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1)
- 2023(5817)
- 2022(4993)
- 2021(4511)
- 2020(3894)
- 2019(7716)
- 2018(7397)
- 2017(13615)
- 2016(7574)
- 2015(7955)
- 2014(7587)
- 2013(7322)
- 2012(6640)
- 2011(5865)
- 2010(5701)
- 2009(5213)
- 2008(5047)
- 2007(4306)
- 2006(3591)
- 2005(2928)
- 学科
- 济(27542)
- 经济(27506)
- 管理(24369)
- 业(22452)
- 企(18095)
- 企业(18095)
- 方法(13925)
- 数学(12614)
- 数学方法(12522)
- 财(8350)
- 农(7894)
- 学(7780)
- 贸(6866)
- 贸易(6865)
- 易(6712)
- 中国(6609)
- 环境(6487)
- 业经(6355)
- 划(5528)
- 农业(5526)
- 务(5451)
- 财务(5446)
- 财务管理(5441)
- 技术(5420)
- 企业财务(5220)
- 人事(4886)
- 人事管理(4886)
- 制(4685)
- 银(4109)
- 产业(4087)
- 机构
- 大学(109236)
- 学院(108386)
- 济(43042)
- 经济(42360)
- 管理(41602)
- 研究(37917)
- 理学(37511)
- 理学院(37075)
- 管理学(36389)
- 管理学院(36224)
- 农(29983)
- 科学(27395)
- 中国(26584)
- 农业(24379)
- 业大(24296)
- 京(22206)
- 所(20598)
- 研究所(19492)
- 财(17755)
- 中心(16865)
- 农业大学(16777)
- 财经(15154)
- 江(14946)
- 经(13993)
- 院(13707)
- 经济学(13278)
- 省(13088)
- 室(13078)
- 北京(12870)
- 业(12592)
- 基金
- 项目(84159)
- 科学(65566)
- 基金(63160)
- 家(59218)
- 国家(58740)
- 研究(51603)
- 科学基金(49198)
- 自然(35189)
- 社会(34474)
- 自然科(34420)
- 自然科学(34406)
- 基金项目(34248)
- 自然科学基金(33815)
- 省(33272)
- 社会科(32819)
- 社会科学(32809)
- 划(28516)
- 资助(24807)
- 教育(22900)
- 重点(19198)
- 计划(18893)
- 创(18049)
- 部(17814)
- 编号(17700)
- 发(17393)
- 科研(17361)
- 科技(17262)
- 创新(16983)
- 业(16768)
- 国家社会(15047)
共检索到141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水木 刘悦 李奕晨 田国鹏 郭心怡 林嘉琪 白玉麟 徐鹏 周涛
刺激隐核虫感染能够导致海水鱼类感染“白点病”,而大黄鱼是受“白点病”影响最严重的海水养殖鱼类。为了探究刺激隐核虫感染对大黄鱼生理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刺激隐核虫人工感染大黄鱼,分别在感染后0、12、24、48和72 h采集血液、肝脏、脾脏、肠道、鳃、头肾和皮肤组织,并检测血清皮质酮、皮质醇以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实验检测肝脏、脾脏、肠道、鳃、头肾和皮肤组织中TNF-α、IL-8和IL-1β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大黄鱼感染刺激隐核虫后的0~72 h内,实验组大黄鱼表现出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病症状;血清皮质醇和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肝脏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肝脏SOD活性极显著增加;肝脏MDA含量在0~12h内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随后含量缓慢降低;各组织中的TNF-α、IL-8和IL-1β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在鳃、头肾、肝脏和皮肤中上调最为显著。研究表明,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有明显变化的皮质类激素含量和氧化应激指标能够反映大黄鱼的感染程度,有助于进一步辅助抗刺激隐核虫表型测量的优化。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刺激隐核虫感染后大黄鱼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提供基础,为后续的机制解析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蔡林婷 李思源 葛明峰 胡亚萍 王国良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起大黄鱼溃疡病的3种主要致病菌。本研究将试验大黄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0.2ml的哈维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灭菌生理盐水,在感染20d中的不同时间采样,通过检测血清糖类、脂类及蛋白质代谢产物含量,血清蛋白质含量及酶活性,血清电解质含量等有关血液生化指标来比较3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感染后的1~4d,主要表现为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K、Fe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听听 刘鑫 王昌勃 张东
