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26)
2023(19746)
2022(17153)
2021(15996)
2020(13726)
2019(31721)
2018(31437)
2017(61013)
2016(33289)
2015(37491)
2014(37545)
2013(37005)
2012(33958)
2011(30507)
2010(30643)
2009(28449)
2008(28544)
2007(25395)
2006(22093)
2005(19753)
作者
(96296)
(80450)
(79860)
(76263)
(51164)
(38718)
(36483)
(31435)
(30415)
(28846)
(27301)
(26989)
(25467)
(25369)
(24932)
(24802)
(24386)
(23892)
(23198)
(23143)
(19885)
(19843)
(19591)
(18223)
(17938)
(17914)
(17868)
(17833)
(16188)
(15798)
学科
(132981)
经济(132799)
管理(103856)
(97849)
(84787)
企业(84787)
方法(63175)
数学(54968)
数学方法(54257)
(41186)
(34836)
中国(32759)
业经(30621)
(30243)
(28295)
(27318)
财务(27224)
财务管理(27164)
企业财务(25881)
地方(24680)
(23919)
贸易(23906)
(23151)
农业(22851)
理论(22334)
(21339)
银行(21274)
(20727)
(20471)
技术(20426)
机构
大学(477425)
学院(474784)
(188852)
管理(186944)
经济(184647)
理学(161646)
理学院(159839)
管理学(156893)
管理学院(156029)
研究(154219)
中国(116984)
(100873)
科学(95443)
(91852)
(77682)
(76778)
财经(72882)
中心(71331)
业大(70900)
(70451)
研究所(70386)
(66156)
北京(63521)
(61046)
师范(60398)
农业(60215)
经济学(57300)
(56579)
(56037)
财经大学(54285)
基金
项目(320502)
科学(251930)
基金(233211)
研究(232350)
(203129)
国家(201460)
科学基金(173548)
社会(145914)
社会科(138291)
社会科学(138255)
(125242)
基金项目(123534)
自然(114210)
自然科(111581)
自然科学(111553)
自然科学基金(109582)
教育(108313)
(105272)
资助(97063)
编号(94588)
成果(77108)
重点(71738)
(71286)
(66590)
(66169)
课题(65147)
科研(61907)
创新(61797)
教育部(61332)
大学(60474)
期刊
(204947)
经济(204947)
研究(136975)
中国(89928)
学报(76351)
(74551)
(68619)
科学(68554)
管理(68554)
大学(58060)
学学(54648)
教育(50524)
农业(46358)
(42234)
金融(42234)
技术(41757)
财经(36352)
业经(33452)
经济研究(32465)
(31042)
问题(26636)
(24297)
图书(23409)
(22898)
理论(22849)
技术经济(22796)
统计(22038)
科技(21566)
财会(21213)
商业(20796)
共检索到692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党兴华  王雷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现代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公司治理中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纳入终极控制人超额控制的分析框架,以深市A股市场的166家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与非超额控制下,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还表明,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偏离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分享比例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雷  党兴华  
文章以深市210家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国有上市公司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状况与企业成长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国有上市公司中,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成长绩效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执行董事比例与企业成长绩效负相关,相对而言影响传统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剩余控制权;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总经理与董事长交叉任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成长绩效高度正相关,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剩余索取权。因此,国有传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董事会结构,适度减少董事会中执行董事的比例;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适当扩大企业经营者参与剩余索取权分享的比例,建立健全股权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权小锋  蒋军锋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合约分析剩余控制权存在条件,探讨特定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转化关系;结合古典边际分析框架考察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代表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的边际产出,将剩余控制权收益从公司绩效中分离出来;最后,引入奈特的保险机制研究剩余控制权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在公司中的转移特征,并研究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定价问题。研究发现:(1)信息不完全与谋取经济利润目的同时存在才可能形成剩余控制权;(2)剩余控制权依赖于特定控制权的界定并在其行使过程中持续向特定控制权转化,并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形成完整的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3)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决定了公司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通过人力资本在公司生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雷  党兴华  杨敏利  
文章将公司治理中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纳入终极控制人超额控制的分析框架,以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170家国有上市公司2007年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偏离度对国有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对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与非超额控制下,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与传统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终极控股股东存在超额控制时,总经理兼任董事长或副董事长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经理层持股比例、高层管理者平均年薪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不存在超额控制时,执行董事比例、总经理兼任董事长或副董事长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还显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斌  洪昔仁  
