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44)
- 2023(2424)
- 2022(2122)
- 2021(2183)
- 2020(1811)
- 2019(3926)
- 2018(3975)
- 2017(6931)
- 2016(4185)
- 2015(4839)
- 2014(4825)
- 2013(4645)
- 2012(4603)
- 2011(4177)
- 2010(4326)
- 2009(4213)
- 2008(4419)
- 2007(4303)
- 2006(3831)
- 2005(3508)
- 学科
- 济(15289)
- 经济(15266)
- 管理(14532)
- 业(12145)
- 企(11126)
- 企业(11126)
- 方法(6495)
- 学(5714)
- 数学(5179)
- 数学方法(5013)
- 财(4252)
- 农(3900)
- 中国(3817)
- 人事(3596)
- 人事管理(3596)
- 制(3593)
- 地方(3418)
- 业经(3295)
- 理论(3175)
- 技术(2975)
- 策(2933)
- 划(2809)
- 务(2719)
- 贸(2712)
- 财务(2711)
- 贸易(2709)
- 财务管理(2700)
- 体(2635)
- 易(2612)
- 企业财务(2569)
- 机构
- 大学(65824)
- 学院(64169)
- 研究(23652)
- 管理(21532)
- 济(20761)
- 经济(20168)
- 理学(18585)
- 理学院(18242)
- 中国(17770)
- 科学(17669)
- 管理学(17613)
- 管理学院(17509)
- 农(16562)
- 京(15083)
- 所(13762)
- 农业(13508)
- 业大(12855)
- 研究所(12540)
- 江(10975)
- 中心(10764)
- 财(10252)
- 北京(9090)
- 省(9009)
- 农业大学(8782)
- 范(8662)
- 技术(8576)
- 州(8494)
- 师范(8478)
- 院(8312)
- 室(8044)
共检索到101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雯 苗春丽 董双林
[目的]小菜蛾是十字花科植物专食性昆虫,以芥子油苷为重要味觉信号来识别寄主植物进行产卵,但小菜蛾对芥子油苷的感受机制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证实芥子油苷对小菜蛾雌蛾产卵的刺激作用,并进一步明确前足跗节和触角在芥子油苷感受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芥子油苷的感受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小罩笼法并以封口膜为产卵介质,通过测定小菜蛾在芥子油苷(粗提液)处理和对照封口膜间向芥子油苷的产卵偏好性(选择指数),确定芥子油苷对小菜蛾雌蛾产卵的刺激作用;分别以封口膜和植物叶片为产卵介质,通过比较小菜蛾3种不同处理(酸蚀前足跗节、切除触角、切除触角+酸蚀前足跗节),其产卵选择指数和对照雌蛾间的差异,确定前足跗节和触角在小菜蛾感受芥子油苷中的重要性。[结果]芥子油苷(粗提液)对小菜蛾产卵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且在测试浓度范围(0.01%-5%)内随浓度提高而增强。酸蚀前足跗节和去除触角均显著降低雌蛾对芥子油苷(粗提液)的产卵偏好性,但两种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当触角和前足跗节都去除后,产卵偏好性进一步显著降低,其中以植物叶片为产卵介质时选择指数由0.94降低到0.42,以封口膜为产卵介质时由0.59降低到近乎为零。[结论]芥子油苷显著影响小菜蛾雌蛾的产卵偏好性,其中前足跗节和触角发挥重要作用且两者的作用基本相当。
关键词:
小菜蛾 芥子油苷 前足跗节 触角 产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邓培渊 袁伟 李玉华 王林青 李长看
