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74)
- 2023(4547)
- 2022(3829)
- 2021(3222)
- 2020(2725)
- 2019(5819)
- 2018(5679)
- 2017(11059)
- 2016(5517)
- 2015(6298)
- 2014(6439)
- 2013(6592)
- 2012(6403)
- 2011(6033)
- 2010(6233)
- 2009(6003)
- 2008(5605)
- 2007(5328)
- 2006(4916)
- 2005(4598)
- 学科
- 济(52865)
- 经济(52835)
- 管理(20611)
- 业(15596)
- 方法(14975)
- 地方(14169)
- 数学(13577)
- 数学方法(13542)
- 企(12557)
- 企业(12557)
- 地方经济(11477)
- 中国(8896)
- 业经(8116)
- 学(7878)
- 财(7544)
- 农(7077)
- 经济学(6403)
- 环境(6235)
- 制(5437)
- 农业(5224)
- 融(5218)
- 金融(5218)
- 产业(5207)
- 结构(4994)
- 体(4963)
- 贸(4889)
- 贸易(4886)
- 发(4830)
- 和(4817)
- 易(4574)
- 机构
- 学院(95072)
- 大学(93798)
- 济(55318)
- 经济(54519)
- 管理(35053)
- 研究(34871)
- 理学(29889)
- 理学院(29597)
- 管理学(29268)
- 管理学院(29100)
- 中国(26826)
- 财(22914)
- 经济学(18858)
- 京(18406)
- 财经(18358)
- 科学(17939)
- 所(17429)
- 经济学院(16626)
- 经(16531)
- 研究所(15547)
- 中心(14862)
- 江(13842)
- 财经大学(13418)
- 院(11957)
- 北京(11823)
- 农(11323)
- 商学(10986)
- 科学院(10924)
- 商学院(10867)
- 州(10805)
- 基金
- 项目(56014)
- 科学(44889)
- 基金(42400)
- 研究(40467)
- 家(35913)
- 国家(35634)
- 科学基金(31188)
- 社会(29548)
- 社会科(28166)
- 社会科学(28160)
- 基金项目(21614)
- 省(20964)
- 自然(18366)
- 自然科(17950)
- 自然科学(17948)
- 资助(17727)
- 自然科学基金(17609)
- 教育(17386)
- 划(16574)
- 编号(14783)
- 济(13346)
- 经济(13245)
- 发(13210)
- 国家社会(13021)
- 部(12614)
- 重点(12408)
- 发展(11430)
- 人文(11329)
- 教育部(11315)
- 展(11280)
共检索到151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匡贤明
从当前情况看,中国经济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有效扩大消费,如何有效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如果到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所预期的35万亿元,市场消费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那么中国相当多的经济问题能够迎刃而解。怎么扩大消费?最直接的办法是降低消费的成本。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城镇化是最大收入群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浩俊
2014年12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9.5,跌破50关口并创七个月最低水准。结果并不出乎意料,早在11月50.0的终值出来以后,多数预测就认为12月将跌破枯荣线。从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市场投放的资金已经完全超出了市场本身所需要的量,超出了经济规模可承受的范围。但是,价格水平却表现得出人意料的平稳,表现得已完全去除了通胀压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关科
1999年,我国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继续着力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本文指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扩大消费,核心问题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实现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展住宅产业、启动家用汽车消费市场必将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开拓农村市场也是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明志 余佳
利率是调节消费者跨时间消费选择的一个重要政策变量。在我国目前消费低迷,物价指数持续回落的形势下,征收利息税无疑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征收上来的税收收入来扩大政府购买,刺激总需求。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讲,征收利息税等同于利率的下跌,从而当期消费的机会成本下降,从理论上有可能刺激个人消费。本文建立一个消费者跨时间消费选择的生命周期模型来分析利息税对消费的刺激作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赛丰
消费热点一般是具有较高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的高档消费品。消费热点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形成机制。正确选择和培育消费热点(如住房、汽车),发展我国的支柱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消费热点 经济增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祁京梅
一、正确认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人们一般认为,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较大,但是,在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增长贡献率即某一需求年新增额占GDP年新增额的比重)之后,发现除极个别年份外,最终消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梦霞 蒋国海
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为通过消费端促进经济快速复苏,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短期消费刺激政策,而鲜有研究针对疫情下短期消费刺激政策在城市经济复苏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政府短期消费刺激政策在城市经济复苏中的作用机制,而后进行市场调研,通过案例分析短期消费刺激政策在实施中凸显出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目前城市层面有代表性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优化城市短期消费刺激政策的改进建议,以期实现以城市为代表的内循环经济的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近日,我国央行又作出决定,自1998年12月7日起,再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息率,平均降低0.5个百分点。这是自1996年以来,我国央行连续第六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据业内人士宣布,这次降息旨在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使我国经济走出近两年来的低谷,带动1...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曦 李丽玲 王茜
作为中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创新,定向降准首次将结构性调整功能赋予货币政策,然而目前仍缺乏对其政策效果的研究。本文以汽车金融类定向降准政策为例,阐述其对汽车消费和汽车企业投资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依据标准的双重差分分析步骤,定量评估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对汽车企业营业收入和投资的作用效果,验证该政策的“消费剌激效应”和“投资刺激效应”。研究表明: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并未显著提高汽车企业的营业收入,但是刺激了汽车企业的投资;高投资机会企业和大企业的投资对定向降准政策的反应更加强烈,企业所有制特征不是政策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上结论意味着: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刺激了汽车供给却未能对汽车需求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强化了汽车行业的供求失衡,背离了中央银行刺激需求、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初衷。在未来,中央银行应更注重对降准对象内部运行的考察,改进政策操作方式,并结合监管手段改变金融机构的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机制,使得定向降准政策能够真正做到精准调控。
关键词:
定向降准 双重差分 汽车消费 投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曦 李丽玲 王茜
作为中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创新,定向降准首次将结构性调整功能赋予货币政策,然而目前仍缺乏对其政策效果的研究。本文以汽车金融类定向降准政策为例,阐述其对汽车消费和汽车企业投资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依据标准的双重差分分析步骤,定量评估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对汽车企业营业收入和投资的作用效果,验证该政策的"消费刺激效应"和"投资刺激效应"。研究表明: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并未显著提高汽车企业的营业收入,但是刺激了汽车企业的投资;高投资机会企业和大企业的投资对定向降准政策的反应更加强烈,
关键词:
定向降准 双重差分 汽车消费 投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夏杰长
一、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说明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需求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是消费需求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方面,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中,消费需求的贡献最大,改革开放20年来...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韩仁月
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衰退的背景下,各国纷纷抛出经济刺激方案。本文在总结各国经济刺激方案主要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对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扩大财政支出与减税以及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最后提出我国经济刺激方案应以促进居民消费为着力点,体现民生,并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经济刺激方案 财政政策 减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锡军 顾苏秦
2010年9月20日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经济周期确定委员会发布公告,美国经济在2009年6月到达谷底,标志着从2007年12月开始持续18个月的经济衰退已经结束,新一轮的经济扩张正在开始。委员会认为,任何未来的经济下行都将是新的衰退,而不再是本次衰退的延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为缓解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冲击,不排除央行通过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来促进出口的可能性。2008年12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跌停可能反映了人民币汇率政策方向的变化。然而,以贬值促出口可能收效甚微,并可能进一步加剧价格扭曲与资源错配。刺激经济不能以放松结构调整为代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华 汪洋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中美两国经济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两国政府均采取了积极的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衰退。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