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3)
2023(10783)
2022(9223)
2021(8473)
2020(7536)
2019(17426)
2018(17490)
2017(33753)
2016(18659)
2015(21492)
2014(21578)
2013(21360)
2012(19624)
2011(17700)
2010(18189)
2009(16836)
2008(16816)
2007(15287)
2006(13169)
2005(11675)
作者
(55737)
(46618)
(46551)
(44398)
(29541)
(22530)
(21423)
(18192)
(17433)
(16732)
(15845)
(15757)
(14796)
(14628)
(14578)
(14487)
(14423)
(13767)
(13596)
(13326)
(11638)
(11533)
(11446)
(10521)
(10485)
(10484)
(10377)
(10319)
(9523)
(9325)
学科
(79231)
经济(79165)
管理(52089)
(51784)
(41862)
企业(41862)
方法(41720)
数学(37406)
数学方法(36746)
(21844)
(19759)
中国(18620)
(17113)
业经(16152)
地方(15301)
农业(14464)
(14232)
贸易(14224)
(13785)
理论(13713)
(13137)
财务(13092)
财务管理(13057)
(12882)
企业财务(12331)
(12015)
环境(10969)
技术(10665)
(10504)
银行(10463)
机构
学院(271759)
大学(270568)
(107842)
经济(105503)
管理(104563)
理学(90848)
理学院(89806)
研究(88568)
管理学(87875)
管理学院(87384)
中国(65435)
科学(57433)
(56780)
(50115)
(47864)
(45967)
业大(44130)
研究所(42127)
(41277)
中心(41094)
农业(39806)
财经(38483)
(35639)
师范(35245)
北京(35122)
(34823)
经济学(32788)
(32702)
(31338)
技术(30635)
基金
项目(183321)
科学(143040)
基金(131356)
研究(130302)
(115630)
国家(114716)
科学基金(97754)
社会(80863)
社会科(76615)
社会科学(76587)
(73752)
基金项目(69283)
自然(64907)
自然科(63419)
自然科学(63403)
教育(62452)
自然科学基金(62271)
(61812)
资助(55208)
编号(53975)
成果(43628)
重点(41892)
(40216)
(38758)
(37941)
课题(37472)
科研(35642)
创新(35409)
计划(34569)
教育部(34167)
期刊
(112751)
经济(112751)
研究(72343)
中国(51805)
学报(45677)
(44563)
科学(40625)
(38812)
管理(36566)
大学(33756)
学学(31913)
教育(31157)
农业(30042)
技术(26238)
(20587)
金融(20587)
业经(19034)
财经(18760)
经济研究(18575)
(17586)
统计(16292)
(16117)
问题(15057)
(14740)
技术经济(14477)
(13973)
决策(13442)
图书(13202)
商业(12789)
资源(12446)
共检索到389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冠军  
在"科技-经济"一体化新时代背景下,现代科技企业的"总体工人"是由"在场的"生产工人、"准在场的"技术人员和"不在场的"科学人员构成的,其"整体劳动系统"表现出"跨时空"的特征,因此,其剩余价值生产依次展现为"不在场的"科学人员、"准在场的"技术人员、"在场的"生产工人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这构成了现代科技企业剩余价值生产的"三阶段"动态模式。要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必须将马克思商品价值构成的"三要素"理论拓展为科技商品价值构成的"四要素"学说。运用"四要素"学说对其分析发现,现代科技企业剩余价值的生产在三个阶段上既包括显性或直观层面上"显在价值"的创造和转移,也包括隐性或实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立夏  
选取我国资本市场2006年到2012年的有效财务预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就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中代表性的两种——RIM-σ2和TSSV-θ模型,基于预测能力进行实证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IM-σ2模型的预测能力要优于TSSV-θ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阳  苏兵  申海  
文章自主构建了一种三阶段分析方法,并从理论角度论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国西北地区交通运输进行研究,获得了一手的数据资料,从而结合三阶段分析方法构建了西北地区交通运输实证模型。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为中国西北地区深入发展提供了具体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杰  石春娜  国亮  
提高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是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的基本要求。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2015年的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如果不排除外部环境变量和随机变量的影响,综合效率水平被低估;中国各省区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的综合效率水平较低,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较低造成;各省市根据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划分可以分为4种不同类型;自然资源是同其他林业资源一样同等重要的资源投入要素。针对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测算问题,三阶段DEA模型相比传统DEA模型的测算结果更为科学准确;各类型省市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福云  闫鑫  
根据我国轻工行业统计数据及省际数据,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我国轻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传统DEA-MAlMquist高估了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指数;我国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0-2010年的11年间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8.6%,其中轻工业技术进步的变化最为明显,提升了5.7%;金融扶持力度和市场竞争程度促进了轻工业产业效率的增长。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结论提出促进轻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洪伟  任娜  陶敏  王洪民  
运用三阶段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2002-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影响,传统的Malmquist方法高估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及技术效率指数,运用三阶段Malmquist指数模型,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之后,我国高技术产业在2002-2010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行业企业数和政府资助促进了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增长,而GDP和科技机构数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慧  黎炯婵  原伟鹏  聂春霞  
