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8)
- 2023(14648)
- 2022(11757)
- 2021(10856)
- 2020(9205)
- 2019(20551)
- 2018(20640)
- 2017(40183)
- 2016(21816)
- 2015(24593)
- 2014(24527)
- 2013(23810)
- 2012(21247)
- 2011(18874)
- 2010(19316)
- 2009(18456)
- 2008(18460)
- 2007(16966)
- 2006(15132)
- 2005(14382)
- 学科
- 济(92943)
- 经济(92797)
- 业(92258)
- 企(84891)
- 企业(84891)
- 管理(83012)
- 方法(40014)
- 业经(31679)
- 财(31535)
- 数学(31283)
- 数学方法(30709)
- 农(29249)
- 中国(24115)
- 制(23580)
- 务(22512)
- 财务(22458)
- 财务管理(22427)
- 企业财务(21212)
- 农业(20289)
- 技术(19239)
- 理论(18241)
- 体(17881)
- 策(16983)
- 划(16832)
- 和(16181)
- 贸(16164)
- 贸易(16152)
- 易(15703)
- 体制(15020)
- 学(15001)
- 机构
- 学院(315733)
- 大学(311096)
- 济(129986)
- 经济(127388)
- 管理(125245)
- 理学(107185)
- 理学院(106114)
- 管理学(104166)
- 管理学院(103610)
- 研究(101072)
- 中国(80598)
- 京(65788)
- 财(64600)
- 科学(60445)
- 农(54268)
- 所(51078)
- 江(50151)
- 财经(49934)
- 中心(46065)
- 业大(45949)
- 研究所(45624)
- 经(45229)
- 农业(42591)
- 北京(41088)
- 州(39134)
- 经济学(38884)
- 财经大学(36722)
- 院(36656)
- 范(36490)
- 师范(36026)
- 基金
- 项目(203262)
- 科学(161853)
- 基金(149155)
- 研究(147846)
- 家(129633)
- 国家(128517)
- 科学基金(112221)
- 社会(95213)
- 社会科(90260)
- 社会科学(90238)
- 省(80792)
- 基金项目(77606)
- 自然(73503)
- 自然科(71913)
- 自然科学(71892)
- 自然科学基金(70677)
- 教育(68458)
- 划(66714)
- 资助(61686)
- 编号(59332)
- 成果(47685)
- 重点(45732)
- 创(45236)
- 部(44705)
- 发(43103)
- 业(42697)
- 制(41680)
- 创新(41510)
- 课题(41445)
- 国家社会(39276)
- 期刊
- 济(152771)
- 经济(152771)
- 研究(93859)
- 中国(66450)
- 财(54663)
- 管理(54645)
- 农(51811)
- 学报(46658)
- 科学(45173)
- 大学(36808)
- 农业(35117)
- 学学(34972)
- 教育(32062)
- 融(31119)
- 金融(31119)
- 技术(30278)
- 业经(27449)
- 财经(25642)
- 经济研究(24644)
- 经(22127)
- 业(21039)
- 问题(19453)
- 技术经济(17482)
- 商业(15777)
- 现代(15755)
- 财会(15449)
- 贸(15127)
- 世界(14998)
- 版(14928)
- 统计(14928)
共检索到483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星宇 庄贵军
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采用多渠道销售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采用不同类型的渠道销售产品成为企业塑造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对企业对多渠道进行管理带来了挑战。文章基于多渠道相关研究,探讨企业渠道多元化对跨渠道冲突的影响,以及企业规模、跨渠道整合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以185家制造企业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渠道多元化会激化跨渠道冲突;企业规模正向调节渠道多元化与跨渠道冲突之间的关系;跨渠道整合负向调节渠道多元化与跨渠道冲突之间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卢亭宇 庄贵军
文章以开放系统理论为基础,讨论制造商采用多元化的渠道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渠道冲突的作用,以及市场化水平对渠道多元化与跨渠道冲突、渠道内冲突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从中国制造商一方收集520份调查数据,引入市场化指数二手数据,应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检验假设。文章的数据检验结果发现:第一,制造商采用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会导致制造商内部各条渠道之间产生冲突,也会加剧制造商与同一条渠道内合作经销商之间的冲突;第二,制造商采用多元化渠道通过加剧与同一条渠道中经销商之间的渠道内冲突,进而降低企业绩效;第三,市场化水平会弱化渠道多元化对跨渠道冲突的正向影响。文章最后从理论贡献、实际应用和研究不足等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思强 瞿姣
销售渠道的本质是利益的有序分配,这种分配又是以利润分配为纽带、以品牌为依托、以产品为核心开展与进行的。渠道冲突最终损害的是市场中最基本的客户关系,即制造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危害制造商的品牌。然而经销商行为的不确定性、代理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信息不确定性、品牌沟通效率低下等方面因素损害了制造商的品牌,应从资源依赖、组织基础两种制造商品牌维护模型及在此模型下建立强势品牌、实施品牌扩张两种制造商品牌保护策略。
