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1)
- 2023(14894)
- 2022(12389)
- 2021(11313)
- 2020(9437)
- 2019(20946)
- 2018(20616)
- 2017(39550)
- 2016(21128)
- 2015(22938)
- 2014(22542)
- 2013(22295)
- 2012(20158)
- 2011(17752)
- 2010(17953)
- 2009(17124)
- 2008(17111)
- 2007(15489)
- 2006(13550)
- 2005(12373)
- 学科
- 业(94029)
- 企(85349)
- 企业(85349)
- 济(84111)
- 经济(83972)
- 管理(82926)
- 方法(34923)
- 财(31888)
- 业经(31298)
- 农(29357)
- 数学(26336)
- 数学方法(26157)
- 制(23953)
- 务(22671)
- 财务(22648)
- 财务管理(22619)
- 中国(21767)
- 企业财务(21479)
- 技术(21081)
- 农业(20882)
- 划(16977)
- 体(16861)
- 贸(16327)
- 贸易(16315)
- 策(16098)
- 易(15897)
- 理论(15474)
- 和(14900)
- 体制(14549)
- 银(14370)
- 机构
- 学院(300305)
- 大学(294786)
- 济(125303)
- 管理(123308)
- 经济(122803)
- 理学(105909)
- 理学院(104917)
- 管理学(103660)
- 管理学院(103100)
- 研究(93205)
- 中国(75220)
- 财(61580)
- 京(61004)
- 科学(55464)
- 农(54688)
- 财经(47701)
- 江(46834)
- 所(46069)
- 业大(45961)
- 中心(43675)
- 经(43265)
- 农业(42995)
- 研究所(41208)
- 北京(37556)
- 经济学(36879)
- 州(36270)
- 财经大学(35027)
- 商学(34689)
- 商学院(34400)
- 院(33775)
- 基金
- 项目(198638)
- 科学(158049)
- 基金(145375)
- 研究(145169)
- 家(126700)
- 国家(125523)
- 科学基金(109498)
- 社会(94946)
- 社会科(90050)
- 社会科学(90028)
- 省(79561)
- 基金项目(77723)
- 自然(70779)
- 自然科(69183)
- 自然科学(69162)
- 自然科学基金(68050)
- 划(65122)
- 教育(64909)
- 编号(57766)
- 资助(56830)
- 创(47597)
- 成果(45216)
- 重点(44084)
- 业(43816)
- 创新(43572)
- 部(43290)
- 发(42241)
- 制(42100)
- 国家社会(39354)
- 课题(39073)
- 期刊
- 济(143788)
- 经济(143788)
- 研究(84656)
- 中国(62581)
- 财(52418)
- 管理(51080)
- 农(50900)
- 学报(44561)
- 科学(42620)
- 大学(34602)
- 农业(34414)
- 学学(32947)
- 融(28880)
- 金融(28880)
- 业经(26513)
- 技术(26419)
- 教育(25540)
- 财经(24092)
- 经济研究(22259)
- 业(21002)
- 经(20769)
- 问题(18375)
- 技术经济(16518)
- 科技(15652)
- 财会(15424)
- 商业(15079)
- 现代(15062)
- 贸(14474)
- 版(14316)
- 世界(13545)
共检索到452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慧娟 刘璐 杨皎平 范明霞
数字经济时代,诸多制造企业为提高服务创新绩效,在需求端开拓场景业务,并通过场景迭代改善用户体验,但是场景业务如何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理论和实践对其认识均存在不足。假设支撑前端场景深耕、优化客户体验的后台是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行为,构建场景深耕对服务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基于462份制造企业调研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场景深耕有利于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提升,价值共创行为在场景深耕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制造企业数字化能力正向调节场景深耕与价值共创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需求端和供给端整合视角,剖析场景深耕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制,对制造企业依托场景进行服务创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果 白云朴
人工智能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应用为制造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和突破。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构建了人工智能应用赋能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13—2021年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综合测度指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在制造企业技术研发领域的应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企业创新绩效,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动态能力在人工智能应用提升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对于国有企业、大企业、高新技术行业企业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为推动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绩效 动态能力 文本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建中 付静雯
本文将知识共创引入到服务创新绩效的研究领域中,探索其在客户导向与服务创新绩效关系中所扮演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服务化转型背景,供应商协同水平和技术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予以进一步的阐释。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检验,基于329份有效问卷检验了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客户导向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共创在客户导向和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供应商协同水平和技术能力能够正向调节客户导向与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即供应商协同水平越高、企业技术能力越强,客户导向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就越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樊春 胡胜蓉 魏江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与制造企业进行知识转移和互动,促进了制造业的创新。本文从互动强度和互动时间两个维度,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的3类界面——销售式界面、咨询式界面和联盟式界面,剖析了三类界面中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提炼出7个影响互动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不同界面下这些因素对互动创新绩效影响的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文利
将适应度景观理论应用于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用于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绩效管理。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影响要素的组合适应度进行分析,探索制造企业在服务创新绩效景观上的搜寻过程。通过对东莞113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表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影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对提高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通过适应度景观找到服务创新绩效提升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