为了研究触角结合蛋白(AntennAl binding proteins,Abps)的生理功能,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小菜蛾pxyl Abp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通过荧光竞争结合试验测定其与29种化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运用Auto doCk 4.2进行pxyl Abp蛋白和化合物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pxyl Abp与异硫氰酸丙烯酯、己醛、己烷、2-己酮、吲哚和β-紫罗兰酮结合,解离常数分别为0.91,1.81,1.17,2.71,2.74,14.95μmol/l;分子对接显示,tyr100与异硫氰酸丙烯酯形成1个氢键。说明pxyl Abp参与了小菜蛾识别十字花科蔬菜和虫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辉 田厚军 陈艺欣 杨广 占志雄 黄玉清
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小菜蛾雌、雄成虫对雌蛾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SP)两种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以及性信息素与寄主植物5种挥发性物质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当供试浓度为20.0 g·L-1时,雄蛾对Z11-16:Ald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Z11-16:Ac.将Z11-16:Ald和Z11-16:Ac按照质量比5∶5和7∶3进行混配,当供试浓度为20.0 g·L-1时,雄蛾对5∶5配比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7∶3配比.部分供试植物挥发性物质能增强小菜蛾对性信息素的EAG反应,但会因植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甘瑾 冯颖 张弘 何钊 徐珑峰 陈晓鸣
【目的】分析和评价云南栽培的3种色型玛咖中芥子油苷的组成及含量,为其功能及活性物质基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方法】以紫色、黄色和白色等3种色型玛咖块根的鲜样、真空干燥样品和自然干燥样品为原料,采用甲醇提取液,应用HPLC及LC-ESI/MS技术分别对原料中的芥子油苷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3种色型玛咖中均含有两种芳香族芥子油苷:苄基芥子油苷(benzyl glucosinolate)和甲氧基芐基芥子油苷(methoxybenzyl glucosinolate),样品中苄基芥子油苷含量均明显高于甲氧基苄基芥子油苷。紫色、黄色和白色玛咖鲜样中的总芥子油苷含量分别为50.14、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线茹 李为争 原国辉 陈智 马继盛 沈佐锐
测定了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提取物及其 10种组分的EAG反应。结果表明 ,与标准化合物苯甲醛相比 ,未交配雌蛾、交配雌蛾和雄蛾对 5~ 4 0 μL的提取物均有显著的反应。不论是未交配娥还是已交配蛾 ,能引起较强EAG反应的化合物均为芳香族化合物的苯乙醛、丁香酚、苯甲醇、β—苯乙醇、正己醇和环己醇 ,植醇、2 甲基环己烷和 β 石竹烯仅能引起微弱的反应。以 10种化合物不同种类及比例的混合物刺激成虫 ,EAG反应值均高于单一化合物。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触角电位 黑杨 挥发性化合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喜中 孙学俊 邓彩萍 张晓飞 郝赤
通过田间笼罩试验,研究了小菜蛾对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喷施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其选择顺序为小白菜>油菜>芥菜>萝卜>菜心>甘蓝>花椰菜;喷施阿维菌素之后,小菜蛾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发生了变化,其在尽可能的躲避杀虫剂后才选择喜好的寄主植物.可见,寄主种类和阿维菌素共同影响小菜蛾的产卵选择行为.
