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6)
2023(9934)
2022(7789)
2021(7036)
2020(6164)
2019(13620)
2018(13555)
2017(25967)
2016(14044)
2015(15661)
2014(15682)
2013(15379)
2012(13763)
2011(12056)
2010(12389)
2009(12137)
2008(12508)
2007(11443)
2006(10225)
2005(9754)
作者
(39026)
(32788)
(32746)
(30781)
(21061)
(15370)
(14733)
(12553)
(12319)
(11803)
(11235)
(10986)
(10743)
(10426)
(10289)
(9724)
(9684)
(9480)
(9434)
(9274)
(8196)
(8113)
(7801)
(7606)
(7384)
(7335)
(7280)
(7180)
(6405)
(6397)
学科
(81451)
(77011)
企业(77011)
管理(67808)
(62216)
经济(62090)
(28425)
业经(27045)
方法(24997)
(22893)
(22390)
财务(22365)
财务管理(22342)
企业财务(21270)
(18875)
数学(17071)
数学方法(16931)
农业(16705)
技术(16127)
(14594)
中国(14309)
(14031)
(13858)
(13064)
体制(13003)
理论(12439)
企业经济(12357)
经营(11885)
技术管理(10773)
(9593)
机构
学院(208701)
大学(202305)
(89925)
经济(88279)
管理(87861)
理学(74821)
理学院(74184)
管理学(73433)
管理学院(73028)
研究(61064)
中国(51375)
(47531)
(41497)
财经(36428)
(33550)
科学(33107)
(32929)
(32489)
(29682)
中心(28281)
业大(27290)
财经大学(26632)
经济学(26344)
北京(25836)
商学(25833)
研究所(25791)
(25783)
商学院(25612)
农业(25053)
经济学院(23632)
基金
项目(128973)
科学(104443)
研究(98386)
基金(95807)
(80877)
国家(80075)
科学基金(71838)
社会(65333)
社会科(61944)
社会科学(61927)
(51280)
基金项目(50756)
自然(45040)
教育(44132)
自然科(44023)
自然科学(44010)
自然科学基金(43338)
(40885)
编号(39469)
资助(37836)
(32362)
成果(31571)
(31523)
(30497)
(28990)
重点(28163)
创新(27544)
国家社会(26997)
(26977)
课题(26710)
期刊
(109685)
经济(109685)
研究(62661)
(43562)
中国(42375)
管理(39422)
(32216)
科学(26065)
学报(24388)
农业(21802)
(20870)
金融(20870)
技术(20598)
业经(20501)
大学(20427)
学学(19521)
财经(19307)
教育(17128)
(16589)
经济研究(16176)
问题(13923)
财会(13814)
(13710)
技术经济(12950)
会计(11806)
现代(11633)
商业(10573)
世界(10567)
(10334)
经济管理(9931)
共检索到322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作者认为,社会收入分配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工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支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的基础工资由市场决定,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不仅如此,劳动者应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才能形成最佳的生产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基本的要素,为了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应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的基础工资,二是有偿持有本公司股份所分得的红利,三是无偿分享的企业利润。作者认为,企业职工无偿分享利润.是当今世界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新特点、新动向、新趋势,对于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造更多的利润是有利的。无论从国际惯例还是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亚斌  
文章认为:剩余收益分享制的基础是劳动产权。劳动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支点。与其说是劳动力的商品化,不如说是劳动产权的商品化。只有通过劳动产权的界定,才能彻底理顺劳动者与经营者的责、权、利关系,建立现代的劳动就业与分配制度,构建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对称结构。劳动产权与劳动者产权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继强  
本文基于现有的企业理论对专用性资产的分析通常集中于专用性程度而对其他特性关注不足,尤其针对一些学者把资产专用性混同于专用性资产特适性的情况,考察了专用性资产特性对企业治理机制选择和组织剩余分享的影响。文章在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解读为“组织剩余”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专用性资产的特性,如资产的相对重要性、适应范围以及监督和计量的难易程度等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文全  
与企业剩余收益的直接分享不同,非营利性组织是通过剩余收益的间接分享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激励的。本文以美国大学的终身教职制度为例,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资产专有性理论对这一新的认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证明,得到的核心理解是与众不同的:终身教职制度本质上是教师在非营利性条件下间接分享大学剩余收益的一种制度安排,终身教职后评估制度的出现不过是合约双方关于合约内容的动态调整;终身教职制度不等于终身雇佣制度,也不同于律师行"锁定"员工的"合伙人"制度;终身教职制度对于非终身教职教师而言是一种期权,对终身教职教师而言则是期权的实现;终身教职制度同时也是一种鼓励教师开展长期研究的风险投资机制,这种风险投资的成本与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国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代理收益叶国代理关系在现代公司中的出现和展开是一种制度的创新,在自由的经济环境下,正如诺斯他们所指出的那样,一个新制度只有在预期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时才会产生(L.E.戴维斯与D.C.诺斯,1979)。所以本文想在前人对代理成本理论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面临的挑战与选择——再论产权分享○杨钢文章认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90年代,能否尽快地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找到一条从根本上摆脱困境的路子,是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严峻考验。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维达  
资本劳动分享制:企业制度创新的又一思路何维达[副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南昌330013]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完全采用西方国家的支薪制恐非良策。因为支薪制企业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更主要的是支薪制企业实行严格的雇佣劳动关系,它使职工完全按劳付酬,缺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国鹏  
从企业制度变迁的结果看,虽然业主制在企业数量上还占极大的比重,但股份有限公司无疑已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笔者认为合伙制等企业制度在本文中缺乏典型的分析意义)。理论界的普遍倾向是前者在效率上是可靠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集于企业主一身),而在后一企业制度中,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在现代大公司中,这一倾向愈来愈明显,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日常经营(甚至是一些重大决策)是由作为资本所有者代理人的管理者执行和作出的,其中存在的代理关系必然相应地带来代理成本,从而在效率上是得不到保证的。于是,在解释这一变迁结果的必然性时,经常引述大量外在于代理关系本身的资料进行论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顺忠  杨贵针  张永宏  
企业剩余由资本所有者独享向其他要素所有者共同分享的演进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对剩余和剩余分享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剩余分享的几种情形,阐释了剩余分享的内在产权机理及其主要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行毅  
本文介绍了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有益探索:第一,积极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仅注意处理好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而且力求协调好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第二,通过试点,逐步实现对多元产权结构关系的科学管理,建立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制以及对不同投资者平等对待等制度。第三,正确处理股份制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增加红利分配的透明度,改进经营者的利益分配办法(试行年薪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龚丽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的一组契约。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向企业提供不同的要素资本,从而具有了分享企业剩余收益的权利。根据向企业提供的要素资本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的贡献不同,通过集体选择决定哪些利益相关者最终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因此,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剩余收益不是一场空谈,而且经住了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检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盛齐  
企业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重建企业的组织结构、分配结构、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运营机制、约束机制。其目的是使企业真正能在社会主义市场中得到发展与壮大,并使企业的改革与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新设计及其职能得以转变。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作者认为,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其主要内涵特征来说,可以概括为:产权明晰、责权清楚、利益明确、政企分开、平等竞争、科学管理、相互制衡、法制约束这8个方面,32个字。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涉及到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领导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生产指挥制度和保障制度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进行现代企业制改造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永民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为了参考借鉴外国的经验,本刊特辟“现代企业制度国际比较”专栏,将陆续向广大读者介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管理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