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2)
2023(13923)
2022(11590)
2021(10679)
2020(9039)
2019(20335)
2018(19910)
2017(38807)
2016(20275)
2015(22687)
2014(22162)
2013(21488)
2012(19195)
2011(16824)
2010(16548)
2009(15293)
2008(14801)
2007(12955)
2006(10876)
2005(9762)
作者
(53089)
(44347)
(43978)
(41950)
(28247)
(20974)
(20276)
(17139)
(16949)
(15580)
(14968)
(14954)
(13858)
(13825)
(13607)
(13586)
(13273)
(12893)
(12694)
(12592)
(10680)
(10667)
(10465)
(10061)
(9965)
(9930)
(9611)
(9465)
(8612)
(8474)
学科
(78235)
经济(78111)
管理(68901)
(66662)
(56228)
企业(56228)
方法(37116)
数学(32603)
数学方法(32178)
(24853)
中国(22669)
(21052)
(20791)
业经(19276)
(16215)
财务(16157)
财务管理(16115)
(16009)
银行(16001)
企业财务(15277)
(15165)
(14973)
贸易(14963)
(14651)
(14205)
金融(14201)
地方(13570)
农业(13477)
(13474)
技术(13319)
机构
学院(276441)
大学(275413)
(118180)
经济(115899)
管理(115182)
理学(99710)
理学院(98779)
管理学(97279)
管理学院(96716)
研究(83413)
中国(68334)
(58575)
(55077)
财经(46458)
科学(45761)
(42302)
中心(40742)
(40142)
(37500)
经济学(36807)
(36197)
业大(35977)
财经大学(34934)
研究所(33656)
北京(33522)
经济学院(33282)
(32413)
师范(32118)
(31482)
(31279)
基金
项目(191178)
科学(154410)
研究(143176)
基金(143166)
(122175)
国家(121202)
科学基金(107835)
社会(95050)
社会科(90402)
社会科学(90382)
基金项目(75210)
(73418)
自然(68533)
自然科(67073)
自然科学(67054)
教育(66409)
自然科学基金(65864)
(61186)
资助(57604)
编号(57285)
成果(45134)
(43667)
重点(42465)
(41600)
(41128)
国家社会(40223)
(39984)
教育部(38912)
课题(38473)
人文(38463)
期刊
(123216)
经济(123216)
研究(81106)
中国(51792)
(46769)
管理(44729)
科学(34731)
学报(34192)
(32453)
(30535)
金融(30535)
大学(28624)
学学(27219)
教育(25784)
技术(25656)
财经(22918)
农业(21737)
业经(20806)
经济研究(19885)
(19590)
问题(15974)
理论(13817)
财会(13196)
技术经济(13133)
(13110)
现代(12639)
实践(12476)
(12476)
商业(12398)
统计(12220)
共检索到401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龙   王翼祥   蔡培民  
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而供应链多元化配置策略是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制造强国战略对重点领域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多元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强国战略通过畅通资金链、巩固产品链以及部署创新链显著提升重点领域企业供应链多元化水平。从实施效果来看,制造强国战略对企业客户关系的多元化促进效应更大,且对国有企业、距行业技术前沿近的企业以及高市场化地区企业的促进效果更明显。本文进一步从动态视角考察发现,制造强国战略能够显著降低重点领域企业的供应链变动率,促使重点领域企业形成牢固稳定的供应链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薛彦   王珊珊  
本文构建了考虑集中性、不可控性和不可替代性三种风险来源的供应链安全性指标,利用1996—2021年双边产品层面贸易数据为全球236个经济体5143种产品测度经济体—产品层面的供应链安全性,分析供应链安全性提升对进口波动性的平抑作用,探究如何通过调整参与全球供应链的模式以维持供应稳定的潜在路径。研究发现:全球供应链风险水平在1996—2021年间不断上涨。供应链安全性的提高能显著降低进口波动性,其平抑作用对资源密集型、高科技产品和易受非关税措施针对的产品、对中等收入经济体更明显。供应链安全性的提高可以通过降低市场关联性和延长进口持续时间的渠道降低进口波动性。为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中国政府应结合产品层面精确识别风险来源的供应链安全性指标确立风险产品清单,对存在不同类型风险的产品制定差异化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以稳定供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鲜言  
根据评估视角的差别,提出供应链结构风险与运营风险概念。仅考虑供应链上单个企业,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建立模型评估运营风险的大小。并针对某跨国公司采购部供应链12个月的数据,计算信息熵大小,与部门DPMO指标进行拟合。实证表明,信息熵的大小与DPMO的大小存在明显线性关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鲜言  
根据评估视角的差别,提出供应链结构风险与运营风险概念。仅考虑供应链上单个企业,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建立模型评估运营风险的大小。并针对某跨国公司采购部供应链12个月的数据,计算信息熵大小,与部门DPMO指标进行拟合。实证表明,信息熵的大小与DPMO的大小存在明显线性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静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体现了现代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过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的成败取决于其制度逻辑及其有效性。鉴于时空境遇变化,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需要应对传统因素和国际局势的双重考验,由此,应以开放系统的视野分析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转型的核心问题,切实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的逻辑落定于共治。当代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以主体权利确立战略根基、以合作行动凝聚战略共识、以变革创新提供战略支撑,由此确立和夯实现代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有效性的基点,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效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庆洪  葛良骥  
文章运用稳定分布和控制不等式理论,在厚尾分布假设和安全第一的决策框架下重新研究了巨灾风险的集合分散问题,发现当无限损失和总体损失有限时,分散构造风险组合反而增加了整体业务的尾部风险,而当个体损失有限时,上述命题仅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对近期巨灾风险研究中提出的"全球分散"以及"一体化风险"保单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巨灾风险管理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勇   殷健  
本文利用2010年至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前五名客户结构动态变化数据,实证检验了供应链客户的稳定是否能够抑制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从而以小见大地考察了产品市场上的客户稳定对股票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体系安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客户稳定度越高,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越低。(2)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外部监督力量弱、客户集中度高、业务复杂度高以及客户地理距离近的企业中,客户稳定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强。(3)机制分析表明,客户稳定度影响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两条作用路径分别是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建议政府继续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企业管理层积极维护与客户之间的稳定业务关系并引入大客户参与公司治理,投资者充分关注上市公司客户结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带来的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张学龙  王军进  
