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24)
- 2023(2857)
- 2022(2395)
- 2021(2338)
- 2020(2025)
- 2019(4584)
- 2018(4577)
- 2017(8080)
- 2016(4855)
- 2015(5350)
- 2014(5246)
- 2013(5080)
- 2012(4805)
- 2011(4242)
- 2010(4329)
- 2009(3849)
- 2008(3946)
- 2007(3678)
- 2006(3023)
- 2005(2842)
- 学科
- 济(17346)
- 经济(17339)
- 管理(11019)
- 方法(10047)
- 业(9923)
- 数学(8903)
- 数学方法(8719)
- 企(8183)
- 企业(8183)
- 学(7025)
- 中国(4519)
- 财(4172)
- 农(3680)
- 贸(3536)
- 贸易(3531)
- 业经(3463)
- 易(3454)
- 理论(3239)
- 地方(2965)
- 制(2814)
- 银(2681)
- 环境(2661)
- 银行(2660)
- 和(2590)
- 农业(2565)
- 技术(2536)
- 及其(2529)
- 行(2488)
- 教学(2380)
- 划(2324)
- 机构
- 大学(66894)
- 学院(66701)
- 研究(26184)
- 济(22428)
- 经济(21873)
- 管理(21096)
- 科学(20665)
- 中国(19125)
- 农(18644)
- 理学(18103)
- 理学院(17782)
- 管理学(17106)
- 管理学院(16994)
- 所(15372)
- 农业(15254)
- 京(14952)
- 研究所(14404)
- 业大(14176)
- 中心(11802)
- 江(11193)
- 省(10244)
- 室(10185)
- 技术(10108)
- 财(10042)
- 院(10007)
- 农业大学(9519)
- 实验(9463)
- 实验室(9076)
- 北京(9055)
- 业(8736)
- 基金
- 项目(48362)
- 科学(35644)
- 基金(33618)
- 家(31959)
- 国家(31736)
- 研究(29448)
- 科学基金(25608)
- 省(20116)
- 自然(18708)
- 自然科(18309)
- 自然科学(18293)
- 自然科学基金(17938)
- 划(17142)
- 基金项目(17089)
- 社会(16590)
- 社会科(15813)
- 社会科学(15812)
- 资助(15197)
- 教育(13671)
- 计划(11724)
- 重点(11669)
- 科技(11208)
- 编号(10738)
- 发(10338)
- 科研(10143)
- 部(9793)
- 创(9764)
- 创新(9231)
- 业(9015)
- 专项(8872)
共检索到100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厚军 吴淑勤 李凯彬 黄志斌 石存斌
用 18株从鱼类所分离的细菌攻毒剑尾鱼 ,结果显示细菌对剑尾鱼的毒力与回归感染或攻毒敏感鱼的毒力结果较为一致 ,另外 ,用剑尾鱼感染病原菌的适宜途径为背肌注射 ,与原代比较 ,近交高代剑尾鱼个体之间对病原菌的反应较为一致 ,感染后死亡时间相对集中。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在检测鱼类细菌的毒力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剑尾鱼 细菌毒力 检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铃铃 任燕 王庆 石存斌 吴淑勤
利用两步法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温度下剑尾鱼免疫后脾脏和头肾组织中免疫球蛋白M(IgM)mRNA水平,发现其在不同温度下随着免疫时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18℃水温下,剑尾鱼的IgM在两种组织中转录水平上升得较慢,随着水温的升高,在23℃、28℃水温下,其IgM表达水平上升较快,尤其是在28℃水温下,IgM表达水平迅速上升,且达到一个最高值,但在33℃较高水温条件下,IgM表达量并没有更高的上升幅度,而是与18℃水温下的IgM表达相比有所提高。本实验结果表明剑尾鱼注射免疫后在脾脏和头肾中都检测到了IgM表达的上调,高于33℃或低于18℃,都会影响剑尾鱼免疫效果。实验过程中...
