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3)
- 2023(11865)
- 2022(10527)
- 2021(10004)
- 2020(8448)
- 2019(19400)
- 2018(19624)
- 2017(38220)
- 2016(21307)
- 2015(23659)
- 2014(23746)
- 2013(23627)
- 2012(21534)
- 2011(19509)
- 2010(19433)
- 2009(17743)
- 2008(17158)
- 2007(15211)
- 2006(13313)
- 2005(11425)
- 学科
- 济(83059)
- 经济(82976)
- 业(61849)
- 管理(52466)
- 农(47490)
- 企(40548)
- 企业(40548)
- 方法(36842)
- 数学(32343)
- 数学方法(31961)
- 农业(31620)
- 业经(21766)
- 中国(20317)
- 学(19216)
- 地方(18177)
- 财(17745)
- 制(15094)
- 贸(13621)
- 贸易(13616)
- 易(13230)
- 技术(12935)
- 环境(12717)
- 理论(12403)
- 发(12386)
- 和(12204)
- 策(11862)
- 教育(10999)
- 体(10988)
- 银(10913)
- 农业经济(10865)
- 机构
- 学院(297076)
- 大学(294105)
- 管理(118769)
- 济(112917)
- 经济(110352)
- 理学(103931)
- 理学院(102768)
- 管理学(100948)
- 研究(100749)
- 管理学院(100463)
- 农(74000)
- 中国(73491)
- 科学(67769)
- 京(62472)
- 农业(57321)
- 业大(56157)
- 所(52563)
- 研究所(48493)
- 财(46738)
- 中心(46510)
- 江(43410)
- 范(39219)
- 师范(38821)
- 北京(38626)
- 财经(37981)
- 农业大学(36047)
- 院(35640)
- 州(35055)
- 经(34678)
- 经济管理(33364)
- 基金
- 项目(211154)
- 科学(163448)
- 研究(152115)
- 基金(150090)
- 家(132198)
- 国家(131011)
- 科学基金(110908)
- 社会(92823)
- 社会科(87390)
- 社会科学(87364)
- 省(85981)
- 基金项目(81131)
- 自然(73780)
- 自然科(71984)
- 自然科学(71959)
- 划(70965)
- 自然科学基金(70627)
- 教育(68288)
- 编号(63963)
- 资助(61470)
- 成果(50685)
- 重点(46993)
- 发(45983)
- 部(45712)
- 创(43657)
- 课题(43331)
- 科研(40733)
- 创新(40672)
- 计划(39972)
- 农(39250)
- 期刊
- 济(125704)
- 经济(125704)
- 研究(80158)
- 农(75033)
- 中国(55934)
- 学报(54854)
- 农业(51455)
- 科学(48781)
- 大学(40853)
- 学学(38869)
- 管理(37484)
- 财(32244)
- 教育(31180)
- 业经(26600)
- 技术(24993)
- 业(24318)
- 融(23900)
- 金融(23900)
- 问题(17588)
- 版(17336)
- 经济研究(16751)
- 财经(16655)
- 业大(16582)
- 科技(16376)
- 图书(15575)
- 技术经济(14469)
- 资源(14393)
- 农业经济(14355)
- 经(14011)
- 理论(13989)
共检索到422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甘炳成 王建东 黄忠乾
对刺芹侧耳10个菌株的遗传差异ISSR分析和子实体生长特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ISSR的6个引物的DNA图谱经聚类分析,获得了遗传关系树状图,在相似水平为0.879时,将10个刺芹侧耳菌株分为6个类群。刺芹侧耳10个菌株的子实体在13~16℃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但在22~27℃范围内,只有3个菌株的子实体能正常生长;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可将10个刺芹侧耳菌株分为6个类型,与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类结果一致。
关键词:
菌株 ISSR 子实体 温度 形态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甘炳成 彭卫红 黄忠乾 贾定洪 王建东
对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进行农艺性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中,有6个杂交菌株的产量高于亲株,其中产量最高的为Pe2515菌株;有5个杂交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与亲株Pe1相似,呈保龄球形;有2个杂交菌株为粗棒状,介于双亲株之间;另有2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细棒状,与Pe2菌体相近。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表明,在隶属度0.325时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与亲株可分为5大类群,其中杂交菌株可分为2大类群,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的隶属度在0.672以下,表明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关键词:
刺芹侧耳 杂交菌株 农艺性状 酯酶同工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艳 王波 赵瑞琳