通过录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卵场附近船舶航行时的噪声,并以此为刺激源,以大黄鱼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船舶噪声声压级对大黄鱼幼鱼游泳、摄食行为及免疫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噪声声压级200 dB时,刺激2 min后就出现了死亡个体。在120 dB和150 dB短期单次和多次刺激下,幼鱼血浆中的皮质醇、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这4个与应激相关的生理指标均显著上升,其中皮质醇、血糖和乳酸上升幅度尤为明显。另外,皮质醇单次刺激后即达到峰值,而多次刺激后反而较单次刺激有所下降;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则具有累加效益,多次刺激要高于单次刺激。在120 dB长期(30 d)刺激下,幼鱼生长明显减缓,血浆中部分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M,干扰素-α,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降低,肠道菌群也发生显著变化,突出表现为部分益生菌如芽孢杆菌、乳杆菌等相对丰度明显降低。摄食行为影响方面,研究发现幼鱼能准确识别噪声源的位置,并具有一定的记忆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船舶噪声对大黄鱼幼鱼的危害,可为今后制定大黄鱼产卵场的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鄢庆枇 张俊杰 邹文政 陈强 庄峙厦 王小如
为了解大黄鱼在抗溶藻弧菌感染时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将160尾健康大黄鱼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腹腔分别注射0.2mL浓度为2×107CFU.mL-1的溶藻弧菌和灭菌生理盐水,在注射0,1,3,7,11,15,19d后从两组各取6尾大黄鱼,尾静脉取血,进行外周血的血相、NBT阳性细胞数、血清抗菌活力、抗体效价等免疫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人工感染的初期,感染组大黄鱼外周血的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和NBT阳性细胞的数量及血清抗菌活力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在注射后1d外周血粒细胞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抗体效价在7d开始增加,15d达到峰值,且用间接ELISA和试管凝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晓津 徐斌 王军 苏永全 张之文 陈心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症。测定大黄鱼血液各项指标发现,病鱼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说明,病鱼肝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言伟 江飚 但学明 李安兴
刺激隐核虫是一种原生纤毛类寄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海水硬骨鱼类并导致死亡,给海水鱼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刺激隐核虫体表寄生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鱼类黏膜免疫机制的良好病原模型,可为高效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黏膜免疫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展海水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免疫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已有研究表明,受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斜带石斑鱼皮肤黏液或其培养上清液能使幼虫发生阻动,由皮肤中的抗体分泌细胞产生的特异性IgM抗体在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刺激隐核虫感染时,多种免疫细胞如NCC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寄生虫周围聚集,趋化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量在寄生虫感染部位上调,暗示其调节的免疫细胞也参与抗虫免疫;此外,研究发现黄斑蓝子鱼对刺激隐核虫具有天然抗性,其血清和皮肤黏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和滋养体均具有杀灭作用,已从其血清中分离到一种天然抗虫蛋白—L-氨基酸氧化酶,为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途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免疫实验证实疫苗防控刺激隐核虫病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晓津 桑本红 覃映雪 邹文政 毛勇 邹峰 罗罡 苏永全
由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引发的"白点病"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但仍未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健康大黄鱼和患刺激隐核虫病大黄鱼肠、脾、头肾与肝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进行检测,研究刺激隐核虫病大黄鱼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MIF在健康大黄鱼肠、脾、头肾、肝各组织中均无表达;MIF在刺激隐核虫病大黄鱼各组织中高表达,表达强度从弱到强依次是肠、肝、脾、头肾,MIF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焦恺强 王印庚 荣小军 陈佳 张正 廖梅杰 李彬 孙陆宇 苏跃中
