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6)
- 2023(7707)
- 2022(6415)
- 2021(5809)
- 2020(4820)
- 2019(10834)
- 2018(10846)
- 2017(20184)
- 2016(11029)
- 2015(12671)
- 2014(13256)
- 2013(12914)
- 2012(12468)
- 2011(11394)
- 2010(12056)
- 2009(11463)
- 2008(11540)
- 2007(10895)
- 2006(9991)
- 2005(9397)
- 学科
- 济(68519)
- 经济(68460)
- 管理(35851)
- 业(30495)
- 企(27127)
- 企业(27127)
- 方法(20837)
- 地方(17115)
- 数学(16447)
- 数学方法(16247)
- 财(15517)
- 中国(14815)
- 学(14790)
- 业经(13564)
- 理论(12503)
- 地方经济(12330)
- 制(11765)
- 农(11693)
- 务(10117)
- 财务(10097)
- 财务管理(10071)
- 企业财务(9604)
- 融(9331)
- 金融(9329)
- 银(9123)
- 银行(9115)
- 体(9086)
- 和(8997)
- 行(8689)
- 经济学(8345)
- 机构
- 大学(175676)
- 学院(175332)
- 济(77674)
- 经济(75915)
- 管理(59679)
- 研究(59254)
- 理学(49109)
- 理学院(48528)
- 管理学(47664)
- 管理学院(47331)
- 中国(46773)
- 财(39351)
- 京(36675)
- 科学(33126)
- 财经(30187)
- 所(30166)
- 江(29547)
- 经(27013)
- 中心(26426)
- 研究所(26240)
- 范(25679)
- 经济学(25653)
- 师范(25475)
- 北京(23764)
- 州(23603)
- 经济学院(22494)
- 财经大学(21898)
- 农(21389)
- 院(20625)
- 师范大学(20095)
- 基金
- 项目(95998)
- 研究(75431)
- 科学(74521)
- 基金(67655)
- 家(56851)
- 国家(56302)
- 社会(48794)
- 科学基金(47908)
- 社会科(46070)
- 社会科学(46057)
- 省(37586)
- 教育(35544)
- 基金项目(34361)
- 编号(31790)
- 划(30403)
- 成果(28404)
- 资助(28312)
- 自然(27076)
- 自然科(26365)
- 自然科学(26355)
- 自然科学基金(25879)
- 课题(22851)
- 重点(21858)
- 发(21446)
- 部(21386)
- 性(20458)
- 国家社会(20099)
- 项目编号(19392)
- 大学(19078)
- 教育部(19074)
共检索到290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乃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辉
国家经济调节权是随着国家经济调节职能的产生而产生、区别于行政权的一种国家权力形态。该权力的行使应遵守调节法定、调节民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从国际经济调节原则,其具体的行使方式将随着市场缺陷具体类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社会民众经济权力对该权力的制约是一种根本性的制约,要通过法律制度的构建,维护社会民众的基本经济权利和建立相应的社会民众参与机制、监督机制。
关键词:
经济法 国家权力 国家经济调节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乃新
从近现代的大量单行经济法律法规中总结出来的经济法,不同于过去个体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及其附属存在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已存在的私法、公法,经济法是个体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生产(合作生产),以及各自为了自己需要的商品交换转变为争夺利润的竞争性交换的产物。研究经济法权利,必须自我突破传统私权论,以及突破传统公权论和私法公法法域论的束缚,并从中看出经济法与人们不因合作而丧失其所创造的得益、不因竞争而丧失他们创造利益的实现,以及国家只能采取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等方式与市场主体合作创造全社会的增量利益而得益等相关,因此,经济法权利是以劳动力权为其基本权利范畴的现代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衣仁翠
文章认为,国家调节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因为国家调节科学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职能,主张国家以引导和促进方式来管理国民经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核心范畴构成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把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区分开来,也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完善,是建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范畴体系的基础。
关键词:
国家调节 政府与市场 经济法 核心范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衣仁翠
文章认为,国家调节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因为国家调节科学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职能,主张国家以引导和促进方式来管理国民经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核心范畴构成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把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区分开来,也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完善,是建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范畴体系的基础。
关键词:
