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72)
- 2023(5281)
- 2022(4338)
- 2021(3887)
- 2020(3206)
- 2019(6869)
- 2018(6414)
- 2017(11818)
- 2016(6585)
- 2015(6850)
- 2014(6435)
- 2013(6200)
- 2012(5564)
- 2011(4938)
- 2010(4649)
- 2009(4189)
- 2008(4003)
- 2007(3310)
- 2006(2776)
- 2005(2205)
- 学科
- 济(23095)
- 经济(23063)
- 业(18231)
- 管理(18217)
- 企(13885)
- 企业(13885)
- 方法(11684)
- 数学(10715)
- 数学方法(10635)
- 农(7254)
- 财(6617)
- 学(6532)
- 贸(6406)
- 贸易(6405)
- 易(6267)
- 中国(5710)
- 业经(5470)
- 农业(5172)
- 技术(4590)
- 环境(4551)
- 务(4213)
- 财务(4211)
- 财务管理(4207)
- 企业财务(4016)
- 产业(3761)
- 制(3760)
- 划(3588)
- 地方(3509)
- 银(3393)
- 出(3382)
- 机构
- 大学(92962)
- 学院(92574)
- 济(36206)
- 经济(35688)
- 管理(34687)
- 研究(34001)
- 理学(31391)
- 理学院(31016)
- 管理学(30403)
- 管理学院(30269)
- 农(26808)
- 科学(25440)
- 中国(23590)
- 业大(22154)
- 农业(21550)
- 京(19233)
- 所(18849)
- 研究所(17992)
- 农业大学(14894)
- 中心(14651)
- 财(14166)
- 院(12921)
- 江(12644)
- 财经(12248)
- 室(12212)
- 省(12092)
- 实验(11789)
- 北京(11485)
- 经(11366)
- 实验室(11234)
- 基金
- 项目(74425)
- 科学(57369)
- 基金(55518)
- 家(53258)
- 国家(52855)
- 研究(44308)
- 科学基金(43537)
- 自然(31648)
- 自然科(30946)
- 自然科学(30929)
- 基金项目(30443)
- 自然科学基金(30424)
- 社会(29337)
- 省(29266)
- 社会科(27900)
- 社会科学(27892)
- 划(25451)
- 资助(21349)
- 教育(19295)
- 计划(17386)
- 重点(17314)
- 科技(16126)
- 创(15982)
- 科研(15618)
- 发(15482)
- 部(15307)
- 创新(15029)
- 编号(14811)
- 业(14796)
- 专项(13296)
共检索到119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林利 韩文娇 李昌晓
【目的】探明三峡库区库岸消落带植物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水分生理响应特性,为消落带种群构建和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土壤水分变化格局,以2年生水杉树苗为试材,设置对照组(C)、半淹组(HS)、全淹组(FS)以及对照-干旱组(CD)、半淹-干旱组(HSD)、全淹-干旱组(FSD)等6个不同处理,通过先后进行的水淹处理、干旱处理、恢复供水试验,研究水杉树苗在不同条件下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超氧根离子(O-·2)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ASP、CAT)活性的变化,分析前期水淹对水杉树苗后期干旱胁迫响应的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朝英 李昌晓 张晔
三峡工程建设完工后在坝前高程上形成了垂直落差达30 m的消落带(罗芳丽等,2008)。库区水位大幅度涨落导致消落带内原有物种大部分因不能忍受其生境的剧烈变化而逐渐死亡,其"冬蓄夏排"的反季节水位调度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剧消落带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现象,威胁库区的持久健康发展(王勇等,2005)。目前,筛选适宜的乡土树种重建库区植被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科学方法。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晔 李昌晓
三峡水库"冬蓄夏排"的反季节水位调度管理方式,使得三峡库区在每年的6—9月份处于145m低水位状态运行,与最高蓄水位175m相差30m。自7月份开始进入高温天气以来,三峡库区暴雨洪水增多,水位变化频率加快。在此过程中,库岸带植物因水位上升出现短期水淹,又因接踵而来的放水调节至低水位暴露于夏季高温中而出现短时间干旱,由此形成水淹-干旱交替胁迫现象,这将很可能打乱库岸带植物的生理节律,影响这些库岸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长发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娟娟 李吉跃 张建国
在不同CO2浓度(380、720μmol·mol-1)的密闭式生长箱内,对5年生油松和侧柏苗、3年生元宝枫和刺槐苗进行培养,研究CO2浓度升高与干旱胁迫对4种树苗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均能增加正常水分和重度干旱胁迫下4个树苗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而降低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ond);在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Pn、Ci、Tr、Cond和WUEi增加,刺槐的WUEi却减少。CO2浓度增加,4个树种在同一干旱时期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减少。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不同CO2浓度下4个树种的Pn、Tr和Co...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林利 李昌晓
三峡水库"冬蓄夏排"的反季节水位调度管理方式,使库区水位(在海拔145~175 m之间)呈现周期性消涨变化,这导致消落带岸生树种处于水淹与陆生的周期性交替变化环境之中,受到相应的水分胁迫(Li et al.,2006;Jiang et al.,2006)。研究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延双 方文 王欣彤 赵秀婷 廖国莉 段劼 马履一
