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1)
2023(13195)
2022(11448)
2021(10321)
2020(8832)
2019(20199)
2018(20091)
2017(38916)
2016(20864)
2015(23762)
2014(23486)
2013(23230)
2012(21173)
2011(19053)
2010(19331)
2009(18496)
2008(18168)
2007(16666)
2006(14409)
2005(13114)
作者
(59723)
(50179)
(50026)
(47562)
(31662)
(23999)
(22905)
(19423)
(18731)
(17811)
(16911)
(16721)
(15837)
(15651)
(15540)
(15539)
(15509)
(14832)
(14644)
(14384)
(12443)
(12383)
(12087)
(11304)
(11302)
(11244)
(11198)
(11079)
(10105)
(9903)
学科
(82168)
经济(82062)
管理(66563)
(64863)
(53146)
企业(53146)
方法(35831)
数学(30797)
数学方法(30490)
(24216)
(23913)
中国(22092)
(21899)
业经(19706)
(18761)
贸易(18747)
(18264)
(16367)
地方(15384)
农业(14926)
(14779)
银行(14745)
(14732)
(14703)
财务(14683)
财务管理(14644)
(14065)
企业财务(13728)
(13488)
金融(13484)
机构
学院(297924)
大学(295971)
(121779)
经济(118997)
管理(115013)
理学(98508)
理学院(97470)
研究(97187)
管理学(95813)
管理学院(95247)
中国(74623)
(61465)
科学(58749)
(58610)
(50002)
(49067)
(46521)
中心(45842)
财经(45589)
研究所(44112)
业大(43426)
(41059)
农业(39151)
北京(38216)
(37675)
师范(37277)
经济学(37096)
(36629)
(35054)
经济学院(33486)
基金
项目(195741)
科学(153784)
研究(145100)
基金(140906)
(122004)
国家(120999)
科学基金(103833)
社会(91909)
社会科(87035)
社会科学(87012)
(78050)
基金项目(74260)
教育(67119)
自然(66119)
(64875)
自然科(64608)
自然科学(64587)
自然科学基金(63423)
编号(60977)
资助(57137)
成果(49904)
重点(44238)
(43191)
(42230)
课题(41488)
(41375)
(40085)
创新(38615)
科研(37667)
国家社会(37622)
期刊
(137389)
经济(137389)
研究(85106)
中国(60454)
(47464)
(45959)
学报(45287)
管理(42174)
科学(41008)
大学(34260)
学学(32069)
教育(31417)
农业(30479)
(28363)
金融(28363)
技术(26663)
业经(24287)
财经(22481)
经济研究(22392)
(19310)
问题(17699)
图书(17154)
(16402)
(15597)
商业(15031)
(14654)
理论(14539)
技术经济(14281)
国际(13315)
实践(13158)
共检索到446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田巍  葛兵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研究了由两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服务努力与广告费用分担,零售商进行广告促销的微分博弈模型,分别在制造商竞争与合作两种情况下得到并比较了各方最优均衡策略与利润。研究发现制造商服务努力和广告费用分担随着竞争的加剧而提高,但当零售商的边际利润较大时,将不会进行费用分担。分析了服务竞争、广告竞争和传统渠道需求所占份额对各方利润的影响,另外发现在合作模型下制造商利润之和增大,当服务效率差异程度在一定范围时,制造商会同时有合作意愿,并使得服务水平、广告投入及零售商利润降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苌丽萍  
本文分析了线下零售商在线扩张以及对双渠道策略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在线市场的基准需求不够大或者非常大时,在线市场可能是实体零售商的更好选择。根据市场情况,零售商可能会在渠道中设置相同的价格,当然也可能不会。而制造商总是比在线渠道的零售商设定较低的价格。最后,相对较大的在线市场中的跨渠道价格战将进一步降低线下价格,并可能使零售商离开线下市场,转投在线渠道。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浪   刘振威   陈烁  
【目的/意义】在创新产品的闭环供应链中,研究制造商分担回收成本对创新产品的扩散的影响,以期寻找创新产品进入市场后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及回收商的回收努力的最优路径和制造商最优的成本分担比例。【设计/方法】使用Bass模型刻画创新产品进入市场后需求量的变化路径,利用微分博弈和最优控制理论进行求解,分析了不同市场情形和回收成本分担对供应链的影响。【结论/发现】在消费偏好系数和模仿系数较低的市场情形下,通过广告努力提高消费偏好系数和模仿系数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且制造商需要承担较高的回收成本来获得最大利润;而在偏好系数和模仿系数较高的市场情形下,通过广告努力提高消费偏好系数和模仿系数的边际效益较小,但制造商的最优回收成本分担比例相对较低,且制造商、零售商及供应链的利润会相对更高。闭环供应链中的决策要比开环供应链的决策更复杂,制造商分担回收努力成本能提高供应链上所有参与者的利润,且在各种市场情形下都存在一个制造商最优的成本分担比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明芳  
