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
2023(486)
2022(395)
2021(391)
2020(317)
2019(610)
2018(580)
2017(794)
2016(682)
2015(737)
2014(677)
2013(682)
2012(648)
2011(666)
2010(652)
2009(600)
2008(594)
2007(541)
2006(457)
2005(413)
作者
(4023)
(3422)
(3348)
(3054)
(2278)
(1782)
(1487)
(1320)
(1303)
(1286)
(1267)
(1245)
(1191)
(1149)
(1146)
(1138)
(1053)
(1035)
(1028)
(1023)
(997)
(955)
(953)
(818)
(803)
(797)
(785)
(781)
(776)
(767)
学科
(1758)
(1507)
生物(1375)
(1295)
虫害(1211)
病虫(1162)
病虫害(1162)
(996)
(980)
微生(976)
微生物(976)
防治(950)
(949)
生物学(879)
及其(762)
微生物学(757)
病害(724)
(669)
经济(669)
(598)
(561)
各种(495)
(495)
土壤(494)
(469)
地方(462)
水产(455)
(420)
(389)
(381)
机构
学院(10917)
大学(10672)
(8375)
农业(6917)
科学(6404)
研究(6203)
业大(5466)
农业大学(4659)
(4595)
研究所(4398)
(3915)
实验(3836)
(3807)
(3784)
实验室(3736)
重点(3497)
中国(3193)
生物(2747)
技术(2746)
科学院(2610)
(2453)
工程(2241)
中心(2214)
(2079)
(2043)
(2016)
(1999)
(1874)
研究院(1868)
科技(1856)
基金
项目(9713)
(6870)
国家(6829)
基金(5983)
科学(5915)
(4796)
科学基金(4624)
自然(4338)
自然科(4214)
自然科学(4203)
科技(4182)
自然科学基金(4127)
(4005)
计划(3697)
基金项目(3281)
研究(3197)
(3150)
专项(2843)
重点(2641)
资助(2616)
(2615)
农业(2521)
技术(2319)
(2299)
科研(2212)
(2121)
创新(2058)
教育(1427)
(1421)
(1353)
期刊
学报(8640)
(8226)
农业(5896)
大学(5829)
学学(5821)
科学(4898)
业大(3792)
农业大学(3425)
(2604)
中国(2275)
(2049)
自然(1999)
自然科(1932)
自然科学(1932)
林业(1741)
中国农业(1657)
农林(1425)
(1425)
科技(1279)
西南(1225)
科技大(1198)
科技大学(1198)
研究(1159)
(1045)
(995)
经济(995)
华中(957)
农业科学(943)
西北(933)
中农(932)
共检索到14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兴元  吴清凤  周玉芝  韩桂云  田春杰  
在盆栽实验条件下通过生物接种技术 ,对豆科固氮树木刺槐进行联合共生体的人工构建 ,定量研究了VA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根瘤菌不同组合情况下对刺槐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对 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外生菌根菌与内生菌根菌两者之间的混接具有增效作用 ;菌根菌与根瘤菌之间存在着协同增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的最佳接菌组合是根瘤菌 ) 36 6 ) +VAR +毛边华锈伞 (H .mesophaseum 870 19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幼珊  刘相梅  张美庆  邢礼军  
研究了AM真菌盆栽培养方法最佳培养基质的筛选和营养液施用对G mosseae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质JⅢ (壤土、混合沙体积比为 1∶1)和JⅠ (混合沙、壤土、蛭石、沸石体积比为 2∶1∶1∶1)的AM真菌繁殖效果最好 ,筛选为最佳培养基质。营养液施用试验中 ,基质J1宿主为高粱和白三叶草不施营养液 ,及基质J0宿主为白三叶草每 30d施一次 1/ 10浓度Hongland营养液的 2个处理孢子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即培养基质中速效磷的含量在 10mg/kg左右对G mosseae孢子的生成最有利 ,过多或过少会起抑制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丽英  杨建伟  张二芹  杜瑞卿  
刺槐(Robinnia pseudoscacia)林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人工林主要类型之一,作为一种典型的中生树种,既喜湿润肥沃又耐干旱瘠薄,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中国树木志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立源  
水稻田力宝盆栽试验报告贺立源(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武汉430070)REPORTONTHERICEPOTCULTURALEXPERIMENTAPPLIEDTLBMICROBIALFERTILIZERHeLiyuan(HuazhongAgricul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金玲  刘志明  陆秀红  刘纪霜  秦碧霞  乔丽娅  
