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3)
- 2023(12328)
- 2022(10925)
- 2021(10226)
- 2020(8581)
- 2019(19978)
- 2018(19877)
- 2017(37896)
- 2016(20908)
- 2015(23516)
- 2014(23581)
- 2013(23319)
- 2012(21263)
- 2011(19132)
- 2010(19032)
- 2009(17614)
- 2008(17245)
- 2007(15101)
- 2006(13243)
- 2005(11904)
- 学科
- 济(77548)
- 经济(77427)
- 管理(65381)
- 业(59668)
- 企(51703)
- 企业(51703)
- 方法(35957)
- 数学(30536)
- 数学方法(30197)
- 财(22965)
- 农(20470)
- 中国(19755)
- 学(19267)
- 制(19089)
- 业经(18746)
- 地方(15016)
- 务(14536)
- 财务(14467)
- 财务管理(14439)
- 理论(13827)
- 贸(13810)
- 贸易(13800)
- 企业财务(13713)
- 和(13522)
- 易(13420)
- 农业(13290)
- 环境(13287)
- 技术(13167)
- 体(13122)
- 划(12802)
- 机构
- 大学(299524)
- 学院(296385)
- 管理(117889)
- 济(112975)
- 经济(110318)
- 理学(102405)
- 理学院(101231)
- 研究(99787)
- 管理学(99485)
- 管理学院(98952)
- 中国(72616)
- 科学(64061)
- 京(63933)
- 财(54386)
- 农(51448)
- 所(51048)
- 业大(47139)
- 研究所(46585)
- 中心(44321)
- 江(43734)
- 财经(43120)
- 农业(40584)
- 北京(40092)
- 经(39130)
- 范(38165)
- 师范(37676)
- 院(36422)
- 州(35276)
- 经济学(33211)
- 财经大学(32177)
- 基金
- 项目(206839)
- 科学(161540)
- 基金(149636)
- 研究(149286)
- 家(131183)
- 国家(130117)
- 科学基金(111191)
- 社会(92208)
- 社会科(87286)
- 社会科学(87266)
- 省(81209)
- 基金项目(79856)
- 自然(73921)
- 自然科(72124)
- 自然科学(72104)
- 自然科学基金(70810)
- 划(68411)
- 教育(67961)
- 资助(61499)
- 编号(60489)
- 成果(49497)
- 重点(46244)
- 部(45226)
- 发(43127)
- 创(43124)
- 课题(41796)
- 创新(40252)
- 制(39896)
- 科研(39852)
- 教育部(38398)
- 期刊
- 济(124253)
- 经济(124253)
- 研究(86130)
- 中国(57634)
- 学报(51857)
- 科学(46308)
- 农(46300)
- 管理(43979)
- 财(42153)
- 大学(38568)
- 学学(36431)
- 教育(32558)
- 农业(32230)
- 技术(24593)
- 融(23535)
- 金融(23535)
- 财经(21065)
- 业经(19883)
- 经济研究(18655)
- 经(17822)
- 业(16902)
- 问题(15977)
- 科技(15233)
- 图书(15180)
- 理论(15092)
- 版(14625)
- 实践(13926)
- 践(13926)
- 业大(13833)
- 技术经济(13507)
共检索到430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焦恺强 王印庚 荣小军 陈佳 张正 廖梅杰 李彬 孙陆宇 苏跃中
由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而引起的"白点病"成为大黄鱼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研究刺激隐核虫对大黄鱼的致病力及复方中草药HD-2对刺激隐核虫世代繁殖的抑制和阻断其感染的效果,本研究在测定了患病大黄鱼产生刺激隐核虫包囊数量、大小、孵化率和幼虫产率的基础上,测定了幼虫体外存活时间和感染力。同时,研究了HD-2中草药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滋养体和包囊的杀除效果以及口服复方中草药HD-2对患病大黄鱼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自然患病大黄鱼体型规格与产生包囊总数呈正相关,包囊直径为(340.8±64.9)μm,平均孵化率为76.4%,每个包囊可产生280±42.5个幼虫;幼虫体外最长存活时间超过24 h,幼虫孵化20 h后便丧失感染力。幼虫感染大黄鱼7 d的LD_(90)为9 712个幼虫/尾,LD_(50)为4 366个幼虫/尾。HD-2中草药液可有效杀灭刺激隐核虫幼虫,分别口服含复方中草药5、10和15 g/kg饲料30 d的实验组大黄鱼在LD50攻毒剂量下其相对感染强度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2.0%、44.5%和51.8%,包囊体积较对照组分别减少35.4%、36.1%和37.3%,孵化率分别下降16.3%、23.3%和27.9%;在LD90攻毒剂量下3个实验组大黄鱼的存活率分别达到40.0%、55.0%和58.3%,显著高于对照组(8.3%),且鳃丝、胸鳍上滋养体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口服复方中草药HD-2对自然患病大黄鱼的治疗效果表明,采集口服15 d的3组大黄鱼的包囊数量分别较对照组下降73.1%、87.7%和93.8%,鱼体死亡率分别为58.3%、36.7%和21.7%,较对照组83.3%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且用药组大黄鱼的生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口服复方中草药HD-2能有效阻断刺激隐核虫的二次感染,抑制包囊的形成和发育,降低包囊孵化率和幼虫孵化数量,从而有效抑制了虫体的世代繁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晓翠 王印庚 陈霞 张正 李彬 柯巧珍 常亚青