适应度景观 NK模型 服务创新 制造企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戚湧 刘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为例,构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江苏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形成关系紧密的创新网络;通过考察网络中间中心度,发现高校在创新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基于结构洞理论发现苏南地区高校院所与企业占据核心位置的数量多于苏中、苏北地区;用多元回归检验主体间联系对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影响,发现处于高结构洞和中心度位置企业对产品创新有正向影响,处于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负向影响,处于低中心度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位置更多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戚湧 刘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为例,构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江苏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形成关系紧密的创新网络;通过考察网络中间中心度,发现高校在创新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基于结构洞理论发现苏南地区高校院所与企业占据核心位置的数量多于苏中、苏北地区;用多元回归检验主体间联系对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影响,发现处于高结构洞和中心度位置企业对产品创新有正向影响,处于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负向影响,处于低中心度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位置更多影响的是企业的创新潜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凌玥 綦良群 徐莹莹
用户是服务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协作者。在以往用户行为与服务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将用户介入这一心理感知状态引入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中,选取知识共创作为中介变量、网络能力作为调节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层级回归分析及Bootstrap方法,探究用户介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用户介入对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联盟型知识共创和嵌入型知识共创均在用户介入与服务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但中介机制不同。网络能力不仅对用户介入与服务创新绩效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能够正向调节联盟型知识共创在用户介入与服务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以期为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蒋楠 刘依 崔甦博
区分客户参与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个体顾客参与和组织顾客参与,探究组织顾客参与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综合运用资源基础管理理论、服务创新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基于对制造业企业在内外部激励条件下通过顾客参与获得创新资源进而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的路径分析,构建“内外部激励—组织顾客参与—创新绩效”理论模型,选取210家服务型制造业企业及其组织顾客作为样本,从观念共识、知识共享和知识共创3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内外部激励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2)观念共识、知识共享和知识共创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组织顾客参与在外部激励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内部激励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合理利用激励策略去激发组织顾客参与意识、促进组织顾客参与行为产生,从而实现传统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提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伍先福 李欣宇
科学揭示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基于2016—2021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对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工业互联网通过增强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等路径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但由于当前工业互联网覆盖规模有限,被动的供应商集中度提高会导致工业互联网对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减弱;(2)市场化水平会削弱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3)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与企业创新模式、性质、类型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紧密相关。研究结论可为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制定及落地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永安 胡佩
将企业研发模式分为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双重研发三种,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究不同研发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及其在异质性企业中的差异情况。全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双重研发对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最好,合作研发的激励效果次之,自主研发的激励效果最弱。企业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自主研发对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最显著,合作研发对低成长性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激励效果最显著;对于无融资约束的企业,双重研发模式是提升创新绩效的最佳选择,但是对有融资约束的企业,其提升效果最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峥 高明明 王红倩
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22014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研究,模拟企业并购双方的相对知识规模对并购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知识规模的增加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相对知识规模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专利数目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戈宁 万泳淇 杨浩昌
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渠道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实施差异化战略来提升创新绩效,成本领先战略的中介路径并不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才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市场竞争强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越大,获得高新企业认定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明显,国有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无法显著提升其创新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戈宁 万泳淇 杨浩昌
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渠道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实施差异化战略来提升创新绩效,成本领先战略的中介路径并不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才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市场竞争强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越大,获得高新企业认定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明显,国有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无法显著提升其创新绩效。
[期刊] 预测
[作者]
龚晨 毕克新
随着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低碳情境下制造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亟待探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分析法,以中国制造企业为对象,研究低碳情境下企业声誉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集群低碳认知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低碳情境下制造企业社会责任对低碳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企业声誉在制造企业社会责任和低碳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网络能力声誉比交易公平声誉的中介效应强;(3)集群低碳认知显著调节制造企业社会责任与低碳创新绩效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