在我国高校权力中,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出现了不对应问题,高校行政权力掌握着高校的剩余控制权而不用承担剩余索取权中的风险,学术权力无力争夺剩余控制权且不享有剩余索取权中的收益。为此,高校应该提高学术人员在剩余控制权中的地位,增加行政人员的剩余索取权,实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的相对应。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丽蓉  黄瑶  
在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是否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取决于公司是否存在自发性需求。本文利用2009-2011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管理层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管理层享有的剩余控制权数量与内部控制审计负相关;管理层享有的剩余索取权比例与内部控制审计正相关;管理层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称性与内部控制审计正相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冉明东  
公司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计量是财务学与公司治理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从线性模型出发,探讨矩阵模型对复杂股权网络的计量,并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两类模型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矩阵模型可以更好地计量复杂股权网络,股权网络复杂度和透明度等指标可以进一步推进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同时,案例分析也进一步揭示了国家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在现行信息披露制度下,难以获得真实的股权结构信息,应利用矩阵模型对现行制度进行改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焰   刘颖   邹珊刚  
公司制度发展到 2 0世纪 6 0年代已趋于成熟 ,它导致了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分离 ,这是西方国家 2 0世纪 6 0年代形成混合购并高潮的主要原因。但混合购并是以提高管理者的控制权为主要目的 ,因而多数公司购并后业绩并未得到改善 ,所以在 2 0世纪 6 0年代混合购并浪潮中形成的多元化经营公司 ,现在纷纷剥离非核心业务 ,呈现出突出主业的经营趋势。而我国公司购并兴起之初 ,混合购并便成为上市公司购并的主导形式 ,本文通过对部分购并后的公司业绩进行财务分析 ,发现大多数上市公司购并后业绩普遍不佳 ,因而采用博弈论模型 ,论证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我国证券市场上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绝对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海勇  
传统契约理论大多认为股东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因此只考虑物质资本所有权,而忽略了人力资本的所有权。随着现代新型企业的出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要求实现剩余控制权分享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应期  朱小燕  王玉峰  
剩余控制权有转换为剩余索取权的动机。现实的剩余索取权分割与剩余控制权结构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匹配关系,权威排序是影响剩余控制权转向剩余索取权的重要变量。据此构建剩余索取权分割模型,研究分配结构对有效剩余控制权与有效剩余索取权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权威排序至少为三级,剩余索取权分割主体的趋利选择,倾向于减少有效剩余控制权与有效剩余索取权;以剩余控制权为基础的剩余索取权分割结构,存在未实现的潜在效率。调整分配结构,是"激发"潜在效率的可能途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应期  朱小燕  王玉峰  
剩余控制权有转换为剩余索取权的动机。现实的剩余索取权分割与剩余控制权结构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匹配关系,权威排序是影响剩余控制权转向剩余索取权的重要变量。据此构建剩余索取权分割模型,研究分配结构对有效剩余控制权与有效剩余索取权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权威排序至少为三级,剩余索取权分割主体的趋利选择,倾向于减少有效剩余控制权与有效剩余索取权;以剩余控制权为基础的剩余索取权分割结构,存在未实现的潜在效率。调整分配结构,是"激发"潜在效率的可能途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健  
本文主要研究终极控制权与超额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以下结论:民营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国有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时于能够绝对控制董事会的终极控制人而言,其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相比CV,CB是一个更好的终极控制权的代理变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秉祥  邹雅冰  简冠群  
控制权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决定着公司内部代理问题,进而影响着公司超额现金持有情况。以2014~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视角,探讨控制权配置结构对超额现金持有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超额现金持有呈倒U型关系;经理层和大股东在董事会的席位占比与超额现金持有呈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有助于降低超额现金持有;由大股东委派的总经理会降低企业超额现金持有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控制权配置模式所对应的超额现金持有量并非最低,公司控制权结构仍有待优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立岩  
合同剩余的性质是负外部性 +不确定性 ,基于效率的考虑 ,合同剩余可定义为 C+(A+B)×(1- k) ,相应地 ,对这部分剩余的控制权即剩余控制权 ,从剩余权利产生的收入流中获取收益的权利即剩余索取权。这种定义本身说明了合同剩余的来源 ,体现出合同剩余与交易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然后 ,作者以鸭梨“采青”合同为例 ,更加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阳  党兴华  刘学  
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当与城市享有同等地位,农村饮水安全也成为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有水务公司模式,激励公有水务公司发展,对比了当今世界现存的主要供水管理模式,探讨了最优委托权与成员相对重要性的关系,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最优委托权的大小,最后尝试探讨最优委托权中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分配机制,为相关管理部门更好地服务农村居民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