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8)
- 2023(9165)
- 2022(8069)
- 2021(7502)
- 2020(6802)
- 2019(16092)
- 2018(15905)
- 2017(31128)
- 2016(17184)
- 2015(19435)
- 2014(19512)
- 2013(19729)
- 2012(18784)
- 2011(17019)
- 2010(17585)
- 2009(16252)
- 2008(16763)
- 2007(15304)
- 2006(13566)
- 2005(12409)
- 学科
- 济(75765)
- 经济(75680)
- 业(49204)
- 管理(48859)
- 企(39935)
- 企业(39935)
- 方法(36909)
- 数学(32475)
- 数学方法(32117)
- 财(22024)
- 农(20584)
- 中国(19718)
- 学(16872)
- 务(14575)
- 财务(14546)
- 制(14537)
- 财务管理(14518)
- 企业财务(13930)
- 业经(13874)
- 农业(13865)
- 地方(13778)
- 贸(13462)
- 贸易(13456)
- 易(12997)
- 理论(12506)
- 融(11524)
- 金融(11521)
- 银(11424)
- 银行(11381)
- 和(11021)
- 机构
- 大学(258338)
- 学院(253231)
- 济(104413)
- 经济(102196)
- 管理(94504)
- 研究(87220)
- 理学(80870)
- 理学院(79893)
- 管理学(78195)
- 管理学院(77723)
- 中国(66698)
- 京(55280)
- 科学(53784)
- 财(50720)
- 所(45943)
- 农(45893)
- 研究所(41519)
- 江(40089)
- 财经(40046)
- 中心(39731)
- 业大(38184)
- 经(36287)
- 农业(36062)
- 北京(35133)
- 范(34387)
- 师范(34033)
- 经济学(32788)
- 州(31131)
- 院(30459)
- 财经大学(29767)
- 基金
- 项目(161090)
- 科学(126054)
- 基金(117492)
- 研究(115946)
- 家(102654)
- 国家(101807)
- 科学基金(86125)
- 社会(73021)
- 社会科(69013)
- 社会科学(68988)
- 基金项目(62135)
- 省(61778)
- 自然(56190)
- 教育(55228)
- 自然科(54946)
- 自然科学(54923)
- 自然科学基金(53978)
- 划(52773)
- 资助(49421)
- 编号(47109)
- 成果(40336)
- 部(36877)
- 重点(36629)
- 发(33280)
- 创(32536)
- 课题(32491)
- 教育部(31672)
- 科研(31335)
- 大学(31011)
- 创新(30370)
共检索到386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文强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现代企业理论中一个尚待深入分析的命题,理解该命题的关键是剩余索取权的归属。为什么总是资本提供者拥有剩余索取权而劳动者只能获得固定收入?如果劳动者占有剩余索取权会有怎样的结果?对这些问题严格的经济学分析近年来才开始,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就笔者掌握的资料,有下列三种观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磊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过程中,剩余索取权成了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由于牵涉到公有产权的变革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剩余索取权的归属都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作三个方面的尝试:(1)梳理有关剩余索取权归属的理论分歧;(2)考察剩余索取权的归属在现实中的变化;(3)讨论由现实变化所引发的几个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向阳 王文平
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特殊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原生动力。本文在界定剩余索取权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理论依据,结合国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安排处于一种分离或不对应,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产权要求和应得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现状,提出了人力资本在不同企业类型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承坪 魏明侠
本文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都应拥有剩余索取权,但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各拥有多少比例的剩余索取权或是否愿意持有这种权力,则取决于各方根据资源的专用性、稀缺性、风险偏好以及监督成本、抵押性等因素博奕的结果。同时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分配机制上的政策取向,指出了存在的三个方面的误区。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政策取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樊行健 孙峥嵘
剩余索取权是对剩余劳动的要求权和对企业利润的要求权 ,本文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逻辑、管理服务的间接定价、降低监督成本、经营者人力资本、经营权权能保护要求以及经营者人力资产专用性等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理由 ,并认为经营者剩余索取权是降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和设计经营者报酬计划的最主要决定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权小锋 蒋军锋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合约分析剩余控制权存在条件,探讨特定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转化关系;结合古典边际分析框架考察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代表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的边际产出,将剩余控制权收益从公司绩效中分离出来;最后,引入奈特的保险机制研究剩余控制权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在公司中的转移特征,并研究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定价问题。研究发现:(1)信息不完全与谋取经济利润目的同时存在才可能形成剩余控制权;(2)剩余控制权依赖于特定控制权的界定并在其行使过程中持续向特定控制权转化,并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形成完整的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3)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决定了公司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通过人力资本在公司生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雷宏振 王盼