海水小瓜虫病是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数十种海水鱼类较难控制的主要疾病,它是由刺激隐核虫(Cryptography irritans)感染引发,严重威胁鱼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利用复方中草药"HD-2"(槟榔、川楝子、绵马贯众、大青叶、穿心莲等以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经过200目过筛后收集粉末)投喂大黄鱼,研究大黄鱼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变化和不同用药方式对刺激隐核虫的杀灭效果。结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晓津 桑本红 覃映雪 邹文政 毛勇 邹峰 罗罡 苏永全
由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引发的"白点病"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但仍未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健康大黄鱼和患刺激隐核虫病大黄鱼肠、脾、头肾与肝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进行检测,研究刺激隐核虫病大黄鱼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MIF在健康大黄鱼肠、脾、头肾、肝各组织中均无表达;MIF在刺激隐核虫病大黄鱼各组织中高表达,表达强度从弱到强依次是肠、肝、脾、头肾,MIF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英 盖春蕾 王晓璐 许拉 刁菁 于晓清 叶海斌
用抑菌圈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研究金银花、车前草等16种中草药提取液和纳米锌、纳米银对中国对虾来源病原菌——哈维氏弧菌TCBS–G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锌对TCBS–G产生的透明抑菌圈直径达35 mm,地锦的透明抑菌圈直径约25 mm;采用96孔板倍数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纳米锌、地锦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纳米银的达6.25 mg/mL;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抑制剂对哈氏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纳米锌、纳米银对TCBS–G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液质量浓度大于3.1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水木 刘悦 李奕晨 田国鹏 郭心怡 林嘉琪 白玉麟 徐鹏 周涛
刺激隐核虫感染能够导致海水鱼类感染“白点病”,而大黄鱼是受“白点病”影响最严重的海水养殖鱼类。为了探究刺激隐核虫感染对大黄鱼生理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刺激隐核虫人工感染大黄鱼,分别在感染后0、12、24、48和72 h采集血液、肝脏、脾脏、肠道、鳃、头肾和皮肤组织,并检测血清皮质酮、皮质醇以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实验检测肝脏、脾脏、肠道、鳃、头肾和皮肤组织中TNF-α、IL-8和IL-1β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大黄鱼感染刺激隐核虫后的0~72 h内,实验组大黄鱼表现出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病症状;血清皮质醇和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肝脏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肝脏SOD活性极显著增加;肝脏MDA含量在0~12h内急剧增加并达到峰值,随后含量缓慢降低;各组织中的TNF-α、IL-8和IL-1β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在鳃、头肾、肝脏和皮肤中上调最为显著。研究表明,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有明显变化的皮质类激素含量和氧化应激指标能够反映大黄鱼的感染程度,有助于进一步辅助抗刺激隐核虫表型测量的优化。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刺激隐核虫感染后大黄鱼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提供基础,为后续的机制解析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婷婷 唐小千 周 丽