准确测度和深入分析中国真实的碳生产率(CTE)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深远。本文基于三阶段Super-Window-SBM模型测算199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修正的碳生产率,并借助Kernel核密度、Dagum基尼分解方法和变异系数法分析区域碳生产率的时空动态演化与收敛性。研究表明:未考虑外部环境和跨期前沿面问题时,中国43.33%的省份碳生产率被高估,修正的碳生产率相较于常规的碳生产率波动更小;我国区域碳生产率呈稳步上升态势,区域间“赶超效应”作用明显;区域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和σ收敛特征;地区间碳生产率的不均衡主要来源于“东—西部”和“东—中部”区域间差异。基于此,东中西部地区应因地制宜提升碳生产率,加强地区间信息沟通,依据空间溢出效应采取帮扶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茜  蒲勇健  黄森  
本文运用三阶段Malmquist指数对我国商业银行2004—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投入变量有显著的影响,传统的Malmquist方法高估了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以及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我国银行业在2004—2008年间出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银行业整体生产率大幅度下降,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要小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含春  秦曦  郑凯  
采用三阶段剩余收益贴现模型,以我国沪深两市33家电力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2006-2010年的股权融资成本进行实证测算和分析,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不仅为电力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测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电力行业投融资决策和价值评估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立夏  张天西  
在总结梳理奥尔森模型及后来学者所提出的系列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TSSV-θ),结合作者提出的新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即风险因子调整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RIM-σ2),利用中国市场的数据进行实用性比较研究,同时选择单一上市公司数据就RIM-σ2模型进行实际的运用分析。结果表明,RIM-σ2模型在理论和实证上均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志亮  刘成玉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了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得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支出是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的积极因素;乡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利因素。研究同时表明,投入调整前后测算的农业生产效率发生了明显变化;依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划分,可将各省份的农业生产效率归为四种类型,各省份应该结合自身效率的特点,有侧重的改善技术管理或调整生产规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启楠 张凡凡 陈学军  
本文以2006年-2016年粮食主产区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三阶段DEA对其粮食生产效率进行精确评价,同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剔除环境影响后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效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效率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主要由规模效率偏低所致;从区域分布来看,粮食生产效率表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两边逐级递减趋势,但从区域内部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省份之间的差距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对粮食生产效率有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不明显,维持一定的粮食零售价格指数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而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反而会阻碍粮食生产效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水生  徐秀英  符椒燕  徐堇寒  
林业生产效率是关系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对林业生产效率进行科学地测算与分析,真实反映林业生产效率的实际状况,以期为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以竹林生产为例,基于浙江省安吉县6个行政村110户农户调查数据,应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农户竹林生产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变量中,户主受教育年限、竹林收入比例、家庭从事竹林生产人数、家庭经营竹林地块数对竹林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参与竹林生产技术培训、林权证的获得对竹林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剔除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然  冯中朝  
为了剥离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本文首次在国内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7年我国主要地区油料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许多省份油料生产效率确实受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商品率、受灾率等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在同质经营环境和经营运气的条件下,各油料主产区的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成为制约技术效率提升的瓶颈。根据规模效率水平的大小,将各油料生产地区划分为高规模效率区和低规模效率区。扩大低规模效率区油料种植面积有利于提升技术效率。鉴于环境效应对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生产及加快实施优势油料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子飞 王昌海  
有机农业是我国适应居民食品消费由注重数量向质量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缓解农业污染问题等的现实选择。以有机农业发展的典型—陕西洋县为例.运用三阶段DEA包络分析)模型.本文比较分析了其与周边县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结果表明: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产出指标和以农业资本、劳动力、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农膜使用量为投入指标满足模型适用的“同向性”条件假设.可以进行投入产出的效率分析;管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有必要进行各因素对效率影响的剥离性分析;在外部环境因素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出占c}u比重均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而以粮食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比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