关键词:
渠道冲突 制造商品牌 品牌维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维维 陆清妍
本文基于事件系统理论,研究制造商视角下渠道冲突强度对跨渠道整合的影响,进而分析渠道流畅性和渠道稳定性在上述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实行跨渠道整合的制造商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收集的229份数据,应用多元回归及Bootstrap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渠道冲突强度对渠道流畅性和渠道稳定性有负向影响;渠道冲突强度对跨渠道整合有“双刃剑”效应,即渠道冲突强度会通过破坏渠道流畅性来降低跨渠道整合,同时会破坏渠道稳定性来提升跨渠道整合。
[期刊] 预测
[作者]
邓琪 庄贵军 卢亭宇
为了更好地开展围绕制造企业跨渠道整合的相关实证研究,遵循量表开发的程序,本文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设计并检验了一个测量制造商跨渠道整合的量表。该量表是由跨渠道一致性、跨渠道共享性和跨渠道协作性3个维度组合而成的构成性量表。通过对158份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制造商跨渠道整合量表在信度、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收敛效度、判别效度和工具效度等方面均达到了测量要求。这有助于重新审视已有跨渠道整合研究的内容,促成现有研究结果间的有效对话,也为探讨制造企业跨渠道整合的前因、后果及形成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跨渠道整合 营销渠道 量表信度 量表效度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聂佳佳 石纯来
研究了规模不经济对制造商直销渠道选择的影响。运用博弈论建立了单渠道和双渠道供应链决策模型,得到了Bertrand均衡的渠道价格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利润。研究发现当零售商潜在市场份额较小时,若制造商规模不经济不明显,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若制造商规模不经济明显,制造商不开通直销渠道。当零售商潜在市场份额较大时,制造商不开通直销渠道。此外,直销渠道总是侵蚀零售商利润。
关键词:
供应链 直销渠道 主从博弈 规模不经济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聂佳佳 石纯来
研究了规模不经济对制造商直销渠道选择的影响。运用博弈论建立了单渠道和双渠道供应链决策模型,得到了Bertrand均衡的渠道价格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利润。研究发现当零售商潜在市场份额较小时,若制造商规模不经济不明显,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若制造商规模不经济明显,制造商不开通直销渠道。当零售商潜在市场份额较大时,制造商不开通直销渠道。此外,直销渠道总是侵蚀零售商利润。
关键词:
供应链 直销渠道 主从博弈 规模不经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牛全保
当渠道的非合作导致的冲突被逐渐认识到时.渠道成员就会有意识地开展合作。那么,合作是否确实减少了冲突,增进了协调呢?本文利用博弈理论提出六个假设,然后用现代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以下结论:渠道合作博弈优于非合作博弈.渠道成员间倾向于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下的营销渠道纵向成员(参与方)选择为地位相当者;渠道合作博弈中普遍存在隐性冲突,其程度与成员影响力的运用有关;合作博弈下的渠道成员普遍比较协调,营销渠道成员合作的协调及持续协调与诚信公平相关。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石纯来 聂佳佳 李增禄
研究了零售商信息分享是如何影响制造商渠道结构选择的。考虑了制造商生产成本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情形。研究发现:无论制造商成本如何,零售商都没有动机将其市场预测信息与制造商分享。在零售商不分享其市场预测信息情形下,尽管制造商倾向于开通网络直销渠道,但是直销渠道是否侵蚀零售利润由零售商市场信息预测精准度和制造商规模不经济程度决定。此外,设计了Nash信息补偿机制使得零售商自愿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预测信息以实现供应链帕累托最优。
关键词:
信息分享 双渠道 直销渠道 规模不经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钰 刘益 王亚娟
本文基于悖论视角,建立了有关竞合模式的两个维度:竞合的平衡程度和平衡竞合的强度,并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用于检验渠道竞合的这两个维度对制造商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所潜在的学习机制。运用基于多项式回归的响应面方法对221份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调研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竞争和合作的平衡可以带来更高的制造商绩效,并且平衡的强竞合要优于平衡的弱竞合。研究还进一步显示,制造商的渠道学习在渠道竞合和制造商绩效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竞合理论和渠道研究,为制造商建立高效的渠道竞合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
关键词:
竞合 绩效 渠道学习 悖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钰 刘益 王亚娟
