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1)
- 2023(9431)
- 2022(8505)
- 2021(8117)
- 2020(6858)
- 2019(15985)
- 2018(16164)
- 2017(31110)
- 2016(17284)
- 2015(19559)
- 2014(19690)
- 2013(19347)
- 2012(17792)
- 2011(15834)
- 2010(15638)
- 2009(14179)
- 2008(13707)
- 2007(11756)
- 2006(10125)
- 2005(8652)
- 学科
- 济(64285)
- 经济(64203)
- 管理(48409)
- 业(45198)
- 企(38152)
- 企业(38152)
- 方法(31768)
- 数学(27229)
- 数学方法(26915)
- 农(16625)
- 中国(16250)
- 财(15938)
- 学(15644)
- 业经(14191)
- 地方(13400)
- 理论(12249)
- 贸(11951)
- 贸易(11945)
- 易(11600)
- 和(11439)
- 农业(11049)
- 制(10715)
- 技术(10618)
- 务(10384)
- 环境(10340)
- 财务(10321)
- 财务管理(10304)
- 教育(10037)
- 企业财务(9747)
- 银(9639)
- 机构
- 大学(240912)
- 学院(238399)
- 管理(97588)
- 济(89124)
- 经济(87002)
- 理学(85193)
- 理学院(84263)
- 管理学(82780)
- 管理学院(82363)
- 研究(78307)
- 中国(56123)
- 京(51853)
- 科学(50864)
- 财(39951)
- 所(39472)
- 农(38553)
- 业大(37924)
- 研究所(36395)
- 中心(35203)
- 江(33150)
- 北京(32869)
- 财经(32673)
- 范(32001)
- 师范(31678)
- 农业(30426)
- 经(29646)
- 院(28806)
- 州(27640)
- 技术(26306)
- 师范大学(25770)
- 基金
- 项目(169451)
- 科学(131702)
- 研究(124199)
- 基金(120888)
- 家(105455)
- 国家(104563)
- 科学基金(89257)
- 社会(75110)
- 社会科(70983)
- 社会科学(70965)
- 省(66842)
- 基金项目(65057)
- 自然(59269)
- 自然科(57847)
- 自然科学(57833)
- 教育(57042)
- 自然科学基金(56764)
- 划(56290)
- 编号(51725)
- 资助(50149)
- 成果(41911)
- 重点(37384)
- 部(36900)
- 课题(35555)
- 发(35477)
- 创(35212)
- 创新(32721)
- 科研(32513)
- 项目编号(32130)
- 大学(31471)
共检索到334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延林 董铁民 田野 佟超然
用同一批优树繁殖成无性系和实生家系子代分别建立遗传测验林,12年生时进行树高、胸径、主干高、单株材积4个性状测定,计算它们的变异系数,并进行各自优良无性系或家系的选择,最后比较两种选择策略的遗传进度、遗传增益。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表型变异系数比家系间大76%以上,遗传变异系数大70%以上,按20%的入选率,入选无性系的遗传增益比入选的家系高128%以上,因而对刺槐改良采用优树无性系选择的效果比实行有性繁殖的种子园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任华东 高传壁 郑芳辑 李纪元 刘石俊 方玉霖
对澳大利亚黑荆天然林19个种源区的168个自由授粉家系及我国温州人工林的1个自由授粉家系4年生子代测定林的生长表现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及家系的高、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子代的遗传变异丰富,树高、胸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3、0.32,单株遗传力为0.32、0.22;长泰、南康两试点的树高、胸径在选择率为20%时的遗传增益为24%~33%。对两试点共同家系的合并分析发现,家系的生长性状存在较大的环境互作效应。最后,采用育种值评定法评选出优良家系35个,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今后黑荆树进一步改良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黑荆树,自由授粉子代,种源/家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钟伟华 何昭珩 周达 程候才 黄华喜 林新
对47个火炬松自由授粉家系进行了苗期和幼林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苗木保存率与苗高均差异显著,保存率与苗高呈正相关,但与幼树高生长不相关。家系间树高生长差异显著,有1/5以上明显优良。此外,还研究了统计分析方法与比较标准对选择效果的影响,以及苗期低强度淘汰的有效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强 常恩福 董福美 范国才 尹嘉庆
1988年在腾冲县古永林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试验。通过7年的观测,试验已显示出天然优良林分子代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6560%、21984%和26957%,遗传增益分别为2014%、4046%、10711%和5979%,目前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通过试验反馈表明了所制定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方法及标准(滇西)”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云南松,优良林分,子代测定,遗传增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雷鸣 张守攻 孙晓梅
[目的]比较研究日本落叶松系谱重建前后生长和化学材性性状遗传参数的变化,以期为国内以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主的遗传测定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系谱重建技术获取了来自66个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的601个子代的完整系谱信息,并利用单株混合线性模型比较了系谱重建前后生长(树高、胸径、材积)和材性(α-纤维素、木质素、综纤维素)性状的遗传参数(加性遗传方差、遗传力、育种值)、育种值准确度和现实遗传增益的变化。[结果]系谱重建后各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和遗传力均有所下降;胸径和材积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礼华 陈孝英 李锦清 张建忠 赖发兴 陈永光
根据湿地松初级种子园14个自由授粉家系苗期和童期的材料,分析了高、径、材积及高径比等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在苗期和童期各生长性状在家系间都有极显著差异,且呈中度至强度遗传;各家系高、径生长年度间呈正向紧密相关,各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也显著;家系×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就生长和形质两方面综合评选出三个速生且形质较优的湿地松家系。
关键词:
湿地松 自由授粉子代 遗传测定 指数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叶代全
对11年生枫香优树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进行分析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生长性状在子代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均在25%以上,树高最大值13.10 m,最小值仅为1.30 m;胸径最大值12.2 cm,最小值仅为1.0 cm;材积最大值0.074 85 m3,最小值仅为0.000 15 m3。优树子代总体表现较好,一半以上子代的生长量好于当地商品种。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的家系遗传力均在0.7以上,生长性状受较强程度遗传控制。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间的正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树高、胸径和材积间的相关系数均达0.8以上。通过综合比较,从54个家系中选出19个速...