关键词:
剑尾鱼 免疫球蛋白M 荧光定量PCR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书煜 梁静真 覃志彪 黄艳华 韦慕兰 蒙兰丽 黄维 胡大胜 黄钧
查明广西南宁、贵港和桂平养殖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6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为有效防控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常规方法从患病山瑞鳖的心脏和肝脏取样、分离细菌,人工感染方法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细菌鉴定采用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PCR扩增法对菌株的溶血素基因(hemolysin gene,hly)、气溶素基因(aerolysin gene,Aer)、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cytotonic enterotoxin gene,Alt)、细胞毒性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慧婷 李战彪 谭海文 秦碧霞 崔丽贤 蔡健和
【目的】筛选出对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剂,利用细菌性果斑病菌PCR检测技术,预防病害通过带病种子种苗传播扩散,为广西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害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用抑菌圈法测定13种杀菌剂对广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株(WM0922-3和XD0611-7)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株(XD0819-2)的抑制效果。【结果】2014-2017年,检测种子共计345份,其中葫芦种子203份,检出率为6.4%;南瓜种31份,检出率为9.68%;西瓜种子66份,检出率为4.55%;甜瓜种子45份,检出率为26.67%;送检西瓜嫁接苗65份,检出率为7.69%。检测田间疑似样品共计405份,其中西瓜样品187份,检出率为10.69%;厚皮甜瓜样品186份,检出率为6.99%;薄皮甜瓜样品32份,检出率为18.75%。1号杀菌剂对3个菌株的抑制效果均为最好,有效浓度中EC50均小于0.4×10~(-3)mg/L;其后依次为40%甲醛、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80%乙蒜素乳油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其中80%乙蒜素乳油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对XD0819-2的抑制效果优于WM0922-3和XD0611-7;硫酸链霉素和12%中生菌素母药对WM0922-3和XD0611-7具有较好抑制效果,但对XD0819-2无抑制作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菌铜悬浮剂和2%春雷霉素水剂对3个菌株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广西市售的西瓜甜瓜种子、种苗和田间样品均检测到细菌性果斑病菌,因此,应加强西瓜甜瓜种子种苗检疫管理,杜绝带病种子种苗传播病害。在生产中,建议使用1号杀菌剂和40%甲醛药剂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兵 李槿年 祖国掌 余为一
粘附素(aha1)、气溶素(aerA)和细胞兴奋性肠毒素(alt)是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根据aha1、aerA和alt基因序列设计三对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三种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MPCR)。该方法扩增出气单胞菌的aha1大小为1087bp,aerA为721bp,alt为480bp,其敏感度为102CFU·mL-1。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恶臭假单胞菌、拟态弧菌以及非致病性气单胞菌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Ⅴ、BamHⅠ和FbaⅠ分别酶切PCR扩增产物,均获得与预期一致的酶切图谱。用建立的MPCR对15株水生动物源气单胞菌安徽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13株致病性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剑 马卫明 张亮 何洪彬 丁家波 杨宏军
【目的】布鲁氏菌virb8蛋白是布鲁氏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本研究拟构建含布鲁氏菌Virb8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利用纯化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牛布鲁氏菌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iELISA)。【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牛型布鲁氏杆菌Virb8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布鲁氏菌疫苗株S2全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Virb8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入PEASY-T3,经测序正确后,与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irb8,转化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融合蛋白pET-32a-Virb8,经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鉴定后,采用...
关键词:
布鲁氏菌 Virb8 间接ELISA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婵 冯娟 谢云丹 胡万涛 王江勇 苏友禄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罗非鱼主要病原,传染力强、致死率高,部分鱼从发病到死亡无明显病症,难以确定鱼体是否携带该病原菌,建立适用于生产一线的无乳链球菌检测技术势在必行。根据GenBank中无乳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基因(hylB)、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on A)和CAMP因子基因(cfb)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和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基于毒力基因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三重PCR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检测来自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罗非鱼组织样品。构建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仅在无乳链球菌中扩增出3条特异性条带,而在罗非鱼和常见的水产病原菌菌株中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以无乳链球菌基因组DNA浓度7.24×10~(–5)~5.65 ng/μl为模板进行扩增,该三重PCR能检测到的最低模板浓度为1.81×10~(–3) ng/μl,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运用该方法检测188个罗非鱼组织样品,其阳性检出率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阳性率一致,以常规细菌分离鉴定为标准,对该三重PCR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其诊断敏感性(Dse)和诊断特异性(Dsp)均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还可在同一反应中同时检测3种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为无公害水产品中无乳链球菌的快速检疫、水产养殖病害早期预警提供了一种快速、精准和高效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毒力基因 三重PCR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鸢劼 俞菊华 陈辉 方苹 郭闯
在对养殖暗纹东方病害调查中,从呈典型症状病鱼腹腔和肠道粘液中分离到2株(J-1和H-3)菌株,经生化特性和血清型鉴定为非01群霍乱弧菌(Non-01Vibrio cholerae)。注射、创伤和浸泡3种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同。为进一步确认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使用P1、P2引物,以非01群霍乱弧菌N92001菌株和01群霍乱弧菌N16961菌株为对照,对分离菌株进行PCR扩增,得到451bp的DNA片段。根据现有霍乱弧菌肠毒素ctx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3,P4,以N16961菌株为阳性对照,PCR扩增结果均得到大小为400bp的DNA片段。在对H-3菌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晓君 白雪松 毕可然 阎斌伦 秦蕾 陈丽 徐静
为明确牙鲆及大菱鲆病原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建立分子检测方法,实验以迟钝爱德华菌fimA、fimB、gadB及citC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0株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均扩增出fimA、fimB、gadB及citC 4种毒力基因,目的条带大小分别为240、217、171及119 bp,4株对照菌无任何扩增条带;以fimA和gadB设计的两对引物进行的双重PCR扩增,同一PCR反应体系中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可扩增出240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艳华 黄钧 胡大胜 施金谷 彭民毅 彭亚
以常规方法从患典型红底板病黄沙鳖的心脏、肝脏和腹水等处分离到5株病原菌,API 20NE、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和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PCR检测病原菌的6种毒力基因。结果表明,5株病原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与Aeromonas hydrophila QDC01菌株的亲源关系最近。6种毒力基因的阳性率,hly、Aer和Act为100%,ahal、Alt和ahp为80%;毒力基因型共3种,在5株菌株中的分布情况为hly+Aer+Alt+Act+ahal+ahp+3株,hly+Aer+Alt-Act+ahal+ahp-1株,hly+Aer...
