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7)
- 2023(7737)
- 2022(6842)
- 2021(6247)
- 2020(5705)
- 2019(13336)
- 2018(13089)
- 2017(25550)
- 2016(14104)
- 2015(15681)
- 2014(15897)
- 2013(16087)
- 2012(15236)
- 2011(13863)
- 2010(14126)
- 2009(13017)
- 2008(13275)
- 2007(12211)
- 2006(10338)
- 2005(9451)
- 学科
- 济(58915)
- 经济(58858)
- 业(36219)
- 管理(35770)
- 方法(29444)
- 企(28715)
- 企业(28715)
- 数学(26142)
- 数学方法(25839)
- 学(15706)
- 农(15455)
- 财(15440)
- 中国(14151)
- 贸(11091)
- 贸易(11089)
- 地方(11012)
- 制(10839)
- 易(10759)
- 业经(10562)
- 农业(10073)
- 务(9734)
- 财务(9706)
- 财务管理(9680)
- 企业财务(9206)
- 银(9059)
- 银行(9015)
- 理论(8786)
- 融(8741)
- 金融(8736)
- 和(8638)
- 机构
- 大学(209352)
- 学院(206002)
- 济(81976)
- 经济(80154)
- 研究(75531)
- 管理(74234)
- 理学(63883)
- 理学院(63072)
- 管理学(61692)
- 管理学院(61300)
- 中国(55241)
- 科学(50221)
- 农(45459)
- 京(45053)
- 所(41576)
- 研究所(38149)
- 财(38083)
- 业大(36403)
- 农业(36322)
- 中心(33874)
- 江(32383)
- 财经(30351)
- 北京(28219)
- 经(27526)
- 院(27141)
- 范(26923)
- 师范(26516)
- 经济学(25639)
- 州(25322)
- 省(24405)
- 基金
- 项目(138704)
- 科学(106607)
- 基金(99947)
- 研究(94685)
- 家(90405)
- 国家(89713)
- 科学基金(73904)
- 社会(58069)
- 社会科(55008)
- 社会科学(54986)
- 省(54312)
- 基金项目(52689)
- 自然(50062)
- 自然科(48899)
- 自然科学(48873)
- 自然科学基金(48021)
- 划(46578)
- 教育(43832)
- 资助(42431)
- 编号(37166)
- 重点(32321)
- 成果(31069)
- 部(30784)
- 发(29569)
- 创(28041)
- 计划(27908)
- 科研(27859)
- 课题(26411)
- 创新(26322)
- 性(25499)
共检索到303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宏晶 王印庚 葛建龙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王锦锦 袁春营 崔青曼 常玉松 施国军
为明确刺参养殖池塘大量出现的一种潜在敌害生物种类以及不同养殖区域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了小头虫的种类,并基于18S rDNA、CO I和ITS基因序列,对山东东营和青岛两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虫体外观呈红色,长7.94~25.27 mm,宽0.65~0.94 mm,头部呈圆锥状或钝圆形;胸部九个胸节,前七胸节具毛状刚毛;雄体在第八、九胸节具有钩状生殖棘;雌体在腹部具成对的卵巢;身体背部圆形,腹部较扁平,后腹部无鳃;尾部末端具肛门。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系统发育树和序列比对,发现其与Capitellateleta聚为一支且序列相似性为99.11%。结合形态学特征及COI基因分析结果,确定山东刺参养殖池塘的小头虫为C. teleta。不同地区小头虫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山东C. teleta和韩国C. teleta以及日本C. teleta的亲缘关系最近,进一步说明刺参养殖池塘中的小头虫为C. teleta。东营和青岛小头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AMOVA分析结果显示,东营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青岛群体,两个地理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两个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研究结果明确了刺参养殖池塘中小头虫的种类以及不同养殖区域小头虫群体的遗传关系,为构建刺参健康养殖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旭斌 王广军 郁二蒙 龚望宝 余德光 谢骏
本试验研究了珠海市之山水产养殖基地的3个浅水池塘(1.3±0.1)m和3个深水池塘(2.2±0.1)m中的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群落结构特点以及理化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的水质和浮游藻类多样性之间的差异,为传统池塘挖深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浮游藻类密度、藻类组成及藻类优势种群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的藻类密度、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浅水池塘(P<0.05)。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中的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显著高于浅水池塘(P<0.05)。深水池塘中的藻类密度与TN和T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浩 鲁翠云 郭薇 孙效文
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4个品系,即芬兰虹鳟、挪威虹鳟、美国金鳟及日本金鳟的遗传多样性,并对部分品系2005年及2011年采集的样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在养殖及育种的选择压力下同品系虹鳟的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30个微卫星标记均可用于4个虹鳟品系的种质鉴定;②4个品系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77~5.8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90 6~0.722 1,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87 5~0.786 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35 0~0.647 0,说明4个品系均属高度多态,遗传多样性较高;③计算4个虹鳟品系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秀兰 张宇 刘相全 王育红 宋向军 王爱敏 刘刚 杨建敏