关键词:
枫香 优树 子代测定 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青粉 马建伟 王军辉 王亚南 潘春林
为了分阶段测定油松自由授粉家系间差异和选择油松优良家系,对82个油松家系(22年生)进行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分析树高和胸径的年-年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及历年的遗传方差和环境方差、遗传及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力的同时,研究不同林龄树高和胸径与22年生时材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油松家系间树高、材积等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结合早期选择效率和选择正确率及去劣错误率,认为油松优良家系选择是可以在早期进行的,其初选年龄应是9年生时。此外,在22年生时以材积育种值为选择指标,筛选出24个油松优良家系,其单株材积实际增益分别较对照28、95和106增加了36.54%、8.92%和18.63%。最终选出速生优良家...
关键词:
油松 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早期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白天道 徐立安 王章荣 林能庆 张森行
以福建省白砂国有林场的马尾松实生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分析了5、6年生家系生长量(树高、胸径及材积)及形质指标(通直度、冠幅及侧枝粗度)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材积、胸径、树高生长性状及冠幅、通直度、侧枝粗度等形质指标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且家系内变异大于家系间。家系、单株遗传力分别在0.493 0.731、0.080 0.199之间。利用最佳线性预测的单性状(材积)及多性状联合(材积、冠幅、侧枝粗度及通直度)估算了6年生家系育种值。分析了材积单性状选择方式、多形状联合选择以及冠幅约束选择在不同入选率下亲本家系的预测及现实遗传增益(材积及通直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琼蓉
18年生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从南带西区引进的马尾松良种能明显提高福建省东南部一般产区人工林生产力;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在家系间具有遗传差异,遗传方差相对分量分别为3.43%、4.34%、2.23%,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4.04%、6.32%、10.61%,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206、0.329、0.149.以单株立木材积为指标筛选出5个速生优良家系,其自由授粉18年生子代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13.60 m、20.8 cm、0.22897 m3,分别较群体均值提高17.75%、26.83%、68.05%,遗传增益分别为3.66%、8.91%、10.14%.
关键词:
马尾松 种子园 自由授粉子代 遗传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李光友 陆钊华 白嘉雨 卢国桓 王尚明
对5个地点81个自由授粉家系尾叶桉子代测定3a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家系、地点间和家系与地点交互效应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过选择确定了44、47、50、66、68和88号家系为广谱型优系,同时分别选出了适宜5个试点造林区的优系各5个。测试结果对新会大泽尾叶桉种子园实施良种分类定向供种和留优去劣的遗传间伐提供了依据。若根据广谱型和局地型优系按型分系采种,实施分类定向供种其材积遗传增益为3 37%~10 57%;若对种子园实施留优去劣疏伐,其遗传增益可达6 74%~21 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少伟 钟伟华 黄凯 姜景民
对涉及 3个地点、5 2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火炬松子代测定 6a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地点间生长差异极大 ,地点间生长量的差异与纬度的变化相对应 ,高纬度的富阳试点生长最好 ,低纬度的遂溪试点生长最差。家系间生长差异显著 ,且与地点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不同的造林区应选用不同的优良家系。分别为富阳试点和英德试点选出适于各自栽植的优系 9个和 15个。本试验结果也为英德火炬松种子园定向供种及去劣疏伐提供依据。根据上述入选率采优系种子供适生地区造林 ,材积遗传增益为 5 .4 %~ 5 .8% ,若对初级种子园去劣疏伐 ,保留相应的优系 ,则材积增益可达 10 .8%~ 11.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秀艳 张守攻 孙晓梅 宋丛文 陈柏如 侯义梅
分析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5块试验林,119个家系,1962个单株)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旨在开展二代优树选择,为在湖北等北亚热带高山区建立第2代种子园提供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遗传测定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胸径、树高及材积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8~0.73,0.17~0.59和0.19~0.78,家系遗传力为0.34~0.80,0.42~0.79和0.18~0.81,单株遗传力一般低于家系遗传力。利用最佳线性预测(BLP)估算单株育种值。对比配合选择和家系/家系内选择2种选择方法表明,配合选择得到的二代优树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由家系/家系内选择得到的二代优树群体,2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军 陈益泰 姜景民 王胜山 姜荣波 徐金良
对来自3个省的52个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s家系在浙江开化进行了造林试验。3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毛红椿的树高、胸径、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等4个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等4个生长性状在不同重复间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毛红椿幼林期树高和胸径2个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力,而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等2个生长性状遗传力相对较低。以树高和胸径为选择性状,选择出65号、31号、10号、9号、80号、27号、18号和19号等8个在幼林期表现较为优异的家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景民 孙海菁 刘昭息
对位于浙西北的9年生湿地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进行了生长性状的逐年观测和7年生时形质调查及材性测定,估算了遗传参数。各家系间的高、径生长和干形、分枝角等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家系平均遗传力也都达中等程度以上(h2f>0.4)。对生长性状进行了年度相关和早晚期选择效率分析,表明第5~7年是适宜的早期选择年龄。据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分枝角度四种性状建立的多性状选择指数表明,不可能对它们进行同步改良,生长性状应是主要选择因素。在等权重情况下,对通直度和分枝用进行约束,选择出三个以建筑材为目的的优良家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