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3)
- 2023(14366)
- 2022(12293)
- 2021(11610)
- 2020(9773)
- 2019(22252)
- 2018(22279)
- 2017(42376)
- 2016(23232)
- 2015(26200)
- 2014(25838)
- 2013(25301)
- 2012(23357)
- 2011(21021)
- 2010(21212)
- 2009(19302)
- 2008(19023)
- 2007(17062)
- 2006(15071)
- 2005(12922)
- 学科
- 济(90435)
- 经济(90335)
- 管理(70035)
- 业(65584)
- 企(56145)
- 企业(56145)
- 方法(38507)
- 数学(31827)
- 数学方法(31433)
- 中国(28071)
- 农(24493)
- 地方(22230)
- 业经(21880)
- 财(21783)
- 学(20404)
- 技术(20205)
- 理论(18169)
- 制(16907)
- 农业(16280)
- 和(15608)
- 贸(14616)
- 贸易(14604)
- 环境(14529)
- 教育(14381)
- 易(14065)
- 银(13661)
- 银行(13621)
- 划(13336)
- 技术管理(13298)
- 融(13172)
- 机构
- 大学(324770)
- 学院(322368)
- 管理(129204)
- 济(123258)
- 经济(120227)
- 理学(111092)
- 理学院(109787)
- 管理学(107959)
- 管理学院(107340)
- 研究(105820)
- 中国(77938)
- 京(70644)
- 科学(66158)
- 财(57225)
- 所(51867)
- 江(48647)
- 中心(48420)
- 农(47133)
- 研究所(47097)
- 业大(46236)
- 范(46100)
- 师范(45717)
- 财经(45463)
- 北京(44922)
- 经(41222)
- 州(40295)
- 院(38900)
- 师范大学(36923)
- 农业(36431)
- 经济学(36219)
- 基金
- 项目(219621)
- 科学(173028)
- 研究(164788)
- 基金(156889)
- 家(135161)
- 国家(133916)
- 科学基金(116153)
- 社会(102788)
- 社会科(97171)
- 社会科学(97147)
- 省(86976)
- 基金项目(84326)
- 教育(76174)
- 自然(74426)
- 划(72746)
- 自然科(72714)
- 自然科学(72700)
- 自然科学基金(71391)
- 编号(68263)
- 资助(62767)
- 成果(56015)
- 创(49008)
- 重点(48723)
- 部(47840)
- 课题(47751)
- 发(47014)
- 创新(45008)
- 项目编号(41949)
- 教育部(41271)
- 国家社会(41193)
- 期刊
- 济(140000)
- 经济(140000)
- 研究(99082)
- 中国(67193)
- 学报(48794)
- 管理(48629)
- 教育(45926)
- 科学(45419)
- 财(43023)
- 农(42620)
- 大学(37359)
- 学学(34365)
- 技术(29839)
- 农业(29628)
- 融(26280)
- 金融(26280)
- 业经(23270)
- 财经(22474)
- 图书(21103)
- 经济研究(20922)
- 问题(19666)
- 经(19213)
- 科技(17413)
- 技术经济(16038)
- 理论(15972)
- 业(15434)
- 现代(15363)
- 实践(14781)
- 践(14781)
- 书馆(14617)
共检索到481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增林 郭建科 杨大海
以在我国城市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样本城市的创新要素和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这些城市创新状况的共性与差异;并通过对大连的重点剖析,分析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优势与不足,针对其创新能力成长与提升的关键,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宝英 李军军
副省级城市在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先锋作用,其创新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和发展经验的复制推广对我国城市群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创新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系统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深刻揭示副省级城市创新竞争力的特征及其相对差异性。为各城市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创新竞争力 创新驱动 副省级城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希男 褚德海 贾建锋
基于我国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面向层次结构的竞优分析方法,对12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状况进行分析。在识别各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个性优势特征基础上,分别进行了个体代理评析和民主代理评析。评析结果表明,副省级城市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各具特色,已经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综合排名已不再十分重要;竞优分析结果同时指出了各个副省级城市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崔婷婷 陈宪
以2006—2018年中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研究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人口流动的增加显著推动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人口流动可以通过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影响城市创新能力。从异质性结果看,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更加凸显。丰富了人口流动与创新能力关系的相关文献,对城市制定人口流动政策、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种照辉 高志红 覃成林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向阳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生产方式粗放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与科技创新视野下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创新型城市 产学研结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惠献波
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分析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在行政级别高、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及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能力培育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效应,探寻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仁祥 安子铮
金融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若干走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前列的城市在利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以硅谷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支持是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和风险信贷来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以深圳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支持则着重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王欣 文春波 邱士可 李军利
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的探讨,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洛阳市情的全面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提出了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建构、功能联动和要素组合,并从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有关政策建议,并由此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科学依据和启示。
关键词:
创新 创新型城市 创新型城市建设 洛阳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昊 侯景新
创新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城市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主要载体。从城市创新的投入和产出视角,选取了6个层面9个指标作为创新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以中国16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采用了聚类分析和基于非导向的SE-SBM模型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14—2016年的城市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通过Tobit面板回归对影响城市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北京的创新能力最高,16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创新效率差异正在扩大,大部分城市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在下降。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创新效率,需要完善相应的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激发城市内生的创新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素春 聂鸣
以区域创新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套衡量创新资源集聚、流动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根据提炼出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创新资源集聚、流动和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基于分析结果,运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了创新资源集聚、流动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创新资源集聚和流动显著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创新资源集聚度高、流动性强的城市,创新建设水平一般也高;与创新资源集聚度相比,创新资源流动性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的相关性更强。要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必须同时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佳 顾小龙 辛宇
基于2008—2016年中国23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来自2363家上市公司的16566个观测值,利用三重差分方法的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的设立推动了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向实质性创新调整;该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其对市场化程度较弱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财政政策和金融引导政策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初期地方政府发挥政策效应的两个重要工具;通过增加政府补贴中的发展型财政补贴,以及在社保基金的支持下实现了实质性创新的提升。研究结论为政府的"有为之手"在促进地区及其企业创新产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尤其是在市场的"无形之手"相对较弱的地区更是如此。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杨伟坤 李巧莎 邵宏伟
2016年8月25日,保定市科技创新大会在长城研发中心召开,会上印发了《中共保定市委、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保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保定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保定市将初步形成区域创新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完善的金融体系,完善的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科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杨伟坤 李巧莎 邵宏伟
2016年8月25日,保定市科技创新大会在长城研发中心召开,会上印发了《中共保定市委、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保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保定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保定市将初步形成区域创新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完善的金融体系,完善的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科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潇潇 安同良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来自于创新,而城市这一多种复杂系统所构成有机体,作为创新组织的空间载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立足点,其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协调和管理。依据创新型城市发展的不同模式,地方政府的角色可以定位为"企业家"、"监管者"和"推动者"。通过梳理纽约市、伦敦市、东京市、大田市和深圳市五个不同国家典型的创新型城市发展路径,总结了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混合主导型三种不同模式下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从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全面落实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和任务;突出主体,整合资源,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发挥优势,明确方向,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传承历史,开拓进取,弘扬城市创新文化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创新型城市 政府主导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