研究了采用蓝网、白纱、绿纱、编布、瓦片、石头制成的各种人工参礁对刺参池塘生态系统中底栖藻类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底层溶氧和营养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颜色较深的蓝网与绿纱附着底栖藻类的生物量较大;水深小于150cm时附着生物量较大;小型底栖藻类在编布、瓦片上的生物量较大;大型底栖硅藻在蓝网、绿纱、白纱等有孔网片上的生物量较大。NO3--N远远大于NH4+-N并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极小;而底层NH4+-N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为0.7176;PO43--P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介于二者之间。人工参礁的材料、设置方式与水深是刺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条件,并具有显著的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爱菊 朱俊杰 蒋文枰 王中华
通过对某一套养有青鱼、鲢和草鱼的2.4 hm2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池塘2011-2012年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同时运用细胞密度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中绿藻44.07%,其次是硅藻(16.95%);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征。绿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硅藻种类数在冬季和春季最多,而蓝藻种类数在夏秋季最多,隐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秋季>春季>夏季>冬季。4月份密度最大,达21.12×106cells/L,其次是11月份,达到13.68×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轶南 朱世伟 常亚青
采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黄海北部刺参养殖池塘(底泥、海水)及刺参肠道的菌群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从刺参肠道、底泥及海水样品分别获得41、31及41条扩增条带,其中优势条带分别为12、9及10条;三者具20条共有条带,其中4条为各样品的优势条带,共有条带在各样品中的丰度不同;三者分别具5、2及13条特异条带,其中肠道中的第34、42条带以及海水中的第25、46条带丰度均较高;肠道与底泥的菌群组成相似性系数(戴斯系数)为77.8%,二者与海水菌群组成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65.9%和55.6%。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佗 李彬 王印庚 廖梅杰 王金燕 刘志轩 王诗欢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大连地区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水面养殖池塘进行了春、夏、秋、冬四季有益菌分离筛选,从其水体和底泥中共分离得到66株细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病原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指示菌进行拮抗作用实验,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菌株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进行测定,最后通过安全性实验得到潜在益生菌株YQ-2。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向燕 孔杰 周洲 张龙涛 杨兴
为了解繁育基地养殖鲟鱼亲鱼的遗传背景,利用线粒体控制区部分序列对49个鲟鱼亲鱼中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检鲟鱼亲鱼(目的序列长度412~420 bp)可以划分为3大类:E(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B(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D(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类,分别包括3、2、13个单倍型,多态位点分别有13、15、30个,单倍型多样度(Hd)分别为0.417、0.2、0.853,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005 41、0.007 28、0.013 1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2.222、3、5.52。同类各单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金燕 李彬 王印庚 廖梅杰 荣小军 张正 牛盈盈 宁鲁光
2014年5月,在东营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环境中对水样和底泥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和益生菌的筛选,共获得66株可培养细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致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拮抗作用实验,使用选择培养基对菌株的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进行测定,筛选获得一株潜在益生菌株——DY-6,并进行了生理生化实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生长特性及其对刺参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DY-6对其指示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4 mm、22 mm、27 mm和37 mm,对淀粉和蛋白培养基的水解直径分别为28 mm和20 mm。利用该菌对刺参进行高浓度胁迫实验测试其安全性,实验期间浸浴组和投喂组刺参状态良好,没有发病和死亡现象。利用细菌生理生化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DY-6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CP015911)的相似性为99%。因此,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同时,将该菌株与商品化微生态制剂产品中分离的4株益生菌进行了比较,DY-6在温度20~35℃、盐度0~35范围内生长较快,优于上述4株菌,4 h进入对数生长期,10 h达到生长高峰。筛选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生长速度快,并且具有广温广盐的优点,不仅能够降低疾病发生率,还可更好地适应黄河口地区夏季水温偏高、盐度波动大的特点,由此具有良好的益生菌商业化开发潜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同乾 鲁翠云 李超 张明昭 顾颖 孙效文
对8种鲤养殖品种的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获得425 bp的Cyt b序列,其中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8%、29.0%、29.7%、14.5%,A+T含量(56.5%)高于G+C含量(43.5%),翻译为141个氨基酸,其中突变多数存在于缬氨酸和异亮氨酸之间(两个氨基酸都为不带电荷的疏水性氨基酸),其变异不影响Cyt b的功能,说明该蛋白是一个进化缓慢的蛋白,适合用于遗传进化分析。14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4个单倍型,其中75.5%的个体属于单倍型Hap 2,而单倍型Hap 1主要分布在3种表现型为镜鲤的品种。AMOVA分析结果...
