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2)
2023(15538)
2022(12931)
2021(12270)
2020(10289)
2019(23437)
2018(22945)
2017(43050)
2016(22787)
2015(25811)
2014(25088)
2013(24583)
2012(22532)
2011(20173)
2010(19748)
2009(18057)
2008(17410)
2007(15187)
2006(13048)
2005(11920)
作者
(62723)
(52709)
(52343)
(49806)
(33442)
(25040)
(23718)
(20551)
(20004)
(18521)
(18016)
(17752)
(16811)
(16515)
(16297)
(16203)
(15705)
(15185)
(15094)
(15042)
(12909)
(12631)
(12564)
(11974)
(11861)
(11766)
(11495)
(11246)
(10494)
(10327)
学科
(92543)
经济(92406)
管理(71461)
(66956)
(55567)
企业(55567)
方法(42665)
数学(38051)
数学方法(37603)
中国(28178)
(27722)
(24820)
(21480)
贸易(21468)
(21178)
(21112)
业经(20360)
技术(19139)
农业(16224)
(16097)
(15624)
财务(15571)
财务管理(15529)
(15308)
银行(15271)
(14859)
金融(14856)
(14845)
企业财务(14725)
(14665)
机构
大学(320672)
学院(316137)
(140911)
经济(138488)
管理(125405)
研究(109598)
理学(108535)
理学院(107416)
管理学(105703)
管理学院(105092)
中国(84926)
(67526)
(66006)
科学(62530)
(52670)
财经(52028)
中心(50766)
(48232)
(47762)
研究所(47649)
(45499)
经济学(44879)
业大(44801)
北京(42497)
经济学院(40470)
(40111)
财经大学(39057)
(38593)
师范(38192)
农业(37529)
基金
项目(218603)
科学(175201)
基金(164341)
研究(160136)
(144418)
国家(143030)
科学基金(123559)
社会(106356)
社会科(101136)
社会科学(101113)
基金项目(85853)
(80982)
自然(78461)
自然科(76737)
自然科学(76716)
自然科学基金(75410)
教育(73387)
(69342)
资助(66780)
编号(61956)
(50635)
成果(50284)
重点(49305)
(46789)
国家社会(46521)
(46014)
(45105)
教育部(44283)
创新(43883)
人文(42425)
期刊
(147971)
经济(147971)
研究(95058)
中国(65850)
(52239)
管理(48920)
学报(47760)
科学(46096)
(43633)
大学(38181)
学学(35834)
教育(31058)
农业(30088)
技术(29847)
(28708)
金融(28708)
财经(26313)
经济研究(24824)
(22680)
业经(21485)
问题(19450)
(19002)
(17332)
国际(16688)
世界(16672)
技术经济(16642)
科技(15679)
统计(14962)
(14631)
理论(14621)
共检索到476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崇华  朱彤  
本文使用OECD国家及中国1984-2010年的数据,计算得出样本国历年的制造品出口篮子技术含量(TCI)。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日本及美国制造品TCI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制造品的TCI以比美国及日本更快的速率上升。本文经分析得出:制造品TCI对产出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且,制造品TCI与人均GDP有正向联系,中国制造品TCI远超其人均GDP相应的TCI值。说明中国实施的着力发展高技术含量制造品生产与出口的产业政策保证了制造业产出的持续提高及整个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本文利用1997—2008年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和经济绩效(包括经济增长绩效和出口增长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升级对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本文认为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变迁是促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时,也应考虑到这一重要因素。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与Hausmann等(2007)关于"一国出口什么至关重要"的预期相一致,这意味着优化贸易结构和提升外资利用质量等,会有助于中国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实现更好的经济绩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宏  
有关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并且各种经验证据也往往支持不同的乃至是相互对立的观点。在近年我国居民储蓄水平始终居于高位及内需不足情况下,除了对高储蓄率形成原因的解释,也不断有人提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降低储蓄扩大内需的观点。鉴于社会保障对民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社会保障影响居民储蓄的路径与机制作了基本的模型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社会保障相关因素对私人最优储蓄水平的影响幅度。最后,本文以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对社会保障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窦钱斌  李孜  
本文在产品—市场二维层面构建了一个允许同类产品在不同目标市场上具有差异的出口技术含量指标,并通过扩展动态OP方法,将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变化分解为四个来源:目标市场选择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品—技术配置效应和产品更替效应。基于2000—2015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增长的首要来源是产品—技术配置效应,代表了制造业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战略性攀升过程是增长的核心原因;技术进步效应和目标市场选择效应处于第二梯队,但是前者强于后者,推动生产技术进步比策略性选择目标市场更有助于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目标市场选择效应由正转负、技术进步效应由负转正,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产品更替效应较弱,出口市场上新旧产品的更替不能有效解释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增长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敬峰  
中国自发达国家进口以中间品和资本品为主,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参与程度较深。本文利用出口收入指数方法计算结果显示,2001~2010年中国制造行业的进口收入指数高于出口收入指数,贸易结构表现为进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特征。面板数据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自发达国家进口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而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高垂直专业化程度行业、高R&D经费支出行业更为明显。我国制造业应着力改善国内的要素条件,加大R&D经费投入,加快物质资本折旧和更新速度,提高国内行业对进口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淑琴  谢杰  
本文主要解释网络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之间的关系。其实,网络基础设施是一种具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物质资本,它对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升级有着可以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得到关联于现实的论证。基于不同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技术梯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水准,我们对网络基础设施影响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能局限于两者之间的一般性作用机制,而是应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放眼世界各国的情况来展开研究。本文采用1996—2009年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三位码分类水平下的跨国数据,运用相关模型测算了36个国家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GMM)两步估计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祝树金  张鹏辉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表,在考虑到加工贸易后,构建并测算了1992-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品的复合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及国内技术含量的贡献指数;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总体上呈现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国内技术含量贡献指数总体上趋于下降。②对于复合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而言,其国内技术含量指数即国内技术贡献度普遍较低。③FDI对于复合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进口贸易则显著为负;资本在长期内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和研发有助于促进行业FDI的技术外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海波  李东  
