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8)
2023(10484)
2022(8985)
2021(7882)
2020(6912)
2019(15969)
2018(15593)
2017(30480)
2016(16590)
2015(19007)
2014(19099)
2013(19221)
2012(18317)
2011(17029)
2010(17559)
2009(16534)
2008(16467)
2007(14996)
2006(13200)
2005(12075)
作者
(50821)
(43043)
(42976)
(40856)
(27475)
(20420)
(19511)
(16537)
(16011)
(15339)
(14856)
(14221)
(13768)
(13736)
(13528)
(13261)
(12881)
(12579)
(12531)
(12304)
(10832)
(10641)
(10351)
(10021)
(9827)
(9665)
(9518)
(9222)
(8649)
(8623)
学科
(93784)
经济(93703)
管理(47009)
(44892)
方法(37277)
(35541)
企业(35541)
数学(32598)
数学方法(32324)
地方(20733)
(20671)
(20105)
中国(19809)
(18962)
业经(16764)
(15661)
贸易(15658)
(15120)
(13948)
农业(13873)
地方经济(13770)
(13269)
金融(13265)
(12609)
环境(12528)
(12388)
财务(12370)
财务管理(12342)
(11992)
银行(11954)
机构
大学(260745)
学院(258203)
(119268)
经济(117079)
管理(95313)
研究(92707)
理学(82034)
理学院(81059)
管理学(79720)
管理学院(79235)
中国(68722)
科学(55102)
(54276)
(52830)
(48354)
研究所(43975)
(43558)
财经(42507)
中心(40809)
经济学(38859)
(38852)
(38473)
业大(36836)
经济学院(35003)
农业(34314)
北京(34267)
(33970)
师范(33666)
(32162)
财经大学(31436)
基金
项目(164768)
科学(129607)
基金(120951)
研究(118953)
(105499)
国家(104686)
科学基金(88603)
社会(77947)
社会科(73937)
社会科学(73912)
基金项目(63768)
(62834)
自然(55774)
自然科(54468)
自然科学(54445)
教育(54261)
自然科学基金(53499)
(53413)
资助(49831)
编号(46890)
成果(39245)
(37597)
重点(37588)
(36604)
(33462)
国家社会(32983)
课题(32442)
教育部(32296)
科研(31607)
创新(31434)
期刊
(135551)
经济(135551)
研究(79589)
中国(45671)
(41497)
学报(40809)
(39046)
科学(37355)
管理(33666)
大学(30479)
学学(28955)
农业(26148)
(23728)
金融(23728)
经济研究(23170)
财经(22280)
教育(21811)
技术(21144)
(19265)
业经(19243)
问题(18207)
(15972)
国际(15095)
技术经济(14853)
(14196)
统计(13854)
世界(13790)
商业(12691)
(12086)
(11913)
共检索到388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强  李明  
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垄断力量的国际差异导致国别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国际垄断价格。按照国别价值的转化形式进行等价交换,一国用某种商品换回的劳动量不再等于生产该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剩余价值从劳动生产率与资本有机构成低、垄断力量弱的国家向劳动生产率与资本有机构成高、垄断力量强的国家转移。基于19952011年54个国家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与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垄断力量存在正向关系。剩余价值国际转移,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转型升级,会加剧发展中国家劳动异化的程度,会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智强  
按照国际价值进行交换,剩余价值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向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转移。纳入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若不考虑剩余价值率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一国的技术越先进,劳动生产率越高,从而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越高,该国的经济增速就越快。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坚持创新发展,必将使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大幅跃升,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转移我国剩余价值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增长,有利于弱化剩余价值国际转移,推动世界经济联动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淑桥#副教授  
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在他们合著的《垄断资本》中,明确界定了经济剩余这一关键概念,并对经济剩余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而剩余价值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经济剩余和剩余价值二者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经济剩余是剩余价值的基础,剩余价值不同于经济剩余,它是经济剩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探析经济剩余和剩余价值概念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智强  
剩余价值国际转移对利润率变动的重要影响为学术界普遍忽视。本文基于马克思市场价值理论分析了剩余价值国际转移,并将其纳入利润率决定体系,重新考察了利润率变动。理论研究表明,国别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引起剩余价值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向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转移,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对利润率有正效应,在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下,利润率可能下降、不变或上升。基于经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剩余价值国际转移率对利润率确实有正效应,其与剩余价值率的正效应大于资本有机构成的负效应,利润率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上升。剩余价值国际转移导致利润率下降规律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造成的限制存在国际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清  
文章以一般价值理论为基础,依据生产力的作用原理①,把一般价值引入到生产力理论中,形成了生产力的价值理论,通过对生产力价值理论的论述,科学地揭示了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增值现象,即所谓的"剩余价值"的来源,认为系统的功能大于其要素之和的系统增值原理是解释生产力盈余价值②产生的重要理论工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宏伟  
本文运用总量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具有明显的时间和产业异质性特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赖明勇  彭冲  王腊芳  肖皓  
本文基于1978—2008年湖南省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数据,从总量生产函数入手,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了湖南省31年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农村劳动力从低边际生产率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具备高边际生产率的现代非农业部门引致的资源配置效应为0.90%,对总量劳动力生产率和GDP增长率的贡献分别达到了7.85%和10.93%。显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绍礼  
一、马、恩对资本主义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以下简称m)的分析马、恩对资本主义劳动价值和m的分析既有其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又有其囿于当时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局限性。1、马、恩的伟大发现。在经济学领域,马克思有两个伟大发现:一个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另一个是科学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苗珊珊  陆迁  
本文采用开放条件下大国经济剩余模型,从福利分配角度对中国大米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技术进步福利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大米经济总剩余的增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由于大米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不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导致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动具有不一致性,经济总剩余分配偏好于生产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致恒  杨锦英  
张赞洞、李善明两教授撰写的《〈剩余价值理论〉概说》共三册,分别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概说》)。《概说》简炼扼要、通俗易懂,精辟地揭示了原著的内容和实质,有不少新意,是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宝贵资料。本文仅就此书的主要特点,做些概括评介。一、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霄男  王让新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着墨最多且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对亚当·斯密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具体阐发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利润和工资怎样购买不变资本的商品,"斯密教条"缘何会产生以及怎样解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双重性定义该如何理解。这三大问题,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科学评价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史中地位的关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于谨凯  邱云秀  
跨国污染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带来正的社会经济效应和负的社会经济效应。单一国家的局部均衡模型和国际一般博弈模型显示,只有各国对污染的自愿治理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效应的最大化。文章对跨国污染转移给我国带来的就业增长和出口增长的正效应,以及使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污染治理成本增加和使我国出口遭到更多的"绿色壁垒"的负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长期来看,如果我国对跨国污染转移不加以控制,其负效应将要大于正效应,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凯强  
文章基于2000年-2007年县级地区,分析了均衡性转移支付经济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均衡性转移支付具有良好的效率和公平特征,县级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比值提高10%,该地区实际GDP增长率将提高0.46%,且其城乡人均纯收入差额将降低145.1元。文章的结论也为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政策性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光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心发生了三次大的战略转移。区域经济政策在各个阶段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在执行过程也遇到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区域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竹  赵永乐  俞宪忠  张新岭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