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8)
2023(5308)
2022(4206)
2021(3899)
2020(3365)
2019(7840)
2018(7813)
2017(14753)
2016(8138)
2015(8789)
2014(8967)
2013(8618)
2012(7570)
2011(6537)
2010(6850)
2009(6876)
2008(7491)
2007(6483)
2006(6032)
2005(5754)
作者
(20981)
(17693)
(17387)
(16718)
(11377)
(8263)
(8079)
(6652)
(6624)
(6378)
(6054)
(5967)
(5925)
(5655)
(5581)
(5259)
(5252)
(5207)
(5029)
(4911)
(4435)
(4350)
(4158)
(4126)
(4071)
(3981)
(3979)
(3814)
(3470)
(3423)
学科
(67827)
企业(67827)
(60205)
管理(50000)
(34790)
经济(34710)
(24608)
(19730)
财务(19725)
财务管理(19714)
企业财务(18882)
业经(17229)
方法(16386)
(13030)
技术(12846)
企业经济(11802)
(11215)
体制(10500)
技术管理(10372)
经营(9965)
理论(9800)
(9798)
(9733)
(9581)
数学(9340)
数学方法(9281)
决策(8305)
计划(7687)
经济理论(7265)
(6615)
机构
学院(117147)
大学(113588)
管理(52515)
(51596)
经济(50739)
理学(44326)
理学院(44003)
管理学(43748)
管理学院(43486)
研究(32003)
(30319)
中国(28118)
(22915)
财经(22761)
(20552)
(19323)
商学(16808)
财经大学(16675)
商学院(16667)
科学(15278)
经济学(15201)
(15112)
北京(14653)
(14619)
中心(14423)
经济学院(13525)
经济管理(13018)
研究所(12860)
工商(12311)
(11629)
基金
项目(67319)
科学(55512)
研究(52433)
基金(51089)
(42464)
国家(41978)
科学基金(38834)
社会(35595)
社会科(33805)
社会科学(33794)
基金项目(26655)
(26121)
教育(24205)
自然(24198)
自然科(23708)
自然科学(23700)
自然科学基金(23375)
编号(20996)
(20744)
资助(20384)
(17574)
成果(17201)
(16371)
(16212)
(15551)
(15515)
创新(15098)
(14892)
国家社会(14848)
项目编号(14595)
期刊
(63896)
经济(63896)
研究(36910)
(31054)
管理(26879)
中国(23523)
科学(12931)
财经(12900)
(12229)
金融(12229)
技术(12062)
(11147)
教育(10896)
学报(10779)
财会(10772)
业经(10551)
经济研究(9545)
大学(9500)
学学(8953)
会计(8738)
(8062)
技术经济(7811)
问题(7480)
通讯(7401)
会通(7394)
经济管理(7008)
现代(6734)
(6538)
(6191)
改革(6030)
共检索到186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兰纪平  罗鹏  霍立新  张凤环  
利润是由企业内各专业岗位的分工协作创造的,并非经理在单独造物。企业理论的真谛并非为何种激励方式最有效,剩余权应否分配给经理,而是强调所有者对财产的自由处置和契约关系中的讨价还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企做选择只需契约方式,而国企如何民营化包括能否实行"MBO",则属公共选择的范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燕京  张方杰  
本文引入“反公地悲剧”理论对我国国企产权改革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避免“反公地悲剧”路径选择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国企产权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是对国企产权改革存在思想误区;二是国企产权改革未实质触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产权清晰;三是国企产权改革存在盲目追求法人主体所有权化的现象,导致国有资产的加剧流失。作者从“反公地悲剧”中得出对我国国企产权改革的几点启示:(1)澄清认识误区,以马克思产权理论为指导,坚决推行国企产权改革;(2)公正产权交易,加强监督管理,推动产权有序流动;(3)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根本上避免“反公地悲剧”。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鹏  韩东平  
人类行为的基本事实表明,市场经济的本质并不是竞争,而是在有效的产权保护条件下的自愿交易,这必然内在地要求明晰的产权,交易的自愿性和产权具有统一性和绝对性。以此为基础,国企改革不仅仅是为了单纯提高企业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个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据此,应遵循系统化的思路解决国企问题,而"超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片面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传谌  张东明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产权制度改革,而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则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企业剩余权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作用。这期间,在吸收了西方风险承担理论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关于国有企业剩余权的配置的两个并行原则:一个是风险承担原则;一个是要素贡献原则。通过对风险承担原则的总结,结合资产专用性理论和要素贡献理论,提出了要素相对重要性原则。要素相对重要性原则不仅能够克服风险承担原则的不足,更涵盖了要素贡献原则。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汪平  
国企分红制度的设计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国企分红的充分展开,绝菲简单的税后利润再分配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对国有企业财务职责的唤醒,是从投融资等诸多方面对国有企业运作机能的再造,是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分红条件已完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和  杨舜贤  隋广军  王海洋  
本文回顾了国内有关国企改革的争论,提出产权并不是制约国企发展的关键变量,同时实施竞争性环境、减轻政策性负担、硬化预算约束这些政策也无法真正提升国企绩效。笔者认为代理成本问题是阻碍国企发展的核心环节,并建立理论模型证明激励和监督机制是解决企业代理成本的有效机制。在解决国企非效率上,因为产权变迁的问责制度都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所以在代理成本这个环节实现了逻辑的统一,而非国内学者所争论的那样对立。最后基于全文的分析,笔者提出在不同特性的产业,产权变迁和问责制度具有各自的优势,是国企改革的两条不同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燕君  
本文通过对产权和效率的实践与理论的描述,指出私有产权的高效率必然有相应的激励要素和约束机制,国有企业通过对产权制度的改革,加强对产权的管理,也能取得高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廷求  
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国企改革目标的确立 ,公司治理问题也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界定了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在概念上的区别 ,分析了“外部治理主线论”和“内部治理主线论”两种不同的国企改革思路 ,并提出在公司治理的范围内进行国企改革的总体设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建春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肩负着带动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使命,而资本市场以其独特的市场属性和功能,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始终是资本市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一直注重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付吉元  
国企改革以来,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公司主义思潮。该思潮将公司制度奉为国有企业的救世主,把公司制改造当作拯救国有企业的灵丹妙药。公司主义思潮是对公司制度形而上学的迷信和崇拜,对国企改革具有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深入批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文章认为 ,加入WTO ,将使中国由有限范围的开放转为全方位的开放 ,由国内政策导向性的开放转为按国际惯例开放 ,由单方面为主的开放转为与WTO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对外开放的这一重大变化 ,将给我国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业带来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为了适应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形势 ,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 1 )加速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 )打破行政分割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 3)推进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4)围绕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改革企业管理 ;( 5)适应WTO规则 ,提高竞争本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巨章  李孔岳  
马克思认为,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独占。本文指出,在马克思时代考察的古典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二为一,其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独占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发生了管理革命,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资本家为解决随之而来的委托代理问题,企业的剩余必然会由资本家独占演变为在资本家、职业经理人和中低层员工之间进行分配。本文在分析了职业经理人的效用函数的基础上,比较了几个考核剩余的指标,认为可控边际贡献是较好的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婕  
改制分流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根据多年改革经验,国有企业摸索出一条将有条件的部分非主业单位进行民营化改制分流的办法。从合作剩余和竞争剩余的角度看,国企改制分流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不成问题。一方面可以培育内部市场,着眼长远战略,获取合作剩余保生存;另一方面可以开拓外部市场,增强竞争实力,赢得竞争剩余促发展,国有改制分流单位完全有能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