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9)
- 2023(16557)
- 2022(14360)
- 2021(13543)
- 2020(11057)
- 2019(25483)
- 2018(25338)
- 2017(48741)
- 2016(26060)
- 2015(29223)
- 2014(28721)
- 2013(27897)
- 2012(25445)
- 2011(22814)
- 2010(22562)
- 2009(20843)
- 2008(19715)
- 2007(17097)
- 2006(14741)
- 2005(12296)
- 学科
- 济(102866)
- 经济(102742)
- 业(72014)
- 管理(71858)
- 企(56391)
- 企业(56391)
- 方法(47915)
- 数学(41357)
- 数学方法(40769)
- 农(38299)
- 中国(26148)
- 农业(25552)
- 业经(25349)
- 财(25181)
- 学(22028)
- 地方(21646)
- 理论(18235)
- 制(18178)
- 贸(17583)
- 贸易(17576)
- 易(17004)
- 和(15929)
- 务(15902)
- 财务(15827)
- 财务管理(15793)
- 环境(15732)
- 技术(15311)
- 企业财务(14919)
- 银(14255)
- 银行(14221)
- 机构
- 学院(359237)
- 大学(357675)
- 管理(144762)
- 济(139515)
- 经济(136409)
- 理学(126613)
- 理学院(125249)
- 管理学(122859)
- 管理学院(122209)
- 研究(113893)
- 中国(84004)
- 京(74420)
- 科学(71238)
- 财(62215)
- 农(59343)
- 业大(54731)
- 所(54593)
- 中心(53737)
- 江(51380)
- 财经(50916)
- 研究所(50089)
- 范(49041)
- 师范(48631)
- 经(46434)
- 北京(45985)
- 农业(45171)
- 州(43909)
- 院(41835)
- 经济学(41808)
- 师范大学(39168)
- 基金
- 项目(255000)
- 科学(201040)
- 研究(189046)
- 基金(184720)
- 家(159509)
- 国家(158110)
- 科学基金(137242)
- 社会(119197)
- 社会科(112585)
- 社会科学(112560)
- 省(100273)
- 基金项目(98543)
- 自然(88833)
- 教育(87438)
- 自然科(86732)
- 自然科学(86711)
- 自然科学基金(85090)
- 划(83649)
- 编号(78967)
- 资助(75099)
- 成果(62756)
- 重点(56548)
- 部(55865)
- 发(54280)
- 课题(53237)
- 创(52949)
- 创新(49273)
- 科研(48773)
- 国家社会(48512)
- 教育部(48370)
- 期刊
- 济(151991)
- 经济(151991)
- 研究(100611)
- 中国(64011)
- 农(57764)
- 学报(55375)
- 科学(51585)
- 管理(49705)
- 财(46570)
- 大学(43067)
- 教育(41497)
- 学学(40603)
- 农业(39248)
- 技术(31597)
- 业经(29100)
- 融(28799)
- 金融(28799)
- 财经(23718)
- 经济研究(23176)
- 经(20211)
- 问题(20057)
- 图书(19078)
- 版(17876)
- 业(17353)
- 科技(17156)
- 理论(16913)
- 技术经济(16108)
- 商业(15955)
- 资源(15846)
- 实践(15612)
共检索到507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理政 叶裕民
村民更新意愿是城中村更新的首要因素,其本质是风险决策行为。借鉴前景理论,基于广州25个城中村的685份村民问卷数据,运用定序Logit模型对更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的确权能够显著提升更新意愿,而房屋层数对更新意愿具有负面影响,二者作为资产性因素发挥作用;村民对政府、市场与村集体的信任以及"村改居"情况对更新意愿具有促进作用,它们作为预期性因素产生影响;同时,村庄类型变量对宅基地确权情况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基于访谈结果,论文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展开讨论,建议城中村更新对宅基地全面颁证确权,培育村民的正向信任,推广"村改居"政策,并对刚性村与弹性村分类施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智刚 周素红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地理现象和城乡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是城市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主体对土地收益和城市功能的博弈过程 ,城中村的改造也只有在保证三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改造方案”为基础 ,探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方案中如何体现政府管理、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的共赢 ,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
关键词:
城中村 改造方案 文冲社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蓝宇蕴 张汝立
本文认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城中村现象的宏观制度背景,但从深层次角度看,城市化农民的利益机制、生存和发展机制及其相关行动逻辑才是形成城中村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城中村问题的消解、城中村改造以及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制订,都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化农民的利益。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中村 城乡二元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黎云 陈洋 李郇
以广州车陂村为例,由外而内地对城中村空间进行解析,指出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空间类型,具有被挤迫和封闭的外部空间特征;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城中村仍然保留了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体现在混合的功能使用、以公共空间为核心的村落肌理以及场所的文化传承上,这是城市空间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部空间的整理和外部空间的渗透两方面对城中村的改造提出建议,以期促使城中村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最终成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部分。
关键词:
城中村 空间解析 有机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学龙 孙林 李慧 李美丽
城中村改造主要面临三个难点:一是改造资金的筹集与改造主体的选择;二是存量土地如何盘活;三是如何排解城中村改造的阻力。破解上述难点,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公开公平选择合作开发者,确保资金安全;做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工作,调整好土地使用功能;加大前期宣传,调查村民意愿,合理制定拆迁补偿方案和标准。
关键词:
城中村 城中村改造 难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各时期对应的猎德村改造方案相结合进行剖析,以期探讨改造背后主体的利益格局、权力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变动的原因。城市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目标是政治利益最大化,其实现有赖于对包括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多元激励和约束的均衡,为此城市政府通过土地开发管理权对改造容积率进行控制,居于支配地位;村民聚焦于巨大的既得土地利益,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属性赋予其强大的谈判能力;开发商所获利益是房地产开发的平均利润,因为掌握改造的资金,其角色不可或缺。在上述利益与权力关系下,满足村与开发商的土地利益必然使改造容积率过高,主体间的合作空间非常有限。"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在于依法依规界定村民合法的土地利益,并采取规划手段降低改造容积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孟阳 冯景环 王小依 贾瑶瑶 黄昱蒙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矛盾不断地积累造成了独特的城中村现象,它影响了城市更新的质量、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土地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在城中村改造规划的研究中,有效地把物质空间改造分析与制度改革研究相结合,推动了城市研究理论和改造实践的发展进程。土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城中村改造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分析基础和支持。本文结合实地考察调研考察和土地信息系统分析技术,分析了广州花地村的土地产权及其流转特征,并指出了花地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城中村整治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学广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阮梅洪
城中村村民和进城农民工主导义乌市常住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但市民化进程却相对滞后。运用参照依赖、损失厌恶理论,从村民、农民工对城市化价值感知和市民化意愿的角度,解释了村民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村民较高资产、较好的城市保障与低转化率的悖论;并从城市对农民工价值认知和保障农民工需求意愿的角度,解释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标与农民工资产沉淀城市保障不足之间的悖论。为有效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民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悖论现象,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分层分类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具体对策,以期探索一条构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城镇化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会吉 薛桂霞 陈静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分类推进的必然结果,是助力乡村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方法]文章基于S省M市1086个村庄9169份村民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村民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意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1)研究区村民对村庄现状满意度总体表现为“满意”,治理有效、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满意度较高,而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的满意度相对较低;(2)村民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外迁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不进行空间重构的意愿,其中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分类发展的重点方向;(3)男性村民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更强,村民年龄越大则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越明显,学历越高则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越强烈,而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为务农的农户更倾向内调型空间重构;(4)提升“产业兴旺”满意度会显著提高村民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提高“生态宜居”满意度会显著降低村民的空间重构意愿,这是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安排、一种模式的重构标准和一次性的重构设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夏正伟 宋玉姗
基于日常生活的研究视角,对常州市的三个保留型城中村进行了现场调查与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城市视觉秩序角度的城中村空间环境改造,并不能有效塑造多样性的日常生活;居住者基本的居住、家务、交通出行、购物以及娱乐与交往等日常生活仍缺乏必要的空间、环境与行为设施的支持。依托空间句法技术,提出了区位优势下分片区的差异化出租,公共空间的功能优化设置以及优化步行网络等策略建议,从而为更多的自发性和社会性的日常生活创造适宜的空间载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文杰 李吉墉 麦泳贤 马琪茹
围绕促进城中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微更新模式,分析总结了现行机制存在即时利益与长效改善、住房保障与人员流失、整体改造与局部修葺三大主要矛盾,提出加强计划管控、探索有机更新、推广多元经营、引导租赁业务四个探索方向,并以珠海市会同村和夏村为例,解析了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微更新模式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工业组团内村庄等不同类型城中村中的应用,总结得出城中村改造从“拆改留”到“留改拆”的转向的必然性。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微更新 人居环境 珠海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明璐 李景刚 钟爱嘉 陈泽淦 李颖妍
研究目的:厘清村民认知错觉内涵,分析认知错觉对村民留用地安置意愿的影响,为破解留用地安置困局提供政策优化路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产权认知错觉显著抑制了村民对留用地安置方案的接受意愿,尤其是禀赋效应的存在,使村民在留用地使用上利益导向突出,阻碍了村民接受留用地安置方案;(2)锚定效应引致村民对留用地价值产生认知错觉,继而显著遏制了村民对留用地安置方案的接受意愿;(3)正面的政府动机刻板印象,即村民在冲突经历、公平程度、认可度方面对基层政府和村委的正面评价,显著促进了村民留用地安置决策进程。研究结论:亟需重视村民对留用地政策的认知偏差带来的工作障碍,应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渠道地提升村民对留用地政策的认知水平,同时,重塑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消融村民对政府的负面刻板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