【目的】红花玉兰根系为肉质根,对水分极为敏感,本文对红花玉兰苗木进行水淹胁迫试验,探讨水淹环境对其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确定红花玉兰栽植适合生长的水环境及推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红花玉兰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水淹方法,设置对照(CK)、水淹4 d(W4)、7 d(W7)、11 d(W11)和15 d(W15)共5个处理,并分别在水淹第1、4、7、11、15天以及胁迫解除后的第2天(R2)、5天(R5)、8天(R8)天测定红花玉兰苗木生长过程中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红花玉兰苗木对水淹胁迫的响应及其水淹胁迫后的自我恢复能力。【结果】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增长:W4、W7、W11植株存活率分别降低至95.00%、70.00%、60.00%,W15苗木在解除胁迫2 d后,全部死亡;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呈下降趋势,W11苗木胁迫解除后生长恢复基本停滞;光和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W11、W15与CK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均呈下降趋势,P_n的各处理均显著低于CK,W11、W15的Gs与CK差异显著;蒸腾速率除W4外均与CK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各处理下MDA含量均与CK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除W4外均与CK差异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表现为先增加而后降低,W11和W15处理下的SOD和POD均与CK差异显著,CAT活性除W4外均与CK差异显著。【结论】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增长,红花玉兰苗木生长和生理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在水淹胁迫解除后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且胁迫时间越短恢复能力越强。水淹胁迫持续到11 d左右,基本上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耐涝潜力。当水淹胁迫持续至15 d时,超过了植株自身的调节能力,导致其死亡。
关键词:
水淹胁迫 红花玉兰 生理生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予静 李昌晓 张晔 崔云风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对1年生湿地松幼苗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研究。试验设对照(CK)、连续性水淹(CF)和周期性水淹-干旱(PF)3种不同水分处理,每种水分处理均设置湿地松幼苗土壤与无植物对照土壤。测试的土壤指标包括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以及pH值。结果表明:与无植物对照土壤相比,湿地松幼苗实生土壤在PF组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H与AK除外);湿地松实生土壤在CK组的AK含量显著低于无植物空白对照组。除pH外,水分对湿地松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湿地松土壤PF组的OM,AN,AP,T...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琳倩 何钢 王静 王蕾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水淹胁迫下不同浓度的新型氧肥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氧肥可显著增强水淹胁迫下的土壤脲酶活性,氧肥浓度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关系达到显著正相关,并得到施加的最适新型氧肥浓度为5g/kg;随着新型氧肥作用时间延长,土壤脲酶活性增加的幅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新型氧肥浓度的增大,新型氧肥影响脲酶的定浓抑制率绝对值增大,而脲酶的变浓变化率则差别不大。该试验确定了水淹胁迫下新型氧肥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并确定了最适新型氧肥浓度,为今后应用于洪涝灾害的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克兵 彭婵 赵天宇 黄国伟 马林江 张新叶
【目的】比较不同滇楸无性系的抗涝性,筛选抗涝性较强的优良无性系用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区造林。【方法】本研究以4个滇楸优良无性系(DQ64、DQ67、DQ72、DQ78)和1个楸树优良无性系(QS2)的一年生组培移栽苗为材料,研究了14 d淹水处理对其形态、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5个无性系的抗涝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淹水处理下,5个无性系植株的形态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包括叶片生长减缓、黄化和萎蔫、茎基部皮孔膨大等,但均未出现不定根。从外部形态看,5个无性系之间并无非常明显的差异。在生长量与生理指标方面,淹水处理显著降低了5个无性系的苗高与地径生长量、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潜在水分利用效率(R_(WUEi)))、叶绿素荧光(可变荧光(F_v)、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显著提高了叶片的胞间CO2浓度/环境CO_2浓度(C_i/C_a)、相对电导率(RMP)、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叶片与细根的脯氨酸(Pro)含量。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逐渐加大。淹水变化率的分析结果显示,生长量与生理指标在5个无性系中的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5个无性系受到淹水胁迫的伤害有所不同。【结论】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将5个无性系的抗涝性强弱排序为DQ67> DQ78> DQ72>DQ64> QS2。
关键词:
滇楸 楸树 淹水胁迫 抗涝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菲 周隆腾 蒋燚 宋倩 戴菱 刘雄盛 李娟 姜英 韦铄星
