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2)
2023(11378)
2022(9507)
2021(8856)
2020(7339)
2019(16872)
2018(17072)
2017(32946)
2016(18219)
2015(20524)
2014(20707)
2013(20120)
2012(18092)
2011(15914)
2010(15626)
2009(14151)
2008(13529)
2007(11704)
2006(10164)
2005(8879)
作者
(52171)
(43002)
(42729)
(40914)
(27464)
(20626)
(19456)
(17076)
(16448)
(15248)
(14821)
(14456)
(13564)
(13478)
(13367)
(13101)
(12986)
(12985)
(12340)
(12206)
(10792)
(10493)
(10412)
(9713)
(9682)
(9584)
(9552)
(9466)
(8646)
(8560)
学科
(70051)
经济(69973)
管理(50568)
(49226)
(40925)
企业(40925)
方法(31978)
数学(27410)
数学方法(27110)
(19909)
中国(19574)
业经(17122)
(16621)
(16275)
地方(14829)
农业(13371)
理论(12389)
(11712)
(11709)
贸易(11702)
(11581)
(11341)
技术(11278)
环境(10887)
(10654)
财务(10587)
财务管理(10571)
企业财务(10032)
教育(10013)
(9851)
机构
大学(253002)
学院(251157)
管理(101779)
(94998)
经济(92835)
理学(88949)
理学院(87979)
管理学(86402)
管理学院(85971)
研究(82762)
中国(59577)
(54149)
科学(54047)
(41718)
(41657)
(41333)
业大(39752)
研究所(38139)
中心(37021)
(35395)
财经(34241)
北京(33924)
(33802)
师范(33448)
农业(32711)
(31196)
(30369)
(29190)
经济学(27661)
技术(27187)
基金
项目(179357)
科学(140355)
研究(130738)
基金(129337)
(112952)
国家(111995)
科学基金(96182)
社会(80719)
社会科(76340)
社会科学(76320)
(70449)
基金项目(69554)
自然(63487)
自然科(62006)
自然科学(61990)
自然科学基金(60857)
教育(59428)
(59264)
编号(54174)
资助(52571)
成果(43436)
重点(39806)
(38634)
(38081)
(37202)
课题(36791)
创新(34622)
科研(34407)
项目编号(33547)
大学(33224)
期刊
(101621)
经济(101621)
研究(71926)
中国(44413)
学报(42368)
(38570)
科学(38531)
管理(36425)
大学(31744)
(29964)
学学(29767)
教育(29249)
农业(27251)
技术(21519)
(18698)
金融(18698)
业经(17498)
经济研究(15920)
财经(15793)
图书(15199)
问题(13740)
(13649)
(13295)
科技(13139)
理论(12931)
实践(12100)
(12100)
(11953)
现代(11703)
技术经济(11692)
共检索到353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楠  熊兴耀  刘东波  
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并对其进行显微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壁材配方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阿拉伯胶与变性淀粉质量比、乳化剂用量、芯材与壁材质量比、固形物含量,经正交试验得到其优化值分别为20∶38.5、5%、0.3∶1、25%;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出风温度、进风温度、乳化时间、乳化液温度,经正交试验得到其优化值分别为92℃、190℃、5min、60℃.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在90%以上,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文龙  郭玉蓉  李帅  张娟  
多酚微胶囊化技术是将多酚包埋、封存在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近年来,微胶囊化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多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微胶囊技术的原理、组成和方法,着重阐述了多酚微胶囊产品的研究进展和特性评价指标,讨论了目前多酚微胶囊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梦凡  陶宁萍  俞骏  刘承初  潘镜  沈菊泉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罗非鱼油,以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包埋壁材两种淀粉配比、载油量、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喷雾干燥进风温度、进料速度进行优化,并探讨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维生素E、芝麻酚、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精制鱼油与微胶囊化鱼油氧化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鱼油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烯基琥珀酸酯淀粉Mira CAP与烯基琥珀酸酯淀粉Mira mist SE比例2∶3(w/w)、载油量30%、均质3次、均质压力25 MPa、进风温度170℃、进料速度10 mL/min,包埋率达95.9%±0.73%。