通过盆栽试验,观察了土壤细菌9个菌株对番茄上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能够降低番茄线虫的根结指数,且对番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19号菌株处理30 d后,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57.75%;处理60 d后,平均防效达55.88%。333号菌株处理30 d后,番茄植株生长最好,株高达43.00 cm,株鲜质量达11.17 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25%和76.46%。对单个菌株防效比较好的菌株进行初步混用试验,结果表明:部分菌株混用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但对番茄的株高和鲜质量有促进作用,且与对照差异显著。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初步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方  赵小军  倪云  黄开栋  张康  唐罗忠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杨树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开展不同杨树无性系耐盐性比较及评价。[方法]以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 895’)、1388杨(P.×euramericana‘Nanlin 1388’)、3804杨(P.deltoides‘Nanlin 3804’)、110杨(P.deltoides×P.cathayana cl.‘110’)和328杨(P.×euramericana cl.‘328’)5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以无盐处理为对照,对其在不同盐(NaCl)浓度处理(1‰、2‰、3‰、4‰、5‰)土壤下的成活率、生长量、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光合速率等13项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在土壤盐胁迫下5个杨树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生长均受到了抑制;苗木成活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盐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随着盐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结论]5个杨树无性系耐盐性存在差异,其顺序为:110杨>328杨>3804杨>895杨>1388杨。110杨能耐受3‰左右的土壤含盐量,其它无性系只能耐受2‰左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锡昌   林蓝慧   蒙姣荣   李界秋   王忠文  
【目的】从香蕉根际土壤等材料中分离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为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菌株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香蕉枯萎病罹病土壤、桑蚕和发酵藻等材料中分离得到微生物,再分别采用平板划线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细菌、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以香蕉枯萎病菌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Foc STR4)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试验,对抑制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只接种Foc STR4为对照进行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结果】从罹病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对Foc STR4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TU3-1,抑制率为56.18%,在实验中发现TU3-1对香蕉炭疽病菌等其他13种供试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5.99%。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只接种Foc STR4处理相比,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1.81%。经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实验观测,TU3-1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属(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性,可水解淀粉和纤维素,产生氨气和蛋白酶,最适宜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培养温度为30 ℃,最适生长pH为7。【结论】筛选鉴定得到1株对Foc STR4抑制率为56.18%、对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为51.81%的拮抗细菌TU3-1,被鉴定为B. velezensis TU3-1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及3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抑菌活性,可进一步开发作为生防菌种质资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小庆  徐阳春  陆根法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当前主要环境污染源,进行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对于减少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4个水稻品种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排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间生态效率与氮肥利用效率具有一定正相关性,氮肥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其生态效率明显较高。本研究揭示了农作物品种的筛选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影响,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翔高  房伟民  王保根  汪诗珊  张思平  
根据盆栽梅花的特点和要求,初选出15个梅花盆栽专用品种.通过改进育苗方法,加快树冠成形,促进花芽分化等技术措施的研究,初步取得了1a育苗、2a养护出成品的梅花盆栽快速生产技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善东  雷平  郭照辉  黄军  程伟  付祖姣  单世平  