比较分析了15种中草药对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滋养体和幼虫的离体杀灭效果,并探讨了刺激隐核虫包囊破裂产生幼虫的最适温度和盐度条件。结果显示,中草药药物浓度为4.55 g/L时,槟榔对滋养体和幼虫有杀灭效果,大黄和野菊花仅对幼虫有杀灭效果;药物浓度为9.09 g/L时,苦参、贯众对滋养体和幼虫具有杀灭效果。药物浓度为18.18 g/L时,黄芩、川楝子、枳壳对滋养体和幼虫都具有杀灭效果。野菊花对滋养体也具有杀灭效果;在45.45、90.09 g/L较高药物浓度时,黄芪、鱼腥草、板蓝根、白头翁、金银花、熟地黄对幼虫和滋养体具有杀灭效果。研究表明,槟榔、苦参、大黄、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婷婷 唐小千 周丽
比较分析了15种中草药对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滋养体和幼虫的离体杀灭效果,并探讨了刺激隐核虫包囊破裂产生幼虫的最适温度和盐度条件。结果显示,中草药药物浓度为4.55 g/L时,槟榔对滋养体和幼虫有杀灭效果,大黄和野菊花仅对幼虫有杀灭效果;药物浓度为9.09 g/L时,苦参、贯众对滋养体和幼虫具有杀灭效果。药物浓度为18.18 g/L时,黄芩、川楝子、枳壳对滋养体和幼虫都具有杀灭效果。野菊花对滋养体也具有杀灭效果;在45.45、90.09 g/L较高药物浓度时,黄芪、鱼腥草、板蓝根、白头翁、金银花、熟地黄对幼虫和滋养体具有杀灭效果。研究表明,槟榔、苦参、大黄、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凌空 王涵 丁诗华 吴兴镇
应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诃子、五倍子、石榴皮等16种中草药及其复方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应用棋盘法设计16种中草药组合的120种双联复方和10种中草药组合的120种三联复方,评估了复方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16种中草药对大鲵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强弱依次为诃子、五倍子、石榴皮、大黄、槐角、覆盆子、黄芩、金樱子、肉苁蓉、丁香、川牛膝、赤芍、知母、防风、天葵子及罗汉果;在120个中草药双联复方中,5.8%为显著协同作用,82.6%为协同作用,11.6%为相加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阿琪玛 敖日格乐 王纯洁 斯木吉德 畅旺东 阿日查 郭雪梅 陈玉洁
为研究中草药对5种血清型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_1、E.coli O_2、E.coli O_8、E.coli O_(78)和E.coli O_(86))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草药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金银花和黄连对E.coli O1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35和37.71mm,五味子对E.coli O8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97mm。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彬 黄婷 陈福艳 陈明 梁万文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研究了黄连等10种中草药及4种组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致病性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作用较强的中草药对海豚链球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显示:10种中草药对海豚链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黄芩、大黄和黄柏的抑菌作用较强,而以黄连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平均直径达(25.67±0.58)mm。黄柏与黄连、大黄与黄芩联用抗菌作用增强,大黄与黄连联用不变,而黄柏与黄芩、黄柏与大黄、黄芩与黄连联用抑菌能力降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国良
为进一步探明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确切效果,将80头经产母猪均分成对照组和各用1个试验药方的3个试验组,进行了2个繁殖周期的试验.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产仔数分别提高9.61%,9.17%,10.04%;成活率分别提高10.02%,4.72%,3.70%;初生重分别提高10.00%,13.33%,12.00%;断奶窝重分别提高了9.60%,14.46%,11.82%;产后发情时间分别缩短了5.2,4.9,5.3 d;仔猪腹泻率分别降低了26.85%,31.77%,30.35%.由此可见,这3个试验药方都选药正确、配伍合理、效果确实,可在生产中推荐使用.
