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2)
2023(11784)
2022(9865)
2021(8815)
2020(7129)
2019(16064)
2018(15591)
2017(29782)
2016(15645)
2015(17448)
2014(17436)
2013(17161)
2012(16098)
2011(14681)
2010(15336)
2009(14861)
2008(14018)
2007(12785)
2006(11676)
2005(11252)
作者
(44836)
(37262)
(37150)
(35138)
(23726)
(17758)
(16792)
(14421)
(14270)
(13516)
(12860)
(12578)
(12115)
(12026)
(11872)
(11549)
(10924)
(10902)
(10733)
(10581)
(9607)
(9106)
(8943)
(8569)
(8522)
(8363)
(8360)
(8345)
(7539)
(7296)
学科
(67297)
经济(67197)
管理(49990)
(48510)
(39935)
企业(39935)
中国(28166)
(28083)
金融(28081)
(27055)
银行(27040)
(26208)
(21933)
地方(21810)
(20651)
方法(19574)
(19332)
业经(18287)
数学(16527)
数学方法(16358)
(13514)
(13391)
贸易(13374)
农业(13233)
(13178)
财务(13135)
财务管理(13106)
(12962)
企业财务(12512)
(11393)
机构
学院(223158)
大学(219598)
(96457)
经济(94312)
管理(81486)
研究(79784)
中国(69596)
理学(67598)
理学院(66823)
管理学(65901)
管理学院(65474)
(50631)
(47393)
科学(44266)
(40127)
中心(38162)
财经(37943)
(36393)
研究所(35273)
(34312)
(34136)
北京(30749)
经济学(30339)
(29834)
(28881)
(28850)
师范(28559)
财经大学(27969)
业大(27929)
经济学院(27110)
基金
项目(137323)
科学(108712)
研究(105279)
基金(98266)
(83775)
国家(82991)
科学基金(71659)
社会(68424)
社会科(65037)
社会科学(65027)
(55192)
基金项目(51002)
教育(47409)
(45253)
编号(42904)
自然(42791)
自然科(41769)
自然科学(41761)
自然科学基金(41015)
资助(39906)
成果(35974)
(35359)
重点(31364)
课题(31261)
(31157)
(30101)
(29452)
发展(29060)
(28574)
国家社会(28302)
期刊
(118917)
经济(118917)
研究(76164)
中国(55094)
(42917)
金融(42917)
(40340)
管理(34039)
(33845)
学报(29340)
科学(28817)
教育(25596)
大学(23528)
学学(22135)
农业(21654)
业经(20457)
财经(19660)
技术(19321)
经济研究(19047)
(16807)
问题(14851)
(12104)
国际(11455)
理论(11193)
商业(10874)
(10831)
世界(10733)
现代(10538)
技术经济(10272)
改革(10142)
共检索到373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树卿  李文华  
券商变相融资融券的滋生和漫延曾给证券行业带来灾难。制度不完善、监管不足、风险控制手段不足是造成灾难的主因。综合治理对变相融资融券进行了彻底的割舍与矫正,为融资融券业务合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审慎监管原则指导下,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在摸索中不断前行。完成基本制度设计后,融资融券业务从试点转常规,并推出了日本式转融通业务模式。纵观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历程,完善的顶层制度设计是基础、有效监管是防范风险的保证、现行业务模式只是融资融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过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佼  陈沁梅  
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是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建设的重要一步,是股票二级市场真正的信用交易,具有专业性强、杠杆高、风险大的特点,只有在充分认识该业务蕴涵的风险并分析其产生风险的原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制度建设,才能趋利避害,推进融资融券业务的顺利开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战篪  陈相伊  吴伟立  
关于资产增长效应的成因,学术界存在错误定价与理性预期两种解释,本文以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来区分这两种假说。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制度后,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资产增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仅体现在可卖空公司中,这说明资产增长效应随着定价效率的提高而增强,而不随套利难度的提高而增强。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不论是否可卖空,过度投资、择时融资和盈余管理这些与错误定价相关的因素对资产增长效应均不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与理性预期假说相符,而不支持错误定价假说。本文不仅揭示了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增长效应的表现形式与变化趋势,也为资产增长效应的成因这一理论命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齐萌  
保证金制度是融资融券交易的一项重要制度,可以有效的降低融资融券交易的成本、控制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防范和控制融资融券交易所带来的风险。由于法律移植所具有的只观其行、不见其核的固有缺陷,导致我国的保证金制度并不完善。通过对美国保证金制度的立法和实践进行考察,并对境外市场保证金变动对股价波动影响的实证结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保证金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缺陷,难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的立法和实践经验,我国的保证金制度应着重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厘清保证金制度的设立宗旨,明确保证金比例的主管机关,规定保证金的现金比例,建立灵活和多层次的保证金制度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闻岳春  梁惠江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战篪  陈相伊  吴伟立  
关于资产增长效应的成因,学术界存在错误定价与理性预期两种解释,本文以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来区分这两种假说。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制度后,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资产增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仅体现在可卖空公司中,这说明资产增长效应随着定价效率的提高而增强,而不随套利难度的提高而增强。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不论是否可卖空,过度投资、择时融资和盈余管理这些与错误定价相关的因素对资产增长效应均不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与理性预期假说相符,而不支持错误定价假说。本文不仅揭示了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增长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姝  
2005年10月27日,新《证券法》提出"证券公司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随后,融资融券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加之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券商全面完成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投资者日趋成熟,推出融资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小丽  
融资融券是海外证券市场中一项成熟的交易制度。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等7个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融资融券交易监管体系。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发展程度、法律文化背景以及政府监管理念等因素存在差异,其融资融券交易的运行机制与监管体系也各具特色。当前,我国正积极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应借鉴境外国家和地区融资融券监管的成功经验,进行本土化设计,以完善融资融券的监管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丽  
随着2010年4月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看到融资融券给券商带来收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的风险,尤其是融券业务会使券商面临融出证券价格单边下跌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本文利用双变量自回归模型(B-VAR),采用2006年10月30日我国开始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以来的数据,结合同时期上证50的数据,分析券商在牛市和熊市以及全样本数据期间利用股指期货规避融券风险的策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何明霞  
证券金融公司是我国金融分业经营模式下,连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梁”。本文从分析我国建立证券金融公司的必要性入手,剖析证券金融公司的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科  徐龙炳  朱伟骅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制度的建设为微观上实证检验卖空限制对股票价格实际影响提供了理想的研究背景。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研究卖空限制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我们根据股票卖空限制的性质构建对冲投资组合,实证结果显示投资策略取得了0.5%的平均日超额收率,1.5%的标准差和33%的日夏普比率,表明投资组合具有很高的超额收益,但风险很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卖空限制导致了不能被卖空的股票被严重高估,股票基础价值的变化不能解释高估的股价。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卖空限制导致了股价高估,融资融券制度等做空机制有助于矫正高估的股价,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将卖空限制与事件驱动相结合,设计了能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关亭  朱松  王思敏  
以我国融资融券试点为准自然实验,从被审计方的行为选择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放松卖空限制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会促使上市公司选择审计质量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而且卖空标的公司更加倾向于变更为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对高质量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并非是融资做多所致,而是主要源于融券做空的卖空压力。本文为我国在条件成熟时全面放开卖空机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并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来自上市公司行为选择的经验证据支持,并提示学界在研究审计师选择时应该考虑卖空机制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