本文基于悖论视角,建立了有关竞合模式的两个维度:竞合的平衡程度和平衡竞合的强度,并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用于检验渠道竞合的这两个维度对制造商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所潜在的学习机制。运用基于多项式回归的响应面方法对221份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调研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竞争和合作的平衡可以带来更高的制造商绩效,并且平衡的强竞合要优于平衡的弱竞合。研究还进一步显示,制造商的渠道学习在渠道竞合和制造商绩效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竞合理论和渠道研究,为制造商建立高效的渠道竞合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
竞合 绩效 渠道学习 悖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鹏
本文主要对制造商线上分销渠道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构建了线上直销渠道模式、网络零售商模式与双渠道零售商模式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Stackelberg博弈与Nash博弈对三种线上分销渠道模式下的均衡批发价格、线上渠道价格与线下渠道价格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定量与数值仿真的方法,分别从制造商销量、利润以及实体零售商阻力三个方面,对制造商如何在三种线上分销渠道模式中进行选择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两种模式,线上直销渠道模式无论从利润还是销量,都能为制造商带来更高的绩效水平,但采用该模式时的阻力也最大;当消费者对于线上渠道的偏好程度较低时,采用网络零售商模式时的阻力最小;当消费者对于线上渠道的偏好程度较高时,从减少实体零售商阻力的角度,制造商采用双渠道零售商模式更为合适。
关键词:
制造商 线上分销渠道 直销渠道 网络零售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邵怀鹏 于文成
为研究3PL (third party logistics)企业对于缓解供应链资金约束难题的价值,在由零售商、3PL企业和资金约束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考虑直销渠道接受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以及融资利率等因素,建立了3PL融资以及零售商融资两种融资策略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得到了双渠道供应链决策者的最优定价策略。结果表明,在两种融资模式下,制造商批发价格、直销渠道价格、零售商价格、两种渠道运费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正向关;直销渠道价格和直销渠道运费与直销渠道接受度正向关,零售商价格、制造商批发价格以及代销渠道运费与之负相关。3PL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制造商资金压力,并且制造商选择3PL融资的利润高于选择零售商融资,3PL企业也可从提供金融服务中获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广玲 易澄 胡琴芳
文章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渠道冲突的影响作用以及社会网络资源(市场信息获取和规范性影响力)的中介效应,明晰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渠道冲突的作用机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两个维度(企业商业实践的社会责任行为和企业慈善的社会责任行为)分别对社会网络资源的两个方面(市场信息获取和规范性影响)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市场信息获取和规范性影响均能够显著地降低渠道冲突;市场信息获取对商业实践社会责任行为和渠道冲突之间的关系、规范性影响对慈善社会责任行为和渠道冲突之间的关系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进 孟园园
人工智能是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力量。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面临技能劳动力短缺的难题,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对劳动力产生替代、创造和补偿效应,并且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影响劳动力结构,进而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是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选取2011年-2017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调节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结构在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企业规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绩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促进作用的大小与企业自身规模无明显相关性;人工智能应用会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即高技能员工比重增加,低技能员工比重减少,劳动力结构在人工智能应用与制造业企业绩效之间产生了正向中介效应。本研究为制造业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