利用ISSR技术对29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农艺性状分析,建立了遗传相似性聚类图和农艺性状指标。结果表明,29个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性水平在0.670.89,在0.67水平上29个菌株被聚为一个类群,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70上,将29个金针菇菌株分为4个大类群;在农艺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产量上分为高产类、中产类和低产类,生育期上分为早熟和晚熟两类,子实体形态特征上分为黄色和白色、粗柄和细柄、基部绒毛分为有和无,建立了金针菇主要农艺性状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李婧 鲜灵 高俭 周洁 唐杰
对不同地区栽培的黄背木耳菌株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10个菌株,以2个保藏菌株为对照,对其进行了ISSR、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在遗传上存在差异,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0.870之间,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显著;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也显著,组织分离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明显,最大的相差1倍以上;在产量上表现出组织分离菌株产量较保藏菌株高,增产率在16.48%~90.85%,组织分离培养方法具有复壮效果。
关键词:
遗传差异 ISSR 菌丝生长 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培新 罗信昌 杨绳桃 张长铠
研究了38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和其交配型,14个单核菌株的酯酶同工酶以及10个单核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分析了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木耳孢子单核菌株之间在研究的各遗传性状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态性。在测定的38个孢子单核菌株中,交配型A有21个菌株,交配型a有17个菌株,A:a=21:17。经x2检验,两种交配型未出现1:1严重偏离。木耳孢子单核菌株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其交配型没有明显相关性。在14个单核菌株中,检测到10种具有不同迁移率的酯酶同工酶标记谱带。与亲本双核菌株相比,出现了5条新的谱带。10个木耳孢子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理 谢纯良 朱作华 李智敏 胡镇修 彭源德
为探索循环利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DC.ex Fr.)Quel)菌渣栽培刺芹侧耳的可行性,优化菌渣代料栽培刺芹侧耳的条件与培养基配方,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率与生物学效率,比较分析了刺芹侧耳品种‘杏1’、‘杏2’和‘Z杏’在不同培养基上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菌渣代料栽培刺芹侧耳的最佳条件为养菌温度24℃,培养基含水量65%,p H值6.0;在棉籽壳、苎麻副产物以及麻蔸等主料中加入40%~50%菌渣后产生的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达到了67.59%、70.24%、71.02%,‘杏1’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其他2个品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中再次利用菌渣代料栽培刺...
关键词:
刺芹侧耳 菌渣 苎麻副产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梦媛 高原 杜双田 程爽爽 陈晓文 杨丽莉
为了筛选适合陕西关中地区栽培的香菇优良菌株,以27个香菇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栽培方法,以各菌株的菌种萌动期、菌丝生长速率、菌棒转色期、鲜菇产量及含水率、子实体形态等指标进行综合选择。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菌株之间、同一品种不同菌株之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2)选出了庆科212、9608-2、258、9608-1、L-01、L-02及09-1(以当地主栽菌株808-1为对照)7株优良菌株,这7个菌株的农艺性状较其他菌株明显较好。因此,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的菌株,有利于体现菌株本身的农艺性状并且可以提高当地菇农的收入;7个优良菌株可推荐作为陕西关中地区的栽培菌株。
关键词:
香菇 农艺性状 优良菌株 鲜菇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黎倩 黄忠乾 李伟 李玉 何晓兰
本文对采自吉林省不同寄主植物的两株野生侧耳属菌株1和菌株2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野生菌株均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通过选取不同碳源、氮源以及P H对2株菌株进行培养,最终结果表明菌株1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蔗糖、硝酸钾、P H 6;菌株2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为蔗糖、硫酸铵、P H 7。
关键词:
肺形侧耳 内部转录间隔区 形态特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华 王伯伦 贾宝艳
采用G riffing方法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简称ADAA模型)对辽宁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茎角、穗长、二次枝梗成粒数、二次枝梗数和成粒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着粒密度性状的表达受多种遗传体系的控制,千粒重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都不显著,株高、穗茎角、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粳稻 遗传方差 遗传率 遗传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雪凤 郎宁 韦仕岩 吴圣进 王灿琴 吴小建 苏启臣 蓝桃菊
