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3)
2023(12055)
2022(10550)
2021(9846)
2020(8166)
2019(18651)
2018(18434)
2017(36095)
2016(19354)
2015(21845)
2014(21426)
2013(21324)
2012(19120)
2011(17421)
2010(17178)
2009(15344)
2008(14868)
2007(12664)
2006(10858)
2005(9215)
作者
(55414)
(46196)
(45694)
(43565)
(29314)
(22255)
(20616)
(18237)
(17477)
(16292)
(15783)
(15461)
(14460)
(14367)
(14160)
(14035)
(13766)
(13761)
(13086)
(13029)
(11425)
(11065)
(11050)
(10388)
(10303)
(10139)
(10139)
(10121)
(9282)
(9100)
学科
(78031)
经济(77951)
管理(59102)
(57369)
(47930)
企业(47930)
方法(38946)
数学(33932)
数学方法(33589)
(20569)
(19435)
中国(19214)
业经(17698)
(16936)
地方(14980)
农业(13825)
(13781)
贸易(13777)
(13364)
(12950)
理论(12937)
财务(12883)
财务管理(12865)
环境(12537)
技术(12511)
(12428)
企业财务(12199)
(12173)
(11042)
教育(10429)
机构
大学(276080)
学院(274051)
管理(114213)
(109022)
经济(106786)
理学(100616)
理学院(99538)
管理学(97931)
管理学院(97435)
研究(88354)
中国(63259)
(57962)
科学(55741)
(47300)
(43469)
(43376)
业大(42515)
研究所(40086)
中心(39775)
财经(39388)
(37649)
北京(36009)
(35974)
(35873)
师范(35572)
农业(34091)
经济学(32561)
(32231)
(30656)
经济管理(29674)
基金
项目(197384)
科学(156213)
基金(145017)
研究(143472)
(126358)
国家(125339)
科学基金(108660)
社会(91229)
社会科(86482)
社会科学(86461)
基金项目(77357)
(76475)
自然(71744)
自然科(70119)
自然科学(70106)
自然科学基金(68861)
教育(65448)
(64441)
资助(59584)
编号(58110)
成果(45321)
(43683)
重点(43616)
(41305)
(41267)
课题(38879)
创新(38406)
科研(37822)
教育部(37669)
国家社会(37493)
期刊
(111027)
经济(111027)
研究(78043)
中国(45313)
学报(43678)
科学(40524)
管理(40192)
(38244)
(34612)
大学(33025)
学学(31046)
教育(29002)
农业(27300)
技术(23709)
业经(18984)
(18955)
金融(18955)
财经(18332)
经济研究(18297)
(15583)
图书(14829)
问题(14441)
(14309)
科技(13770)
理论(13675)
技术经济(13612)
实践(12734)
(12734)
商业(12385)
(12352)
共检索到378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玉  姜青克  
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效应已成为经济学者和决策者关注的重点。目前有关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方式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大都从后向关联视角出发考察,而忽略了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这两种方式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影响。基于WIOD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与社会经济核算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识别前向与后向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研究分工参与方式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说,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均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前向参与的作用略大;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国家(地区)差异,融入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生产网络的生产率效应相对较大;从影响机制来看,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均能通过"技术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资源再配置效应"主要体现在对资本的有效配置;剥离出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发现,高收入发达经济体通过前向参与促进了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升,中低收入经济体则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泉  
结合全球价值链体系背景,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工业参与产品内垂直分工经由前向、后向和水平渠道关联途径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表明:(1)高强度的研发投入、FDI可以提升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2)价值链体系背景下产品内垂直分工经由前向、后向与水平三个渠道对中国制造工业总体产生了显著的技术外溢关联效应,提升了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效率,促进了技术进步;(3)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网络条件下,产品内垂直分工,经由前向渠道通过技术效率提升了高技术行业、高出口外向度和低资本劳动投入比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经由后向渠道改善了低技术行业的技术效率,提升了低出口外向度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玲  容金霞  
本文基于WIOD投入产出表及社会经济统计账户表中的数据,分别测算了各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国内工资收入差距水平,以此研究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本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在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本国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国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与本国高低技术工人工资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即各国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合作有助于缩小本国国内的收入差距,且这一负向关系并不随着出口产品类别的不同或出口国家发展程度的差异而有所改变。此外,在产品类别上,相较最终产品而言,各国中间产品后向参与度的提高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在不同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玉  姜青克  
基于1995—2009年跨国制造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2SLS)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后向参与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整体上,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前向参与产生的促进作用略大;融入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生产网络的生产率效应相对较大;相较于低生产率制造行业,高生产率制造行业通过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能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效应;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的生产率效应均能通过"技术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但不同经济体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存在差异,即高收入发达经济体通过前向参与促进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率提升,中低收入经济体则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洪愧  谢谦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成效是否与发达国家的经验一致?什么类型的国家(经济体)才能从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文章在区分不同新兴经济体类型和不同GVC参与方式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新兴经济体如何通过参与GVC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发现:(1)GVC总体参与度的增加能显著提高中等发达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TFP,但不能提高新兴经济体全样本和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的TFP,表明参与GVC的生产率效应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程度及在GVC中的位置。(2)来自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国外增加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洪愧  谢谦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成效是否与发达国家的经验一致?什么类型的国家(经济体)才能从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文章在区分不同新兴经济体类型和不同GVC参与方式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新兴经济体如何通过参与GVC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发现:(1)GVC总体参与度的增加能显著提高中等发达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TFP,但不能提高新兴经济体全样本和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的TFP,表明参与GVC的生产率效应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程度及在GVC中的位置。(2)来自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对TFP的影响不同,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对各类型新兴经济体的TFP都有促进作用,说明与发达国家的GVC关联对新兴经济体TFP的增长更有效。(3)进入国界不同次数的国外增加值对TFP的影响不同,其中进入国界仅一次的国外增加值对TFP没有显著提升作用,进入国界多次的国外增加值才有生产率提高效应,说明只有深度参与型的GVC参与方式才能提高新兴经济体的TFP。文章为中国参与GVC过程中如何适应国情以及适当调整参与方式来提高自身的TFP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彦芳  