关键词:
黄沙鳖 红底板病 嗜水气单胞菌 毒力基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晓丽 邵蓬 崔宽宽 丁子元 蔡琰 张勤
从有明显烂尾、烂鳃症状的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i)体表病灶处、鳃及肝脏分离出优势菌株(1201F、1201H),分别采用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菌株1201F和1201H均能够独立引起养殖剑尾鱼发病死亡,其对剑尾鱼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99×107cfu/尾、1.19×106cfu/尾。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 rDNA基因测序确定菌株1201F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loumnare),菌株1201H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其中菌株1201F与柱状黄杆菌(AB078047)的亲缘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橙 郭长明 张步彩 左伟勇 唐晨晨 蔺辉星
从江苏省某水禽场的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鸭中分离获得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野毒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PCR进行分群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扩增φX_(174)噬菌体裂解蛋白E的基因序列,构建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E,并将其电击转化入分离毒株,升温诱导E蛋白表达制备菌蜕;通过测量菌液A600 nm值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评估菌蜕构建效果;用该菌蜕进行灭活处理和无菌检测后,对雏鸭进行免疫,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水平。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为O24,属于B1群,具有毒力基因fimC、csgA和iroN;获得的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蜕裂解率为99.96%;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获得的菌蜕表面有明显孔道,细胞质从孔道溢出,细胞膜皱缩变形;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二免后菌蜕免疫组雏鸭血清IgG水平显著提高。可见,通过将pBV221–E重组质粒转化至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调节细菌培养温度诱导E蛋白表达,能制备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B1群O24型野毒株菌蜕。该菌蜕可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先栋 付辉云 饶毅 盛银平 王海华 傅义龙 李彩刚 周永灿
从草鱼体内分离到致病菌株Jxsks1,该菌株对草鱼的LD50值为2.3×103CFU/g鱼体质量,为强致病菌;经生理生化、16s r DNA和gyr B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ErIC-PCr分型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迄今未见报道的类型。选取丝氨酸蛋白酶AhP、热稳定性肠毒素Ast、气溶素AEr A、热不稳定性肠毒素ALt、鞭毛基因FLA、脂酶LIP等6种毒力基因特异性引物对该菌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其毒力基因型为AEr A~+、ALt~+、Ast~+、AhP~+、LIP~+、FLA~-。选取28种抗生素进行药敏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第二代和第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杰 龙宜楠 黄钧 梁静真 胡大胜 龙苏 牛志伟 彭亚 植淇业
为查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及其3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API 20NE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鉴定,PCR扩增法检测病原菌的3种毒力基因。结果显示,从发病症状典型的黄颡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GXGP1,与嗜水气单胞菌标准株ATCC 7966T的同源性为99.9%,对黄颡鱼有很强致病力,是引起黄颡鱼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该菌携带有Aer、hly和ahp 3种毒力基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宇飞 白俊杰 李凯彬
采用49对微卫星引物对RR-B系剑尾鱼和红眼红体的非选育系剑尾鱼进行PCR扩增,有46个微卫星座位能获得稳定的扩增产物,7个微卫星座位能区分RR-B系与非选育群体剑尾鱼。7个微卫星座位在选育系剑尾鱼为单态纯合,而在非选育群体具有多态性,座位Msa014鉴定RR-B系剑尾鱼排除概率最高,为98.75%,座位Msd003排除概率最低达到了87.50%,其余5个座位排除概率介于两者之间。为方便今后的遗传监测,对RR-B系剑尾鱼样品的7个微卫星座位进行了测序,确定了其大小和具体的微卫星结构。本实验建立了RR-B系剑尾鱼分子检测方法,为实验动物剑尾鱼的遗传监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剑尾鱼 近交系 微卫星标记 遗传监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