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59)
2023(3931)
2022(3283)
2021(3092)
2020(2478)
2019(6089)
2018(5860)
2017(11404)
2016(6144)
2015(6930)
2014(7014)
2013(6776)
2012(6458)
2011(5852)
2010(6105)
2009(5619)
2008(5646)
2007(4827)
2006(4361)
2005(4067)
作者
(15734)
(13184)
(13102)
(12535)
(8526)
(6252)
(5911)
(5108)
(4942)
(4621)
(4361)
(4342)
(4314)
(4108)
(4074)
(4001)
(3907)
(3831)
(3814)
(3657)
(3338)
(3135)
(3121)
(3103)
(2925)
(2879)
(2814)
(2680)
(2571)
(2544)
学科
(28293)
经济(28251)
(17162)
管理(15808)
(15442)
贸易(15438)
(15166)
方法(14280)
(13740)
企业(13740)
数学(11608)
数学方法(11523)
(8432)
中国(7728)
(7329)
(6389)
理论(6162)
(6039)
金融(6039)
关系(5713)
(5616)
财务(5613)
财务管理(5605)
业经(5483)
企业财务(5429)
出口(5287)
出口贸易(5287)
(5287)
(5199)
劳动(5182)
机构
大学(93078)
学院(90364)
(46400)
经济(45762)
管理(33226)
研究(30563)
理学(28931)
理学院(28672)
管理学(28308)
管理学院(28145)
中国(23563)
(21330)
(18551)
财经(17440)
经济学(16316)
(16116)
经济学院(14822)
(14434)
科学(14431)
财经大学(13386)
中心(13023)
研究所(12889)
北京(11824)
(11731)
(11696)
(11638)
师范(11582)
(10938)
商学(10622)
商学院(10511)
基金
项目(55615)
科学(44631)
研究(43266)
基金(42568)
(35862)
国家(35592)
科学基金(30670)
社会(29660)
社会科(28331)
社会科学(28326)
基金项目(21450)
教育(20515)
(18666)
资助(18352)
自然(17704)
自然科(17321)
自然科学(17315)
编号(17172)
自然科学基金(17011)
(16476)
成果(15057)
(14249)
国家社会(13086)
教育部(13083)
重点(12582)
人文(12455)
(12146)
中国(11943)
大学(11643)
社科(11587)
期刊
(47036)
经济(47036)
研究(30030)
(15948)
中国(15943)
管理(11947)
国际(11637)
(11279)
学报(10541)
科学(9533)
教育(9508)
财经(9253)
(9187)
金融(9187)
大学(9055)
(9009)
经济研究(8655)
学学(8454)
(8056)
世界(7712)
问题(7676)
农业(6452)
技术(5717)
业经(5631)
(5559)
贸易(5559)
国际贸易(4611)
理论(4174)
经贸(4084)
商业(4083)
共检索到137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金兴  宋蓉蓉  
本文通过梳理国外剩余劳动与刘易斯转折的实证研究,发现剩余劳动和非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现象,不仅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或部门中。由于城市非正规经济也是剩余劳动的重要蓄水池,农业剩余劳动的减少和消失不宜作为判定刘易斯转折的直接证据。由于经济发展过程和现象的复杂性,判断是否已经跨越了刘易斯转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标准和方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斌  
二元经济理论是发展经济学中非常著名,也比较重要的理论。但这个经济理论是有缺陷的理论,这表现在其赖以建立的基础并不坚实,其分析的逻辑存在漏洞,其使用的概念极为含糊,以及这个理论很难被应用到实践中去。正是理论上的缺陷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实践中的失败,最终使得这个理论退出了发展经济学的主流。试图对二元经济理论的这些缺陷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宁光杰  
本文运用2008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村中老年剩余劳动力本地就业和外出就业的影响因素,并在考虑就业区域选择偏差的基础上,分析农民在不同地域就业的收入差异。结果表明,年龄、教育、健康、培训、以前的迁移经历等因素会影响农民外出就业。考虑就业区域的选择偏差和劳动者的不可观测特征后,外出就业(无论是本省流动还是跨省流动)的收入显著高于在本地就业的收入,这说明对于低技能的农村中老年劳动力来说,外出就业仍可获得可观的收益,但一些制度约束使得他们的外出意愿下降。结合近年来"民工荒"和一些农民工返乡现象,以及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的讨论,论文给出政策含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蓝嘉俊  方颖  马天平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背景下,本文从就业所有制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理论分析表明当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至个体私营部门时,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利用199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经验研究表明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农业劳动力比重大于该临界值时,城镇私企就业比重的提高会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当小于等于该临界值时,城镇私企就业比重的提高会使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而其他就业所有制结构变量在临界值两侧不存在类似特征。城镇私企就业比重提高对2007-2016年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解释力度约为29.37%。本文从制度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再分配调节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章铮  
本文将劳动生产率的年龄差异引入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分析。劳动生产率年龄差异的存在意味着在相同工资率的前提下,年龄较大、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村劳动力,其进城工作收入达不到保留工资水平,因而只能留在乡村。于是,在高劳动生产率的青年农民工供不应求、刘易斯转折点出现的同时,农村存在着大量低劳动生产率的剩余劳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朝晖  