地区生产通过中间品进口(前向关联)融入全球价值链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促进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进而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而地区生产通过中间品出口(后向关联)融入全球价值链通常会促使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聚,进而产生经济极化效应并扩大地区差距;中间品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对地区差距的反向作用受到地区经济贸易水平和结构以及制度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在经济实践中表现出地区、贸易伙伴、制度环境等多方面的异质性。以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为研究样本,采用各地区地级市夜间灯光亮度的基尼系数衡量地区差距,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中间品前向和后向关联指数,分析表明:整体上看,中间品前向关联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而中间品后向关联促使地区差距扩大;前向关联的经济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省份,且得益于从OECD国家进口中间品;后向关联的经济极化效应则只在中部省份显著存在,且主要源自对非OECD国家出口中间品;产品和要素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中间品前向关联缩小地区差距的效应越明显。因此,应优化中间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适当增加从发达国家的高质量中间品进口,推动中间品出口扩张从"集约边际"向"广延边际"转变,加快产品和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形成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晓燕  陈李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深刻影响着中国与东道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关联关系。文章基于增加值的双边贸易流分解数据,构建了投资东道国与中国的前后向价值链关联指数,全面考察了东道国与中国的价值链关联特征和中国OFDI对东道国与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东道国与中国的价值链关联具有非均衡特征;(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东道国同中国的前后向价值链关联,且相对于东道国同中国的前向价值链关联,中国OFDI更能提升东道国同中国的后向价值链关联,该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3)分国家和区域来看,相对于高收入国家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OFDI更能提升中低收入国家和沿线国家与中国的价值链关联;分行业来看,中国OFDI对东道国制造业同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正向促进效应高于服务业,且更能促进东道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中国的前向价值链关联,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同中国的后向价值链关联;(4)机制分析发现,中国OFDI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提高价值链生产分工效率来提升东道国与中国的前后向价值链关联。研究对中国深入推进“双循环”发展战略,打造以中国为主要参与主体的国际价值链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琳  罗长远  
本文采用微观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前后向关联指标,引入基于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探讨FDI是否通过前后向的关联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研究发现,就全国范围看,FDI通过前向关联,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率,但没有通过后向关联对企业生产率有所影响。纳入地理距离因素后,外资的前向关联技术外溢效应仍存在,但数值有所下降。这说明,地理距离影响着FDI通过产业关联产生的技术外溢效果。分地区回归结果显示,外资的前向关联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为正且显著,中西部地区为负;后向关联无论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都不存在。可见,外资在东部地区的集聚,并没有通过产业关联将先进技术扩散到中西部地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严剑峰  张祥建  
航天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产业关联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并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文章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和上海最新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研究了航天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与前向关联效应,揭示了航天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的内在机理。最后从促进产业关联的角度提出了加强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曹清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全球价值链为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新机制,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据此,利用2000~2013年海关数据库测算我国省际层面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高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且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也成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参与全球价值链通过贸易和FDI两个途径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全球价值链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文娟  张叶娟  
本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判断企业国内税、生产率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关系,基本结论表明:较高的国内税会抑制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生产率对税收负效应有调节作用,即生产率较高企业受国内税的负面影响会较小,生产率对税收扭曲的调节作用在理论上源于高生产率企业对间接税的转嫁较少,税负对贸易活动的影响较小;企业税的负效应至少部分通过提高加成率来实现;企业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显著地验证了上述理论判断,结论是稳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内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负效应因税收政策和企业性质而异,企业税负效应及生产率的调节效应在高税赋企业中更大,民营属性有助于削弱税收负效应并提高生产率调节效应。可见,"减税降费"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改善生产率是深化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根本之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亚平  干春晖  
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大样本面板数据,运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后向关联渠道对本土供应商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FDI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在当期为负,在滞后期显著为正;技术扩散是一个耗费成本的学习过程,技术溢出通过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促进了本土供应商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土企业中外资股权的参与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国有股权则不利于生产率提升;FDI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对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生产率有正向显著作用,对国有企业则有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鸿文  方齐云  
文章将FDI携带技术区分为示范效应下的通用技术和竞争效应下的专业排他性技术,经对比回归检验发现,从产业间关联机制角度看,虽然两种性质的技术在我国内资企业产出效益层次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外溢,但对于新产品转化和原创技术层面,竞争效应下的专业排他技术未产生显著正向外溢效应,且外资在行业中的集聚水平越高,对内资企业产生抑制作用越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媛  綦建红  
针对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热点问题,从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出发,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WIOD数据库和UIBE GVC Index数据库,实证检验了企业嵌入GVC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嵌入GVC能够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其中资本深化渠道会缓解这种负向影响,技术偏向与垄断加成渠道则发挥了相反的作用;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嵌入GVC时对劳动收入份额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最高,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企业参与中间品贸易的生产分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程度超过纯国内和传统贸易部分;复杂GVC嵌入的负向影响程度要高于简单GVC嵌入。研究结论再次强调了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而鼓励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参与GVC生产网络是必由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