微胶囊产品的感官及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93%、表面含油量:0.59%、过氧化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美  王正辉  徐汉虹  王海清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包含光活化化合物2,5-二苯乙炔基噻吩的聚脲微胶囊悬浮剂。用扫描电镜(SEM)和荧光显微镜(FOM)研究了微胶囊的表面形态和粒径大小,同时对微胶囊的初期包封率、释放特性、热失重行为、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的表面形态近似球形,初期包封率均高于90%;与原药相比,微胶囊化后的2,5-二苯乙炔基噻吩对菜粉蝶幼虫仍有较好的活性,且持效期延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德  韩志任  杜有辰  慕卫  刘峰  
【目的】获得脲醛树脂制备毒死蜱微胶囊的配方,表征其释放性能,为优化该农药的使用性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摄像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布仪研究了成囊促进剂、分散剂和添加氯化钠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用气相色谱法表征毒死蜱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结果】配方中成囊促进剂选择SMA,质量分数为2.5%,分散剂为PAAS,质量分数为2.0%,添加氯化钠,质量分数为0.4%,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形貌良好,平均粒径约10μm。气相色谱法测定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前5d为初期快速释放阶段,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820),累计释放量达到37.32%;5~42d为匀速释放阶段,符合零级释放特征(R2=0.9927)。【...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钟迪颖  武治兴  刘阳  杨晓月  张有林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花朵中富含花色苷,可作为食品着色剂,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紫花苜蓿花色苷,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以提高花色苷的提取率,对花色苷进行微胶囊化以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61%的乙醇作提取剂、液料比30 mL·g~(-1)、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25 min、超声功率250 W,花色苷含量为1.581 mg·g~(-1);以麦芽糊精、黄原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包埋花色苷,其最优比例的壁材为麦芽糊精:黄原胶=30:1 (w:w),包埋率高,微胶囊化花色苷稳定性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雪萍  李华  袁春龙  李银萍  
为了解决葡萄籽在超微粉过程中的结块问题,对影响葡萄籽超微粉结块的葡萄籽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葡萄籽粉碎时间、抗结剂的选择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籽水分含量大于50.0 mg/g时,结块量增加明显;脂肪含量为116 mg/g时结块较少,脂肪含量越高越易结块;葡萄籽粉碎时间超过25 min时,结块量增多,延长到55 min后趋于稳定;储藏时间对葡萄籽超微粉结块的影响不大;使用抗结剂可减少葡萄籽超微粉的结块,在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钙、二氧化硅等几种抗结剂中,微晶纤维素的抗结块能力最好,以30~35 g/kg微晶纤维素对结块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因此在葡萄籽加工中,选择脂肪含量低的葡萄籽,并干燥到水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辉宪  马玉美  罗启枚  谢聃  刘东波  熊兴耀  
运用正交试验筛选树脂,探索原花青素在所选树脂上的吸附和解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考察的YWD-06C、YWD-09F、YWD-03K7、YWD-04B1、HPD-300、HPD-700、D-101和DS-401树脂中,YWD-06C树脂为葡萄籽原花青素纯化的最佳树脂;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温度20℃,吸附时间6h,溶液pH值为4;最佳解吸条件:解吸液为60%的乙醇水溶液,pH值为4,解吸时间6h,解吸温度25℃.通过动态试验,确定吸附速率为4B/h,洗脱速率为2BV/h,经该工艺所得纯化物中原花青素的含量达92.5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颖  王欣  王馥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是:葡萄籽粒度40目,含水量4.62%,压力30MPa,萃取温度43℃,萃取时间93min,一级分离压力30MPa,分离温度45℃;二级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35℃,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93.3%。超临界CO2提取的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亚油酸含量高达67.8%。对得到的葡萄籽油进行理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葡萄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溶剂法提取精炼后的葡萄籽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兴耀  欧阳建文  刘东波  阳国平  王仁才  王辉宪  袁洪  
