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8)
2023(8173)
2022(6971)
2021(6707)
2020(5573)
2019(12737)
2018(12748)
2017(25801)
2016(14246)
2015(16013)
2014(16272)
2013(16118)
2012(15575)
2011(14227)
2010(14622)
2009(13994)
2008(14118)
2007(12989)
2006(11722)
2005(10850)
作者
(42593)
(35297)
(35043)
(33677)
(22724)
(16861)
(16272)
(13505)
(13227)
(13070)
(11907)
(11703)
(11359)
(11316)
(11264)
(10777)
(10574)
(10452)
(10361)
(10309)
(9042)
(8714)
(8660)
(8118)
(8007)
(7951)
(7943)
(7923)
(7309)
(7076)
学科
(56416)
经济(56346)
管理(41407)
(39627)
(31323)
企业(31323)
方法(26274)
数学(23510)
数学方法(23124)
中国(17846)
(16998)
(16372)
(14614)
(13864)
贸易(13855)
(13601)
(12606)
银行(12590)
(12106)
(11586)
业经(11220)
(11114)
(10890)
金融(10890)
农业(9898)
(9783)
财务(9759)
财务管理(9728)
企业财务(9248)
(8914)
机构
大学(211919)
学院(211292)
(88963)
经济(86904)
管理(77404)
研究(73071)
理学(65325)
理学院(64599)
管理学(63338)
管理学院(62921)
中国(58872)
(46656)
(44949)
科学(43039)
(38215)
财经(35999)
(34251)
研究所(33966)
中心(33591)
(32588)
(32507)
北京(29119)
业大(28714)
经济学(27688)
(27174)
农业(27102)
师范(26896)
财经大学(26652)
(26374)
(25857)
基金
项目(127278)
科学(99379)
研究(93125)
基金(92384)
(80210)
国家(79523)
科学基金(66892)
社会(58514)
社会科(55496)
社会科学(55484)
(48210)
基金项目(46892)
教育(43701)
自然(42726)
自然科(41740)
自然科学(41728)
(41508)
自然科学基金(40985)
资助(40748)
编号(37938)
成果(33254)
(29344)
重点(28413)
课题(26895)
(26708)
(26102)
(25425)
教育部(25115)
科研(24358)
国家社会(23937)
期刊
(101265)
经济(101265)
研究(68715)
中国(41379)
(34874)
学报(32927)
(31669)
管理(30072)
科学(28984)
(28816)
金融(28816)
大学(25125)
学学(23523)
教育(23278)
农业(21244)
财经(18496)
经济研究(17381)
技术(17310)
业经(16149)
(15858)
(13761)
问题(13693)
国际(12169)
理论(11710)
统计(11554)
实践(10489)
(10489)
技术经济(10255)
(10233)
(10152)
共检索到331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屹山  张代强  
本文在泰勒等西方学者对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从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管制利率(存贷款利率)以及两者利差三个层次,通过该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方面,该反应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同业拆借利率、存贷款利率和两者利差的具体走势,能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参考尺度,以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另一方面,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层次的利率对预期通胀率和预期产出的反应绝大多数都不足,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是一种内在不稳定的货币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元富  
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对中国货币当局的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货币当局除了按照泰勒(Taylor)规则对通胀偏倚和产出偏倚作出反应之外,还对美国货币政策变量作出反应。这表明,中国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了国际博弈因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丽  李季刚  
利用广义矩估计法(GMM)考察现行双轨制的利率体系下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适用性。结合我国的经济数据及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利率平滑特征及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对管制利率及市场利率两种体系下的泰勒规则进行检验,结论显示存款利率并未根据通胀及产出的变动加以调整,而市场利率及管制较为放松的贷款利率对产出、通胀以及货币供给均能作出反应,对产出及货币供给的反应显著,但是对通货膨胀反应不足,即依据预期通胀、预期产出及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估计的前瞻性泰勒规则尚不具备稳定性,当前不宜将泰勒规则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依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红兵  杜金岷  
以利率、汇率、房价、股价和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基础指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构建我国的FSCI指数,将其作为金融稳定的代理变量纳入一个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稳定和物价稳定是相互影响的;在短期金融稳定与物价稳定并不一致,但在长期二者具有一致性;我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关注了短期金融稳定,对于长期金融稳定关注不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国  
本文依据泰勒规则对我国1993~2003年期间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基于利率平滑假设基础上的泰勒规则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利率变动,并且总体而言,我国利率水平弹性不足,导致实际利率逆向变动,加大了产出和物价的波动。但1997年以后,名义利率的弹性有所增强,这有助于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幅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党超  
本文建立基于通胀和产出双预期变量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模型,以调研预期数据作为实证分析基础,检验2001至2015年期间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两大主要目标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型指标和价格型指标分别对应的货币政策反应方程具有不同的动态机制,但动态机制对应的平滑性程度较为接近;同时,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在对通胀预期的反应上,而对产出预期没有显著反应;另外,央行对通胀预期的调控呈逆周期,而对产出的反应则呈顺周期,这种非对称反应特征暗示出央行的调控理念更倾向于抑通胀而促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昌川  张旭  彭劼  