从番茄植株分离得到内生细菌18株,其中2株对番茄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菌株QGJ–6的拮抗圈直径最大,为20.2 mm,盆栽试验中对番茄青枯病的生防效果达82.4%。逐步诱导拮抗内生细菌QGJ–6对硫酸链霉素产生抗性,通过灌根接种的方法,验证了菌株QGJ–6能在番茄的根、茎、叶中定殖。基于菌株QGJ–6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幼珊  刘相梅  张美庆  邢礼军  
研究了盆栽培养后处理方式、宿主种植密度和农药对Glomusmosseae生长繁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后处理A和后处理B的处理方式均可促进孢子的形成 ,以高粱为宿主的产孢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90 9% ,5 4 5 % ,三叶草为宿主则分别提高 6 1 5 % ;7 7%杀菌剂利得不利于G mosseae繁殖体的形成 ,施后产孢量仅为对照的 4 7 6 % ,杀菌剂代森锰锌对生长繁殖影响不大。试验所设的在体积为 96 0 0cm3的容器里高粱的 4个种植密度中 ,7和 14棵的处理更有利于G mosseae孢子的产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凯利  李建明  贺会强  韩瑞锋  孙三杰  姚勇哲  
【目的】探讨水分对番茄叶片光响应特性的影响,为番茄栽培提供科学用水依据。【方法】以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按照单株日蒸腾蒸发量(ET)的50%,75%,100%和125%作为补充灌溉量设置4个水分处理,并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番茄叶片的光响应曲线。【结果】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以125%ET处理的最高;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叶片温度(Tl)、气孔限制值(Ls)则呈下降趋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莉  宿福园  李长林  裴忺  姚延兴  王燕  陈卫东  杨守坤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盆栽基质的理化性质,为筛选适合葡萄盆栽的基质及田间葡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扦插藤稔葡萄为试材,以不添加任何基质的园土为对照(Control),将园土、蛭石、椰糠、菇渣按不同体积比混合配制成7种有机栽培基质,分别为园土:蛭石为5:1(P1)、园土:蛭石:椰糠为4:1:1(P2)、园土:菇渣:蛭石:椰糠为3:1:1:1(P3)、园土:菇渣:蛭石:椰糠为2:2:1:1(P4)、园土:菇渣:蛭石:椰糠为1:3:1:1(P5)、菇渣:蛭石:椰糠为4:1:1(P6)、菇渣:蛭石为5:1(P7),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盆栽葡萄生长的影响。[结果]①菇渣能够有效降低基质容重,增加毛管持水量,增加基质的有机质、磷、钾和氮含量,同时促进盆栽葡萄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和地下部分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②7个不同基质配方的处理中,P6处理在葡萄植株种植前,有机质、磷、钾、铵态氮、硝态氮等营养元素含量都显著最高,种植后,各营养元素仍然显著最高,且前后降低幅度最大;P6与P7的容重显著最小,但P6的EC值又显著小于P7;且P6处理对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的促进效果均表现最为显著。[结论]综合比较不同基质配方基质营养元素、理化性质、微生物含量及其对盆栽葡萄生长量、根系特征等指标的影响,认为菇渣、蛭石、椰糠按4:1:1体积比混合最适宜于盆栽葡萄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向丽  张启翔  
【目的】降低丽格海棠盆花生产成本并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丽格海棠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方法】在现代化温室进行丽格海棠的盆栽试验,利用水、肥2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共设13个处理,每处理20盆,研究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生物量、株高、冠幅、花朵数和开花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分别以生物量、株高、冠幅、花朵数和开花持续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回归方程,经检验水、肥2因子对丽格海棠的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均有明显影响;主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施肥量对各指标的影响大于浇水频率,并得出测定指标最优时的浇水频率和施肥量;通过单因素效应分析,得到了水、肥2因子对丽格海棠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的作用规律。【结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  陈发棣  赵宏波  房伟民  
利用1、2、4、8 mg.L-1平阳霉素(PYM)对小菊品种意大利红离体培养的叶片和茎段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PYM对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PYM质量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茎段外植体经不同质量浓度PYM处理后的M1代,进行田间主要观赏性状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诱变后代与对照相比,平均株高、冠幅、节间长度和叶片长/宽均减小,花径增大,管状花数目和舌状花数目增加。诱变后代中还出现了叶色、叶型、花色以及花型变异的植株。随着PYM质量浓度由低到高,花型的变异率分别为0、2.5%、3.3%和1.2%,花型多为舌状花向下翻卷,或舌状花前端变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