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9)
- 2023(10870)
- 2022(9244)
- 2021(8406)
- 2020(7077)
- 2019(15605)
- 2018(15005)
- 2017(28735)
- 2016(16114)
- 2015(17583)
- 2014(17152)
- 2013(16544)
- 2012(15248)
- 2011(13653)
- 2010(13667)
- 2009(12880)
- 2008(13383)
- 2007(11800)
- 2006(10482)
- 2005(9555)
- 学科
- 管理(58763)
- 济(57894)
- 经济(57775)
- 业(54641)
- 企(47723)
- 企业(47723)
- 财(26086)
- 方法(25905)
- 数学(22347)
- 数学方法(22133)
- 务(18731)
- 财务(18711)
- 财务管理(18678)
- 制(18352)
- 企业财务(18007)
- 农(16598)
- 业经(14649)
- 中国(14071)
- 学(13443)
- 体(13194)
- 体制(11200)
- 贸(10964)
- 贸易(10959)
- 农业(10789)
- 银(10729)
- 易(10702)
- 银行(10675)
- 划(10263)
- 环境(10244)
- 融(10076)
- 机构
- 大学(233413)
- 学院(230945)
- 济(91828)
- 经济(90054)
- 管理(87910)
- 研究(78246)
- 理学(76603)
- 理学院(75770)
- 管理学(74556)
- 管理学院(74149)
- 中国(59452)
- 科学(49080)
- 财(48336)
- 京(47947)
- 农(46046)
- 所(40672)
- 业大(38536)
- 财经(38043)
- 研究所(36931)
- 农业(36501)
- 中心(34936)
- 经(34607)
- 江(34552)
- 北京(29370)
- 财经大学(28544)
- 经济学(28366)
- 院(28223)
- 范(26909)
- 州(26526)
- 师范(26454)
- 基金
- 项目(158586)
- 科学(124838)
- 基金(118370)
- 研究(108417)
- 家(106659)
- 国家(105819)
- 科学基金(89694)
- 社会(71794)
- 社会科(68050)
- 社会科学(68031)
- 基金项目(63273)
- 省(60872)
- 自然(60136)
- 自然科(58764)
- 自然科学(58741)
- 自然科学基金(57779)
- 划(52463)
- 教育(49508)
- 资助(47046)
- 编号(40599)
- 重点(36406)
- 部(35678)
- 制(33596)
- 创(33506)
- 成果(33401)
- 发(31980)
- 创新(31542)
- 科研(31245)
- 计划(30778)
- 国家社会(30625)
共检索到336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双金 郑育家
在GHM不完全合同基准模型中,剩余控制权来源于物资资产的财产所有权。伴随企业组织形态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GHM模型中古典意义的剩余控制权也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形式。根据剩余控制权的不同来源,本文将其细分为直接控制权和间接控制权两种形式。间接控制权及控制权收益的普遍存在使得公司治理理论关注的焦点从剩余控制权的有效配置转移到了剩余控制权的有效行使上,相应的公司治理实践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剩余控制权 控制权收益 公司治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海勇
传统契约理论大多认为股东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因此只考虑物质资本所有权,而忽略了人力资本的所有权。随着现代新型企业的出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要求实现剩余控制权分享制。
关键词:
剩余控制权 公司治理 人力资本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权小锋 蒋军锋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合约分析剩余控制权存在条件,探讨特定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转化关系;结合古典边际分析框架考察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代表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的边际产出,将剩余控制权收益从公司绩效中分离出来;最后,引入奈特的保险机制研究剩余控制权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在公司中的转移特征,并研究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定价问题。研究发现:(1)信息不完全与谋取经济利润目的同时存在才可能形成剩余控制权;(2)剩余控制权依赖于特定控制权的界定并在其行使过程中持续向特定控制权转化,并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形成完整的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3)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决定了公司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通过人力资本在公司生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冬林 张迹 赵利胜
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关系分析的误区 近年来,股权结构问题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因为股权结构问题是影响公司治理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原因。然而,我们注意到,对于股权结构的研究,因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存在着分析路径、指标选取、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误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立岩
合同的性质与交易效率密切相关 ,我们应该从效率的角度来讨论合同 ,本文也是基于这个出发点 ,提出了合同剩余的效率概念 ,定义合同剩余为C +(A +B)× (1-k) ,相应地 ,对这部分剩余的控制权即称之为剩余控制权。这种定义本身说明了合同剩余的来源 ,体现出合同与交易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立新 陈传明
文章从控制权的视角,分析了股权治理对公司创新和绩效的影响,以2012-2017年345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股权治理的创新与绩效效应。结果发现:(1)当第一大股东具有绝对控制权时,股权治理失效,股权集中和制衡度对创新投入、公司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2)当第一大股东不具有绝对控制权时,股权集中对创新投入具有负向作用,股权制衡对创新投入具有正向作用,股权集中和制衡均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股权集中、创新投入和公司绩效存在"正反馈"的双向因果关系,其中,当期创新投入对公司绩效存在负向影响,前期创新投入对公司绩效存在正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曼琴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当企业的控制权发生转移,公司治理机制将会发生变动。本文以2004年标的为上市公司股权(标的属广东省)且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股权交易案为研究样本,旨在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因并购主体产权性质的差异性,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角度与程度上各不相同。总体来说,控制权转移将促进公司治理主要在弱化内部人控制、行政干预减少及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三个方面得以优化。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 控制权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雷 党兴华