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干预资产价格波动,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并没有定论。本文基于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模型,运用中国2000年1季度至2014年2季度的数据,对货币政策调整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对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作出反应,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但同时也会加大产出的波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程度,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对"稳增长"和"防通胀"的偏好。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中央银行应将稳定通胀作为货币政策调控重点,同时适当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冲击,将资产价格调节纳入前瞻性货币政策体系之中予以考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党超  
本文建立基于通胀和产出双预期变量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模型,以调研预期数据作为实证分析基础,检验2001至2015年期间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两大主要目标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型指标和价格型指标分别对应的货币政策反应方程具有不同的动态机制,但动态机制对应的平滑性程度较为接近;同时,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在对通胀预期的反应上,而对产出预期没有显著反应;另外,央行对通胀预期的调控呈逆周期,而对产出的反应则呈顺周期,这种非对称反应特征暗示出央行的调控理念更倾向于抑通胀而促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孙慧智  曹媛媛  
本文首先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了中国时变系数的金融形势指数(FCI),结果表明FCI对未来产出和通货膨胀率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将FCI作为整体金融形势宽松程度指标纳入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包含FCI的泰勒规则缺乏一定的内在稳定性,但是与包含FCI的麦克勒姆规则相比,泰勒规则下的政策工具对FCI偏离变量的反应表现出逆周期行为,并且其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万晓莉  
我国宏观经济过去20年间的一大特征就是高增长、高波动,但1996年后波动性有所减小。本文目的就在于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通过构建反映我国利率双轨制以及相应汇率制度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从管制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两个维度,用GMM模型实证估计了1987—2007年间以及1996年前后的反应函数,结果发现其可作为衡量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基准;同时管制利率在1996年以前有放大经济波动的效果,而1996年以后对产出表现出显著的逆周期调控特征,但央行利率调控效果因没有从管制利率有效传导到市场化利率而减弱。此外,我国管制和市场利率都对通胀反应不足,这使得通胀在我国有自我实现的可能。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郑挺国  郭辉铭  钱鹏程  
本文运用弹性非线性推断方法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非线性特征,以新的视角解释和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突出表现为利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非对称反应,即在高通胀时期中央银行实施严厉的利率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而在低通胀时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通胀变化线性微调短期利率。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非线性特征可能主要源于中央银行对通胀正负偏离的非对称偏好,并有部分来自其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之间相互影响的政策反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封北麟  王贵民  
文章运用VAR模型经验估计了中国的金融状况指数FCI,结果表明FCI指数对通货膨胀率具有良好的预测力。在此基础上,将FCI指数作为目标和信息变量纳入泰勒规则,运用GMM方法估计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发现FCI指数与短期利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成为货币政策的短期指示器;但是利率调节对CPI通胀率、产出缺口和金融形势的松紧变化均反应不足。特别是利率对金融形势松紧变化的调节不足,刺激了金融不平衡和资产价格泡沫的相互推动和累积,是经济不平稳发展的重要政策诱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力  徐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未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方向是"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增强针对性和准确性"。具体到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央行根据实际创新运用政策工具,不断丰富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等多重货币政策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在各国央行实践中已被广为接受。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前瞻性货币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进行深入阐释。在理论层面,本文提出前瞻性货币政策兴起的三个彼此联系但又并不完全相同的历史背景,即卢卡斯批判、通胀目标制以及货币政策反应方程领域的研究推进。在实践层面,本文分析了市场预期引导渠道(即央行沟通和媒体报道)在前瞻性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应用逻辑,并对货币政策前瞻指引的前提条件、实践种类、传导路径和有效性进行系统梳理。综合来看,虽然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的兴起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中央银行对预期概念的认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斌  
本文根据中国的实际数据 ,在估计混合型模型的基础上 ,以福利为基准 ,通过随机模拟 ,得到最优前瞻性区间和最优前瞻性货币政策规则。与其他规则相比 ,该前瞻性规则具有其优越性。另外 ,本文分析了前瞻性规则与经济预测的关系 ,并对进一步改进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操作提出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