由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而引起的"白点病"成为大黄鱼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研究刺激隐核虫对大黄鱼的致病力及复方中草药HD-2对刺激隐核虫世代繁殖的抑制和阻断其感染的效果,本研究在测定了患病大黄鱼产生刺激隐核虫包囊数量、大小、孵化率和幼虫产率的基础上,测定了幼虫体外存活时间和感染力。同时,研究了HD-2中草药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滋养体和包囊的杀除效果以及口服复方中草药HD-2对患病大黄鱼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自然患病大黄鱼体型规格与产生包囊总数呈正相关,包囊直径为(340.8±64.9)μm,平均孵化率为76.4%,每个包囊可产生280±42.5个幼虫;幼虫体外最长存活时间超过24 h,幼虫孵化20 h后便丧失感染力。幼虫感染大黄鱼7 d的LD_(90)为9 712个幼虫/尾,LD_(50)为4 366个幼虫/尾。HD-2中草药液可有效杀灭刺激隐核虫幼虫,分别口服含复方中草药5、10和15 g/kg饲料30 d的实验组大黄鱼在LD50攻毒剂量下其相对感染强度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2.0%、44.5%和51.8%,包囊体积较对照组分别减少35.4%、36.1%和37.3%,孵化率分别下降16.3%、23.3%和27.9%;在LD90攻毒剂量下3个实验组大黄鱼的存活率分别达到40.0%、55.0%和58.3%,显著高于对照组(8.3%),且鳃丝、胸鳍上滋养体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口服复方中草药HD-2对自然患病大黄鱼的治疗效果表明,采集口服15 d的3组大黄鱼的包囊数量分别较对照组下降73.1%、87.7%和93.8%,鱼体死亡率分别为58.3%、36.7%和21.7%,较对照组83.3%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且用药组大黄鱼的生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口服复方中草药HD-2能有效阻断刺激隐核虫的二次感染,抑制包囊的形成和发育,降低包囊孵化率和幼虫孵化数量,从而有效抑制了虫体的世代繁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晓翠 王印庚 陈霞 张正 李彬 柯巧珍 常亚青
海水小瓜虫病是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数十种海水鱼类较难控制的主要疾病,它是由刺激隐核虫(Cryptography irritans)感染引发,严重威胁鱼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利用复方中草药"HD-2"(槟榔、川楝子、绵马贯众、大青叶、穿心莲等以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经过200目过筛后收集粉末)投喂大黄鱼,研究大黄鱼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变化和不同用药方式对刺激隐核虫的杀灭效果。结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星星 叶坤 王志勇 陈丰林 柴志强 詹炜 王秋荣
本实验旨在探讨脱脂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虫粉(DBSFLM)替代鱼粉(FM)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设计6组等氮(粗蛋白45%)等脂(粗脂肪10%)饲料,用黑水虻脱脂虫粉分别替代饲料中0%、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选用2160尾平均体重为(50.08±3.31)g的大黄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0尾,在室内水泥池(2 m×1 m×1 m)进行为期7周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1) G100组大黄鱼幼鱼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 G40组大黄鱼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大黄鱼肌肉粗蛋白含量随着DBSFLM替代FM水平的增加而下降,替代40%及以上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则随DBSFLM替代FM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替代60%及以上鱼体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40%),大黄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上升(P<0.05),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水平显著下降(P<0.05);(4)G20组大黄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G40组实验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为最高,G40组大黄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DBSFLM替代FM水平升高呈现下降趋势,替代40%及以上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脱脂黑水虻虫粉替代饲料中40%鱼粉蛋白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无负面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明洁 张娜 徐善良 鲍宝龙 龚小玲