关键词:
母猪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繁殖性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绪光 刘福柱 牛竹叶
选用80只50周龄尼克T种公鸡,随机分成Ⅰ、Ⅱ、Ⅲ、Ⅳ、Ⅴ组,每组16只。Ⅰ、Ⅱ组为对照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添加鸡蛋,Ⅲ、Ⅳ、Ⅴ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水平为1%,2%,3%中草药复方添加剂的试验日粮,研究中草药复方添加剂对繁殖后期种公鸡精液品质及血浆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以及种公鸡精液品质和血浆生殖激素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复方添加剂能显著提高种公鸡的精液量和精子活力,以及血浆中睾酮、促黄体素、促卵泡素浓度,降低精子畸形率,其中2%添加组效果最明显。说明在繁殖后期种公鸡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中草药复方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种公鸡的精液品质和血浆生殖激素浓度。精液量与精子活力、...
关键词:
中草药添加剂 种公鸡 精液品质 生殖激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畅 任艳芳 何俊瑜 张兰兰 尹国胜
为了对中草药提取物应用于水果保鲜领域和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在中药质量浓度为0.05 g/mL条件下,测定19种中草药水提物对3种来自柑橘采后病害的病原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Sacc.)和柑橘链格孢(Alternaria citri Ellis et Pierce)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同一种中药对不同病原菌及不同中药对同一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19种中草药水提物中,黄连对3种病原菌的综合抑菌率最高,为98.37%,且黄连提取物对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柑橘链格孢的最小抑菌浓...
关键词:
中草药 柑橘 抑制作用 采后病害病原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颖瑞 龚庆芳 方宏 梁万文 陈明 袁耀彬 何瑞杰
【目的】研究中草药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抑菌活性,为生产中罗非鱼链球菌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153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罗非鱼(Tilapiasp.)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海豚链球菌(S.iniae)的体外抑菌作用,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乙醇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153种中草药中,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三颗针(Berberis spp.)、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田七须...
关键词:
中草药 无乳链球菌 海豚链球菌 抑菌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花艳 杨泽曹 张虹亮 艾佳人 李志才 王水莲 王栋
利用酿酒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淫羊藿、肉苁蓉、阳起石等9种中草药,制备中草药复合物,选用24头健康的荷斯坦青年奶牛,随机分为3组(8头/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1%中草药复合物)和2%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2%中草药复合物),测定和记录各组奶牛的采食量、血清相关指标及繁殖功能指标,分析中草药复合物对奶牛采食量、抗氧化能力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产前第14~7天的2%试验组外,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复合物可极显著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P<0.01);抗氧化能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奶牛血清过氧化氢酶活力在产前第14天、产后第21天显著下降(P<0.05),1%试验组奶牛血清丙二醛含量在产前第7天、产犊当天极显著下降(P<0.01),产后第14天显著下降(P<0.05),2%试验组奶牛血清丙二醛含量在产前第7天显著下降(P<0.05),在产犊当天、产后第14天极显著下降(P<0.01);生殖激素方面,与对照组相比,2%试验组奶牛血清雌二醇含量在产前第21天显著下降(P<0.05)、产前第14天极显著下降(P<0.01)、产前第7天极显著上升(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发酵中草药复合物对奶牛抗氧化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大黄鱼DIGIRR通过抑制MyD88-NF-κB的激活参与免疫调控
15种中草药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物对2种水霉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肠道菌群及抗病力的影响
一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增强作用
苦豆草生物碱对分月扇舟蛾的取食、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
中国部分地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灵芝的生物活性组分及其抑制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繁殖的研究(英文)
大学教师“近亲繁殖”会抑制学术生产力吗——以东西部两所“双一流”建设高校H学科为例
2种色素合成抑制剂防除小麦田抗药性禾本科杂草的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