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42)
2023(18327)
2022(16050)
2021(15096)
2020(12738)
2019(29699)
2018(29723)
2017(57688)
2016(31385)
2015(35763)
2014(35802)
2013(35301)
2012(32190)
2011(28985)
2010(28927)
2009(26879)
2008(26830)
2007(24124)
2006(21092)
2005(18598)
作者
(90580)
(75471)
(75283)
(71884)
(48030)
(36460)
(34401)
(29608)
(28672)
(26994)
(25753)
(25379)
(23979)
(23738)
(23418)
(23279)
(22956)
(22339)
(21763)
(21732)
(18628)
(18448)
(18298)
(17229)
(16954)
(16840)
(16761)
(16691)
(15298)
(14896)
学科
(126007)
经济(125790)
管理(94403)
(88788)
(74614)
企业(74614)
方法(60123)
数学(51840)
数学方法(51181)
(35439)
(34597)
中国(33807)
业经(29234)
(27292)
(26559)
地方(24012)
(23526)
贸易(23513)
(22792)
(22644)
财务(22538)
财务管理(22487)
农业(22452)
理论(21716)
企业财务(21213)
(20402)
(20371)
银行(20344)
(19522)
金融(19515)
机构
大学(449084)
学院(447663)
(178799)
管理(176809)
经济(174840)
理学(152716)
理学院(151055)
管理学(148258)
管理学院(147449)
研究(146307)
中国(110564)
(95089)
科学(90341)
(85315)
(73712)
(72711)
财经(67826)
中心(67501)
业大(67052)
研究所(66732)
(66374)
(61429)
北京(60149)
(57757)
师范(57180)
农业(57028)
经济学(54135)
(53284)
(52739)
财经大学(50372)
基金
项目(301416)
科学(236354)
研究(219232)
基金(218460)
(189631)
国家(188051)
科学基金(161862)
社会(137897)
社会科(130106)
社会科学(130067)
(118117)
基金项目(115957)
自然(106128)
自然科(103653)
自然科学(103624)
教育(101839)
自然科学基金(101741)
(99072)
资助(90607)
编号(90024)
成果(73130)
重点(67090)
(66704)
(62974)
(62155)
课题(61754)
创新(58026)
科研(58026)
教育部(57331)
大学(56810)
期刊
(196491)
经济(196491)
研究(130021)
中国(86617)
学报(71165)
(67763)
(65801)
管理(64774)
科学(64588)
大学(54224)
学学(51072)
教育(47666)
农业(44625)
技术(40825)
(39756)
金融(39756)
财经(33806)
业经(32385)
经济研究(31010)
(28821)
问题(25454)
(23034)
理论(21961)
图书(21863)
技术经济(21784)
(21638)
商业(20387)
科技(20384)
统计(20169)
实践(19915)
共检索到655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潇  
本文透过互联网物流平台M的运作,展现了平台如何塑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劳动力价格水平。基于平台的高效即时匹配打破了劳动力供需双方在时空上的阻隔,加剧了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同时平台上信息的透明化使劳动者的议价空间减小。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劳动力价格急剧下降,劳动者对平台的依附性增强,平台则借此强化了对劳动者的控制。文章进一步指出,平台作为新型劳动力市场中介,透过对生产要素的信息化重组,改变了先前分散的生产方式,引致生产向平台集中。供需双方对平台的依赖使平台可以对双方进行支配,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正银   郝雅辉   包凤耐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别于单一视角实证检验工业互联网平台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基于整体观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三个层面构建制造企业衍生平台创新生态价值创造的分析框架,以35家制造企业衍生平台为案例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六个前因条件对衍生平台创新生态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1)单个前因条件不构成引致高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2)存在四条产生高价值创造的组态,可归为企业主导型(H1)、政府-企业推动型(H2)和政府-市场-企业联合驱动型(H3a、H3b);(3)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高价值创造的平台创新生态系统要素组合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新波   张明超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择海尔卡奥斯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过程及其价值创造行为。主要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依赖平台嵌入、平台聚合和平台撬动三个过程环节,分别实施“望闻问切”、“兼容并蓄”和“有无相生”策略,最终构建成包含数字价值生成、数字价值共创和数字价值涌现三种价值创造行为体现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组织形态。当参与价值创造的基础操作性资源的来源范围由制造企业内部延伸到制造行业内部,再拓展到跨行业交互时,基础操作性资源多样性同步增加,进而催生出数字价值生成、数字价值共创和数字价值涌现三种差异化的价值创造行为。本文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与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相关研究贡献新的理论知识,为数字经济浪潮中的领先制造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画斌  陈政融  魏珂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特别是制造产业急需转型升级,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起着创新引领的作用,选取海尔的COSMOPlat为研究对象,剖析海尔的智能制造模式及转型升级服务。研究显示:企业应该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两化融合,满足用户最佳体验,使其全流程、全周期参与,实现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构建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同时,领先企业通过构建平台可以提供智能化转型升级服务,带动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连上实现整体升级。借此希望能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可行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磊  张陆洋  
网络关系是研究企业发展情况,判断企业发展形势的重要依据,能作为投资风险控制活动的重要输入。本文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为样板,研究基于复杂网络关系的投资风险控制。通过复杂系统理论和方法,构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网络关系模型,提出模型关键指标分析方法以及网络关系风险识别方法,并基于网络关系分析和风险识别结论,研究和探讨风投机构的选项阶段和投资过程阶段的风险控制方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建平  骆温平  
本文立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多边价值创造视角,从供应链数据质量、数据透明度以及数据驱动协同度三个层面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平台理论、价值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支撑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核心能力,即供应链数据处理能力、数据融合能力以及数据治理能力,详细探讨能力内涵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在建构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各主体多边价值共创,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机理,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一是构建供应链数字化映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强化供应链数据质量管理;二是加快数据融合,为数字化供应链提供数据互联共享,提升供应链数据透明度;三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驱动供应链协同,实现供应链网络化价值创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余菲菲  董飞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技术兴起,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基于平台生态系统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遵循"主体互动融合—跨业价值重塑—环境协同共生"基本框架,探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内涵及特征。运用嵌入型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提炼归纳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3种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兴   刘静  
