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9)
- 2023(6882)
- 2022(5776)
- 2021(5113)
- 2020(4060)
- 2019(9061)
- 2018(8889)
- 2017(16266)
- 2016(9081)
- 2015(10097)
- 2014(10160)
- 2013(10146)
- 2012(10179)
- 2011(9555)
- 2010(9964)
- 2009(9110)
- 2008(9198)
- 2007(8356)
- 2006(7780)
- 2005(7483)
- 学科
- 济(44205)
- 经济(44162)
- 业(21528)
- 管理(20946)
- 地方(17506)
- 中国(16260)
- 企(14810)
- 企业(14810)
- 农(13878)
- 业经(11200)
- 方法(10584)
- 地方经济(9901)
- 学(9844)
- 农业(9766)
- 发(9433)
- 融(9279)
- 金融(9278)
- 银(9173)
- 银行(9146)
- 行(8994)
- 数学(8452)
- 数学方法(8322)
- 制(7937)
- 贸(7744)
- 贸易(7733)
- 环境(7663)
- 易(7370)
- 财(6962)
- 发展(6957)
- 展(6932)
- 机构
- 学院(138105)
- 大学(135896)
- 研究(58183)
- 济(54464)
- 经济(53139)
- 管理(45083)
- 中国(43493)
- 科学(37485)
- 理学(37027)
- 理学院(36404)
- 管理学(35584)
- 管理学院(35329)
- 所(32148)
- 京(31701)
- 农(31007)
- 研究所(29123)
- 中心(25062)
- 财(25018)
- 农业(24198)
- 江(24111)
- 业大(22398)
- 范(21577)
- 师范(21318)
- 院(20735)
- 北京(20726)
- 省(20614)
- 州(19468)
- 财经(18667)
- 科学院(18503)
- 师范大学(17081)
- 基金
- 项目(86624)
- 科学(66552)
- 研究(62424)
- 基金(59429)
- 家(53411)
- 国家(52914)
- 科学基金(43123)
- 社会(38192)
- 社会科(36086)
- 社会科学(36078)
- 省(35932)
- 基金项目(30906)
- 划(30124)
- 教育(27583)
- 自然(27074)
- 自然科(26412)
- 自然科学(26398)
- 自然科学基金(25905)
- 发(25786)
- 编号(25104)
- 资助(24157)
- 成果(21609)
- 重点(20606)
- 发展(20413)
- 展(20033)
- 课题(19473)
- 部(17868)
- 创(17817)
- 创新(16769)
- 计划(16714)
共检索到232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建武 刘碧荣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是一种灌木果树,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具很高的经济、观赏价值。近年来,在陕西省汉中、商洛地区大面积人工栽培刺梨,在栽培区普遍发生白粉病(Sphaerotheca pannosa(Wallr.)Lev),危害新梢、蕾、花和幼果,造成减产,严重时新梢枯死。目前,国内外对此病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于1988~1990年对该病的危害和病原菌的形态、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刺梨 白粉病 侵染 防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长维 李昆 陈友 孙永玉 崔永忠 柴守权
麻疯树白粉病在干热河谷时有发生,通常危害麻疯树茎杆、枝叶、花果,降低麻疯树光合作用与生长势,影响其结实.通过室内镜检和田间系统观察发现:引起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为串珠状粉孢Oidium monilioides Nees真菌,白粉病发生在年度内呈现单峰曲线;温度与湿度是影响此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气候因素,地理位置、种植方式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也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白粉病发生的是麻疯树的抗病性.用4种高效低毒农药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70%甲基托布津400~1000倍使用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在88.15%~96.92%之间;5%云大翠丽1000倍、2000倍效果次之,防治效果在...