自2004年"民工荒"发生后,与农村仍存在大量边际产出低下的剩余劳动力相伴随,工业部门却出现了明显的劳动力供给短缺,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问题的关注。根据刘易斯模型,目前形成争议的转折点问题,准确地说应当是劳动力从无限剩余转向有限剩余的"刘易斯第一转折点"。本文围绕农业劳动力剩余总量、人口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等评判"刘易斯转折点"相关问题的指标,针对当前出现的劳动力供求关系逆转、农民工工资普遍上涨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稳定等几大焦点问题进行了综述。结论认为,在中国,"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尚未来临,但中国劳动力供给形势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未来发展趋势,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钧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在激烈争论的"刘易斯拐点",并详细介绍了争议双方的主要观点。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争论的焦点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到达时间、判断依据的分歧,实际上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理解不同引起的。尽管争议双方预测"刘易斯拐点"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争论双方都认为,创新制度,加强劳动力就业和培训管理,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吴要武  
本文从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出发,推论“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后应该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然后从非技术劳动者的工资变化、非正规就业规模变化等角度检验了这些推论。证据显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我们应该调整教育结构,增加培训投入,提高职工的知识技能,以应对产业升级的需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召元  
根据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时的多个典型特征,利用宏观数据并结合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的微观数据,基于多个判断标准,对我国何时跨越刘易斯转折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直到2008年前后才到达刘易斯转折点。与经典刘易斯模型及其他国家经验不同的是,在到达刘易斯转折点时,我国仍然有9000万左右的富余劳动力。今后的劳动力转移将呈现以较高教育程度的年青人转移为主和中西部就近转移的新模式,劳动力转移数量不再主要由工资差距决定是转移新模式的最主要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肖卫  向国成  朱有志  
文章以中国经济出现刘易斯转折点与库兹涅茨假说的基本特征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逻辑起点,构建一个以结构理论和空间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理论模型,分析二元经济转化过程中农民工在区域之间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理性分流规律。文章认为农民工作为现代产业中最具流动性的劳动力,适时在区域之间和部门之间做出基于市场机制的理性选择,进行"二次流动",是当前"调结构、转方式"过程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且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瑜  
近年来,"民工荒"和劳动力工资上涨问题引发了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激烈争论。本文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并将其总结为四种观点。之所以产生这些分歧,既源于判断标准和依据的差异,也受到了不同统计数据的影响。但是,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同时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以相当比例存在的这一基本矛盾与刘易斯模型的推论并不相符。本文认为,这个矛盾是由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并且刘易斯模型并未考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因此,不能直接地以经典的刘易斯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而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些新现象亦不能简单地与经典刘易斯理论中的"刘易斯转折点"相对应。需要修正未考虑制度性障碍的二元经济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显洲  
农业中不存在剩余劳动力是"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判断标准;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表现为相对剩余;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是由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收入差距决定的,供给量是由劳动力转移后可能获得的净收入决定的,当劳动力的流动成本过高时,必然会出现一边过剩一边短缺的现象;由于巨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还远未到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世方  
刘易斯转折点是二元经济成功转变为一元经济的转折点,其典型特征表现为工资水平快速上升。本文对我国农业的制度工资决定和变动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对转折点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尚没有足够的理由认定中国的二元经济已经到达了标志着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成的刘易斯转折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仕元  卿涛  岳龙华  
本文采用"存量分析法",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需求视角,测算人口抚养比、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求人倍率等经济指标,并依据这些经济指标的变动趋势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的典型化事实,结果表明:自2010年开始中国劳动力市场即进入了新常态,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上告别了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新古典机制在劳动力配置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耿元  林玳玳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已经开始在全国蔓延,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正在逐步呈现。本文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刘易斯转折点时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城市化水平,得出"我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尚未到来,劳动力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围绕刘易斯模型建立时的假设条件,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