以刺葡萄种子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刺葡萄籽油的工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刺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刺葡萄籽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种子粉碎粒径0.40~0.53mm,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55℃,分离压力12MPa,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为13.5%.GC/MS分析显示,刺葡萄籽油成分以脂肪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7%,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亚油酸为主,含量为82.32%;饱和脂肪酸主要为硬脂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9.03%,3.26%.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长城  邓邵平  王春灿  江永荣  
以M-F预聚体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对芯材氢氧化铝进行微胶囊包覆.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进行预聚体制备条件的优化;并分别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壁包覆的氢氧化铝微胶囊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与电子扫描电镜(eSeM)表征.结果表明,预聚体的最优制备条件是:反应温度70℃,p h值8.0,反应时间30MIn.对该预聚体制备的微胶囊的FTIR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铝已被M-F树脂所包覆,且eSeM照片显示包覆较完全,形貌较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丽  
我国葡萄酒生产企业,每年会产生超过4万吨的葡萄籽,这些外壳非常坚硬的废弃物,牲畜不吃、沤粪不烂。很多老总面对这种堆积如山又无处扔的"垃圾",大伤脑筋。然而,一位聪明女孩却从中发现了商机。通过废物利用,昔日一文不值的葡萄籽竞产生了惊人效益,短短3年她就大赚2000多万元,而且产品颇受都市女性青睐。日本商人主动赠送一辆奔驰找她合作。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创富秘密?从令人头疼的葡萄籽中发现商机2009年6月的一天,张丽雯到京郊去看望一位大学同学,其间那位女孩端出洗好的几大串葡萄招待她,不料因吃着东西神侃,张丽雯一不小心被葡萄籽咯了牙,疼得直吸冷气。看到她那副滑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琦  孟宪军  孙希云  李彬  
研究了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光稳定性较差;低pH值稳定性较好;热稳定性较好,但在60℃以上温度时原花青素会受到一定影响;添加剂Vc、亚硫酸氢钠可提高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Fe2+和Sn2+对原花青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Cu2+,Pb2+,Mn2+对原花青素影响较小,A l3+,Zn2+,Na+、Mg2+原花青素影响较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美琼  李元瑞  杨柏崇  吴彩娥  许克勇  
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设备,对大蒜提取物(大蒜精油)进行微胶囊化,并对影响大蒜提取物微胶囊造粒过程及包埋率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确定物料流速为0.4mL/s,喷雾气体压力为0.15MPa,物料粘度为2590mPa·s,得出了微胶囊产品状态质量与物料流速、喷雾气体压力和物料粘度之间的关系方程;壁材和心材质量比为1∶1,乳化剂配比为0.2%吐温-80+0.1%单甘酯,壁材浓度为27.5mg/g时得到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6.88%,产品收得率71.2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翠莲  董广平  程杰  周艺峰  聂王焰  
在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期间,采用18 % 灭幼脲3 号微胶囊80 % 与其它农药微胶囊20 % 的混合剂,在松林喷雾防治松褐天牛成虫是有效的。以灭幼脲3 号微胶囊加安高杀4 号微胶囊( 杂环类) 防治效果最佳,无论是当时药效,还是10 天、20 天、30 天后的持续药效均达100 % 。灭幼脲3 号微胶囊加安高杀1 号微胶囊( 拟除虫菊酯类) ,灭幼脲3 号微胶囊加安高杀3 号微胶囊( 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复配) 防治的效果也较好,但30 天后的持效有所降低。灭幼脲3 号微胶囊加安高杀2 号微胶囊( 有机磷类) 的防治效果稍差,单纯使用灭幼脲3 号微胶囊防治松褐天牛成虫无论是药效、持效都比不上混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