以桂北(GB)、桂西北(GXB)、桂中南(GZN)、桂东北(GDB)、福建(FJ)、贵州(GZ)、云南(YN)共7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1年生幼苗为研究材料,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下江南油杉幼苗的抗旱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江南油杉各种源株高和地径生长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每个处理中种源间的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对每个种源内的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差异不显著;GB、GZN、GZ、YN种源江南油杉幼苗SOD活性逐渐增加,GXB、GDB、FJ种源SOD活性先增加后下降;POD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绿素总量整体逐渐下降;MDA含量先小幅下降后逐渐增加,电导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总糖含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减小。隶属函数分析表明7个江南油杉种源抗旱性强弱关系为:FJ> GZ> GB> YN> GDB> GZN> GXB。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方圆 徐锡增 Robert D.Guy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水分和热胁迫对生长期间苗木的气体交换、瞬间水分利用效率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值 )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结果如下 :(1 )水分胁迫使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 4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但热胁迫只影响杉木和北美乔柏的净光合速率 ,对马尾松的净光合速率影响不大。 (2 )对针叶气孔导度的研究发现 ,水分和热胁迫均对马尾松苗木针叶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 ,但对杉木和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气孔导度只有轻微影响。 (3)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的瞬间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 ,但对杉木和北美乔柏的瞬间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 (4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皓 张龙 张全全 饶辉 范俊俊 仲磊 张往祥
通过人工模拟淹水环境,对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angshan shan’)光响应曲线、叶绿素快相荧光动力学曲线及其参数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1)中山杉60 d淹水后植株很少死亡,成活率为96.67%;(2)淹水胁迫下,中山杉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均显著低于对照(P<0.01),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高于对照(P<0.01),而气孔导度(G_s)、表观量子效率(AQY)和蒸腾速率(T_r)差异不显著,但均低于对照;(3)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均属于典型的OJIP曲线,但其荧光参数有显著差异.淹水的中山杉叶片在O相的初始荧光(F_o)高于对照,但在P相的最大荧光(F_m)显著低于对照(P<0.01),最终表现为PSⅡ综合性能指数(PI_(total))受到显著抑制(P<0.01).
关键词:
淹水胁迫 中山杉 光合 荧光特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彬莹 刘卫东 吴际友 刘球 程勇 魏志恒 陈明皋 廖德志 黄小飞
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樟树幼苗进行光合指标的测定,探究樟树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自我调节与适应性,为苗期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1)在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重度胁迫(SS)的条件下,樟树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a/b均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胁迫结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3)轻度干旱(LS)与中度干旱(MS)下胁迫结束时水分利用效率(R_(WUE))高于对照组,重度干旱(SS)则略低于对照组;4)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一年生香樟幼苗可通过调节叶绿素含量与水分利用情况来适应干旱逆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嘉馨 吴永波 刘璇
以1年生南林895杨幼苗为材料,采用智能气候室模拟增温环境,设置不同温度和水分梯度,研究高温与干旱复合胁迫对杨树幼苗化学性状、结构性状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温或干旱单因素胁迫下,南林895杨幼苗光合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复合胁迫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比叶重(LMA)、叶片碳氮比(C/N)下降,胞间CO2浓度(Ci)、叶片全氮(TN)含量上升;(2)光合指标、LMA、C/N和TN含量受温度、水分、温度和水分双因素影响显著(P<0.05);(3)单因素胁迫与复合胁迫作用存在差异,杨树幼苗在复合胁迫下受影响更大.
关键词:
高温 干旱 叶经济谱 杨树幼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昕 谢德新 邱权 李吉跃 苏艳 何茜
以竹柳和尾巨桉2种速生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叶片中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为在华南地区选育优良的抗旱、节水速生树种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都表现出MDA、SO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尾巨桉较竹柳都先达到峰值。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尾巨桉的两个峰值都比竹柳出现的早,但竹柳的最大值比尾巨桉高出199.73 mg·g-1min-1。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干旱胁迫24 d(重度干旱)达到最大值。含量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竹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