本文从"进入权激励"视角出发,指出了资本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局限性,将知识资源作为重要变量纳入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合约,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本和知识两变量的企业收益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按照不同的要素贡献率,存在一种激励的替代性变化,显示出知识资源的不可或缺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资源"粘性"和资源投入水平,揭示企业的最优委托权安排与资源的"粘性"和投入水平存在单调递增的关系,而知识资源由于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性使其具有高度的"粘性",再加上知识和资本的合作博弈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知识投入水平高低会影响最后的动态均衡结果,因此应该获得更多的企业剩余索取权。
关键词:
知识契约 剩余索取权 进入权激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占祥
传统的股份制只承认物力资本的产权属性,而不承认知识和劳动力资本的产权属性;只承认物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剩余的索取权,而不承认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剩余的索取权。这一传统的法权在现实中正阻碍知识经济的发展,阻碍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理论上阐明以下很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见解:知识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同物力资本所有者一样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
关键词:
知识资本 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华 李汉光 刘小军
文章首先在静态无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个人期望效用必须大于他做劳动力所有者的个人期望效用,否则,就会导致人力资本供给的缺乏。采取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方式不是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优待,而只是一种激励约束方法。其次在动态无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约束可能存在的声誉效应与棘轮效应,得出了对于人力资本所有者永远固定其收益数量或收益比例才可能不会出现声誉效应与棘轮效应的结论。最后在动态存在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物质资本的风险抵押作用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并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妹 何晓峥
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是公司治理理论的争论热点。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人力资本所有者缺位是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缺乏效率的根源。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平等的产权地位,让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企业成长阶段、知识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创造等多方面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应拥有剩余索取权,并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化对公司治理重点转变的影响。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人力资本 合理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炳琴
全球已经进入了以创新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和创新逐渐成为国家和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合理合法地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是他们对作为人力资本均衡价格的诉求。根据科技对经济的贡献比例,让创新型人才在其科研成果生命周期内,通过"逢升必考"制合理合法进入决策层,以确保他们能够按未分配利润的"七三分成"享有剩余索取权的权利,这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剩余索取权 会计分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艳丽 隋立秋
预算松驰是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预算剩余是预算管理中的客观存在,合理使用预算剩余是涉及制度安排,不同制度安排对预算松弛的影响不同。文章通过对预算剩余索取权制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分析了不同制度安排下预算松弛的表现形式并提出抑制预算松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预算松弛 剩余索取权 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斌 洪昔仁
在我国高校权力中,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出现了不对应问题,高校行政权力掌握着高校的剩余控制权而不用承担剩余索取权中的风险,学术权力无力争夺剩余控制权且不享有剩余索取权中的收益。为此,高校应该提高学术人员在剩余控制权中的地位,增加行政人员的剩余索取权,实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的相对应。
关键词:
高校权力 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世杰
曾经创造出卓越市场绩效的产业集群也难免走上衰退之路,如何规避集群衰退风险、强化集群治理问题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对中国当前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问题和衰退风险的分析,以集群剩余索取权为基点探讨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自我协调治理、行业协会治理与政府治理,以期能寻找到规避集群衰退风险、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和集群竞争优势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治理机制 集群剩余 索取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华玉昆 虞晓芬 郭建斌
企业剩余索取权是委托代理激励理论与现代企业经营者激励契约的核心要件,但对剩余索取权定价及其激励契约存在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努力与业绩不对等两个方面的讨论仍未定型,激励契约效率损失问题仍未解决。针对现实中剩余索取权激励制度创新形式由纯粹的人力资本为依托转向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双重投入为前提的激励契约发展趋势,研究基于经典委托代理模型引入经营者“出资购买”部分剩余索取权以及进一步引入相对业绩评价的改进思路重构了经营者激励契约模型,证明经营者出资及相对业绩评价均能改进激励契约效率。结论的制度含义在于:经营者剩余索取权配置在“免费赠予”的基础上追加经营者“出资购买”并采用相对业绩评价的契约安排是现代企业核心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创新的重要进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