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54)
2023(13589)
2022(11784)
2021(11063)
2020(9275)
2019(20977)
2018(20928)
2017(39729)
2016(21358)
2015(23986)
2014(23230)
2013(22822)
2012(20949)
2011(18744)
2010(18792)
2009(16930)
2008(16374)
2007(14432)
2006(12463)
2005(10784)
作者
(60235)
(50001)
(49733)
(47142)
(31850)
(23942)
(22435)
(19611)
(18916)
(17826)
(17080)
(16773)
(15828)
(15799)
(15397)
(15121)
(14951)
(14797)
(14358)
(14186)
(12332)
(12228)
(11960)
(11390)
(11218)
(11067)
(11066)
(10953)
(10005)
(9866)
学科
(83142)
经济(83065)
管理(66369)
(64137)
(54915)
企业(54915)
方法(39497)
数学(33764)
数学方法(33305)
中国(22708)
技术(22486)
(21389)
(21249)
业经(19544)
(18234)
地方(16635)
理论(15998)
农业(14723)
(14241)
贸易(14230)
技术管理(14072)
(13905)
(13802)
(13583)
(12938)
财务(12870)
财务管理(12850)
环境(12805)
(12414)
(12323)
机构
大学(297354)
学院(296009)
管理(122528)
(116065)
经济(113498)
理学(106918)
理学院(105766)
管理学(103928)
管理学院(103380)
研究(95862)
中国(69731)
(63504)
科学(60582)
(51413)
(46933)
(44069)
业大(43951)
中心(43426)
研究所(42975)
(42429)
财经(41687)
北京(40135)
(39493)
师范(39153)
(38035)
(35348)
(34746)
经济学(34354)
农业(34296)
技术(33004)
基金
项目(208440)
科学(165031)
研究(154353)
基金(150708)
(130912)
国家(129822)
科学基金(112844)
社会(96650)
社会科(91676)
社会科学(91652)
(82409)
基金项目(80428)
自然(73348)
自然科(71725)
自然科学(71712)
教育(70986)
自然科学基金(70424)
(68544)
编号(62775)
资助(61102)
成果(49973)
(47519)
重点(46247)
(45391)
(44057)
创新(43578)
课题(43098)
国家社会(39591)
项目编号(39277)
科研(39223)
期刊
(122446)
经济(122446)
研究(86245)
中国(57870)
管理(46354)
学报(45359)
科学(43051)
(38969)
教育(38796)
(38324)
大学(34607)
学学(32239)
技术(29802)
农业(27827)
(21666)
金融(21666)
业经(20188)
经济研究(19804)
财经(19561)
科技(17807)
图书(17572)
(16733)
技术经济(16643)
问题(15256)
(15144)
理论(14547)
实践(13456)
(13456)
现代(13359)
(13004)
共检索到425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面对不同的前沿差距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当前沿差距小于最优技术差距时,应用研究投入持续维持在一个过高水平上将会对创新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则可通过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最优技术差距,扭转应用研究对创新增长边际递减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性拐点之上,只有持续保持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强劲势头,才能最终使得中国的产业创新实现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的转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面对不同的前沿差距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当前沿差距小于最优技术差距时,应用研究投入持续维持在一个过高水平上将会对创新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则可通过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最优技术差距,扭转应用研究对创新增长边际递减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永旺  宋林  
将环境规制纳入技术创新与出口质量分析框架内,探讨在环境规制约束下,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对出口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经验研究发现:总体制造业的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且技术开发相比技术改造对出口质量的影响更大;细分行业层面检验表明,环境规制约束下,技术水平高、污染程度低,则技术开发作用较大,环境规制与出口质量呈现倒U形关系;相反,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则技术改造作用较大,环境规制与出口质量呈现U形关系。此外,环境规制与创新投入通过技能溢价、资源再配置的作用渠道对行业出口质量施加积极影响。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为了实现出口的高质量发展,应结合低技术、重污染行业成本承担能力,适当提高环境规制与技术改造的力度,而高技术、轻污染行业则在增加技术开发投入的同时,需要加大环境规制的监督力度,避免出现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兴  杨起全  程家瑜  
本文对我国科技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科技评价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科技评价过多、过泛;科技评价方法科学性有待提高;部分科技评价不够透明公开等。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针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科技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华涛   彭琦辉  
中国正在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高校知识生产和转化的基石,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2000—2021年中国23个省份高校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基础研究投入、应用研究投入、产学合作网络、国际交流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校基础研究投入和应用研究投入正向促进创新绩效;产学合作网络正向调节基础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国际交流网络正向调节基础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但削弱应用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该结论对高校加强原始创新、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推动产学深度融合以及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健  
加强基础研究逼近科学前沿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994年11月16日)我很高兴来出席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国家科委、中国科学界向这次会议──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理事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作为中国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广  张文霞  樊立宏  
