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影响力较强的层面为旅游市场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调节管理能力;各层面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力均强于单层面的影响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定惠 杨永春
在阐述区域经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1990~2008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中等水平的勉强协调类型。近年来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春梅 李威 郑继兴
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本文运用熵权法和耦合法,研究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的耦合程度。研究表明:哈尔滨作为"冰城",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勉强耦合到2005年的初级耦合,再到2013年的中级耦合,最后到2015年达到良好耦合阶段。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对提升齐齐哈尔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完善城市旅游环境有借鉴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晓东 李莺飞 林真如
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2005—2012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2年福建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态在不断改善,协调发展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已步入良好协调发展状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函数对比分析显示,2005—2010年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2011—2012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已超前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生态旅游开发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促进福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符莲 熊康宁 高洋
在耦合协调及障碍度模型上,对贵州省2008—2016年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增幅达0.83;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稳步提高,由严重协调转变到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类型由旅游发展滞后演变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类型;协调障碍因子包含废水排放总量、烟粉(尘)排放总量、旅馆业年末客房床位数、铁路旅客周转量等。样本期间系统综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二者协调发展步调不一致,贵州省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能很好地支撑旅游产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段忠贤 王坤
以大陆31个省级区域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基于旅游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排名,提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主要研究结论为:2001—2011年省域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均值位于(0.5,0.8)之间,总体上处于磨合阶段;协调度均值位于(0.3,0.5)之间,总体上属于中度耦合协调。省域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有所增大,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加强。未来东中部地区需进一步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改善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的投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空间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丽芳 苏建军 黄解宇
本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耦合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次第攀升,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耦合关系。因此,在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促进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森林公园 山西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