通过将演化博弈应用于竞争环境下制造商网络渠道选择研究,分析品牌竞争、渠道竞争以及顾客网络渠道接受度对制造商利润和网络渠道选择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竞争环境下制造商网络渠道选择是一个对称博弈,单渠道与双渠道间的利润变化会影响博弈的演化趋势;品牌竞争和渠道竞争越激烈,交叉价格因子越大,双渠道带来的制造商利润增额亦越大;顾客网络渠道接受度对影响作用较为复杂,单方双渠道模式下制造商利润随着传统零售市场份额的增加而增加,双方双渠道模式下则随之而降低;博弈可能出现两种演化情况,当双渠道利润高于单渠道时趋向于双渠道,当对方单渠道的利润下降而对方双渠道的利润上升时存在两种演化稳定策略。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娜  张玉林  
[目的/意义]随着再制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再制造领域,与原制造商进行竞争或合作。考虑到碳排放约束,企业面临的生产决策更加复杂。[设计/方法]基于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异质需求,构建了制造商和再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博弈模型,探讨碳税对制造/再制造决策的影响;结合数值仿真,分析了竞争与合作模式下碳税对企业利润及碳排放的影响。[结论/发现]不同模式下,企业可根据再制造产品碳排放强度选择不同的生产策略;碳税总是会抑制新产品的生产,当再制造产品碳排放强度低于一定数值时,碳税会促进再制造产品的生产;再制造商竞争会挤兑新产品,使制造商利润减少,再制造门槛提高;当碳税不超过一定限度时,合作模式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亚娟  
双渠道供应链中,由于制造商既是传统零售商的供应商,同时又是其直接竞争者,所以双渠道所引发的渠道冲突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结合实际情况,因为供应链中的不同成员对于市场信息的掌握程度不相同,因此制造商与零售商对市场需求信息会产生不同的预测结果,双方之间的价格博弈导致双渠道供应链下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获取的需求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难度增加。因此,研究需求信息非对称下,基于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协调,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博弈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构建出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单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对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协调进行分析,为供应链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许明星  
双渠道供应链由零售商控制的线下零售渠道和制造商控制的线上销售渠道构成,产品的销售价格由处于强势地位的制造商确定,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独立决策并实施服务差异化策略。在集中式双渠道供应链中,如果制造商采用线上线下不同价的定价策略,消费者对渠道的偏好程度不会影响制造商的定价策略和服务策略。在分散式双渠道供应链中,渠道控制较强的制造商为避免线上线下同品不同价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制造商制定销售价格后,零售商的线下销售价格只能服从制造商的价格安排,但双方可从服务方面进行差异化经营,产品的销售价格、线上服务水平和线下服务水平将随着消费者对线上渠道接受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当市场上多数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莺  李军  
供应链联盟通过合作企业协调一致的行动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从而实现联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吸引企业组成供应链联盟的最大动因就是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供应链联盟持久存在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考虑两竞争制造商通过共同零售商销售产品的两级供应链系统,文章分析了供应链成员各种可能的联盟形式,并采用Shapley值对联盟合作收益进行分配,在制造商同质的情况下,只有当两产品的需求替代率较低时,Shapley值对联盟才是稳定的。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道致  原白云  夏良杰  谢鑫鹏  