考虑供应链信任演化3个不同阶段,研究供应链信任稳定演化策略。针对传统博弈的局限性,从约束机制不健全和约束机制健全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将企业选择信任的额外收益、单方面信任成本、单方面不信任额外收益、单方面不信任代价和单方面信任额外补偿引入到演化博弈矩阵中,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各阶段的稳定状态。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数值分析,研究模型的演化动力变化,得出相应的系统相图。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信任策略值的概率大于0.75时,合作达到稳态,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大;约束机制不健全下的稳定演化策略明显优于传统博弈下的稳定演化策略,但是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的稳定演化策略未必都是信任;供应链企业间需要健全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祝嘉良   方颖  
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深度融入以及全球贸易格局的不稳定性加剧,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供应链风险、实现“稳链”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利用OECD数据库1995至2018年投入产出数据,对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生产风险来源进行测算,并考察中国参与多边贸易合作对制造业“稳链”的作用。研究发现,来自采矿业与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的供应链生产风险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对这两个重点部门中间品的国外依赖度过高也是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生产风险的主要成因。通过分析这两个重点部门主要中间品来源国的销售风险及其与中国的政治关系,本文发现在当前的全球贸易格局动态下,加强金砖国家合作与RCEP构建是解决中国制造业“稳链”问题的理想选择。本文还从增加值视角对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生产风险进行再测算,发现增加值传递过程中的“中转国”同样可能造成“断链”的风险,这进一步强调了多边贸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有效补充了现有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框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兰素英  于敏  
文章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供应链管理视角,探讨了OPM战略、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企业价值的关系。通过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以统计推断方法估计出现金周转期的门限值,以此作为是否实施OPM战略的判断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OPM战略、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实施OPM战略、缩短生产和营销渠道营运资本周转期都可以显著提高企业价值。经营活动营运资本周转期和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但是否实施OPM战略和经营活动营运资本周转期的交互项却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因是实施OPM战略的企业,其经营活动营运资本周转期和企业价值呈倒U型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树山  胡化广  孙磊  夏铭璐  
提升节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对于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节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效应、发生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有力维护了供应链安全稳定,且这种影响是即时且可持续的,经多项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通过发挥信息效应、融资效应和学习效应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供应链数字化作用效果的非对称性,在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或供应链运营环境较差的企业中,供应链数字化对风险承担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学龙  韩黎丽  覃滢樾  李锋  
文章借鉴博弈学习理论,运用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方法,构建供应链企业间信任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演化过程及演化稳定状态。引入由外部环境导致的误差项,以分别分析正向误差与反向误差对供应链信任演化均衡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正向误差使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博弈的演化均衡为博弈双方每次博弈都选择信任策略,而反向误差使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博弈的演化均衡为博弈双方每次博弈都选择背叛策略;外部环境向好可促进企业间的信任,而外部环境变差则会恶化企业间的信任;通过利用或控制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可持续地改善或防止恶化外部环境来改善供应链信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宗光  朱炳晓  廖世龙  
结合FMECA的风险诊断方法、C-POWA算子在区间数信息集结的算法步骤以及权重乘子在动态评价的应用,提出制造业供应链核心制造商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以单一供应商、单一制造商与单一分销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运作模型为基础,应用流程图法分析制造业供应链中核心制造商运作环节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应用FMECA分析法诊断风险因素属性指标值大小,依据C-POWA算子在多序列属性区间数信息集结的算法步骤对属性区间指标值进行集结,应用权重乘子确定评估指标动态权重。最后,以实际算例对上述过程进行验算分析,以此说明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雪原  李姗  
基于扎根理论提取制造企业供应链稳定性影响因素,鉴于因素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特征,引入云模型,将定性概念转化为定量数据,从众多影响因素中筛选出重要因素,构建制造企业供应链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速遗传算法对建立的投影寻踪模型进行求解,确定指标权重与稳定性评价值。利用随机森林方法根据评价值划分供应链稳定性类型,检验评价方法科学性,并确定当前制造企业供应链稳定性的整体状态,据此提出优化制造企业供应链稳定性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越   王洋洋  
行政审批改革是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优化市场主体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0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供应链稳定的视角,分析行政审批改革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审批改革中心的设立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说明行政审批改革有助于发挥稳定供应链的功能,优化了供应链层面的资源配置。机制分析表明,降低供需波动偏离度是行政审批改革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现实路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行政审批改革的治理红利下,企业获得了超额商业信用;进驻部门、进驻事项与窗口数量的增加则是审批中心发挥治理效能、提高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关键举措。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需求不确定性较高、数字化转型程度较低或者行业竞争更为激烈的企业而言,行政审批改革的治理红利会更为明显。经济后果分析显示,行政审批改革通过增加商业信用融资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