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6)
2023(6550)
2022(5303)
2021(4779)
2020(3853)
2019(8644)
2018(8434)
2017(15614)
2016(8758)
2015(9988)
2014(9977)
2013(10064)
2012(9760)
2011(8647)
2010(8750)
2009(7854)
2008(8338)
2007(7686)
2006(6881)
2005(6346)
作者
(28807)
(24194)
(24094)
(22726)
(15400)
(11712)
(10871)
(9547)
(9360)
(8835)
(8438)
(8282)
(7822)
(7798)
(7792)
(7557)
(7369)
(7342)
(7013)
(6986)
(6363)
(6110)
(6094)
(5681)
(5594)
(5483)
(5407)
(5353)
(5003)
(4998)
学科
管理(32768)
(32171)
经济(32129)
(24798)
(21563)
企业(21563)
环境(13822)
(13302)
方法(13142)
(11984)
数学(10740)
数学方法(10506)
中国(9405)
(8718)
财务(8707)
财务管理(8681)
(8307)
(8187)
企业财务(8055)
(7732)
(7402)
银行(7369)
业经(7003)
(6812)
(6710)
(6279)
金融(6279)
资源(6007)
理论(5996)
规划(5835)
机构
大学(130449)
学院(129595)
(47894)
研究(47762)
经济(46718)
管理(45138)
理学(38085)
中国(37786)
理学院(37611)
管理学(36637)
管理学院(36458)
科学(32293)
(29264)
(27952)
(26681)
(26672)
研究所(23713)
业大(22689)
农业(22405)
中心(21609)
(21559)
财经(19553)
北京(18694)
(17546)
(17536)
(16982)
(16638)
(15952)
师范(15621)
技术(15187)
基金
项目(83430)
科学(64221)
基金(60339)
(55486)
研究(55192)
国家(55032)
科学基金(45845)
社会(33821)
(33011)
自然(32420)
社会科(31944)
社会科学(31934)
自然科(31660)
自然科学(31647)
基金项目(31476)
自然科学基金(31098)
(28566)
资助(25246)
教育(25013)
编号(20465)
重点(19757)
(18155)
(17887)
计划(17833)
(17056)
成果(16969)
科研(16877)
创新(16084)
科技(15776)
课题(15227)
期刊
(55762)
经济(55762)
研究(37898)
中国(31055)
学报(28594)
(25608)
(25045)
科学(23638)
大学(20793)
学学(19752)
管理(18046)
农业(16886)
教育(13519)
(12705)
金融(12705)
会计(12503)
技术(10250)
财经(9970)
(9300)
(8884)
财会(8750)
(8568)
经济研究(8456)
业大(7955)
业经(7773)
问题(6691)
农业大学(6583)
科技(6402)
技术经济(6211)
(5898)
共检索到208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黄苏文  
对碳减排问题已成为当前国际关注的一个热点。2009年12月,来自全球的18000名部长、专家、政客和顾问云集丹麦首都哥本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彦林   张子璇   刘艳华  
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10—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区域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对区域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东部地区影响较强,中部次之;从作用机制来看,绿色金融通过支持绿色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发挥对区域碳排放量的抑制作用。同时发现,扩大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实质性技术创新,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认识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应,而且对于抓住绿色金融带来的碳减排机遇,扎实做好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是分维度,绿色金融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其中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应最大,绿色证券次之,绿色信贷最小;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规制与金融市场化均增强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果;东部组、科技发达组和高耗能组相对中西部组、科技欠发达组和低耗能组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尤为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文章基于减排行为视角,将"绿色化"解读为全社会减排意识和减排意愿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减排意愿因子引入非参数模型,量化模拟"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并将减排意愿和碳排放绩效分别作为环境规制和技术的替代指标,运用动态模拟对"波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会经历一个"沉默→爆发"的过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中位区间,"波特假说"得到验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艺  杨林  
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但绿色金融在农业碳减排中因缺少着力点,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分析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来看,农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是增加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一般农业生产技术、低碳农业技术是减少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减少农业碳排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在于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因此,从低碳农业技术供需两端入手,深入分析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紧紧围绕低碳农业技术这一关键因子,设计构建"绿色金融—低碳农业技术—农业碳减排"的路径模型,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农业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连标  朱磊  范英  
本文讨论了"后京都"时代绿色气候基金(GCF)如何在发展中国家间分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碳减排贡献原则的分配方案,在此方案下一国的减排贡献越大其所能获得的资金也将越多。研究采用环境版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E)定量分析了GCF分配方案对各国的经济环境影响。结果发现,基于减排贡献的分配原则,所有发展中国家均能获得一定额度的减排基金和适应基金,并且在政策实施初期1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的GCF能够促使发展中国家分别减排14.7亿tCO2和31.8亿tCO2。GCF分配方案对各国居民福利的影响依赖于绿色基金融资额度,只有当GCF达到一定融资水平时,才会出现所有发展中国家居民福利均改善的情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文章基于减排行为视角,将"绿色化"解读为全社会减排意识和减排意愿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减排意愿因子引入非参数模型,量化模拟"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并将减排意愿和碳排放绩效分别作为环境规制和技术的替代指标,运用动态模拟对"波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会经历一个"沉默→爆发"的过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中位区间,"波特假说"得到验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姿力  