实施服务化是制造企业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手段,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学术界有关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作用机理缺乏探讨。为了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构建从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到价值共创,再到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逻辑框架,采用383份来自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显著提高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价值共创的两个维度即互动合作、资源整合,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文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提高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震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震  
互联网平台是消费者参与、互动和获得体验价值的重要场所。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现有文献关于互联网平台体验价值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消费者社区,不能适应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实。因而有必要按照信息流动方式和互动参与程度的不同,将互联网平台分为单向式平台、互动式平台、自媒体平台和协作式平台四种类型,并基于社会网络观点(互动)和共创价值观点(共创用户体验),构建互联网平台体验价值形成的理论模型,进而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单向式平台互动和获得体验价值程度最低;自媒体平台互动和获得体验价值程度最高;协作式平台对互动和体验价值、互动和共创用户体验的关系具有最大的调节作用;自媒体平台对互动和体验价值、互动和共创用户体验的关系具有最小的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可为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和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实施智能制造,建设工业互联网企业级平台也是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本文厘清了智能制造的内涵与主要维度,基于海尔集团智能制造COSMO平台的探索性案例研究,结合技术平台相关理论,深度剖析了中国企业的智能制造实施模式与企业平台建设过程与治理体系。本研究完善了智能制造相关研究,弥补了现有平台研究忽视企业级平台治理的不足,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搭建工业互联网企业级平台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对于探索"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与方法论意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付琛  杨国华  李海波  赵晓峰  
为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加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结合工业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设计出一套以实际水利排涝站工程为载体的智慧水利实验平台。该平台以PLC作为现场控制核心,采用分散控制、统一管理的模式,利用浏览器、手机APP作为远程终端服务软件,最终实现对排涝泵站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运用该实验平台,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互联网+工业控制的理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妮  
互联网时代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成熟,我国互联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在"互联网+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中,平台经济的整体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就流通领域来看,互联网与流通领域的融合,催生了一批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为代表的流通组织平台和新的商业业态,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流通产业和流通组织原有结构,同时还在促进流通供应链各环节变革和优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见流通组织平台化转型无疑是顺应市场趋势、谋求长远发展之选。然而,从目前来看,虽然部分流通组织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在其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风险,使得平台化发展未能达到理想的运行状态。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互联网+"平台化运作进行相关探讨,在分析流通组织平台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找出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策略,以期为流通组织平台化的健康稳定运作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玉波  胡啸兵  
互联网金融是网络时代金融业发展的最新形态和国家普惠金融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本文引入平台经济学组织演化新视角,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生态结构及演化机制系统剖析,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是驱动机制、创新机制与生长机制递进循环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风险构成与组织结构和生态演化过程关系密切,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应从遵循互联网金融驱动、创新与生长的生态演化规律,实施风险动态管控、完善政府监管、行业引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祎   张镒   解晓晴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传统企业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组织重构具有现实紧迫性。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广度与深度双重视角,构建企业市场感知能力通过平台连通性和兼容性增强资源重构能力的多重中介模型,并采用214名管理者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感知能力促使企业提高资源整合重构能力;企业除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累积的海量数据提高连通性,在数据挖掘基础上满足潜在需求之外,还可以通过平台赋能的泛在化连接增强技术层面与组织层面的兼容性,从而助推企业实现组织重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连通性和兼容性在市场感知与组织重构之间起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论拓展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理论研究,为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重构提供参考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