国家调节 政府与市场 经济法 核心范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蒋学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些同志早就提出要对资本范畴和剩余价值范畴进行再认识,认为这两个范畴应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所共有的,各种资本的不同性质,是由同它联系的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决定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经济治理部分提出分配要进一步向劳动者倾斜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精神实质。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一般性质,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在此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在马克思看来,剩余价值属于资本主义特有的价值范畴。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反映社会主义特殊经济规律的"价值范畴"方面存在理论缺失,经常将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价值范畴——"剩余价值"范畴用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混淆了不同生产关系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了"人民逻辑"的思想主线,初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应以此作为立论依据,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民的劳动""为人民的商品""为人民的价值"的概念,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范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新
论市场资本和市场剩余价值的新范畴陈新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在我国的报刊上出现了社会主义的“国有资本”概念,于是引发了一场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范畴之争。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成分的资产的保值增殖,特别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应当如何解释?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饶会林 崔卫华 张明贵
我们知道 ,每个学科都是由这个学科的范畴体系构成的 ,不同的学科 ,其范畴体系是不同的。市场、竞争、需求、供给、成本、价格、收益和分配构成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所得、财政、金融、就业、外贸、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那么 ,中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 ,它应该由空间、结构、环境、效益、公益、发展、规划和管理等构成。
关键词:
微观 宏观 中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海峰,李必强,冯艳飞
集成论是对集成这一复杂性问题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对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组织中集成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包括集成的内涵、集成单元、集成模式、集成界面、集成条件、集成环境等集成理论的基本范畴,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探讨集成理论。
关键词:
集成 理论 基本范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克瑞
孙绵涛教授的新作《教育范畴论》(2016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其个人多年来教育学研究思考的结晶。该著作首先探讨了教育学范畴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即自然生成方法论与人为抽象方法论,然后以此方法论为指导,进一步分析了教育现象的应然范畴与实然范畴及其逻辑关系,从而构建了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在确立了教育范畴的立论基石之后,作者又分析了中外诸多传统教育学的范畴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了不同角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易原绥
一、经济信用性信息的定义与特性信息是物质世界的间接存在性,凡既非物质又非能量的客观存在,统统属信息范畴。信息按来源划分,又可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两大类。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受社会信息调控的。社会信息按其社会功能划分,又可分为知识性、情报资料性、新闻消息性、思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明生
通过对区域特色经济具有强盛竞争力这一现象的实证分析及其范畴的逻辑分析,提出特色经济是区域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纽带和载体。进而,对上述转化过程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内生形成鲜明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优势,才是特色经济范畴的真正内涵。由此出发,将其内涵所指称的对象集所构成的外延规范为“你无我有”、“你小我大”、“你劣我优”、“你贵我廉”、“你泛我专”、“你弱我强”的外在经济形态。最后,运用机理分析说明了关于特色经济范畴的上述理论概括与市场需求结构差异化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当代系统理论的关联,论证了特色经济范畴的理论逻辑性。
关键词:
特色经济 范畴 差异化 转化载体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兰英 王彦淳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所做出的前期论证,其目的在于阐明意识形态从“批判性”到“建设性”的进位实现路径。基于对马克思的意志、阶级意志、等级意志、资本意志和人民意志系列范畴的考察,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建设向度,即共产主义理想所向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为,在基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共产党领导下,显现为实现人民意志集中和思想观念解放的根本指向。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人民意志 共产党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福垣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李铁映同志的《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予以双重探讨。《改革》编辑部在检索该文已显现的社会效应、党的重要文献、胡锦涛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当前理论热点后,洞悉其核心思想和观点至今依然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本刊于2010年第8~12期开辟"劳动价值论研究——李铁映同志论著思想探讨及其引申"专栏,分别就"生产要素市场与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规律"、"分配方式与公平正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等五个主题或组织笔谈,或展开研讨,或发表署名文章。本期推出"马克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