关键词:
鲤 遗传多样性 细胞色素b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迟爽 刘海军 刘冉 赵振军 马家好 崔龙波
通过检测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的6项理化指标和8类细菌数量,研究了山东省莱州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周年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底泥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变化趋势相同,变化范围分别为(7.15±0.40)~(7.80±0.21)和(42.8±85.5)~(-351.0±61.5)mV。硫化物的变化趋势与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相反,其含量变化范围为(47.66±47.01)~(496.12±418.57)μg/g(干重)。总氮、总磷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57.42±103.40)~(865.83±187.85)、(166.83±17.12)~(241.32±27.21)μg/g和0.27%±0.08%...
关键词:
刺参池塘 底泥 理化指标 细菌数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赫崇波 陈姝君 高祥刚 周遵春 刘卫东 宋文涛
采用AFLP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来自福建和湖北的1984年引进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群体(P1984)、来自福建和辽宁的1997年引进的养殖群体(P1997)、来自湖南的2004年引进的养殖群体(P2004)和来自湖北的1984年与1997年引进养殖群体的杂交群体(P8497)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用10对选择性引物共扩增出523个位点,其中,243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46.46%;没有发现可以用于区分4个群体的特异性位点,但找到一些潜在的群体鉴别片段;P1984、P1997、P2004和P8497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28.93%、38...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玲 陈奕彬 李色东 刘萍 李健 吕建建
本研究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广东和台湾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2个红螯螯虾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等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在2个红螯螯虾群体中共检测到83个等位基因,广东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2.619、0.438、0.505,台湾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2.829、0.492、0.592。广东群体和台湾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65和0.538。红螯螯虾2群体的Shannon指数(H)均大于1,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0969。研究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广东和台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2个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通过群体间的杂交可有效避免近亲繁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林 罗明坤 冯冰冰 朱文彬 傅建军 梁政远 解旭东 缪凌鸿 董在杰
为探讨苏南地区美洲鲥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水平,采用15个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loop序列,对7个不同群体:镇江丹徒(Dtq)、镇江扬中(Yzq)、苏州张家港(Zjg)、苏州相城(Xcq)、南通中洋(Zyq)、常州滆湖(Ghq)和常州武进(Czq)共计210尾个体进行群体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5个SSR位点中除Asa-12外,其余位点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PIC> 0.5)。其中,7个群体期望杂合度(He)为0.615~0.75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8~0.723,两者均以Zjg群体最高。D-loop序列共检测到3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0个单倍型,其中Zjg群体单倍型最多(11个)。7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18~0.945、0.003~0.008。基于SSR和D-loop序列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Ghq群体和Zyq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0.058)和K2P遗传距离(0.003)最近,低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73~0.397和0.003~0.006)。综合分析,发现7个美洲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而群体间遗传变异程度不高,基因流Nm> 1和镶嵌式排列的个体进化树也证实7个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基于本研究,可初步了解苏南地区鲥的种质现状,为后续进一步开展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明云 张海琪 薛良义 竺俊全 钟爱华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PAGE)和RAPD技术对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分析的12种同工酶共记录了27个基因座位,其中3个基因座位Est 2、Est 3和m Adh 2为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11.111%,平均杂合度为0.0279。16个RAPD随机引物共检测出11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0个(16.81%),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44~0.972,遗传变异度为0.092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6.326,多样性值为0.0532。不论是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还是RAPD分析结果,均表明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