[目的]筛选出不同种源关系的优良反季节秀珍菇栽培菌株,为广西反季节秀珍菇优良栽培种源的选择及今后优良菌株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8个菌株的栽培品比试验,观测菌丝后期生长、出菇、黄斑病发病、子实体性状等特性,对8个菌株进行农艺性状评价;对8个菌株的DNA进行ISSR-PCR产物扩增电泳检测,以ISSR聚类分析图谱判定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菌丝生长后期不吐黄水、黄斑病发病率低、出菇整齐、产量高的菌株是台秀57(农)、广温秀珍和台秀(天达)菌株;子实体灰黑色且性状较好的菌株是台秀57(农)和秀珍P-6菌株;8个菌株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59~0.77,在0.59水平上8个菌株分为2个群,在0.68水平上分为4个群。[结论]综合分子遗传及栽培性状而言:台秀57(农)菌株各项栽培性状均表现较好,可以进行栽培推广;秀珍P-6、广温秀珍和台秀(天达)菌株可做育种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兴普
对含有不同主效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1+Rht2)的三组春小麦进行了两年、两地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半矮秆基因Rht1的小麦表现出较高的生物产量、穗粒数和容重,它们以此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具有矮秆基因Rht1和Rht2的小麦.则表现出较高的千粒重,通过增大收获指数获得高产;在两个半矮秆组内,籽粒产量与株高之间,粒数/m2与千粒重之间均为显著负相关;就矮秆组而言,在籽粒产量与粒数/m2、生物产量及生物产量比率之间,生物产量与粒数/m2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矮秆基因的不同构成,形成了各性状间不同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春小麦,矮秆基因,籽粒产量,农艺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贾定洪 高俭 鲜灵 唐利民
毛木耳栽培品种颜色主要为紫黑色、紫红色和褐色三大类;在栽培的紫黑色毛木耳品种AHP22中发现白色和浅褐色突变体,对其产量、耳片形态特征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白色突变体和浅褐色突变体在产量上高于野生型,白色突变体APW11较野生型AHP22的产量高12.4%,浅褐色突变体APfc2较野生型APfc1的产量高5.3%,耳片除颜色不同于野生型外,其它形态特征与野生型相似;ISSR标记分析表明白色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36,浅褐色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788,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逯晓萍 米福贵 郭世华 那日松 张瑞霞 吕学理
选用9份高丹草试材进行了12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遗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茎粗、分蘖数、叶/茎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高,遗传变异范围广泛。单株鲜重、叶宽、茎粗、分蘖数、株高、叶片数与干物质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叶/茎虽不显著,但相关程度很高。经通径分析,明确了这些性状对单株鲜重的直接作用,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综合指标的贡献。因此,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达到对饲用产量性状选择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丹草 遗传参数 选择响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海泽 曲运琴 乔玲 张红芳 姚勇
为了解绿豆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选择某些性状代表产量性状,从而提高单株选择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普通绿豆晋绿豆1号做母本和裂叶绿豆FLD08-4做父本构建F2,对F2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2中质量性状叶形为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变异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分离和超亲现象,其中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达到50%以上,荚长的变异系数最低,并且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其中单株荚数表现最高为99. 51,百粒质量表现最低为62. 6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和百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的正偏相关均为极显著,而这3个变量对于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中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荚粒数。因此,在高产育种过程中对F2进行单株选择时首先关注单株荚数,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百粒质量高、单荚粒数多的单株,可提高绿豆育种的选择效率,以期为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关键词:
绿豆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