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能助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有力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金融会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鉴于此,本文提出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运用、因地制宜完善碳减排制度的建议,希冀有效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先锋  肖坚  董明放  
【目的】如何有效释放绿色金融发展的“降碳”红利是新发展格局下国家践行“双碳”战略的重大抉择。【方法】本文在系统阐释绿色金融助力碳减排三维机制的基础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中介效应、分位数等方法做了实证考察。【结果】(1)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显著抑制了中国碳排放,完全可成为国家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动能,这一结果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绿色金融不仅可为“降碳”提供直接动力,还能通过加速产业升级、驱动绿色技术创新等途径间接对碳减排产生积极影响,但现阶段绿色金融发展的间接“降碳”效应尚远逊其直接效应;(3)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切实为碳减排提供助力是绿色金融施策的关键环节,但目前该路径尚未畅通,“降碳”效果还极为有限,这预示着政府应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和强化制度引领;(4)绿色金融对碳减排的现实冲击效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结构突变”特征,即随着碳排放水平的持续降低,绿色金融发展的“降碳”效果将会逐步增强,且较低碳排放水平情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将更为明显。【结论】本文证实了“双碳”进程中提供绿色金融支持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也发现分阶段、有重点、动态化的绿色金融策略更有利于发挥“降碳”的引领和倒逼作用,以上发现对于未来国家执行和优化“双碳”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跃辉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12—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边际碳减排效应呈增强态势。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特别是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第三,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的碳减排效应得到强化,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的减排效应拐点均出现提前。据此,提出增加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投入,强化金融减排基础;推进绿色金融区域协同合作,优化金融减排环境;实施差异化资源配置策略,释放金融减排潜能的建议以期为充分发挥金融绿色减排效应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跃辉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12—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边际碳减排效应呈增强态势。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特别是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第三,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的碳减排效应得到强化,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的减排效应拐点均出现提前。据此,提出增加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投入,强化金融减排基础;推进绿色金融区域协同合作,优化金融减排环境;实施差异化资源配置策略,释放金融减排潜能的建议以期为充分发挥金融绿色减排效应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剑波   陈行  
绿色金融作为重要的减排工具,在合理的绿色财政引导下,有助于放大资源配置效能,强化减污降碳效应。基于此,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取双向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索绿色金融的减污降碳效应及绿色财政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存在显著的减污降碳效应,且减污效应大于降碳效应。(2)绿色金融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抑制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3)绿色税收和绿色财政支出对绿色金融具有门槛效应。当绿色税收规模处于0.12%—2.41%之间时,有助于增强绿色金融的减污效应,同时确保其降碳效应。当绿色财政支出规模处于4.16%—4.21%,有助于提高绿色金融的减污效应。(4)相较于绿色税收,绿色财政支出治理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优化绿色税收和绿色财政支出提供政策启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减污降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唐慧玲  
基于纳什均衡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绿色供应链中政府和企业关于减排问题的行为博弈。首先根据政府服务大众的职能,创新地以社会福利函数表征了政府目标函数,求解得出政企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为:监管、低碳化生产,并对纳什均衡的成立条件做出了合理的经济学解释。然后考虑到实际情况中博弈参与者的不完全理性,修改了政府目标函数。利用双种群演化博弈论描述了政企博弈的过程,剖析出四种不同条件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并赋予了经济学含义。最后比较了两种博弈分析的不同点,结合计算得出的博弈均衡策略,分别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只有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协同努力,政府严格监管且企业自主减排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康  钱勤华  周淑芬  
以供应链体系为研究背景,运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在碳减排约束下,有无成本分担和有无绿色金融贷款的情况下,制造商的最优减排水平、销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以及参与者的利润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分担比例的增加,最初销售商的利润是增加的,当达到一定程度,过多的成本分担会造成利润的下降;(2)绿色金融利率并不总是消极地影响制造商的碳减排水平;(3)最优订货量随着成本分担机制的加入而增加,而且碳减排水平对利率的反应是敏感的。最后结合数值分析说明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福建省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节能减排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2006—2009年,全省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年均增长73.1%,安排节能总投入年均增长45.4%、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年均增长50.8%,节能技术改造资金年均增长26.1%,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