本文回顾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7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做法,提出了发展中国基础研究的几点启示和政策建议。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追求国际一流、杜绝重复"的发展导向、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以及政府"多支持、不干预"的管理方式。因此,对于基础研究机构,应该确立"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大胆改革管理体制,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做到"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对优秀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并抓住国际金融危机机遇,加速引进外籍高端人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游达明  李琳娜  
基于技术差距视角,文章借助200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分析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重点讨论了前沿技术差距对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前沿技术差距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前沿技术差距对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技术差距增大会通过降低创新强度与延缓创新反应两种方式,显著弱化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倒U型”关系。通过对企业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前沿技术差距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因企业所有制、行业污染程度、地区以及市场关注度不同而有所差别。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菲   钟书华  
本文以2011—2020年36个OECD国家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讨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构成比例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研究人员、研究经费投入构成比例区间。结果表明,基础研究人员投入比例增加未显著提升OECD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但显著提升制度环境水平较低与高收入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增加显著降低OECD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水平较低、经济规模排名非世界前十则加剧这一负向影响;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员投入构成比例中,“低-高”类型的比例均值约为3:7,“高-低”类型的比例均值约为6:4;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与创新产出指数的类型中,“低-高”类型的研究经费比例均值约为3:7,“高-高”类型的研究经费比例均值约为5:5。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立  
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关于R&D的收益率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政府和私人资助R&D,其收益率是相当可观的。曼斯菲尔德关于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定量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基础研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曼斯菲尔德的研究方法做了评述,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佳   钟永恒   赵展一   王辉   李贞贞   孙源  
企业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企业视角研究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有助于理解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掌握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规律,制定有效的科技创新政策。本文从科学关联度、专利引文时滞、科学循环周期、学科多样性等角度构建分析指标,并以上市公司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对基础研究成果的吸收较少;(2)领域内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基础研究的支撑作用显著;(3)科学关联度越高的产业领域,基础研究成果向技术创新转化的速度越慢;(4)基础研究向技术创新传递知识的速度逐渐加快;(5)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学科多样性高于其他传统产业领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增民  陈立文  
文章基于基础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结合模型的研究,阐述了基础研究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认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础研究发端于企业发展需要和必要的技术服务需求,并经常与应用研究发生交互作用。就施工企业而言,基础研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方法论,并推进技术创新的进程;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现新的技术活动课题。通过运用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展开调查,提出施工企业要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开展基础研究,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应用研究、反哺基础研究,坚持以在建工程项目为中心推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何郁冰  
本文提出,中国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仍然不高的困境。而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提升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如何分配研发经费的投入,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在基础研究活动的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是我国有效实施自主创新政策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随着产业竞争日益依赖于技术竞争,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结构性"比例失调"对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推进政府计划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加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企业应该改变过于依赖大学研究机构提供基础研究成果的格局,通过持续的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增民  陈立文  
文章基于基础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结合模型的研究,阐述了基础研究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认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础研究发端于企业发展需要和必要的技术服务需求,并经常与应用研究发生交互作用。就施工企业而言,基础研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方法论,并推进技术创新的进程;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现新的技术活动课题。通过运用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展开调查,提出施工企业要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开展基础研究,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应用研究、反哺基础研究,坚持以在建工程项目为中心推进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建议企业关注基础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结合的诸多前沿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