为了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免疫相关基因的SNP与弧菌抗性关系,分别利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人工感染大黄鱼。对感染前后抗感群体的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并分析其抗病差异:(1)筛选氨基酸的非同义突变SNP位点在抗鳗弧菌组有17个,而抗副溶血弧菌组的有28个;(2)一代测序验证结果发现,染色体NW_011323507.1上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IL-6R)第91 196位碱基G突变为C,导致缬氨酸突变为亮氨酸,该位点G/C在抗鳗弧菌组、对照组样本之间突变基因型CC频率分别为12.5%和0,呈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程辉辉 Kommaly Onxayvieng 王哲 顾泽茂 李大鹏 亓成龙 马玲巧 陈漪涛
为探究感染累枝虫(Epistylis sp.)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病愈过程中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测定了患病鱼和经药物治疗痊愈及健康的黄颡鱼的血清皮质醇、葡萄糖、乳酸(LD)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结果显示,患病组黄颡鱼血清皮质醇、血糖含量和AST活性均显著高于痊愈组(P0.05)。与患病组相比,痊愈组黄颡鱼血清LD含量,LDH和ALP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健康组相比,痊愈黄颡鱼血清皮质醇含量和ALT活性无显著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振宇 王秋荣 叶坤 王志勇
为了探讨禁食对大黄鱼体成分、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海上网箱选择规格相近、健康的养殖大黄鱼105尾[平均体质量(249.07±7.28)g]进行禁食实验,分别在实验开始时及禁食后第3、7、14、21、28、35、42和49天采集实验鱼肌肉和血液样品,进行肌肉营养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大黄鱼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在禁食后第21天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总量呈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玮 马跃 李安兴
从天然感染的卵圆鲳(Trachinotus blochii)分离到1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再经人工感染的方法收集各期虫体,制成电镜样品,对虫体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刺激隐核虫质膜的基本结构与淡水的多子小瓜虫的质膜相似,分为3层:外限制膜、外胞膜和内胞膜。刺激隐核虫的质膜小泡内充满大量电子致密物质(EDM)。幼虫、幼体和滋养体均具有复杂的口器,由胞咽、口肋、双动基体口纤毛和线带等组成,但不具备膜口类纤毛虫所具有的独特的细胞器:Lieberkuhn氏器。单动基体的体纤毛存在于幼虫、幼体和滋养体,但在包囊期,体纤毛和口器消失。各期虫体的胞质中具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脂...
关键词:
刺激隐核虫 超微结构 人工感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帆 孙秀梅 薛秀恒 王菊花 李培英 周杰 刘力源 张淑静
【目的】研究犊牛感染鼠隐孢子虫后血液生化指标、营养物质代谢相关酶及激素的变化,初步探讨隐孢子虫病的致病机理。【方法】给犊牛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其免疫力低下,然后通过经口感染鼠隐孢子虫卵囊构建隐孢子虫感染犊牛动物模型。采集模型组和对照组犊牛隐孢子虫感染前和感染后第14、28天的血液,测定血液中K+、Na+、Cl-、Ca2+、Mg2+、血糖的浓度,以及总蛋白、白蛋白、5-羟色胺、白介素-2的质量浓度和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结果】经口感染鼠隐孢子虫卵囊犊牛粪便中检出了大小、形态与感染卵囊基本相同的隐孢子虫卵囊,表明隐孢子虫感染犊牛动物模型构建成功。隐孢子虫...
关键词:
隐孢子虫 犊牛 动物模型 血液生化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大黄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大黄素、维生素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小麦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黄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对大黄鱼幼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组织学的影响
孵化至12月龄大黄鱼免疫器官的发育变化
大黄鱼DIGIRR通过抑制MyD88-NF-κB的激活参与免疫调控
禁食后再投喂对厚颌鲂幼鱼生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精氨酸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游离精氨酸和赖氨酸、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水牛慢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液免疫功能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生理状态对荣昌猪母猪血液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