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13)
- 2023(4570)
- 2022(3879)
- 2021(3816)
- 2020(3249)
- 2019(7813)
- 2018(7913)
- 2017(15197)
- 2016(8441)
- 2015(9648)
- 2014(9480)
- 2013(9081)
- 2012(7991)
- 2011(7036)
- 2010(7418)
- 2009(6689)
- 2008(6404)
- 2007(5647)
- 2006(4939)
- 2005(4281)
- 学科
- 济(33350)
- 经济(33323)
- 业(23562)
- 管理(23163)
- 方法(18950)
- 企(18909)
- 企业(18909)
- 数学(17365)
- 数学方法(16875)
- 中国(9557)
- 农(9236)
- 财(8146)
- 理论(7443)
- 农业(6691)
- 业经(6426)
- 学(5816)
- 劳(5568)
- 劳动(5551)
- 地方(5550)
- 教学(5468)
- 贸(5325)
- 贸易(5320)
- 务(5318)
- 财务(5286)
- 财务管理(5280)
- 易(5182)
- 企业财务(5031)
- 制(4952)
- 技术(4940)
- 和(4575)
- 机构
- 学院(113414)
- 大学(111751)
- 管理(45704)
- 济(43789)
- 经济(42874)
- 理学(39893)
- 理学院(39507)
- 管理学(38367)
- 管理学院(38176)
- 研究(33839)
- 中国(25208)
- 京(23182)
- 科学(21293)
- 财(18925)
- 江(16854)
- 农(16795)
- 业大(16772)
- 所(16743)
- 中心(15795)
- 财经(15368)
- 研究所(15267)
- 北京(14447)
- 范(14234)
- 师范(14067)
- 经(14010)
- 州(13608)
- 技术(13570)
- 经济学(13355)
- 农业(13070)
- 院(12310)
- 基金
- 项目(78071)
- 科学(61787)
- 基金(56204)
- 研究(56201)
- 家(48960)
- 国家(48586)
- 科学基金(42558)
- 社会(34608)
- 社会科(32838)
- 社会科学(32829)
- 省(31591)
- 基金项目(29078)
- 自然(28725)
- 自然科(28171)
- 自然科学(28168)
- 教育(28164)
- 自然科学基金(27632)
- 划(26348)
- 资助(24530)
- 编号(23664)
- 成果(18698)
- 重点(17555)
- 部(16799)
- 创(16468)
- 课题(16461)
- 发(15926)
- 创新(15307)
- 大学(14862)
- 科研(14819)
- 教育部(14730)
共检索到161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世方
本文尝试将分析经济总量变化的经济增长理论应用于分析部门关系的经济发展问题,通过索洛模型中劳动力增长率的内生化,以非农部门经济变量为基础建立了分析二元经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型,并对我国非农部门投资率与人均资本变化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现象。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剩余劳动力 索洛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课题。本文的动态模型表明:当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定阶段时,农业就业比重将相对稳定。参照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概念,本文创新性地把这种现象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贫困国家或地区可能会提前陷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此时,其大部分劳动力被吸附在农业上,工业难以发展,农村劳动力难以转移,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贫困状态。
关键词:
动态均衡 劳动力剩余转移 陷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立金
本文利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发现转移的结果是引起了城市失业率的提高,说明目前向城市转移这一途径的潜力有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智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潘烜
运用动态均衡分析方法,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搜寻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并采用2003-2006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建立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外出从业收入与费用、农业产出与投入、转移者个性特征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性影响。由此可见,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因素。要应对"民工荒",关键是要满足农民工的物质需求,给予农民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该研究对于揭示"民工荒"的成因,保持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传岩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在转移方向、转移速度和转移规模上符合中国国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汉川 夏敏仁
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也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特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关于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个著名模型,即刘易斯模型、费-拉尼斯模型、托达罗乡-城人口迁移模型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所启迪。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剩余劳动力转移 模型 评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作者]
罗宇 吴玉斌
以山西省建筑业为例,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基本经济特征出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进行了指标量化处理。借助托达罗模型,并运用山西省1991~200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除了城乡收入差距等物质因素外,城市更好的生活条件等精神因素对吸引农民工进城具有显著影响,政府除了切实增加农民工打工收入外,还应该增加对进城劳动力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建筑业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劲松
针对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国外经典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其原因是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而中国由于制度的约束,这个过程需要分成两步来完成。本文在对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理论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引入权益保护与家庭迁移因素,将托达罗模型分成两个阶段,从而完成"两阶段"转移理论的模型化构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农民工"现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新利 陈敏
按照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基本特征,将民营部门出口贸易嵌入拉尼斯—费模型,运用2007年截面数据进行交互项检验表明,2007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的特征,民营部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不仅取决于民营部门的资本积累、创新强度和创新的劳动力使用偏向,而且劳动力的失业保障基金支出也对劳动力转移起决定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磊 崔爱平 徐晓明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以农村和乡镇非农产业吸纳为主,其次为城市化的吸引。但从分析模型中显示,城市化变量的影响系数不大,说明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有限。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还是以农村和乡镇中的非农产业的就地转移为主要途径。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工业扩张解决日益凸显的失业问题,而应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适当控制城市工资率的提高,同时重点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多重共线性 异方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