提升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所在。文章采用Hausmann等(2007)所修正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来测度中国制造业1995~2012年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变化轨迹,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上升趋势明显,目前已处于世界前列,其中纺织服装、机械与电子设备制造业尤其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而传统的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文章使用产品层面"具体TBT措施"的进口覆盖率和频度指数描述2000~2014年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制造品实施的技术规制和标准实际内容的变化,并根据"具体TBT措施"行业及产品层面的贸易效应甄别美国对中国出口制造品实施的具有贸易抑制效应的"限制性TBT措施"。研究发现:美国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化学品的进口实施的技贸规制相对严苛复杂,对技术含量较低的纺织品和塑料/橡胶制品的进口实施的技贸规制形式相对简单;标签要求、标记要求、生产过程要求、测试要求和可追溯性信息要求是美国对中国出口制造品实施的主要"限制性TBT措施"。文章的研究为落实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相对客观的技贸措施监测手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晓华  刘慧  
文章基于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估计法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就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对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涨在国家层面上对出口技术结构表现出显著的"倒逼"效应,即要素价格上涨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但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从动态视角看,要素价格上涨所体现出的"倒逼"效应越来越小,而其表现出来的"倒退"效应越来越明显,即要素价格上涨越来越成为企业本身发展的成本负担。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波  杨庆  
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OECD.STAN数据库2003~2014年的数据,测算了中国对85个国家的出口技术含量,构建了内生时变权重矩阵设定的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运用拟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双向FDI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看,双向FDI均能显著促进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但FDI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中,OFDI和FDI均通过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显著提高了出口技术含量,且OFDI对技术效应的影响最大,而FDI对结构效应的影响最大;双向FDI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三次产业差异和国别差异;在具有内生时变权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中,出口技术含量的空间交互效应显著且为正,且中国对发达国家间的出口技术含量相对发展中国家存在更强的"协同增长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校美  张诚  
服务贸易可以作为获得高级要素的重要途径,进而影响到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本文采用最新测度生产者服务进口技术含量的方法,估算了2001-2012年我国生产者服务进口的技术含量水平,分析了生产者服务进口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并运用28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看,生产者服务进口技术含量的提升可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效率;第二,从生产者服务进口分项层面上看,生产者服务进口技术含量越高的部门对我国制造业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三,从具有不同要素密集度特征的分行业层面来看,生产者服务品进口的技术含量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最后是劳动密集型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海欧  刘海云  
研究目标:中国OFDI能否及如何提升出口技术含量。研究方法: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三个方面提出分析框架,采用WIOD数据测算中国对84个国家的出口技术含量及其三元边际,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中国OFDI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和三种特定机制的存在性。研究发现:OFDI的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了中国出口技术含量;OFDI对中间品出口技术含量的促进作用较为突出;不同动机OFDI对出口技术含量具有差异化影响。研究创新:提出并验证OFDI影响出口技术含量的机制框架,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方法准确测算出口技术含量及其三元边际。研究价值:分析OFDI对母国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及机制,为提升中国出口技术水平提出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慧  
基于WIOD数据库和经适度修正的Hausmann等(2007)模型,本文从跨国层面测度了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和制造业产品国内增加值率,进而借助OLS、2SLS和联立方程等方法就前者对后者作用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明显高于自身比较优势水平,这既表明中国制造业最终品出口技术含量偏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超高技术含量中间品的进口,也表明未剔除"统计假象"条件下分析中国最终品技术含量,所得结论可能会存在一定偏误;(2)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对制造业国内增加值率的作用机制呈现倒U型,中技术含量中间品进口对产品国内增加值率产生的边际促进作用最大,进口过高技术含量中间品可能会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不利影响;(3)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对国内增加值率的倒U型作用机制非常稳固,经济增速冲击、税赋冲击、中间品进口冲击和滞后1-6期的时间动态冲击均无法撼动该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慧中  祁飞  
本文采用2002~2008年中国与OECD国家双边贸易ISIC(国际标准工业分类法)两位数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母市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发现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木制品业、纸制品和印刷品制造业、化学产品制造业、其他非金属矿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杂项制品及废弃资源回收业这8个行业存在显著的"母市场效应",而纺织、服装及皮革制造业、炼油及核燃料的制造、橡胶和塑料、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等行业则不存在"母市场效应",其中炼油及核燃料的制造、橡胶和塑料这两个行业甚至呈现微弱的"逆母市场效应"。检验结果对中国扩大内需同时带来新的出口优势的部门提供了政策支持的理论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