关键词:
麻疯树 白粉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武军 张伟 张辉 王朝斌 徐兴全 郑仕军
研究了12.5%粉唑醇SC、25%戊唑醇EW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药后14 d,12.5%粉唑醇SC、25%戊唑醇EW各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可达70%以上;药后30 d,12.5%粉唑醇SC较高剂量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90%以上,25%戊唑醇EW防效可达85%以上。同一剂量条件下,25%戊唑醇EW剂型防效显著优于80%戊唑醇WP剂型。试验结果表明,12.5%粉唑醇SC和25%戊唑醇EW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
关键词:
三唑类杀菌剂 小麦白粉病 防效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淑贞 丁立忠 楼君芳 张秋月 吴继来 胡国良
山核桃干腐病Macrophoma caryae是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的一种新病害。研究发现,该病每年3月下旬始发,至11月下旬以菌丝体在病组织越冬。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蔓延,选择14种药剂对它们开展单稀释倍数抑菌试验,并将抑菌效果好的3种药剂进行8种梯度稀释倍数试验,再按筛选出的最佳防治药剂及其稀释倍数进行实地防治试验,获得最佳防治药剂和方法。结果表明:当4-5月山核桃干腐病的病原菌孢子发生盛期,在病株上喷洒体积分数为80%402抗菌剂乳油1∶100~1∶2 5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1∶100~1∶2 500倍液和95%硫酸铜晶体1∶100~1∶500倍液的可选配比溶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强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属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是我国特色的新兴水果之一,其果实肉脆、甜酸、具浓郁的特殊香味,被誉为水果中的Vc之王,其防癌、抑癌和抗衰老等保健作用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关注。但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刺梨白粉病(Unc-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浩洋 张炜炜 曾亮 柴继宽 焦润安 金小雯 宫文龙 黎蓉 赵桂琴
为筛选安全高效的生防药剂,本研究选取3种类型的7个生防药剂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华家岭乡对田间自然诱发的燕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 sp. avenae)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7 d,生防药剂防效普遍不及化学药剂三唑酮和腈菌唑,仅有苦参碱和大黄素甲醚防效较好,分别为85.01%和83.93%;第2次施药后7 d,各生防药剂的防效与第1次施药后7 d相比有所提高,其中大黄素甲醚和枯草芽孢杆菌防效较高,分别为91.82%和91.46%;第2次施药后20 d表现为大黄素甲醚的防效最高,达85.12%,高于化学药剂三唑酮(80.60%)和腈菌唑(84.12%),其他生防药剂如蛇床子素、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与化学药剂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生防药剂处理显著提高了燕麦旗叶SPAD值、千粒重和种子产量,其中0.5%大黄素甲醚效果较好,种子产量较对照增加16.77%。研究表明,参试的7个生防药剂对燕麦白粉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虽与化学药剂相比速效性稍差,但其持效性较好。结合防效、持效性及燕麦种子产量来看,植物源杀菌剂中的0.5%大黄素甲醚是防治燕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施,间隔7 d喷第二次,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危害,确保燕麦种子产量,有效降低经济损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国荣 韩青梅 康振生
通过室内苗期和成株期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的Folicur和Caramba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苗期1.15mL/L的Folicur,3.75mL/L的Caramba对小麦叶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已发病的小麦叶片能够抑制叶片内病菌的生长。成株期发病前施药,Folicur和Caramba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57%和82.09%,均高于常规用量粉锈宁的防治效果(68.16%);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可达68%以上,仍高于常规用量粉锈宁的防治效果(65.7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敬华 孟庆芳 石琳琪 刘大群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与细胞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菌的作用位点,揭示了白粉菌以及寄主细胞在超微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处理前后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率、菌丝的生长、产孢时间。结果表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表明,寄主细胞对病原菌的侵入产生了防卫反应结构,表现为寄主细胞壁加厚,染色加深,在寄主细胞壁下产生结构致密的乳突,在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有黑色沉积物质。黄瓜白粉菌产生吸器的数目明显减少,吸器畸形,吸器壁增厚,细胞器泡囊化解体,最终吸器坏死,不能从寄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基成 刘秋 朱桂清 张璐 曹远银
以化学药剂三唑酮为对照,3测定了种新研制的生物药剂对感病春麦品种辽春10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菌剂处理的小区病情指数增长慢,最终数值低(22.90,20.33);植物源杀菌剂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66.78%和73.33%,防效均优于其他生物药剂。直接测定不同药剂对白粉病无性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为24.47,比三唑酮的EC50值(35.04)低,说明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不接种白粉病条件下,辽春10小麦喷施植物源杀菌剂等药剂后,出现了类似抗病品种的反应,体内的重要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生物药剂 生物防治 防御酶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景涛 孙立祎 于利国 刘铁铮 李瑞平 鄢新民 陈江玉
对套袋梨园中国梨木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详尽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入袋的始、盛、末期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套袋的与不套袋的相比,入袋上果时间提前10~19 d;虫量平均增加13倍;由为害叶片变成为害套袋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增加了间接为害途径,且为害症状有显著变化。提出了防治适期和物理、农业、化学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中国梨木虱 发生特点 防治适期 防治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多禄 秦贺生 魏康年
近年来河北省固安县梨黑星病发生日趋严重。全县每年由此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万元以上。重点发病区相屯村1989年和1990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12万元和20万元。1991年在发病最重的地块和最易感病的京白梨品种上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初步找到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在芽萌动时喷布尿素等药剂有助于铲除越冬病源;盛花后一周为第一次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全年防治7~8次可有效地控制梨黑星病发生。试验区的病果率由1990年的100%下降到1991年的1.8%,按传统方法防治的果园病果率仍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梨黑星病,发病规律,化学防治,乌码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多禄 秦贺生 魏康年
近年来河北省固安县梨黑星病发生日趋严重,全县每年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以上,重点发病区相屯村1989年和1990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12万元和20万元。1991年在发病最重的地块和最易感病的京白梨品种上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初步找到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在芽萌动时喷布尿素等药剂有助于铲除越冬病源;盛花后一周为第一次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全年防治7~8次可有效地控制梨黑星病发生。试验区的病果率由1990年的100%下降到1991年的1.8%。按传统方法防治的果园果病率仍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梨黑星病 发病规律 化学防治 乌码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孔令晓 罗畔池 闫兴明 闫春萍 赵有林
玉米疯顶病的发病植株多数雌、雄穗小叶状增生畸形 ,叶片变厚、有明显的条状突起。鉴定结果表明玉米疯顶病是由霜霉科指疫霉属大孢指疫霉侵染所致 ,是玉米霜霉病的一种。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杂草和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本病
关键词:
玉米疯顶病 病原菌 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