文章以深市210家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国有上市公司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状况与企业成长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国有上市公司中,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成长绩效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执行董事比例与企业成长绩效负相关,相对而言影响传统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剩余控制权;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总经理与董事长交叉任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成长绩效高度正相关,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剩余索取权。因此,国有传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董事会结构,适度减少董事会中执行董事的比例;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适当扩大企业经营者参与剩余索取权分享的比例,建立健全股权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凤芹 张璇
在现代公司产权结构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或者说是对公司控制权的监督。在控制权失控和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具有物质资本专用性投资的大股东或创始人及其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管理层将出现相互敲竹杠以及侵占对方利益的可能性。国美公司内部创始人股东和CEO之间对剩余控制权的争夺及其管理层引入的外部不可更改的投资条款方案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文章通过修正Holmstrom-Milgrom模型,讨论国美集团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安排的效率问题,得出了合理的公司制度可以有效保护委托人财产权利的结论。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凤芹 张璇
在现代公司产权结构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或者说是对公司控制权的监督。在控制权失控和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具有物质资本专用性投资的大股东或创始人及其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管理层将出现相互敲竹杠以及侵占对方利益的可能性。国美公司内部创始人股东和CEO之间对剩余控制权的争夺及其管理层引入的外部不可更改的投资条款方案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文章通过修正Holmstrom-Milgrom模型,讨论国美集团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安排的效率问题,得出了合理的公司制度可以有效保护委托人财产权利的结论。该结论说明,提高代理人分享的剩余利益有利于降低专用性人力资本敲竹杠的可能性;股权制度安排应该遵循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蒲自立 刘芍佳
文章从公司控制权的有效性分析入手研究公司的控制权和绩效问题。文章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阈值比例,获得了控制上市公司的最低比例,并对控制权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获得公司控制权有利于公司绩效的基本结论,而且控制类公司的绩效要优于非控制类公司。
关键词:
控制权 公司绩效 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荣杰 高伟强 吴超
本文以2010~2015年处于成熟期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实际控制权的私有利益为切入点,以投资成本-收益理论为视角考察实际控制权对公司投资方向与投资挤占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处于成熟期时,实际控制权与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相关;实际控制权与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显著负正相关;实际控制权对公司无形资产投资不产生影响;实际控制权与公司投资挤占显著正相关。本文研究结论说明,公司处于成熟期时会进行不同方向投资,且出现了短期资产投资挤占长期资产投资的现象。为防止公司实际控制人进行短期投资行为,损害公司价值,公司治理层需要对公司实际控制权进行合理安排。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焰 刘颖 邹珊刚
公司制度发展到 2 0世纪 6 0年代已趋于成熟 ,它导致了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分离 ,这是西方国家 2 0世纪 6 0年代形成混合购并高潮的主要原因。但混合购并是以提高管理者的控制权为主要目的 ,因而多数公司购并后业绩并未得到改善 ,所以在 2 0世纪 6 0年代混合购并浪潮中形成的多元化经营公司 ,现在纷纷剥离非核心业务 ,呈现出突出主业的经营趋势。而我国公司购并兴起之初 ,混合购并便成为上市公司购并的主导形式 ,本文通过对部分购并后的公司业绩进行财务分析 ,发现大多数上市公司购并后业绩普遍不佳 ,因而采用博弈论模型 ,论证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我国证券市场上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绝对分...
关键词:
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 混合购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林波 谢美娟
从不完全契约的理论视角,运用"剩余控制权"的概念,分析产业精准扶贫中政府、扶贫企业和贫困农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研究发现,产业精准扶贫的剩余控制权冲突主要表现为:扶贫产业选择合理性与紧迫性之间的冲突;扶贫产业开发盈利性与政治性之间的冲突;扶贫产业发展嵌入性与挤出性之间的冲突。应当从明确产业精准扶贫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制定产权整合规则、提高社会嵌入程度和完善法律解决机制等方面化解剩余控制权冲突,以降低扶贫产业开发风险,减少扶贫产业开发的交易成本,增加贫困农户的内生工作能力,促进产业精准扶贫质量的提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占美松
本文从剩余控制权视角对表外披露进行解读:从信息生产和提供来看,经营者会计信息的剩余控制权更多地体现在表外披露信息上;从市场监管来看,表外披露规定体现了各国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的剩余监管权。这对理解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及其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确认 表外披露 剩余索取权 剩余控制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