关键词:
小菜蛾 寄主植物 阿维菌素 产卵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进 李怡萍 成卫宁 宋月芹 仵均祥 孙会忠 贾晖
【目的】研究甜菜夜蛾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特征,为解释其生态学习性和对其进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成虫触角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成虫触角上存在着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腔形感器和耳形感器,其中以毛形感器和耳形感器数目最多。刺形感器又分为长刺形(Ⅰ型)和短刺形(Ⅱ型)两种。甜菜夜蛾的雌成虫触角感器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不同,两性间感器的分布及形态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甜菜夜蛾触角感器的种类比较多,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触角感器 形态特征 扫描电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庆辉 王楷 任英杰 张书曼 赵佳齐 方静 孟昭军
筛选美国白蛾寄主植物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对其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为其今后引诱剂和驱避剂的研发及其生态防治奠定基础。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确定对美国白蛾成虫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挥发物,通过触角电位仪(EAG)、风洞等仪器对这些活性挥发物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β-蒎烯、β-水芹烯、3-蒈烯、1,3-二甲基苯、1,4-二甲基苯、对异丙基甲苯、4-乙基苯乙酮、3-乙基苯乙酮和4-异丙基苯甲醇共9种生物活性挥发物;美国白蛾成虫触角对前8种活性挥发物有显著的EAG反应(p<0.05),且在风洞模拟试验中得出3-蒈烯对美国白蛾成虫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对未交尾雌性和已交尾雌性美国白蛾成虫的引诱率显著高于其他活性挥发物(p<0.05),逆向飞行率分别为(82.22±8.31)%和(75.56±3.14)%,而接近味源率分别为(60.00±11.33)%和(53.33±5.44)%。美国白蛾成虫对寄主植物水曲柳的选择取决于非特异性组分;且昆虫性别和生理状态影响对植物挥发物的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庆 江南 杨群芳 周建华 肖银波 虞超
在(25±1)℃、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麻疯树柄细蛾成虫的交尾行为、交尾节律及雄虫对性信息素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无论雌雄,成虫1日龄均可交尾,在1日龄时达到最高交尾率(70.12%),随着日龄的增加,交尾率降低,最低交尾率仅为5.81%,但交尾持续时间从89.33min增加到171.67min;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日龄成虫均能交尾,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1日龄成虫交尾率从53.33%增加到69.40%;不同光强对4,5日龄成虫交尾持续时间影响不大;雄虫对性信息素粗提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表明:在正己烷、正戊烷、二氯甲烷和乙醚4种溶剂中,正己烷是提取性信息素效果最好的溶剂;随着雄蛾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程程 刘杨 张进 王桂荣 董双林
【目的】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成虫触角中克隆气味受体基因,研究受体基因在虫体不同组织和触角不同感受器中的表达分布,从而探讨受体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气味受体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确定其在触角不同感受器中的分布。【结果】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甜菜夜蛾触角中获得1条740 bp的基因片段,通过RACE技术获得全长序列并命名为SexiOR18(GenBank登录号JN873314)。SexiOR18 cDNA全长1 618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194 bp,编码398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丹丹 李天凤 王琦琦 唐光辉
【目的】研究核桃果实害虫核桃举肢蛾的触角超微结构特征,为进一步利用触角代学通信系统开发新的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核桃举肢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及其鳞片细微结构分别进行观察。【结果】核桃举肢蛾触角为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45和51个亚节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存在9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9hm氏鬃毛、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即长曲毛形感器和长直毛形感器、Ⅰ型耳形感器和Ⅱ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玲春 李国清 刘泽文
通过柱层析方法获得了艾蒿的苯、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淋洗物 ,比较了这 4种淋洗物对甜菜夜蛾产卵的忌避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差异。结果显示 ,丙酮淋洗物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抑制作用最好 ,其次是乙酸乙酯淋洗物 ,而苯和乙醇淋洗物的作用较小
关键词:
艾蒿 甜菜夜蛾 产卵忌避 产卵抑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航 迟德富 陈海一 宇佳 李晓灿
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和风洞的方法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出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的植物挥发物,为该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02、103倍的薄荷精油和1 mol.L-1的香叶醇能引发双斑长跗萤叶甲强烈的EAG反应(P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EAG 行为反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骁 张雅林 冯纪年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各类感器的功能和感受机理、与外界的化学通讯机制等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苹果蠹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存在8种感器: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鳞形感器仅存在于触角背面,栓锥形感器分布于触角鞭节各亚节腹面远端,其他类型感器在触角腹面、背面均有分布。每种感器的形态和分布在两性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类型感器在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的...
关键词:
苹果蠹蛾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桂彪 马瑞燕
对黄斑长翅卷蛾成虫触角感觉器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作了观察。触角由柄节、梗节和46~48个鞭节组成,触角背面被鳞片覆盖,绝大多数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侧面。在雌、雄蛾的触角上可观察到以下7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感器、栓锥感器、鳞形感器、耳形感器、Bohm氏鬃毛。触角感觉器的数量、分布、密度在雌、雄成虫上具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黄斑长翅卷蛾,触角,感觉器,扫描电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