在碳排放总量限制和排放交易政策约束下,分析了由两个制造商和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联合减排问题。考虑产品需求受减排率和低碳推广影响且两产品间存在部分替代性,文中借助有同时选择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减排和零售商低碳推广相结合的联合减排模式,得到了联合减排模式下两制造商各自的最优减排率和零售商的最优低碳推广程度;并与制造商单独减排模式对比,发现当零售商销售两产品的边际利润比满足一定条件时,零售商有动机为制造商提供不同程度的低碳推广参与联合减排,并且在联合减排模式下制造商的减排率有所增加;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丽霞  徐琪  刘续  
文章主要以多制造商竞争下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综述研究此情况下的供应链契约选择与协调问题。在多制造商竞争环境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如何选择契约实现各自的最大利润并使供应链系统达到协调,对协调多制造商竞争下的供应链、改进供应链绩效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供应链竞争研究、供应链契约研究以及供应链协调研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发展。今后关于多制造商竞争下的供应链契约选择及协调问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根据实际问题,运用博弈论、最优化理论、系统仿真等理论方法,针对多制造商竞争下的供应链契约选择和协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郑本荣  云方旭  
基于当前大多数企业均将社会责任(coope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投入纳入到战略规划的背景,研究制造商CSR投入模式对供应链成员及系统利润的影响。考虑3种投入模式:无制造商投入CSR(模型NN)、单个制造商投入CSR(模型NY)和制造商同时投入CSR(模型YY)。通过建立两制造商-单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模型,求解出均衡价格与利润。研究表明,制造商利润始终与价格敏感系数成反比,但仅在模型YY中零售商的利润与价格敏感系数成正比;在制造商双方均投入CSR时三方成员可实现利润最大化,且供应链决策效率达到最优。通过数值算例分析模型中部分参数对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倩茹  马凯  
分析了制造商的促销努力因素对收益共享契约协调供应链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商仅仅获得了由于其促销努力行为活动而带来的收益中的一部分,但却要承担所有的努力活动成本,导致收益共享契约无法协调供应链。为此在三级供应链中的1个或2个交易过程中引入回馈与惩罚策略,解决了单纯的收益共享契约无法协调供应链的问题,使得供应链恢复到协调状态。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于丽萍  魏艳红  
在垄断制造商和竞争性双寡头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通过考虑零售商所做的促销努力和制造商提供的商业信用,建立两个零售商之间Nash均衡、合谋和Stackelberg均衡3种情况下的供应链分散和集中决策模型,分析供应链成员和整个渠道的绩效,得到信用期限和促销努力的最优值。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供应链成员的竞争与协调,通过兼顾供应链成员的个体利益和渠道整体利益,确定实现协调的契约参数与条件。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模型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协调机制既能保证供应链成员的参与,又提高了渠道的整体利益,从而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马鹏  王海燕  
研究需求依赖于促销努力水平下的供应链优化协调问题。分别建立了集中式供应链和分散式供应链两种模型,在分散式模型中,发现批发价格契约不能协调该双渠道供应链,而改进的批发价格契约可以协调该双渠道供应链。然后分别研究了制造商促销努力系数、零售商促销努力系数,以及顾客对直销渠道的接受度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并且进行了相关的算例分析,给出相应的管理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继东  马书刚  
本文在碳排放总量-交易机制下,考虑碳减排的投资成本效应、产品销量的碳减排效应,以及碳市场价格与碳排放总量之间的反向关系,构建了供应链成员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解析求解得到了模型均衡解,同时采用数值仿真对模型中关键参数灵敏度进行了分析,以研究制造商占优型供应链碳减排协调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强制产品碳足迹认证,并通过政策激励和宣传,提升消费者的低碳意识,可以明显促进供应链系统碳减排及其稳定性;发展绿色能源,多渠道资金投入,有助于提升制造商低碳技术投资的积极性;政府对于企业初始碳排放配额分配必须谨慎,碳市场价格应由市场供需确定,以抑制碳市场过度投机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